第451章 長期供應

本來謝洛夫打定主意是要給日本人一個厲害,但對方拿出了讓他心動的條件,蘇聯汽車產業確實不如對方,這是事實,如果謝洛夫一時的氣憤硬是無視,這不是一個好安全乾部的標準,不行的地方就應該承認。蘇聯比較厲害的是和坦克相關的拖拉機產業,可這個東西無法讓民衆開着拉風。

從大勢上面來講,蘇聯的國力越強大,以後受到的技術封鎖肯定會越來越多,所以要趁着蘇聯還不是這麼強大的時候,把技術儲備最好,如果自己國家能力暫時不夠,借用一下日本的技術也是可以的。

謝洛夫不知道後世蘇聯受到封鎖的行業技術中,有沒有汽車,但現在肯定沒有。蘇聯民衆最爲熟悉的伏爾加轎車,其實是美國福特公司提供了很大的技術援助。這個時間也就是前幾年的事情,在福特公司的技術援助下,高爾基汽車廠生產出以前蘇聯母親河命名的伏爾加牌汽車,該車被譽爲“蘇聯汽車工業的驕傲”和“社會主義的高級汽車”,並出口到包括中國在內的七十五個國家。伏爾加牌轎車具有經久耐用、馬力強勁的特點,受到了各國車迷的喜愛,比利時人稱它爲車輪上的坦克,英國人稱之爲能負重的馬。

既然福特公司可以提供技術對蘇聯支持,那日本應該也沒有問題。蘇聯需要的技術,進口是不可能的,日本是敵國,擴大進口就相當於擴大和對方的依賴度,這是蘇聯最忌諱的問題,絕對是嚴防死守的。豐田和三菱就算是提供技術支持,汽車仍然會在蘇聯國內生產。

要是沒有今天這檔子事,蘇聯也會着力引進國外技術及設備,只不過對象不是日本,幾年後會與意大利菲亞特公司、法國雷諾公司合作,新建生產轎車的伏爾加汽車廠,產品品牌爲拉達。同時,通過技術引進,建立了年產十五萬輛重型卡車和二十五萬臺柴油發動機的卡馬河汽車廠。此階段後期爲產量穩定的成熟期,轎車新品種不斷增加。七十年代,前蘇聯汽車產量突破了兩百萬萬輛,隨後到達二百三十萬輛,居世界第五位,轎車產量比重從四十年代的十分之一到達了一半多。蘇聯汽車工業達到了發展歷史的高峰。

不過不是今天早上受到的一封統計數據,謝洛夫真的不會想到這個問題。早上謝爾瓦諾夫送來了一封統計數據,上面寫着克格勃在全國的分支機構今年的汽車維修費,四千萬盧布。看到這份賬單的時候謝洛夫都凌亂了,怎麼就能花這麼多錢?

還有一共從供應部門領取的輪胎,一百一十萬只輪胎。這些車是一天二十四小時在不間斷的跑麼?就算是這樣也不會用這麼多輪胎吧?經過簡單的計算之後,謝洛夫斷定這其中有貓膩,至於是什麼貓膩,肯定是國企的固有毛病,浪費……

“一定要讓技術管理總局把行車記錄儀儘早的弄出來,這太可怕了!”送走了兩個日本人之後,謝洛夫讓財政經費部繼續給監控器材上撥款,四千萬盧布,這只是汽車維修費的費用,算上其他費用,克格勃的支出不能想象,這是一年的,情況要持續個十年八年,這筆錢足夠讓技術管理總局連行車記錄儀的生產線都建好再直接按在汽車上。

“頭,明天勃列日涅夫書記將會召開會議,需要準備一下麼?”謝爾瓦諾夫走進來詢問應該進行什麼樣的準備。

“不用準備,勃列日涅夫書記召開的是生產會議,我只是過去旁聽一下,不需要進行特別的準備!”謝洛夫讓謝爾瓦諾夫盯着日本人的動靜,剩下的事情自己處理。

從回到書記處開始,勃列日涅夫有時候會遵照赫魯曉夫的意思召開會議,有着組織權利的勃列日涅夫這次召開的會議是和柯西金一起主持的,參加的主要是蘇聯部長會議下屬的各大生產部門。包括煤炭部、有色金屬和黑色金屬的個大部門,當然還有農業部。

謝洛夫真的只是旁聽,下午他還要參加謝列平主持的司法會議,“煤炭部的同志需要注意一下,目前今年完成的進度還不到計劃的進程,耽誤生產會對我們國家的經濟造成不利的影響,第一書記對煤炭的供給非常關心,我們不要讓第一書記失望!”

“勃列日涅夫書記,柯西金第一副主席,煤炭開採遇到了一定的困難,主要是運輸和老煤礦的儲量不足以繼續支撐。而西伯利亞的煤礦還需要時間才能投產。”煤炭部部長面帶難色的說出了自己的困難。

“工作有困難需要克服,困難是暫時的,我們國家的煤炭儲量很高,困難不能成爲煤炭部沒有完成計劃的藉口。”勃列日涅夫雖然在指責,但口氣遠談不上嚴厲。

蘇聯的煤炭儲量,如果按照六十年代世界的記錄,應該佔據了世界儲量的百分之四十,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數字,不過主要能開採的煤礦集中在烏克蘭。蘇聯百分之九十的煤礦都在西伯利亞,而且蘇聯國內的露天煤礦屈指可數,幾乎都快到北極圈了。

“其實從成本和氣候上,煤炭部的同志已經做的足夠好,在這種情況下,其實我認爲主要還是我們國家的露天煤礦太少的原因,這件事我有些不同的看法。”謝洛夫想了一下開口爲煤炭部部長打起輔助。

“尤拉,關於生產方面你還是不太瞭解,但如果你有些建議的話,我願意聽一聽!”勃列日涅夫的聲音聽不出來任何情緒,在這種公開場合他一直表現出原因聽從別人意見的樣子。

“因爲情報是否正確還有待證實,在會議結束之後,我願意在私下場合向勃列日涅夫書記和柯西金第一副主席彙報!”謝洛夫偶然想起了一個地方,是一座蒙古的煤礦,之所以還能記起來是因爲,中國在這座煤礦上吃過虧。

不要看蘇聯對待蒙古一般,但其實就算後來蘇聯解體,蒙古也一直有着親俄的傳統。不但政府層面是這樣,就算是民間也有這種土壤。讓蒙古在中國和俄羅斯之間選一個,蒙古肯定不會選擇中國。

“好,會議結束之後,我和柯西金同志會和你談談的!”勃列日涅夫點頭繼續開會,還有一個重中之重就是農業問題,今年蘇聯的氣候偏向乾旱,糧食生產有些不如預期,在專門說了一下保證糧食產量的事情之後,這次的生產會議結束。

“在蒙古靠近中國的邊界地區,我們第二總局的同志曾經說過有一塊地方,似乎蘊藏着煤炭資源,不過這封報告說的有些含糊其辭,現在我決定派人去考察一下。”謝洛夫把自己的消息說了出來。

蒙古的克格勃工作並非是對外情報總局指揮,而是國內防諜總局指揮。這是謝洛夫升任克格勃主席後的工作調整,反正蘇聯一直認爲蒙古是第十六個加盟共和國,那就沒有必要讓第一總局專門分出精力去做,蒙古對蘇聯是不設防的,國內防諜總局做工作正好。

“有把握麼?”勃列日涅夫本身的性格對於這種不確定的東西不是很看好,但考慮克格勃主席一般不會說謊,所以才又問了一句。

“如果考慮到中國的內蒙地區煤炭的儲量,還是很有把握的!”謝洛夫口中的煤礦是塔本陶勒蓋煤礦,世界上最大的未開採煤礦,位於蒙古國,礦區煤炭儲藏面積達四百平方公里,煤層厚度一百多米,共十六層,該煤礦屬優質煉焦用煤,原煤出焦率百分之六十以上,是世界上的緊缺煤種。

提一下中國,讓勃列日涅夫心中的重視陡然提升,談了幾句之後讓謝洛夫確認消息是否屬實,“如果開採難度不大,這將是一塊很好的能源來源地,我們的工作會更加順利!”

當然會順利,靠近中國邊界的地區,氣候肯定比西伯利亞要優越的多。在修建一條鐵路連接烏蘭巴托到伊爾庫茨克,就可以進入蘇聯的煤炭供應網絡。

晚上參加完司法會議的謝洛夫,回到盧比楊卡後給駐蒙古的克格勃機構發電,“立刻去蒙古南戈壁省進行合適煤礦的情況,地點一旦確定馬上提交報告。”

要不是蒙古後來用這座煤礦卡中國的脖子,謝洛夫肯定不會記得這塊地方。現在卡脖子的條件不存在,蒙古沒有和蘇聯叫板的條件?憑什麼?就憑蒙古中央委員中三分之一的妻子都是俄羅斯人麼?那些俄羅斯妻子中,裡面也潛伏着克格勃的間諜,只要有異動,就會被蘇聯換掉。

“謝洛夫主席,我已經和我們社長溝通過了,對於汽車合作的意向,其實三菱一直都很有興趣,現在有了這個機會,我們願意和美國福特一樣提供技術和蘇聯汽車廠家進行合作,這是意向書!”中富道隆剛剛到盧比楊卡就拿出了意向書讓謝洛夫觀看。

“我們只解決我們的問題,汽車方面的事情有相關部門的同志處理。”謝洛夫沒有打開意向書而是說道,“剩下的事情你可以和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地方黨委談了!我希望是長期合作供應!”。

第418章 誰纔是接班人第883章 安德羅波夫病逝第708章 事到臨頭第920章 帝國主義不團結第77章 灰衣主教第97章 瑪麗蓮夢露第534章 特工學校第51章 四大集羣第771章 軍備競賽繼續第966章 心理交鋒第898章 閉幕第298章 友誼之路第353章 皇親國戚第310章 善後第651章 欺騙策略第196章 第一副主席第463章 醞釀第926章 下血本的美國第351章 風言風語第184章 理念不同第377章 印共大會第921章 契爾年科病逝第801章 亞洲版華約第983章 蘇聯欠你們的?第532章 三駕馬車第536章 大局第42章 對峙第982章 邏輯炸彈第201章 救火隊員第146章 又黑法國第197章 納扎爾巴耶夫第961章 和平號空間站第238章 所謂鋼鐵洪流第194章 一天時間第400章 盧比楊卡廣場第289章 僞善者第796章 喬巴姆裝甲第1115章 我們不妥協第995章 都是美國污衊第749章 主席在視察第643章 重返聯合國第279章 授銜獲勳第554章 兩敗俱傷第370章 錫金第597章 大會召開第768章 行動已經執行第938章 歐亞主義第990章 聯合調查團第49章 全體大過第351章 我不是來求饒的第186章 沒有第二第1章 克格勃總醫院第783章 赫魯曉夫病逝第869章 叫他滾蛋第872章 共產國際大會第836章 無力的超級大國第447章 找主席溝通第79章 廚房辯論第555章 和談倡議第76章 參觀市場第1010章 兩伊聯盟第613章 事到臨頭第701章 提高效率第945章 設立直轄市第816章 蘇聯號第957章 這是體制問題第491章 輕易碾壓第880章 石油降價第576章 擠兌浪潮第735章 先進戰鬥機第852章 最後一年第193章 我很失望第278章 赫魯曉夫視察第588章 軍事演習第817章 政敵第837章 溢出的帝國墳場第922章 爸爸回來了第463章 醞釀第420章 內行主席第359章 最後一天第262章 蔬菜問題第891章 薩馬蘭奇第146章 又黑法國第284章 切格瓦拉第458章 散播陰謀論第139章 瓦西里第405章 要錢還是要命?第412章 給胡佛的信第639章 需要一個叛徒第760章 古巴志願軍第454章 保加利亞朋友第768章 行動已經執行第658章 謝列平的反擊第339章 針鋒相對第349章 心跳加速第510章 取而代之第770章 遣返第414章 格里申第191章 能上庸下第587章 同時訪問
第418章 誰纔是接班人第883章 安德羅波夫病逝第708章 事到臨頭第920章 帝國主義不團結第77章 灰衣主教第97章 瑪麗蓮夢露第534章 特工學校第51章 四大集羣第771章 軍備競賽繼續第966章 心理交鋒第898章 閉幕第298章 友誼之路第353章 皇親國戚第310章 善後第651章 欺騙策略第196章 第一副主席第463章 醞釀第926章 下血本的美國第351章 風言風語第184章 理念不同第377章 印共大會第921章 契爾年科病逝第801章 亞洲版華約第983章 蘇聯欠你們的?第532章 三駕馬車第536章 大局第42章 對峙第982章 邏輯炸彈第201章 救火隊員第146章 又黑法國第197章 納扎爾巴耶夫第961章 和平號空間站第238章 所謂鋼鐵洪流第194章 一天時間第400章 盧比楊卡廣場第289章 僞善者第796章 喬巴姆裝甲第1115章 我們不妥協第995章 都是美國污衊第749章 主席在視察第643章 重返聯合國第279章 授銜獲勳第554章 兩敗俱傷第370章 錫金第597章 大會召開第768章 行動已經執行第938章 歐亞主義第990章 聯合調查團第49章 全體大過第351章 我不是來求饒的第186章 沒有第二第1章 克格勃總醫院第783章 赫魯曉夫病逝第869章 叫他滾蛋第872章 共產國際大會第836章 無力的超級大國第447章 找主席溝通第79章 廚房辯論第555章 和談倡議第76章 參觀市場第1010章 兩伊聯盟第613章 事到臨頭第701章 提高效率第945章 設立直轄市第816章 蘇聯號第957章 這是體制問題第491章 輕易碾壓第880章 石油降價第576章 擠兌浪潮第735章 先進戰鬥機第852章 最後一年第193章 我很失望第278章 赫魯曉夫視察第588章 軍事演習第817章 政敵第837章 溢出的帝國墳場第922章 爸爸回來了第463章 醞釀第420章 內行主席第359章 最後一天第262章 蔬菜問題第891章 薩馬蘭奇第146章 又黑法國第284章 切格瓦拉第458章 散播陰謀論第139章 瓦西里第405章 要錢還是要命?第412章 給胡佛的信第639章 需要一個叛徒第760章 古巴志願軍第454章 保加利亞朋友第768章 行動已經執行第658章 謝列平的反擊第339章 針鋒相對第349章 心跳加速第510章 取而代之第770章 遣返第414章 格里申第191章 能上庸下第587章 同時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