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 雄心勃勃的趙禎

在最後的日子裡,王拱辰被徹底抽光了精氣神,一天天走向瘋狂和死亡……反而是韓琦,他一天比一天清明,很多東西真的看透了。

回顧慶曆新政,韓琦越發覺得就像是一場小孩子的鬧劇。

不論是他,還是范仲淹,富弼,甚至趙禎,都沒有想清楚他們要幹什麼,應該怎麼幹……光憑着慘敗西夏的憤懣屈辱,便一股腦想要富國強兵,倉促推出一堆法令,然後就盼着國家大治,煥然一新。

那不是變法,而是腦殘!

要變法,就要樹立威儀,就要改革文官,韓琦看得很明白,大宋的問題,實際上就出在文官身上!

文武就好像長江和黃河,不管是哪一邊鬧起來,就要淹沒無數生靈百姓。

過去因爲五代的記憶太過慘痛,所有的精力都用在防範武人身上,而結果呢,便是文官氾濫成災,別看文官表面上沒有武官囂張跋扈,一副人畜無害,溫良恭儉讓的嘴臉,實際上他們的危害絲毫不在武將之下。

兼併土地,霸佔良田,逼迫百姓破產,侵吞國家稅源……每一件事,都是在挖帝國的牆角,大宋看似承平百年,實則積弊叢生,已經到了不改必亡的生死關頭!

老百姓常說,烏鴉落到豬身上,光看到別人黑,沒看到自己黑。

顯然,韓琦終於看到了。

只是老天爺跟他開了個玩笑,居然要用他的腦袋,去警示所有官吏!

用他的血去開啓變法!

真正要砍頭的那一刻,韓琦居然不再恨了,他甚至有些擔憂王寧安,趙禎的確和以前不一樣了,但是這位皇帝也老了,不知道能撐到什麼時候……最好小太子順利繼位,王寧安以帝師之尊,繼續推動變法,或許大宋還有中興之日,好水川之仇,有希望洗雪。

只是這一切都看不到了,淚,順着眼角流下。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隨着兩位相公,21位文官被斬首,整個官場,都被深深震撼着,可以說是地動山搖,波濤洶涌……

原本那些上書求去的,紛紛收回了表文,老老實實,回到衙門坐班,兢兢業業幹活,捧着卵子過河,生怕被審計司盯上。

雖然這次審計司幹掉的官吏,全都有貪墨情狀,且證據確鑿。但是不可否認,他們也全都是這次罷官逼宮的主力。

想想吧,以往的大宋文臣有多牛逼!

他們能抓着趙禎的衣袖,狂噴皇帝口水,逼着皇帝過繼宗室子弟,干涉立儲事宜……幾乎沒有不敢做的。

大多數情況之下,皇帝還會選擇妥協低頭。

幾十年的記憶,不是那麼容易改變的。

大家都覺得幾百人一起請辭,一定能逼得趙禎低頭,法不責衆,人多就是真理!

只是這些人打錯了算盤,而且還錯得很離譜兒!

趙禎用23顆血淋淋的人頭昭示天下,皇權又回來了!

伴隨着法場的鮮血,審計司的大名也如雷貫耳,幾乎無人不知!

審計司一舉超過了皇城司,成爲大宋最令人膽寒心驚的衙門。

如果說有人請你去審計司,喝喝茶水,談談心……絕對能把人嚇出毛病來。

文官不過如此,就是欠管教!

……

就在一片肅殺之中,大宋的官場開始了快速新陳代謝。

斬殺韓琦的當天,賈昌朝輕車簡從,離開了西京,前往延安府接掌永興軍路經略安撫使……其實老賈是有心去河北大名府的,畢竟他在那裡幹了近十年,門生故吏衆多,日子也能舒服點,奈何王寧安不想讓他好過,還有文彥博那個老不要臉的,也想陰賈昌朝一把,就把老東西趕到了西北,讓他直面西夏的兵鋒!

龐籍、唐介、趙卞,幾乎都是同時離開了西京,老一波的相公之中,只剩下文彥博還穩坐釣魚臺,八風不動。

只是老文卻知道,他的椅子有多難坐,屁股下面根本是個火山口!

王安石還沒有進京,就先開炮了。

他上了一道《本朝百年無事札子》,雖然文辭委婉,情真意切,但是卻掩飾不了犀利的本質……王安石直接指出大宋的危機在於“冗官”、“冗兵”、“冗費”,根源則是因循守舊,故步自封,必須變法圖強,才能富國強軍。

相比起歷史上驟然躍升宰執,王安石多幹了一段時間轉運使,又親自推行青苗法,見解比起歷史上還要高明許多。

至少王安石把吏治提到了和理財提到了同等重要的地步。

王安石大聲疾呼,要全面推行考成法,防止官吏不作爲,要讓官員動起來,真正去做事……

王安石的大炮威力絕對不俗,直接震撼了陳陳相因的官場。

而緊隨其後,御史中丞張方平也上書了,他把益州辦案的經驗總結出來,然後支出朝廷在財政方面,偏重收稅,而忽略監督……預算編制草率,執行力弱,根本沒有落到實處。

以治河經費來說,每年能用到刀口上的,不足所有經費的三成,結果就是年年水災,年年撥錢,去年的錢沒有用完,今年的又發下來了,朝廷年年發錢,卻不知道錢都用在哪裡,豈不是荒唐透頂!

張方平提議要增加御史數量,而且這次選拔御史,要招募真正內行的人才,去監督每一筆預算,保證好鋼用在刀刃上。

很多人都說張方平這是要和審計司奪權。

倒是王寧安不這麼看,御史臺本就是監督機構,如果能真正動起來,乾點有用的事,至少比當馬蜂窩要好。

再有,審計司也不是萬能的,多一個監督機構,就多一道保險。

有人再想貪墨,就要瞞過御史臺,要躲過審計司……毫無疑問,犯罪成本會大大增加。雙方互相監督,顯然要比一家獨大好。

彷彿爲了湊趣,在這兩位上書之後,三司使司馬光也上書了。

司馬光談的重點是理財,他也認爲朝廷收錢能力很強,花錢卻十分混亂,隨意性太大……司馬光建議,要引入銀行的核算機制,嚴肅財政紀律,還要充實三司官吏,增強制定預算的能力。

這三位雖然各有側重,但卻是珠聯璧合,勾畫出變法新政的格局……不得不說,天下人終於嗅到了一絲改變的味道,朝廷這一次是玩真的了!

……

城外校場,士兵操練正忙。

趙禎在前面走着,王寧安和狄青陪在左右,君臣迎着太陽,踏着雜草,談了起來。

“狄卿,王卿,我大宋立國根基薄弱,如今內憂外患,接踵而來,相比變法,朕更看重開疆拓土,攘除四夷。”

王寧安笑道:“陛下聖明,其實無所謂內憂外患,這是一體兩面的事情,對外打輸了,外患變成內憂,打贏了,外患解了,內憂也就輕了。”

趙禎呵呵一笑,“說得好啊!所以朕準備先除外患,變法讓王安石他們做,開疆拓土,還離不開你們兩位。”

趙禎停下了腳步,負着手,等待兩位心腹重臣的建議。

狄青比起之前,略微有些顯老,但是依舊風采過人,氣度沉穩,絕對當得起一國樞密使的重任!

“啓奏聖人,近年裁撤河北禁軍廂軍,整飭西北各軍,已經裁減30萬人,節約近兩千萬貫糧餉,這筆錢足夠訓練五萬精銳,之前龐相公已經招募了三萬多人,臣接手之後,優中選優,又從各地招募健兒,目前已經湊足了五萬人,日夜訓練。爲了和西夏青唐抗衡,這五萬人必須配屬足夠的馬匹,這個就要問王相公了。”

王寧安一拍胸膛,笑道:“別的沒有,經過這幾年的繁育,馬匹倒是不缺,如今河北和幽州等地的馬場已經有10萬匹馬瓦里馬,30萬匹北地馬,可以調撥給西北8萬匹,加上西北的戰馬和馱馬,足夠讓每個士兵都有馬騎。”

按照狄青的規劃,這五萬人,真正的騎兵只有兩萬,其餘三萬是騎馬步兵。

這是狄青仔細研究的結果。

因爲有了牆式騎兵,漢家兒郎第一次不懼怕胡人的騎射。

只要紀律嚴明,馬好,盔甲好,武器好,就能打贏對手……大宋朝並不需要向漢唐那樣,保持龐大的騎兵數量,維持兵力優勢。

相反,兩萬鐵騎,足夠對付十萬訓練不足的胡騎,至於三萬騎馬步兵,只是跟着追擊,撿漏,打掃戰場,負責後勤而已。

“一定要儘快把人馬訓練好,必須兩年之內,拿下青唐!然後揮師抄了西夏的後路!五年,五年之內,朕要滅了西夏!”

趙禎說得斬釘截鐵,不容置疑!

王寧安和狄青互相看了一眼,都感到了皇帝的雄心勃勃,難掩驚喜和興奮,異口同聲道:“臣遵旨!”

從校場回來,趙禎心情很不錯,京城的保守文官勢力,幾乎一掃而光,換上了新人新政,終於可以甩開膀子大幹一場了。

剛坐到龍椅上面,蘇桂就送來了禮部的一封奏疏。

原來是彙報青唐的事情,在今年春天,一代梟雄唃廝囉病逝,他的三子董氈繼承唃廝囉的位置,並且派遣使者到了大宋,希望大宋能按照慣例,冊封董氈,並且回賜禮物,給予糧餉幫助,雙方纔能共同抗擊西夏……

趙禎看完,只哼了一聲,“哪裡是國書,簡直是勒索信!休想讓朕答應一分一毫!”

第679章 抗旨第1038章 立法第980章 雪恥的最後一戰第611章 闖宮第981章 天兵壓境第562章 新交子第318章 惡人王寧安第623章 登聞鼓響第875章 五千對十萬第48章 聲聞於天第974章 陽謀對陽謀第675章 旗號也能嚇死人第268章 不殺士大夫第377章 皇太叔,什麼鬼?第987章 觀察細緻的蔡京第95章 賑災妙法第237章 充軍第298章 決戰之大甩賣第776章 趙禎的生日第1127章 新的議政會議第123章 流民圖第1028章 全面查封第537章 王安石惹禍了第17章 人言不可信第700章 有罪證了第672章 王相公的引水妙策第475章 不屈的百姓第641章 舉國求戰第529章 皇帝的憂慮第397章 老狐狸之死第193章 鮮衣怒馬少年郎第1034章 瘋子清醒了第798章 三位夫人第842章 必須動稅制了第713章 富弼殺不得第47章 上當的包大人第863章 文彥博造的孽第950章 最有福氣的孩子第694章 滅盡十萬兵的毒計第307章 勝利果實第886章 被忽悠的趙曙第730章 朝廷又來人了第35章 滅殺第108章 身價倍增第979章 吃人不吐骨頭第616章 真兇顯露第315章 無憂洞第870章 折家的老頑固第299章 決戰之崩盤第38章 回村第919章 司馬光發威第124章 大家都愛吃龍肉第76章 攜手合作第1002章 呼之欲出的首相人選第386章 小皇子病了第347章 創造一個民族第421章 沸騰的大宋第804章 大宋好父親第397章 老狐狸之死第1125章 找秦王評理第559章 清查交子務第581章 最殘忍的報應第190章 王大詞人的傳說第1148章 呂惠卿告密第798章 三位夫人第324章 婚禮很熱鬧第552章 交子危機第678章 趙大叔不冷靜了第577章 聖人之怒第151章 殺不了的人第968章 趙曙傻眼了第128章 六藝學堂的實踐課第1105章 立憲第1003章 被暗算的蘇軾第109章 財路和擴軍第838章 無恥的三個境界第267章 第一份不平等條約第579章 殺猴駭雞第698章 師徒聯手第236章 金殿鬥毆第496章 懂事的太子第12章 廚藝第189章 歡宴第808章 二皇子初長成第52章 如何抱大腿第779章 大國威風第1160章 技術突破是關鍵第769章 逼宮政事堂第564章 碾壓第141章 范仲淹駕到第1127章 新的議政會議第652章 狗牙兒的使命第259章 你們想多了第59章 哀兵必勝第776章 趙禎的生日第817章 吃貨拯救世界第936章 宣戰漕幫第517章 一個也不能少第1068章 熊孩子趙頊第871章 開啓殖民時代
第679章 抗旨第1038章 立法第980章 雪恥的最後一戰第611章 闖宮第981章 天兵壓境第562章 新交子第318章 惡人王寧安第623章 登聞鼓響第875章 五千對十萬第48章 聲聞於天第974章 陽謀對陽謀第675章 旗號也能嚇死人第268章 不殺士大夫第377章 皇太叔,什麼鬼?第987章 觀察細緻的蔡京第95章 賑災妙法第237章 充軍第298章 決戰之大甩賣第776章 趙禎的生日第1127章 新的議政會議第123章 流民圖第1028章 全面查封第537章 王安石惹禍了第17章 人言不可信第700章 有罪證了第672章 王相公的引水妙策第475章 不屈的百姓第641章 舉國求戰第529章 皇帝的憂慮第397章 老狐狸之死第193章 鮮衣怒馬少年郎第1034章 瘋子清醒了第798章 三位夫人第842章 必須動稅制了第713章 富弼殺不得第47章 上當的包大人第863章 文彥博造的孽第950章 最有福氣的孩子第694章 滅盡十萬兵的毒計第307章 勝利果實第886章 被忽悠的趙曙第730章 朝廷又來人了第35章 滅殺第108章 身價倍增第979章 吃人不吐骨頭第616章 真兇顯露第315章 無憂洞第870章 折家的老頑固第299章 決戰之崩盤第38章 回村第919章 司馬光發威第124章 大家都愛吃龍肉第76章 攜手合作第1002章 呼之欲出的首相人選第386章 小皇子病了第347章 創造一個民族第421章 沸騰的大宋第804章 大宋好父親第397章 老狐狸之死第1125章 找秦王評理第559章 清查交子務第581章 最殘忍的報應第190章 王大詞人的傳說第1148章 呂惠卿告密第798章 三位夫人第324章 婚禮很熱鬧第552章 交子危機第678章 趙大叔不冷靜了第577章 聖人之怒第151章 殺不了的人第968章 趙曙傻眼了第128章 六藝學堂的實踐課第1105章 立憲第1003章 被暗算的蘇軾第109章 財路和擴軍第838章 無恥的三個境界第267章 第一份不平等條約第579章 殺猴駭雞第698章 師徒聯手第236章 金殿鬥毆第496章 懂事的太子第12章 廚藝第189章 歡宴第808章 二皇子初長成第52章 如何抱大腿第779章 大國威風第1160章 技術突破是關鍵第769章 逼宮政事堂第564章 碾壓第141章 范仲淹駕到第1127章 新的議政會議第652章 狗牙兒的使命第259章 你們想多了第59章 哀兵必勝第776章 趙禎的生日第817章 吃貨拯救世界第936章 宣戰漕幫第517章 一個也不能少第1068章 熊孩子趙頊第871章 開啓殖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