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章 不如歸去

政和三年十一月,大宋太子趙桓親至成都府,帶去了聖旨,太子代表趙佶“請高方平出山”,拜門下侍郎、兼樞密使。

林攄等人已經出師了,成都府路局面已經穩住,底子打下了,於是高方平就放手了。

十二月初離開成都之際,萬人空巷送行,卻沒人請求他留下,大頭百姓又不蠢,大豬肉平拜相了那是喜事,帝國戰車真的轟鳴了。

“我大成都又出宰相了。”

“妥妥的,我認爲高方平算成都人。”

這些論調就由這些傢伙們在民間腦補去了,也沒誰去管他們……

政和四年元月,東京大雪磅礴。

王安石進士及第起二十多年拜相,這個過程高方平用了九年不到。比當初李清照預計的十年還快了些。

趙明誠輸了,當年他便在這個問題上和李清照對賭。三個月前趙明誠還在江南發表言論“此番豬肉平不被老張整死算我輸”。於是真的輸了。

他是趙挺之的兒子不代表他就有見識,受家學的影響,他覺得豬肉平在政治上成不了。可惜他錯了,豬肉平崛起的本質自來不是政治,而是做事、民心。

今年的雪尤其大,這也是九年以來,高方平第一次在京過節,而不是像傻子一般的在路上。

一壺濁酒喜相逢。

約好觀雪的李清照很高興,這次高方平沒失約,兩人在小院中喝酒聊天吃火鍋。

和以往不同,高方平帶來了一種叫辣椒的東西,自此火鍋裡多了些味道,辣的李清照眼淚大流,箇中滋味亦如她的這半生,一時間感觸頗多。

“受你的影響,我靈氣基本沒有了,此番相聚竟是一首詞也出不來。”這是李清照說的。

“此間少年此間事,將來必爲美談。其實當年對這句話我並沒在意,我一直都在騙你,我從未喜歡過你的詞,我喜歡你的人。”高方平這麼回答她。

“小樣打死你。”

李清照氣得無語,她自來認爲自己的才華美過樣貌,豬肉平竟是不懂欣賞,他把這個齷蹉心思藏了近十年才透露,且透露的時候他已經醒覺不能被否定,川學泰斗傅先生對豬肉平大家讚賞,評價爲一派宗師,於是現在趙明誠等人也不敢罵豬肉平不學無術了……

“狼煙起時,江山北望。心似長河,意志如山。馬蹄所向,忠魂埋骨。欲以血汗守土復開疆。唯屈辱過後,方能看出烈士妖嬈,唯精忠報國,方能永保正義長存。”

大雪之中,響應高方平動員,即將開赴高麗的第一少批年軍正在誓師。

高方平喊完了後,他們整齊的喊道:“時刻準備着。”

“出征。”

就此後,韓世忠帶一千少年軍登船離開,將於最短時間內開入高麗戰場。

高麗戰場真正的問題不在實力,在思想。當初因張叔夜在路線問題上的阻撓,導致了高方平原計劃投入高麗的少年軍沒能成行,被當時老張頂回來了。

於是沒有了這些小幹部小政委們,導致大宋志願軍在那邊和三韓民衆的溝通不利,積極性不高,磨合度有限。加之劉法的存在,導致了高方平所要求的開京防線進度太慢,效率太低。

於是現在,高方平代表樞密院發文高麗,劉法調離回京。另外,暫時仍舊沒有援軍,依託現在的六千五百騎兵保護民衆,保護好少年軍,給予他們建設開京防線的大環境。

韓世忠入朝後會任職史文恭副將,但與此同時高方平要求,在戰術謀略上,以韓世忠爲主。

這是因爲史文恭的勇猛能最大激發出永樂軍潛力來,與此同時沒有老史,韓世忠還未必有威望節制永樂軍,當然可以發令,但會有許多磨合問題……

因爲出兵高麗問題,宋遼分歧和摩擦日漸加大。

政和四年六月,遼國南府樞密使牛溫舒出使宋朝,長達一月的磋商未果。高方平不肯撤軍。雙方不歡而散。

同年八月,當初勇猛精進的女真部再無建樹,被阻擋在開京防線外,此時女真部的兵力也已經擴張至萬餘。

與此同時,害怕女真部過度做大,又看到了大片高麗國土有機可乘,在牛溫舒等人的強烈要求下,遼皇同意出兵佔領,蕭的裡底受命緊急部署,就此,五萬遼國大軍開進高麗,佔領開京以西的大片土地。

阿骨打覺得遼國人是強盜,無奈自己當時上當,大肆攻城略地殺人,人家高方平上臺後根本不來搶地,只埋頭建設開京防線,把最多的三韓人撤往開京後方保護了起來。

原本麼,阿骨打基本已經有了問鼎開京防線的實力,可以正面一戰了。可惜看到大宋“太慫”,遼國那沉睡許久的心思熱了起來,五萬大軍推進高麗搶食。

就此一來讓阿骨打進退維谷,往前硬打的話,害怕自己犧牲了卻給遼國做嫁衣。謀反往後打遼國的話,卻已經把高麗全民和大宋志願軍得罪,那時候腹背受敵,女真就得滅族。

不得已之下,女真阿骨打再次壓下了反心,多次對遼國朝廷表忠心後,作爲遼國先鋒軍,陳兵交州道一線和開京形成對持。

宋遼雙方繼續撕逼,都說對方是侵略者,讓對方退出高麗戰場,還給高麗人自治。

聲音大有個卵用。現在超過八層三韓人集中在開京以東,大宋少年軍入高麗、深入基層工作後,現在高麗人對女真人和遼國人充滿了仇恨。高麗皇帝雖然覺得宋軍是戰五渣,但宋軍好歹客氣不擾民,王俁還想到了當初在上京所受到的待遇,氣不打一處來,發檄文說遼國和女真纔是入侵者。大宋是負責任的仁慈國度。

於是,繼續對持外加口水戰……

政和五年三月,多次談判未果後,異軍突起彰顯才華的宗室子弟耶律大石上表朝廷,說是測算分析後,打開京不會真正的和宋國破臉,高方平仍舊承認澶淵之盟,仍舊看重宋遼的商業利益。就此,牛溫舒出任北府樞密副使,蕭合魯帥皮室軍五萬增援高麗。

宋遼間的外交口水結束,雙方誌願軍於開京防線,正式進入熱戰狀態。

前後相加,遼國集十一萬兵力,打算三月內滅國高麗。牛溫舒和蕭合魯的理論是,遼國可以依託陸地快速進兵,宋國卻沒能力在三月內投入足夠兵力於半島。於是可以在宋國進入狀態前,徹底推平高麗。

耶律大石認爲,高方平只有一個辦法是:從宋遼邊境出兵,產生圍魏救趙效果。但是很顯然,他並不敢真的掀開宋遼全面戰爭。

得出這個結論後,遼國猛烈攻擊開京防線,然而儘管只有六千多規模的永樂軍精銳在守衛,卻是開京戰役讓遼國遭遇了史上最強烈抵抗。

沒人知道問題出在什麼地方,現在的三韓人一點不慫了,在有指揮的情況下,再草根他們也在抵抗。然後兩年多以來的大意和放鬆,開京防線已經被高方平修成了鋼混防線。

更幺蛾子的在於,宋國第三代輪機成熟應用了,兩萬噸排水量的大船組成集羣,竟是在開京戰役打響的一個半月內,就投入達七萬兵力進入半島,且後續物資源源不斷,不見不會枯竭。

越打越打不動,越打幺蛾子越多。已經懟起來就沒人想隨便認輸。

政和六年一月,軍事天才耶律大石被鬼使神差的啓用,遼軍的意志和素質得到了空前改善。

此番的大雪和嚴寒未能阻止熱戰,也於這個時期,宋遼雙方投入半島的兵力達到了峰值,遼國集七十五萬兵力於開京防線猛攻。

然而更打不動。

此時,高方平的變法基本已經完成,早在開京防線小規模對持時期,就連耶律大石都被忽悠了。

那個時期高方平在大宋內部軍改,喪心病狂的裁軍。八十萬禁軍和百多萬廂軍,留下的總數不足一百五十萬。在遼國來認爲,這點人連國內的土匪和叛亂都防不住。於是遼國許多人都認爲,高方平並不會在半島戰場上下重注。

他們想多了。宋國境內現在沒有土匪,沒有動亂。且高方平一以貫之的就是要在半島和遼國霸權決戰。

政和六年二月,大宋投放半島的兵力到達了峰值,整個天下無人可以理解,高方平居然有能力在開京戰線投入三十九萬兵力,且後勤不斷。另外,他還在宋遼邊境陳兵二十五萬。

彼時黃火藥早已經應用,在酷吏林攄和种師道的督戰之下,錦州段鐵路早已修通,其他的鐵路更是簡單。

所以現在大宋有兩條命脈鐵路,一條直接進西夏。一條進汴京、經大名府,最後進登州港。

依託第三代變速箱和輪機,那種轟隆轟隆的大怪物能拖着一百噸物資晝夜兼程,以十七節的速度把成都府的糧食、內陸的物資,運到登州港裝船。

這算什麼級別的後勤能力呢?遼國上下沒人說的出來,他們只知道,要他們遼國做到這樣的運輸,時間會慢兩倍,且要投入至少四百萬以上的民力和牛馬才扛得住。

結論是,這個時代沒人可以對抗這種後勤能力。

遼國爲了維持開京戰線七十五萬大軍的補給,耗盡了傾國之力,總計有三百萬規模的人和畜生在到處收集物資。

然而杯水車薪,士氣低迷。過重的戰爭負擔,導致國內怨氣一浪蓋過一浪。於是,漢人爲主的燕京之地,率先叛亂反遼。

這和歷史上反過來了。

歷史上宋朝和女真合謀,進兵燕雲,牛溫舒可真不是昏官,他掌管南院很久,導致了那時遼國仍有羣衆基礎,於是宋軍在燕雲陷入了巷戰泥潭。

現在麼,燕雲的漢人不堪重負鬧事了,遼國平亂的珊軍進燕雲後卻被打的滿頭大包。軍隊不來還好,一來就打巷戰,真把漢人惹毛後,他們見外族就打。

於是珊軍拉了仇恨無功而反,還導致燕雲大多數胡族也被漢人無差別攻擊,全部趕跑了。然後燕雲的這些傢伙們,哭着喊着的要“認祖歸宗”,滿地打滾求帶走。

大宋當然會接納他們的,就此燕雲攻略順利完成,正式迴歸到大宋版圖。

李乾順說天祚皇帝是個大棒槌。他在開京投入近百萬軍隊裝逼,看似把宋帝國主義嚇得不要不要的,然而事實上他一不小心就輸掉了燕雲之地。

很顯然全部人都被高方平算計了,他一步一步升級半島戰事,不是真要揮師百萬和遼國決一雌雄。就如當年白池草原上把西夏戰車拖到爆缸熄火一樣、此番遼國也被高方平的物資、軍備、後勤競賽給拖垮了。一敗塗地。

燕雲的失利,讓本就叛亂較多的遼國內部雪上加霜,物資的過度徵繳,讓境內各族叛亂頻發,爲了回師平亂,開京戰役真的打不下去了。

然後就此簽訂停火協議,女真部和遼軍、就此正式撤離高麗國土。

遼國面子下不來,不肯承認輸,高方平也不要他們認輸。因爲認輸了後高麗壓力就小,大宋在高麗駐軍就理由不足。

開京戰役、近兩百萬人蔘與博弈的最終結果:劃定了高麗和燕雲版圖。

對此遼國是不會甘心的,燕雲的丟失讓他們不能接受。可惜目下他們已經沒有心思關注燕雲了,因爲開京戰線的失利和燕雲丟失,進一步讓敵烈部、以及女真部看到了遼國虛弱。

在蒙古和女真的眼睛裡,曾經不可一世的遼帝國已轟然倒塌了。默契之下,兩邊同時起兵反遼。

阿骨打朝西邊打,敵烈部整合了漠北的蒙古殺手們,南下攻城略地,遼國境內橫屍遍野。

幾乎被肢解的遼國岌岌可危,亡國陰雲籠罩下,他們非但不計較燕雲仇恨,相反求助宋國出兵,以保住遼國的最後血脈。

政和七年三月,耶律大石以北府參知政事身份出使汴京。請求盟軍入東遼作戰,抗擊蒙古和女真的屠夫。

沒問題。

高方平說了,開京戰線那是志願軍對志願軍,和兩國政治無關。理論上,澶淵之盟確立的兩國政治關係仍然在,宋遼仍舊是盟友。

基調定下後,耶律大石滿載而歸,因外交功勞,正式出任首相——遼國北府樞密使。

政和七年五月,大宋駐高麗軍團以盟軍姿態過鴨綠江,開進遼陽府,攜兩千門重炮痛擊女真鐵騎。

遼陽府保衛戰一役,阿骨打陣亡。阿骨打的弟弟吳乞買接位後,徹底結束了遼金之戰,盤踞長白山以東北地區,建國號爲金。

同一時間,遼國西部已經整體淪陷,基本盡入蒙古人之手,宋軍從太原府出兵入東遼,攜三千門重炮守住了上京,史稱——橫臨府攻防戰。

蒙古人損失慘重,退出上京以西部分地區,建國號爲元,從此往西擴張。

耶律大石勵精圖治,發展東遼最後的土地,以求東山再起。

短時期內的版圖,就此劃定。

西夏有大宋駐軍,橫臨府保衛戰的慘烈結果,導致了蒙古人再狠也不敢打西夏,於是他們只能往西進兵回鴣,提前開啓了他們征戰歐洲的步伐,所過之處三光政策。

此番西方食屍怪們估計慘了,老子們大宋艦隊尚未進地中海拉仇恨,人家蒙古的快刀手們就會提前過去了。

沒毛病,仇恨蒙古人去拉,在大宋蒸蒸日上的國力支撐下,高方平亦加快了海軍建設腳步。因爲計劃變了,大宋志願軍很快要出兵歐洲,作爲負責任的大國這不是侵略,而是幫助他們抗擊強盜,順便駐軍保護他們。幫助他們建設民生的同時,把大宋的糧食和工業品賣給他們……

宣和二年四月,大理國納土歸宋。

段和譽這傢伙說有天感覺佛法照頂,他忽然就念頭通達了,爲了百姓的安生,他願辭去帝位出家當和尚。

這明顯撂挑子嘛,卻被稱爲仁慈隨和,一心向佛。

真的非常詭異,他親自來汴京卸位,交還了雲南節度使銜,不給段家子孫也不給高泰明。然後就在汴京大相國寺梯度。

趙佶誇段和譽高風亮節,還勸說曰:“辭去帝位納土沒毛病,然而也別急着交節度使嘛,就以雲南節度身份知雲南,雲南仍舊給段家世代治理。”

然而老段心灰意冷的樣子拒絕。他分明爲情所困,卻說一心向佛要出家。高方平覺得麼,興許高泰明那孫子管不了屁股,給老段戴綠帽了,老段心灰意冷下連子孫都不信了。

話說金庸專門寫一段周伯通段智興和英姑的三人行,應該是有原因的。段家應該經常遇到這種事。

但老段是個好人,他不想爲情殺人報仇,最終,他的梯度在汴京大相國寺舉行,趙佶親自參加老段出家禮,最後麼,還是讓他回大理天龍寺住持。

於是宣和二年六月,趙佶下詔撤銷大理國號,設雲南路,又設大都督級昆明府,張綿成成爲大宋第一任昆明知府、兼雲南路安撫使。

之所以是張綿成上而不是林攄,那是因爲雲南沒什麼戾氣,高原上的人們懶懶散散的,小富即安,溫吞吞的,戾氣都不重。老段再三請求大宋要善待雲南子民。

其實大理的納土歸宋,在彼時的大宋是有阻力的。媽的以前是國土越多越好,現在大宋日子好過了,一些人便不想要那個落後地區。然而大魔王說了,自諸葛亮平雲南之後那自古以來都是漢家之地,必須收回來。賠錢也要收回來,慢慢的還是會賺錢的。

與此同時,仍舊信道的趙佶、不知他是不是與段和譽座談時受到了啓發,有天趙佶說夢到太上老君云云,於是趙佶也想潛心研究道法了。

宣和三年元月,趙佶退位爲太上皇,傳皇位於太子趙桓。普天同慶。

趙桓時已二十一歲,正當青年時。

然則年三十的高方平兩鬢已有了不少白髮,上表皇帝和王太后稱:“十五度春風秋雨,十萬里路雲和月,臣累了,縱使有些才華亦已用盡,無法再爲國效力。”

身體不好的太后娘傷感落淚,苦言挽留多次。高方平斷然拒絕。

其後,趙桓親自三次來請,高方平都避而不見。

逼得沒有辦法之下,高方平跑杭州去,躲在了太上皇趙佶的行宮中避風頭。因趙佶卸任後也在杭州,所以趙大傻不敢去杭州裝逼,只得就此作罷。

這些年經歷了太多,高方平真的累了。此外呢,高方平教出來的徒弟只有高方平懂。那個趙大傻早年看着傻,其實乃大器晚成、大智若愚。當年任職太子太傅後,高方平對他已是傾囊相授。

兩個大魔王,是不能共存的。

所以趙桓會是個好皇帝,卻也會是個魔王。高方平這輩子不想造反,也就不能在新任魔門領袖治下了,那會死人的。

要說呢,大宋不會隨便死。可惜高方平宰執近十年來,變法太徹底。又依託戰爭狀態,官員免死的規矩幾乎不在了。當年的軍改和反貪風暴中,死去的士大夫可不是一百兩百那麼少。

氣候和土壤已經變異,現在官員已經會死了。世事並不總是一成不變。

師承大魔王的明君趙桓提前登基後,早有了對權利的**,且他已經對高方平有了少許忌諱之心。這當然瞞不過高方平,高方平鬥得過他的,卻要花費太多精力,還要傷害太后娘娘和趙佶的感情。

最重要的,和趙桓鬥就等於顛覆了高方平的一生,高方平的集權依託的是皇權和忠君報國。高方平不想改變初衷,不想否定自己的一生。

於是高方平真的累了。

太后娘她不承認兒子這樣。娘麼,總是覺得她的孩子是完美的。對此高方平一句沒有多說,遞交了辭呈後愣是不見他們娘兩。

趙金奴是個有良心的姑娘,時已是個絕世美人的她最瞭解兄長了,當她發現趙桓變了的時候,急急忙忙來找高方平報信:讓高方平想辦法和皇帝哥哥談談,消除彼此間的誤會。

“亂講。小官家他好好的,做的面面俱到,哪有問題。你想多了。”

當時高方平這麼呵斥趙金奴,且以太師身份罰她去杭州找趙佶盡孝道,以避開京師這個泥潭。否則有良心的人最是衝動,她長成了卻年輕衝動,高方平不想她有事。她真算是高方平一手帶大的人。

趙金奴當然沒亂講,高方平比她早三年就知道了。大魔王教出來的弟子,當然是魔王。

其實趙桓這個時候主要是想有存在感,想有點權力,欺師滅祖倒是不會。

見高方平辭職那麼堅決,畢竟是他的師傅,所以趙桓當時是真心多次挽留。說是“沒相公在,朕這心理總是不踏實”。

高方平覺得他或許在說真心話,但也僅僅是現在真心而已。將來權利**的增加,太后又不在了,僅僅是趙金奴的親情,是絕對壓不住他的。

於是高方平遠赴杭州前,寫信給趙桓:“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代人做一代事。臣高方平這半生有過諸多錯誤,做的不完美,但是及格了。我對大宋的服役已經完成,不要在要求我。”

“相公欲往何處,會留京嗎?”趙桓當時很難過的語氣寫信。

“不會留京,和老官家一起習慣了,沒他在還真不習慣,臣要去杭州和他搓麻將鬥蟋蟀。”高方平如此回覆後,自此舉家離京,去杭州趙佶處蹭吃蹭喝……

那些年,趙佶變爲了個大滑稽、老頑童。

高俅老了,不陪趙佶了。於是高方平和趙佶鬥蟋蟀玩樂,自是不在話下。

後來李清照也移居杭州,作爲紅顏知己她從不要求,卻喜歡摸摸跟着高方平走。

什麼叫大宋最強紈絝呢?

在杭州時期高方平性情大變,那才叫紈絝,比當初的花花太歲還蛋疼。整天帶着富安這個忠心耿耿的老流氓,到處招搖過市,打架鬥毆是常有的事,神經兮兮,瘋瘋癲癲。

趙明誠那羣文青黨和高方平羣毆過幾次了。被打的滿頭大包。寫文章也罵不過高方平。人家高方平說了,小趙他文筆不行,見識有限。看似辭藻華麗,實際不接地氣,有個卵的用處。

當年的花花太歲是高俅撐腰,杭州那些年,則是太上皇撐腰。

杭州知州幾次來客氣的說:“老相爺您悠着些啊,別閃了您的腰,也別讓小的們難做,現在的天下,是會追責的。”

然而每次遇到這事,老頑童趙佶便跳出來說:“你不想混了啊,小高是朕的人,一生都是。來啊,給朕把知州亂棍打出去。”

那些年,杭州知州最是難做。就因爲遇到高方平這個老紈絝,以及趙佶這個老頑童,誰都沒辦法。

最後趙桓看不下去了,親自來杭州,以關心的名譽,實則是暗示“兩個老不休,別在讓朝廷難做”。

趙佶罵他:“傻子,你一輩子都是傻子,你根本不明白緣故。”

或許兩個老不死真有原因,然而也真把趙桓氣的臉紅一陣白一陣。

大器晚成的趙桓,這個時期的行事作風,讓高方平看到了李世民的痕跡。

媽的既然是李世民,小官家他如何能容忍大紈絝和老頑童禍害吏治。然後一鍋端了,此番連趙佶也哭瞎。

此後,趙佶和高方平一起被捉去京城。趙桓說了“父皇,老相公,你們要鬧事沒問題,在京城好歹還可以讓朕照顧你們,妥妥的”。

就此後,京城多了兩隻過街老鼠,除了不能隨便離京外,照樣誰也拿他們兩個沒辦法。

時任宰相的李綱嘆息道:“大宋欠他們兩個,就容他們那樣吧,別管了。”

趙桓無比鬱悶,然而如同李世民頭疼魏徵那樣,這個偏偏李綱罵不得。

趙桓真的不想得罪誰,但也不想再放任那兩老王八蛋了。朕這邊勵精圖治,調兵遣將,謀劃統一天下戰略。你們兩個老不死的則整天亂搞,沒心沒肺的,都不知道和誰學的。

那些年,太后娘娘在的時候還好些,然而有天,身體不好的她真的不在了。

這個時期趙桓就猥瑣了,再沒那麼好說話。把趙佶和高方平兩個一起捉進皇城,宣佈他們只能在皇城紈絝。趙桓逼宮似的說了:“朕和皇家欠你們兩個,然而開封府不欠,不許在外面禍害了。進出要請假,還不一定批准。”

媽蛋這次又哭瞎了,範圍縮小到了皇城……

那些年,偶爾有天高方平說想回成都看看,趙佶也說要一起去青城山燒香。卻是出行時候被皇家侍衛圍了個嚴實。趙桓說了“這兩老流氓仇人不是一般的多,要保護好他們,不能讓他們和民接觸”。

雖然是保護,實則也是近乎軟禁。

爲此,時已中年的趙金奴提着棍子衝進書房,一邊落淚,一邊追打趙桓責問:“你有沒有良心,竟敢忤逆父親,薄待老相爺。”

趙桓一邊逃跑一邊求饒說:“小妹你想多啦,朕那是保護他們。”

照樣被頭打破了。

惹毛了後,趙金奴也被捉了,從此她的待遇和趙佶高方平一樣,不許離開皇城,進出要請假。尤其不許毆打皇帝。

是的就像英國有“不許在白金漢宮用弓箭射擊英王”的法律一樣,現在訴棍勢力擡頭,大宋也有這個條文了,媽的簡直廢話。然而老常和趙鼎說“不是廢話,律法是神聖的”。

趙金奴就此圓滿了。

趙桓知道她心思,她這輩子不想嫁人,她的偶像是高方平。不過高方平早就不納女人入門了。也好,就讓趙金奴跟着趙佶盡孝道,跟着高方平發花癡好了……

當年高方平拉走了所有的仇恨。

彼時李綱也因一些過激政策被罷相,其後趙鼎上臺。就此,當年高方平的一些變法被否定。

高方平懂的,現在仗打完了,歐洲大陸上都已經有三十萬大宋駐軍,分佈在幾十個軍事基地。於這種時候的國家和人們,便有了新的需求。

所謂新的需求就是“法制和諧”。不是說李綱沒才能了被罷相,乃是雄才大略的趙桓於這個時期,需要趙鼎,而不是李綱。

於是趙明誠他們又蹦躂出來了,胡市也被放了出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否定高方平,罵名越來越多。

以至於許多官員趕潮流上書,要求趙桓問責高方平的過失。

猶如李世民收拾山東氏族一般,根基早就穩固了的趙桓第一次顯露獠牙,爲此狠狠殺了一批人,以保護高方平的名節。

他當然會保護高方平,但是他不想殺人。那是被趙金奴逼的沒辦法啊,分明有了“嚴禁在皇城毆打皇帝”的規定,但趙鼎上臺之後,趙金奴又提着擀麪杖打進皇帝寢宮去了。

時已半頭白髮的老美人趙金奴,哭着責問:“你們有沒有良心!高俅老年癡呆了,當年梁紅玉身爲第三批朝入作戰少年軍,戰死的時候她只是個孩子,她也真的是高方平的孩子。高方平唯一的兒子高圓圓從軍,也戰死了,爲此氣死了國夫人樑希玟。他的二夫人樑紅英,因梁紅玉事件刺激,多年來精神一直不正常,猶如個孩子,全靠老相爺他年復一年的哄着才能安詳入睡。他一生最愛的女人不能與之結合。他的一家,還能犧牲嗎?他的一生,還有什麼可犧牲的?狗日的棒槌趙桓你告訴老孃!回答老孃!”

這就是趙桓被逼得狠殺了一批反高方平的人的緣故。

其實也就是因爲這些,早年時候鐵腕公正、眼睛揉不得沙子的李綱能說出“大宋欠他”的話來。也是因爲這些,讓高方平性情大變。

殺了一波訴棍,看似是趙桓在維護“大宋天相高方平其實麼,瞭解小魔王的只有大魔王,所謂訴棍越多,其實皇權就越弱,只有高方平知道,趙桓這是在穩固皇家權威,同時爲他所挑選的大宋接班人做鋪墊。

訴棍黨栽了之後,趙桓親至江西張叔夜老家,請時已八十幾歲的張叔夜說話。

前宰相張叔夜言道:“不想妄評高方平的是非功過的。但不說不行了,在人格和節操上他不能被侮辱。他代表了一個時代,不是最輝煌、卻是最艱苦黑暗的時代,沒有他,整個民族會在更黑暗的環境裡走不出來。”

前宰相李綱言道:“激情燃燒的歲月,激情燃燒的偉大領袖,高方平於民族崛起大業中的功績,永不可磨滅!”

前宰相趙鼎言道:“那些年,高方平猶如一條進了山的瘋狗,多次踐踏大宋律,其行事作風相當猥瑣,過河拆橋之舉多不可數。所幸人品道德上沒有大虧欠,乃是一個充滿爭議的陰險人物。我趙鼎堅持認爲他應該被否定。”

一代文宗李清照言道:“那個我喜歡了一生的男人,他放棄了我,但我不怪他。遙想當年之鮮衣怒馬、意氣風發,這一切彷如昨日,猶在眼前。我活在幻想裡、活在多年以前。”

皇帝趙桓言道:“一代人做一代事,他有錯但無罪。爲紀念民族崛起戰爭以來所犧牲烈士們的榮耀,他圓滿了。”

順道一提,高方平晚年並不孤單,有個女兒的,乃是遼國寶璣娘生的。寶璣老想讓女兒來認爹,無奈時局不對。後來趙桓把遼國一統了,高方平也不在位了,沒了後顧之憂,於是高方平晚年有兩個女兒,其中一個是趙金奴。

趙佶說“朕家大業大兒女多,不需要你榮德了,你去做小高的女兒吧”。

沒有什麼原因,趙佶一生都護着高方平,因爲他是個昏君老頑童。

趙金奴哭瞎了,老孃從娃娃時候就想做他夫人的,你們全都瞎搞亂搞,老都老了,說我是他女兒?

最後一提:許多年後趙桓死了,趙金奴死了,高方平死了,李清照死了,樑紅英死了,小朵死了,賈曉紅死了,富安也死了。然而高俅雖然有點癡呆,卻仍舊活着,趙佶也活着,那個出家當和尚、慫恿趙佶退位的段和譽也活着。

三個相當變態的老不死,成爲了大宋首批百歲老人。

彼時的人們,翻開歷史書看到的內容是:高方平收服了燕雲,但僅此而已。他踐踏過太多東西,且錯誤用兵,葬送了十萬漢娃於高麗戰場,維持戰爭,只爲了他的權利穩固。真正統一天下的人,是趙桓大帝……

(全書完)8)

第179章 皇城使駕臨第418章 逮到張綿成了第502章 聖光環第46章 毆打河陽縣爺第712章 戰爭途中的政治事件第170章 只許我放火,不許你們點燈第503章 較量第620章 趙金奴栽了第二百三十八章 榮德帝姬的腹黑第632章 學堂被查封了第438章 真正來意第437章 她來了第552章 有福利了第467章 形式不是小好第161章 知軍老爺的第一次升堂第526章 請出木人樁第457章 臺家村第778章 機智的老藤第46章 毆打河陽縣爺第579章 西門大官人第二百六十四章 比武審判第61章 樑中書第127章 軍報第891章 厲害了柴進第789章 樑師成的奸計第681章 前三排的那些事第14章 絕世名句第72章 小子你瞅啥第528章 菊京的悟道歷程第二百四十一章 童貫最近很跳第三百六十四章 裴炎成的念想第499章 仙風道骨第二百六十九章 大丫2丫3丫4丫第894章 汝妻和女兒我照顧之第二百六十章 老子幫你去搶回來第三百四十六章 進入滅世狀態了第二百三十一章 不砍人就心裡悶的慌第680章 五十一個軍的戰術第474章 能否得到戰線統一第三百二十章 跟我去巡街第528章 菊京的悟道歷程第19章 踢飛鬧鐘第952章 錦州第648章 隔壁老王不是傻子啊第9章 小蘿莉來報案第503章 較量第425章 你是不是喝醉了第925章 狂妄自大的熊貓第576章 紙幣經濟的擴張第185章 老常英明第198章 堅決止損第二百四十章 讓孩子的小宇宙爆發吧第601章 大宋麻雀戰第666章 批鬥大會第二百二十九章 這個豬頭切1半給我第590章 扔給老蔡一個大消息第575章 一羣無賴第三百八十三章 見到1個老相好第二百五十三章 直接給句話第729章 一團亂麻第三百三十九章 留守司升帳第二百二十一章 既焚書,何能不坑儒第500章 要親民第434章 大宋不可一天建成第536章 人們討厭變法第511章 你到底搞什麼鬼第二百三十四章 他有洪荒之力第72章 小子你瞅啥第753章 到底贏了還是輸了第794章 瘋狗平又咬人了第514 章大遷移第619章 天地無毛第31章 這次怕是栽了第621章 劉青菁總算是舒心了第109章 主戰派被罵了第118章 七進七出後言、完本那些事第487章 船上的小賊第408章 大家的執念第677章 一線曙光第922章 所謂迷信第728章 小小高的錦囊妙計第737章 甲馬戰術第754章 大西北聯合礦業司第64章 拼命三郎石秀第827章 新的金牌小密探第534章 又方又平第678章 戰區的幺蛾子第880章 怒火熊貓弟795章 重量級人物進京了第二百六十一章 出兵曾頭市第9章 小蘿莉來報案第二百七十六章 豬肉老仙,法力無邊第638章 小種帥來訪第848章 小戰士的仇恨人生第33章 降龍掌傳說第953章 媽的此番沒找到人背鍋第592章 《征服》第二百一十五章 跨過3歲口即是正義第908章 金牌小密探
第179章 皇城使駕臨第418章 逮到張綿成了第502章 聖光環第46章 毆打河陽縣爺第712章 戰爭途中的政治事件第170章 只許我放火,不許你們點燈第503章 較量第620章 趙金奴栽了第二百三十八章 榮德帝姬的腹黑第632章 學堂被查封了第438章 真正來意第437章 她來了第552章 有福利了第467章 形式不是小好第161章 知軍老爺的第一次升堂第526章 請出木人樁第457章 臺家村第778章 機智的老藤第46章 毆打河陽縣爺第579章 西門大官人第二百六十四章 比武審判第61章 樑中書第127章 軍報第891章 厲害了柴進第789章 樑師成的奸計第681章 前三排的那些事第14章 絕世名句第72章 小子你瞅啥第528章 菊京的悟道歷程第二百四十一章 童貫最近很跳第三百六十四章 裴炎成的念想第499章 仙風道骨第二百六十九章 大丫2丫3丫4丫第894章 汝妻和女兒我照顧之第二百六十章 老子幫你去搶回來第三百四十六章 進入滅世狀態了第二百三十一章 不砍人就心裡悶的慌第680章 五十一個軍的戰術第474章 能否得到戰線統一第三百二十章 跟我去巡街第528章 菊京的悟道歷程第19章 踢飛鬧鐘第952章 錦州第648章 隔壁老王不是傻子啊第9章 小蘿莉來報案第503章 較量第425章 你是不是喝醉了第925章 狂妄自大的熊貓第576章 紙幣經濟的擴張第185章 老常英明第198章 堅決止損第二百四十章 讓孩子的小宇宙爆發吧第601章 大宋麻雀戰第666章 批鬥大會第二百二十九章 這個豬頭切1半給我第590章 扔給老蔡一個大消息第575章 一羣無賴第三百八十三章 見到1個老相好第二百五十三章 直接給句話第729章 一團亂麻第三百三十九章 留守司升帳第二百二十一章 既焚書,何能不坑儒第500章 要親民第434章 大宋不可一天建成第536章 人們討厭變法第511章 你到底搞什麼鬼第二百三十四章 他有洪荒之力第72章 小子你瞅啥第753章 到底贏了還是輸了第794章 瘋狗平又咬人了第514 章大遷移第619章 天地無毛第31章 這次怕是栽了第621章 劉青菁總算是舒心了第109章 主戰派被罵了第118章 七進七出後言、完本那些事第487章 船上的小賊第408章 大家的執念第677章 一線曙光第922章 所謂迷信第728章 小小高的錦囊妙計第737章 甲馬戰術第754章 大西北聯合礦業司第64章 拼命三郎石秀第827章 新的金牌小密探第534章 又方又平第678章 戰區的幺蛾子第880章 怒火熊貓弟795章 重量級人物進京了第二百六十一章 出兵曾頭市第9章 小蘿莉來報案第二百七十六章 豬肉老仙,法力無邊第638章 小種帥來訪第848章 小戰士的仇恨人生第33章 降龍掌傳說第953章 媽的此番沒找到人背鍋第592章 《征服》第二百一十五章 跨過3歲口即是正義第908章 金牌小密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