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監軍反擊

何監軍臉色一變。

在廣南這等偏遠貧瘠之地,地方州府和官員想怎麼折騰,他都可以睜隻眼閉隻眼,就算李越大軍逼近邕州城下,守軍不做抵抗,一路撤回邕州城裡,他也可以不管。

但要把邕州被圍,州縣受損的責任推到宣威軍和遊奕軍頭上,他不能答應。

於是當即反擊道:“徐大人,邕州總管廣南八州,兵力達五六萬,一路從鬱林敗退到邕州,與敵軍交戰幾次,傷亡幾何?敵軍看似數十萬,真正有一戰之力的不超過四萬人,其他都是濫竽充數,你們久在廣南,不會不清楚吧,爲何手握五萬大軍,一戰不接,一路敗退?這個件事我會向朝廷如實呈奏。”

停頓片刻,環首四顧,看看衆人顏色,隨後接道:“徐大人說宣威軍、遊奕軍不服調遣,沒來邕州營地報到,私自出擊,打亂部署。我倒想問問徐大人,你的部署是什麼?躲在邕州城裡等敵軍自己退嗎?你知道李越人爲這一戰籌備了多久?十年,整整十年!徐大人總管廣南八州,轄地與李越接壤,不會連這點敵情都探不到。這些年李越人籌集幾十萬擔糧食,堆積在涼山,而後轉移至鬱林,沿左江用船運至敵軍前線,徐大人退守邕州,正和敵軍所願。徐大人說宣威軍和遊奕軍不服調遣,打亂了你的部署,是想讓他們與你總管府兵馬一起被敵軍所俘虜嗎?”

被當面反擊,徐大人臉色頓時泛紅,張口就要辯解反擊,卻聽何監軍繼續說道:“徐大人說宣威軍、遊奕軍私自出擊,我也不同意這個說法。朝廷派遣殿前司精銳遊奕軍和宣威軍南下,不是來邕州充數,無限期對峙的,是要儘快擊退敵軍,結束廣南戰事。你們也都說了,李越人積蓄幾十萬擔糧食,要是他們源源不斷從涼山運到鬱林,再順水運到邕州附近,數十萬敵軍不愁吃喝,他們會放棄邕州城?說不定此刻已經攻破邕州城,在下和諸位的下場,不是被俘被殺,就是奪路逃命。

如果不是宣威軍先將敵軍數十萬擔糧食焚燬在江裡,就這批糧食足夠支撐他們圍困邕州城半年,也許不到半年,邕州城就破了,等他們佔據邕州,糧船補給順江而下,直達城下,邕州以東數州之地都將在李越威脅之下,到那時丟掉的就不僅僅是邕州。幸好宣威軍、遊奕軍不顧路途艱險,經欽州西部,翻越崇山峻嶺,奇襲鬱林、涼山等地,拿下之後,孤軍據守鬱林、涼山一個月之久,將李越敵軍糧草供給線完全切斷,前線數十萬敵軍斷了吃喝,這才放棄邕州城退兵而走。

就是敵軍斷絕糧草倉惶退走,徐大人總管府五萬兵馬也是在三天之後纔打開城門,遠遠跟在敵軍五十里之外,就這麼一路慢行,敵軍感受不到任何一點威脅和壓力,致使數十萬敵軍到達鬱林附近之後,居然可以安然紮寨,反將堅守鬱林和涼山的遊奕軍、宣威軍圍困,由於雙方兵力過於懸殊,敵軍從容佈陣,遊奕軍迫於壓力不得不退走,而後總管府竟然想起拿涼山換鬱林,實在是可笑之極,數十萬敵軍能拿下鬱林,還拿不下涼山嗎?

但所幸的是,他們真的沒有拿下來,還吃了一場大敗仗,主帥身死涼山城外,副帥重傷不起,軍心渙散,大軍奔潰,這才同意兩城交換,總管府明知敵軍在涼山吃了敗仗,他們已經拿不下涼山,馬上就要撤離,還跟他們簽訂換城協議,協議剛簽完敵軍便匆匆離開鬱林,繞涼山城而過,徑直南下,日夜不息,頭也不回。你們讓宣威軍撤離涼山,恐怕此刻涼山城裡也沒有一個敵軍。

方纔還說到涼山和鬱林存放的敵軍糧草,徐大人打算追查糧草去向,那就不妨查查接手涼山防務的總管府軍隊,據我所知,宣威軍撤退時翻越高山和原始叢林,只能攜帶返程行軍所需的半月糧食,其他的,包括兩萬多涼山百姓,都完好無損留在涼山城,要糧食找接管涼山城軍隊就是。此外,遊奕軍也馬上返回邕州,有沒有糧食,到時候一起看看便知。這番解答,不知徐大人是否滿意?諸位還有什麼疑問,也別藏在心裡,你們怎麼想的,我不知道,你們怎麼做的,我可清清楚楚看在眼裡。”

何監軍這一番話,直言無懼,把總管府諸位大人臊的無地自容,原本還想爭辯幾句的徐大人,徹底啞了火,乾脆閉嘴低眉。

其他人也是一言不發,沉默不語,既不反擊,也不再發疑問。

何監軍本職就是樞密院官員,樞密院掌管天下軍馬,調兵、屯駐、軍事訓練、軍資軍械補給等,哪有他們不清楚的事情,現在又是朝廷派遣至此抵禦李越人的監軍,監邕州總管府所有兵馬,外加調遣南下廣南支援的宣威軍和遊奕軍,這些調遣南下的禁軍沒有他同意,邕州總管府哪裡指揮的動。

徐大人對遊奕軍和宣威軍發難,不過是想推卸責任,訴訴苦,順便邀功,不論怎麼說,最後李越人還是退兵了,並且簽訂了十年和議,有苦勞,還有功勞,邕州總管府雖然一路敗退,但最終還是贏了。

安撫使李大人見多識廣,哪裡不知道這裡面有什麼門道,稍稍一想,便裡外通透,但邕州總管府下轄廣南八州,徐大人是他下屬,也不好過多責備,畢竟在廣南爲官實在不易。

議事廳內沉默片刻之後,李大人笑道:“徐大人與何監軍同爲朝廷命官,不管怎麼做,都是爲了廣南安定,都沒有錯。邕州以西,地廣人稀,大軍西進難以補給,退守邕州,背靠潯州、宜州等富庶州府與李越對峙,能迅速穩定戰局,李越大軍補給困難,待更多大宋援軍前來,敵軍自會退走,只是時日可能過於長久,勞師動衆,耗費太大,但也不失爲退敵之計。而宣威軍、遊奕軍出奇兵,截斷敵軍糧草供給,迫使敵軍退兵,雖說過於冒險,但確實是一味猛藥,短時間內就使敵軍不敢輕動,掙扎一番後,迅速退兵。此次李越敵軍退出廣南,邕州總管府兵馬和宣威軍、遊奕軍俱是有功之人,諸位就不要爭鋒相對了。等各路大軍回到邕州,將戰果彙總之後,再向朝廷遞報詳細戰報吧。”

徐大人見李大人出來打圓場,急忙應和道:“李大人說的是,都是爲了擊退敵軍,方式方法雖有所不同,但殊途同歸,大家齊心協力,守住邕州,也擊退數十萬李越敵軍,戰果還是很大的,單單宣威軍就殺敵三萬餘人,真是令人驚歎,總管府望塵莫及啊。”

既然徐大人已經服軟,何監軍便不再反擊,但也沒有多說什麼,只是向李大人略微點頭。

其他人則在徐大人之後紛紛附和,極力誇讚恭維宣威軍、遊奕軍等朝廷禁軍精銳,簡直就要把他們吹捧上天去,連帶着把何監軍和樞密院也吹捧到無以復加的地步,直說他們英明、出神入劃的策劃調遣,簡直神如諸葛孔明,聽得何監軍飄飄然,都有些不好意思。

這場邕州總管府與宣威軍、遊奕軍的爭鬥,總算在一片歡聲笑語中結束。

接下來對於如何駐防邊境,如何安撫流民,如何恢復受兵災之害的百信生產生活等問題,李大人與徐大人,以及總管府一衆官員和將領進行商討和部署。

後面的這些事跟何監軍關係不大了,他便不再發表任何意見,閉口不言,聽他們一邊商討一邊推諉,事關駐防之事,他也只是看在眼裡,隨他們自己處置,畢竟廣南乃蠻荒之地,除了李越會來騷擾,基本無人會來光顧,也沒其他人惦記,如何駐防並不重要。

一兩個時辰之後,終於議事完畢,有安撫使李大人在,又逢戰事結束,一衆官員少不得要吃喝一頓,恰逢年關將近,少不得一番大肆慶祝。

數天之後,遊奕軍回到邕州,在邕州城附近暫時駐紮,等待返回北方駐地的命令。

遊奕軍返回,各路戰果總算全部彙總,又經李大人、徐大人和何監軍三人一番討論,將最終的詳細戰報確定下來,三方共同署名,而後急遞臨安,向朝廷報喜。

諸事完畢,安撫使李大人隨即啓程,他的車駕在親軍護衛下迅速離開邕州,北返靜江府,他要回家過年,與家人團圓了。

邕州城裡大肆佈置,總管府上下忙的熱火朝天,今年他們要過一個好年,打退了李越敵軍襲擾,如無意外,衆多州縣又能免稅好幾年,還能得到朝廷賑濟,邕州城不破,這一仗打的絕對不虧。

而欽州的宣威軍,邕州的遊奕軍,在邊境幸苦一場,回到城下卻缺吃少喝,儼然成了漂泊在外的孤兒,跟他們心境相同的還有來自樞密院的何監軍。

他們都在等命令,等朝廷下令讓他們班師。

第178章 全權接手第653章 奪城第169章 直接挑明第778章 金軍無懼第773章 圍攻海子村第499章 紛紛離營第113章 城門校尉第460章 集訓展示第152章 換個活法第32章 憤怒的村民第175章 買個夥計第426章 不醉不休第76章 分鍋第600章 退敵之策第782章 糧倉驚變第309章 退敵之議第256章 挑選丈夫第382章 感同身受第716章 五龍觀第232章 各取所需第366章 丟臉不冤第751章 罷兵回撤第268章 返航是非第664章 謀取濟南府第14章 冤屈得雪第459章 從軍歌第717章 山中故人第638章 高官相許第280章 臨別怪夢第325章 十萬大軍第593章 請命調防第121章 壯士救我第676章 聚將議事第399章 前往臨安第702章 商議方略第665章 進軍濟南府第476章 進退兩難第662章 幫扶信任第782章 糧倉驚變第384章 雙方妥協第668章 密道已通第101章 分鍋大會(下)第643章 戰和不一第443章 縣衙之行第583章 引誘反叛第425章 選將統帥第706章 皇帝沒錢第503章 分工協作第451章 清塵接差第555章 陌生海域第343章 官衣步行第41章 戰鬥的理由第258章 使團進城第148章 應徵不成第181章 趕回老家第778章 金軍無懼第316章 兩關敵情第55章 衆怒第391章 拜訪湯府第270章 返回廣州第304章 密謀第453章 給你差事第407章 殿中議事(二)第668章 密道已通第311章 擇地攻擊第515章 故人相會第732章 三選一第542章 親赴蓬萊第274章 我全都要第219章 一場勝仗第551章 包辦婚姻第688章 潰兵奪糧第527章 總管府第153章 招募新軍第607章 水戰第388章 分歧仍在第747章 議和待機第694章 老帥凋落第531章 返回大宋第711章 臨潢府之爭第387章 中場休息第70章 機會來了第441章 共赴義烏第125章 無可奈何第466章 敗軍中伏第479章 杞人憂天第691章 知州之職第3章 精彩的故事第474章 終有應戰第613章 合圍殲敵第262章 鬥舞比武第109章 第一課第635章 另有說辭第150章 募工開營第498章 奮武揚武第669章 攻取濟南城第265章 一堆爛賬第564章 奇異氣味第321章 圍堵四門第414章 怎解難題
第178章 全權接手第653章 奪城第169章 直接挑明第778章 金軍無懼第773章 圍攻海子村第499章 紛紛離營第113章 城門校尉第460章 集訓展示第152章 換個活法第32章 憤怒的村民第175章 買個夥計第426章 不醉不休第76章 分鍋第600章 退敵之策第782章 糧倉驚變第309章 退敵之議第256章 挑選丈夫第382章 感同身受第716章 五龍觀第232章 各取所需第366章 丟臉不冤第751章 罷兵回撤第268章 返航是非第664章 謀取濟南府第14章 冤屈得雪第459章 從軍歌第717章 山中故人第638章 高官相許第280章 臨別怪夢第325章 十萬大軍第593章 請命調防第121章 壯士救我第676章 聚將議事第399章 前往臨安第702章 商議方略第665章 進軍濟南府第476章 進退兩難第662章 幫扶信任第782章 糧倉驚變第384章 雙方妥協第668章 密道已通第101章 分鍋大會(下)第643章 戰和不一第443章 縣衙之行第583章 引誘反叛第425章 選將統帥第706章 皇帝沒錢第503章 分工協作第451章 清塵接差第555章 陌生海域第343章 官衣步行第41章 戰鬥的理由第258章 使團進城第148章 應徵不成第181章 趕回老家第778章 金軍無懼第316章 兩關敵情第55章 衆怒第391章 拜訪湯府第270章 返回廣州第304章 密謀第453章 給你差事第407章 殿中議事(二)第668章 密道已通第311章 擇地攻擊第515章 故人相會第732章 三選一第542章 親赴蓬萊第274章 我全都要第219章 一場勝仗第551章 包辦婚姻第688章 潰兵奪糧第527章 總管府第153章 招募新軍第607章 水戰第388章 分歧仍在第747章 議和待機第694章 老帥凋落第531章 返回大宋第711章 臨潢府之爭第387章 中場休息第70章 機會來了第441章 共赴義烏第125章 無可奈何第466章 敗軍中伏第479章 杞人憂天第691章 知州之職第3章 精彩的故事第474章 終有應戰第613章 合圍殲敵第262章 鬥舞比武第109章 第一課第635章 另有說辭第150章 募工開營第498章 奮武揚武第669章 攻取濟南城第265章 一堆爛賬第564章 奇異氣味第321章 圍堵四門第414章 怎解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