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 不好意思你來晚了,狄青已經把犯界的遼人殺光了

京師。

呂府。

呂夷簡放下信件,神情變得極爲凝重。

這封信是忻州知州賀泉所寫,就在他的信件快馬傳到呂府的同時,幷州知州兼河東路經略安撫使杜衍,與麟州知州兼河東路經略安撫副使狄進,聯名所寫的奏劄,已然呈交兩府。

內容是一致的,都是對遼戰事,請示中書。

呂夷簡已經可以想象,此時政事堂裡留守的官員有多麼驚怒了。

打西夏,和打遼國,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劉平勝了西夏,朝野上下振奮,但並不覺得多麼意外。

因爲從骨子裡面,宋廷就瞧不起那羣党項蠻子,若不是之前圍剿無憂洞現了個大的,讓君臣意識到二十多年的和平,禁軍的戰力衰退得極快,恐怕早就叫囂着,要徹底滅去西夏那等跳樑小醜了。

但遼國不同。

“復燕雲者當封王”,可自從太宗北伐失敗,真宗簽訂澶淵之盟,宋遼兩國罷戰言和之後,朝堂君臣其實都明白,除非遼國突然衰敗滅亡,否則北伐已成夢幻泡影,能夠不讓契丹鐵騎南下,就已是難能可貴的太平歲月了。

所以相比起對待西夏的狂妄,對待遼國,朝堂羣臣又搖身一變,成了小心謹慎、清靜自守之輩。

此前首相王曾對於狄進經略河東持否定態度,一個理由是論資排輩,輪不到狄進,不可開了先例,亂了官員升遷的次序;另一個重要理由的就是這位終究年輕,萬一刺激到了屯兵關外的遼人,兩國再啓戰火,何人擔責?

呂夷簡反駁時,也是以狄進的外交功績爲由,這位固然年輕,卻從不氣盛,一向守得住分寸,由他出面不僅能遏制住遼人的囂張氣焰,也不會真的弄到魚死網破的開戰局面。

但現在,判斷似乎有誤。

這位是真的準備跟遼人幹起來了。

“咚!咚!”

正凝神思索,輕輕的敲門聲響起,然後傳來呂公孺的呼喚:“爹爹!爹爹!”

看着房門開啓,探進來的小腦袋,呂夷簡難得地哼了一聲:“你來做甚?”

呂公孺走了進來,到桌案前,作揖行禮,滿臉乖巧:“孩兒來向爹爹問安!”

呂夷簡看着這個最小的兒子,突然沉下臉來:“你知道了前線的事情?消息散出去了?”

“沒有!沒有!”

呂公孺趕忙搖頭:“孩兒是從機宜司那裡得知的,也不是十分清楚,纔想向爹爹打聽打聽嘛!”

說到這裡,他又補充道:“師父強調過,軍國大事,不可爲民間所知,以前就是太過隨性,才使得京師街頭巷尾皆有議論,讓敵國諜探輕鬆獲取這些消息的!”

“沒有煽動民意,你師父還不算糊塗!”

呂夷簡神色稍作緩和,擺了擺手:“去吧,此等軍國大事,輪不到你這小兒說話!”

呂公孺卻不走,反倒挺起胸膛,將自己醞釀的話語說出:“爹爹,孩兒固然年幼,卻也聽過,太后曾言,外夷之輩,向來畏壯侮怯,我國朝之所以太平,絕非一紙盟約!先帝嘔心瀝血,爲國朝迎來了難得的和平局面,更不是讓我們就此滿足苟安的!”

“漢因白登之圍,三代臥薪嚐膽,休養生息,厲兵秣馬,終在漢武之世大敗匈奴,奪取河西,一雪前恥!”

“唐受渭水之辱,唐太宗勵精圖治,允許軍士在顯德殿內習武,短短四年後,就生擒頡利可汗,此後令四夷臣服,得享天可汗之威名!”

“我宋亦不甘人後,太祖太宗爲恢復幽燕,完我金甌,一直全力北伐,先帝亦御駕親征,與遼主會獵中原,斃其主帥,挫其兵鋒,只因彼時契丹勢大,而我朝立國未久,彼強我弱,纔不得不定下盟約……”

“我漢家王朝對夷狄忍辱負重,從來只爲報仇雪恨,如今燕雲未復,西夏又叛,遼更竊據中原正統,堂而皇之地以中國自居,豈能容忍!”

朗朗之聲,在書房內迴盪。

相比起兒子語氣裡的激昂亢奮,呂夷簡的眼神裡僅僅閃過些許感慨,臉上則始終平靜,最終予以反問:“你拿澶淵之盟與白登之圍、渭水之辱相比,是指先帝被迫受了城下之盟麼?”

呂公孺一滯:“這……不!不是!”

“既非城下之盟,那就是兩國太平和好,與民生息的舉措,爲何要與白登之圍、渭水之辱相提並論呢?”

呂夷簡一句話就將兒子的豪言壯語堵死,末了淡淡地評價道:“此言或許可以打動官家,卻打動不了太后和兩府宰執,這點小聰明,休要賣弄了!”

呂公孺終究年紀小,臉上已是難掩失望:“爹爹!孩兒不是要賣弄小聰明,遼人屯於雁門關外,又是他們犯界挑釁,我朝邊軍卻連還手都不敢,此後邊地再無安寧之日啊!”

呂夷簡沉默。

他當然清楚,遼國的氣焰一旦囂張起來,大舉南下入侵或許還不至於,但時常侵邊騷擾,是完全會發生的事情,到時候河北雄州、河東代州兩地的百姓首當其衝,勢必苦不堪言。

但以全局的角度考慮,如果僅僅是這樣,代價還是能夠承受的。

宋廷如今的目標在西北,希望滅掉党項李氏政權,重奪河西之地,不願意與遼決裂,面臨雙線開戰的巨大壓力。

如果遼國只是騷擾邊境,用以出氣,那麼對於宋廷反倒是件好事,大不了等待西北局勢定下,再作反擊便是。

只不過根據奏劄中,狄進提出的觀念,一旦對夏戰略取得進展,那麼遼西的三萬鐵騎勢必會入河西,以討伐夏州的名義,對宋進行鉗制。

到那個時候,纔是兩難的局面!

此時呂公孺也冷靜下來,知道單用邊境民生,打動不了朝堂上的羣臣,還是要從遼國入手:“師父說過,遼國的軍威兵鋒遠不如往昔,此次邊地交鋒,既非全面衝突,不是正好可以加以印證麼?”

“軍國大事,絕非兒戲,豈能隨意試探?”

呂夷簡淡淡地道:“你可知道,近來朝堂中有人對狄待制頗有微詞,有言他受了利用,遼帝不願毀去盟約,興無名之師,有意示敵以弱,讓我朝誤解,纔有了他出使的風光!”

呂公孺傻了:“啊?”

狄進最爲耀眼,也是最舉足輕重的功績,是身爲館伴使,兵不血刃地化解遼國使臣蕭遠博的發難,此後再爲生辰使,又讓遼夏反目,使得西北戰事裡面,宋能毫無後顧之憂,最終劉平大敗李德明,使之灰溜溜地逃回夏州。

三元魁首不是獨一,但這份能令國朝揚眉吐氣的功績,卻是獨一份的。

可現在朝堂中卻流傳出這麼一種說法,爲什麼別的宋人使臣,與遼國打交道時,都沒有狄進這般佔盡優勢?

排除他真的特別厲害不說,存不存在這麼一種可能,遼帝老謀深算,見此子年輕氣盛,故意示弱設套,引得宋廷這邊上當,率先毀去盟約,最終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呂夷簡當然知道此言有多麼可笑,因爲他深刻體會過狄進的手段,何況遼國一向佔據優勢,完全沒必要用自己的狼狽,做出如此不見得生效的佈置。

但這個根本站不住腳的觀念提出後,竟然有一羣附和者,不少臣子覺得很有道理,這個數目還在不斷增多。

“不就是既嫉恨我師父的成就,又對契丹的畏懼深入骨髓了麼!”

呂公孺震驚過後,眼珠轉了轉,即刻識破了這種觀念背後的緣由,哼了一聲:“一味地將遼國往強處想,哪怕對方失利,都是裝出來,絕不可能是遼國真的變弱了,真是不堪!”

頓了頓,呂公孺乾脆道:“他們越是這般說,越不會有臣子承認畏懼遼國,只會以不願再開兩國戰事爲由,爹爹何不利用這點?”

呂夷簡看着兒子,露出讚許之色,這纔是一位重臣應有的思路,而非一腔熱血的空洞發言:“確實可用,然伱待如何?”

呂公孺嘿嘿一笑:“拖延時日唄!師父本就有便宜行事之權,此番沒有獨斷獨行,而是稟明中書,可如果朝堂反應慢了,待得前線打起來,那也與他無關了!”

“你想得倒美!”

呂夷簡不看好這個法子:“這些信件皆是八百里加急,對於此事的處置,不會超過兩日,必然傳達前線,根本來不及的!”

正如狄進、杜衍的匆匆上任,京師羣臣當然清楚,前方的衝突一觸即發,不可能在後方慢悠悠地商議人選,此番對待遼軍的態度更是如此。

呂夷簡的兩日之期都是誇大了,指不定現在的政事堂宰執就匆匆入宮稟明,定下不能與遼人真正動刀兵的決議了。

果不其然,父子倆也就說了半刻鐘不到的話,書房外又有腳步聲傳來,宅老呂程到了外面:“相公,宮中來人!”

“好!”

呂夷簡應了一聲,不慌不忙地起身,對着兒子道:“去溫習功課吧,下屆科舉你就能應試了,若金榜題名,無論是爲父還是你師父,都是欣慰的!”

呂公孺也沒法子了,嘟囔着道:“指不定這一來一回,師父就在前線,把北虜打得落花流水了呢!”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呂夷簡腳下不禁一頓:“短短數日,大勝遼人?”

取勝都沒敢想,速勝就更加不可思議了!

遼國有那麼弱嗎?

“可如果真是速勝的話……”

入宮的路上,呂夷簡的腦海中生出這個念頭,待得入了垂拱殿,再親眼看到河東奏劄,突然明白了狄進的用意:“怪不得要上奏請示……”

目光閃了閃,呂夷簡接下來的用詞,變得慎之又慎,既不明確贊同對遼用兵的決策,也沒有明確表示反對,間或還幫襯了幾句。

但這不痛不癢的表態,在旁人眼中就是軟弱之態,王曾頓時乘勝追擊。

結果除了樞密副使陳堯諮,覺得與遼國小規模的交鋒,是一個能夠重新衡量兩國戰力的舉措外,包括御史中丞晏殊在內,其他重臣均持不同程度的反對意見。

官家的意動被太后按下,最終只有劉娥蒼老的聲音自簾後傳出,定下基調:“南北之好來之不易,我朝不會破盟棄約,傳令河東經略司,邊地用兵更要持重,不可妄啓戰事!”

“是!”

一衆紫袍重臣起身領命,呂夷簡躬身之餘,也注意到,身旁的王曾淡然地瞥來一眼,滿是首相不可觸犯的權威。

他面無表情,唯有眼中閃過一縷期待:“狄仕林,你對遼國的判斷到底是否準確,老夫拭目以待了!”

……

“駕!駕!”

楊懷敏策馬飛奔,一路疾行。

就在垂拱殿內定下對遼態度的忍讓後,身爲內侍省都知的他,也被任命爲河東路經略安撫司走馬承受並體量公事。

這份冗長的差遣,絕不是擺設,而是監軍之責,代表着他的眼睛和手,能接觸到河東路軍政大事的每一個角落,代天子監督軍內事務,並且派人傳信,隨時稟告宮中。

楊懷敏對此可太激動了。

西北用兵時,他曾經舉薦黃德和爲監軍,被否。

因爲御史中丞晏殊率先提出,後來在狄進的《定邊十策》裡落實,此番開戰,罷內臣監兵,不以陣圖授諸將!

官家的陣圖是不是授予諸將,內侍根本不在乎,但罷內臣監兵,可是斷了內侍的一條晉升和撈錢之路。

監軍實際上不全是內侍擔任,只不過有鑑於內侍在官家身邊,更能貫徹和傳達旨意,纔會有此安排,而這些外放的監軍哪怕在戰場上未立寸功,只要原原本本地監督住那些前線的武將們,回宮後自然能水漲船高,職位飛躍。

所以西北用兵,否決了以黃德和爲首的一羣監軍,轉而完全用文臣管轄武將,後來河東路經略安撫司,杜衍和狄進一正一副,皆是文臣要員,由他們來督促王德用等將領鎮守邊關,朝堂也放心,沒有用監軍,也沒有賜下可笑的陣圖。

直到前線有開戰的兇險,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監軍才被重新啓用,劉娥召見了楊懷敏,督促一番,將他派出。

“狄三元啊狄三元,咱家這次一定要讓你後悔!”

自從上次和任守忠秘議,楊懷敏就敏銳地察覺到,官家對於他的態度已經大爲冷淡,而太后自江德明與閻文應倒臺後,對於內侍宦官本就忽冷忽熱,愈發天威難測,他由此心驚膽戰,愈發痛恨狄進。

若不是有此人在,皇城司不會失勢,內侍都知也不會如割草般換了一個又一個,可惜以前根本沒有機會還手,連挑撥離間都不敢,現在身爲監軍,能夠光明正大地掣肘,豈不美哉?

正因爲有了這份報仇的強烈慾望,楊懷敏甚至不坐馬車,直接騎馬。

由於內侍有別常人的身體構造,騎馬帶來的摩擦更加痛苦,但此番也顧不上那些痛楚了,他以最快速度一路北上,抵達代州,再至雁門寨。

“什麼!杜相公和狄待制不在雁門寨,而是去了西陘寨?”

“可惡!他們真的不怕契丹人打過來麼?”

楊懷敏的眼中閃過一絲畏懼,西陘寨處在最前沿,可是真正直面遼人刀兵的地方,但既然行監軍之權,也不得不過去了。

在軍士的護送下,楊懷敏雙腿微顫,扭着屁股進入陡峭的西陘寨,先是一股說不上來的刺鼻味道撲面而來,然後又見到不遠處的城頭上,白髮蒼蒼的杜衍和年輕力壯的狄進並列,正眺望遠方,指指點點,不知在說些什麼。

無人迎接,楊懷敏只能主動上前行禮:“見過杜相公!見過狄待制!”

對待內侍,文臣向來沒有什麼好臉色,何況還是拖了不少後腿,依舊被啓用的監軍,杜衍的表情冷淡,應了一聲:“中貴人安好。”

倒是狄進的語氣十分溫和,看了看他呈現羅圈腿站立的怪異姿勢,關切地道:“楊都知這是一路騎馬疾行的?”

“爲太后,爲官家分憂,是咱家應做的!”

楊懷敏一想到路上受的苦,心頭更怒,語氣裡的陰沉險些藏不住:“太后有旨,南北之好來之不易,我朝不會破盟棄約,邊地用兵要持重,不可妄啓戰事……這是兩府劄子,請杜相公和狄待制過目!”

或許也知道這種容忍多少有些丟面子,執政者並沒有聖旨傳達,而是以口頭形式轉告,再由兩府宰執擬定了詳細的劄子,傳至前線。

杜衍接過劄子,翻看了一下,眉宇間浮現出似笑非笑之色。

狄進則直接皺起眉頭:“楊都知來得還是慢了些啊……”

“咱家日夜兼程,豈會慢?”

楊懷敏一怔,心頭突然涌出濃濃的不安,沉聲道:“狄待制莫非自作主張,已興戰事了?”

“我若是自作主張,豈會有奏劄呈遞中書?只是我軍願意忍讓,遼人卻不改囂狂,偏偏又早已沒了往日的本事!”

狄進輕描淡寫地往前一指,正是那股刺鼻氣味涌來的方向:“喏!那堆屍體就是遼人的,北虜犯界侵邊,欲屠村落,已經被我軍將領狄青殺光了!”

第四百五十一章 各方臥底齊聚“組織”第一百三十二章 這個真相你們能接受麼?(第二更)第兩百五十五章 狄同判是如何跟地方土豪講道理的第三百四十八章 給你們一個不被我無視的機會第兩百四十七章 軍器府庫案的真相第一百七十章 你看,又急!(第二更)第一章 先祖狄仁傑第兩百九十章 兇手的動機第一百七十五章 四爺:我竟然變成了那種乖乖交贖錢的蠢人?(第二更)第兩百六十二章 《洗冤集錄》裡的學術之理第兩百九十九章 一步步朝着“大爺”逼近第一百一十五章 想要我查案,先完成三件事(第一更)第三百二十五章 這下是真的乖乖談條件了第兩百六十七章 《真假“金剛會”》(新年快樂!)第三十七章 意外的目標第兩百八十六章 一個名字引發的線索第四百五十三章 讓死者自己救自己第四百三十五章 可笑的下馬威,到底考驗了誰?第兩百九十六章 太后再賜銀魚袋第八十四章 狄青入夥(第五更求訂閱!)第四百九十八章 安定河西,遠離是非第三百三十八章 還是江湖人報仇效率高,專挑“金剛會”的滅門第兩百四十三章 他以爲他是神人麼?說剿匪就剿匪?第一百七十章 你看,又急!(第二更)第一百四十七章 太后:不愧是狄樑公的後人,太讓人驚喜了(第三更)第四百零六章 合格的偵探要從不經意的話語中,將疑惑解開~第四百七十六章 “錦夜”:“司命”也不能相信了,叛了!都叛了!第七十三章 鬼也有冤第一百四十二章 給臉不要,那就別體面了!(第一更)第兩百四十七章 軍器府庫案的真相第兩百零九章 給鹹魚丐首一個將功贖罪的機會第三百九十三章 姐姐和公孫二孃的初識第一百四十八章 太后喂八大王吃藥(第一更)第一百二十二章 曙光初現!暗號留下的關鍵線索!(第二更)第三百零九章 我知道“大爺”是誰了第一百八十四章 記錄在案(第一更)第一百九十六章 考場大魔王的發揮,就是一個字——穩!第三百一十章 瘋的第四百六十八章 貓鼠北上,展昭和白玉堂齊至第一百八十九章 《給神探的挑戰信》第一十三章 不愧爲狄樑公之後第四百七十四章 党項李氏要亡了第八十七章 盼着與包拯、公孫策共飲的一天,早日到來(第一更)第三百二十七章 公孫策不正是御史言官的最佳人選?第四百三十四章 狄相公衣錦還鄉第三百一十八章 《渤海王國的秘傳寶藏》第一百七十八章 同時交代的犯人,截然不同的供詞(第一更)第三百六十七章 江湖豪傑來相助第三百七十一章 遼帝有請第一百二十九章 這回旋鏢來得也太快了!(第一更)第一十九章 三個嫌疑人第一百五十一章 包拯:給京師一點小小的死神震撼!(第一更)第三百三十四章 我爲刑房主官,叫我公孫推官!第三章 狄氏家傳武器,鐗!第兩百八十四章 《宮廷御宴中毒事件》第三百七十七章 李元昊:大丈夫生於天地間,豈能鬱郁久居人下!第兩百四十章 兗州的地盤,我說了算!第三百二十七章 公孫策不正是御史言官的最佳人選?第兩百八十章 這個真相特別勁爆第兩百二十八章 破案要從娃娃抓起!第兩百五十七章 晏殊和范仲淹強勢圍觀第八十三章 幷州神探狄仕林(第四更求訂閱!)第四百一十一章 與“陷空”的較量剛剛開始?不!已經結束了!第四百二十三章 意外收穫,姐妹重逢第一百一十章 官家想看更新?抱歉,不寫!(二更)第一百九十章 犯人想不到吧!神探有三位!第六十四章 《客棧惡鬼殺人事件》第三百一十八章 《渤海王國的秘傳寶藏》第三百五十章 慫了慫了,他慫了!第兩百一十一章 五張儺面,可殺二十人否?第三百五十八章 宋朝“太后黨”挽救遼國太后黨第八十二章 鄰居姓公孫(第三更求訂閱!)第兩百四十六章 在我面前,你沒有裝瘋的資格!第四百二十二章 科學狂人的死穴第一百七十二章 三個嫌疑人已經不夠用了!(第一更)第八十四章 狄青入夥(第五更求訂閱!)第兩百二十五章 既然都去兗州當官,何不一路同行?第三百一十六章 曹利用的末路第四百七十章 “都君”掌握的絕學現世第三百一十六章 曹利用的末路第一百九十七章 最年輕的三元魁首,再也沒有任何阻礙了!第三百二十九章 盜首:只要我夠極端,就沒人能威脅得了我第四百三十一章 河東路經略、安撫、緣邊招討副使狄進第兩百四十九章 出賣只有零次和無數次第四百七十二章 李德明倒下第兩百一十五章 讓呂夷簡見識見識什麼叫五代遺風第三百九十六章 夏竦:我堂堂宰執怎麼就拿捏不了一個小輩呢?第兩百八十九章 兇手現形第一百五十六章 將七爺的秘密一層層扒乾淨(第三更)第一百六十章 解元在備考之餘,順便擒獲無憂洞賊首?(第二更)第兩百五十九章 這特麼八歲?第一百六十七章 太后想殺人!(第一更)第三百九十九章 趙禎:朕覺得給仕林的支持力度還不夠大!第三百章 大榮復 誰罵我一句亡國奴,我殺他全家!第四百七十章 “都君”掌握的絕學現世第四百四十三章 狄青:《我的經略哥哥》第三百一十章 瘋的第兩百二十四章 官家成長了,大家都很欣慰第兩百七十四章 什麼!館伴使正在熱身?
第四百五十一章 各方臥底齊聚“組織”第一百三十二章 這個真相你們能接受麼?(第二更)第兩百五十五章 狄同判是如何跟地方土豪講道理的第三百四十八章 給你們一個不被我無視的機會第兩百四十七章 軍器府庫案的真相第一百七十章 你看,又急!(第二更)第一章 先祖狄仁傑第兩百九十章 兇手的動機第一百七十五章 四爺:我竟然變成了那種乖乖交贖錢的蠢人?(第二更)第兩百六十二章 《洗冤集錄》裡的學術之理第兩百九十九章 一步步朝着“大爺”逼近第一百一十五章 想要我查案,先完成三件事(第一更)第三百二十五章 這下是真的乖乖談條件了第兩百六十七章 《真假“金剛會”》(新年快樂!)第三十七章 意外的目標第兩百八十六章 一個名字引發的線索第四百五十三章 讓死者自己救自己第四百三十五章 可笑的下馬威,到底考驗了誰?第兩百九十六章 太后再賜銀魚袋第八十四章 狄青入夥(第五更求訂閱!)第四百九十八章 安定河西,遠離是非第三百三十八章 還是江湖人報仇效率高,專挑“金剛會”的滅門第兩百四十三章 他以爲他是神人麼?說剿匪就剿匪?第一百七十章 你看,又急!(第二更)第一百四十七章 太后:不愧是狄樑公的後人,太讓人驚喜了(第三更)第四百零六章 合格的偵探要從不經意的話語中,將疑惑解開~第四百七十六章 “錦夜”:“司命”也不能相信了,叛了!都叛了!第七十三章 鬼也有冤第一百四十二章 給臉不要,那就別體面了!(第一更)第兩百四十七章 軍器府庫案的真相第兩百零九章 給鹹魚丐首一個將功贖罪的機會第三百九十三章 姐姐和公孫二孃的初識第一百四十八章 太后喂八大王吃藥(第一更)第一百二十二章 曙光初現!暗號留下的關鍵線索!(第二更)第三百零九章 我知道“大爺”是誰了第一百八十四章 記錄在案(第一更)第一百九十六章 考場大魔王的發揮,就是一個字——穩!第三百一十章 瘋的第四百六十八章 貓鼠北上,展昭和白玉堂齊至第一百八十九章 《給神探的挑戰信》第一十三章 不愧爲狄樑公之後第四百七十四章 党項李氏要亡了第八十七章 盼着與包拯、公孫策共飲的一天,早日到來(第一更)第三百二十七章 公孫策不正是御史言官的最佳人選?第四百三十四章 狄相公衣錦還鄉第三百一十八章 《渤海王國的秘傳寶藏》第一百七十八章 同時交代的犯人,截然不同的供詞(第一更)第三百六十七章 江湖豪傑來相助第三百七十一章 遼帝有請第一百二十九章 這回旋鏢來得也太快了!(第一更)第一十九章 三個嫌疑人第一百五十一章 包拯:給京師一點小小的死神震撼!(第一更)第三百三十四章 我爲刑房主官,叫我公孫推官!第三章 狄氏家傳武器,鐗!第兩百八十四章 《宮廷御宴中毒事件》第三百七十七章 李元昊:大丈夫生於天地間,豈能鬱郁久居人下!第兩百四十章 兗州的地盤,我說了算!第三百二十七章 公孫策不正是御史言官的最佳人選?第兩百八十章 這個真相特別勁爆第兩百二十八章 破案要從娃娃抓起!第兩百五十七章 晏殊和范仲淹強勢圍觀第八十三章 幷州神探狄仕林(第四更求訂閱!)第四百一十一章 與“陷空”的較量剛剛開始?不!已經結束了!第四百二十三章 意外收穫,姐妹重逢第一百一十章 官家想看更新?抱歉,不寫!(二更)第一百九十章 犯人想不到吧!神探有三位!第六十四章 《客棧惡鬼殺人事件》第三百一十八章 《渤海王國的秘傳寶藏》第三百五十章 慫了慫了,他慫了!第兩百一十一章 五張儺面,可殺二十人否?第三百五十八章 宋朝“太后黨”挽救遼國太后黨第八十二章 鄰居姓公孫(第三更求訂閱!)第兩百四十六章 在我面前,你沒有裝瘋的資格!第四百二十二章 科學狂人的死穴第一百七十二章 三個嫌疑人已經不夠用了!(第一更)第八十四章 狄青入夥(第五更求訂閱!)第兩百二十五章 既然都去兗州當官,何不一路同行?第三百一十六章 曹利用的末路第四百七十章 “都君”掌握的絕學現世第三百一十六章 曹利用的末路第一百九十七章 最年輕的三元魁首,再也沒有任何阻礙了!第三百二十九章 盜首:只要我夠極端,就沒人能威脅得了我第四百三十一章 河東路經略、安撫、緣邊招討副使狄進第兩百四十九章 出賣只有零次和無數次第四百七十二章 李德明倒下第兩百一十五章 讓呂夷簡見識見識什麼叫五代遺風第三百九十六章 夏竦:我堂堂宰執怎麼就拿捏不了一個小輩呢?第兩百八十九章 兇手現形第一百五十六章 將七爺的秘密一層層扒乾淨(第三更)第一百六十章 解元在備考之餘,順便擒獲無憂洞賊首?(第二更)第兩百五十九章 這特麼八歲?第一百六十七章 太后想殺人!(第一更)第三百九十九章 趙禎:朕覺得給仕林的支持力度還不夠大!第三百章 大榮復 誰罵我一句亡國奴,我殺他全家!第四百七十章 “都君”掌握的絕學現世第四百四十三章 狄青:《我的經略哥哥》第三百一十章 瘋的第兩百二十四章 官家成長了,大家都很欣慰第兩百七十四章 什麼!館伴使正在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