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章 議和待機

兩個月後,完顏亮駕崩的消息先後傳到汴京、遼陽。

東金完顏雍隨即從調集五萬大軍,進攻大定府。

由於新皇登基,軍心混亂,西金守軍不敢迎戰,全軍退守臨潢府,集合四萬大軍,與完顏雍的軍隊形成對峙之勢。

雙方近十萬大軍相距不遠,只等任何一方一聲令下,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先前完顏亮因丟失河東、關中,一怒之下殺了一大批軍政大臣,致使朝中局勢動盪,西金完顏光英剛剛繼位不久,雖然他爲人仁義多禮,但短時間內還是難以穩固朝局。

再加上完顏亮不在了,早些年受他迫害的重臣親族和草原各部開始蠢蠢欲動,因此駐守在大同府周邊的兵力,完顏光英根本不敢輕易調動,不然他前腳調兵支援臨潢府、大定府,後腳就有人敢聚兵攻擊大同府。

年輕的完顏光英現在需要的時間,他需要時間來穩定朝局,收攏和安撫被他父親完顏亮敗掉的軍心、民心。

然而,三國對弈,已至中局,完顏雍不會給他機會,趙昚也不會給他機會。

北定九年二月二十四,完顏雍親至大定府,準備都師御駕親征臨潢府。

三月十五,完顏雍親率七萬大軍從大定府出發,準備一舉奪下四五百里外的臨潢府。

而與此同時,在千里外的汴京也正在籌備發動新的攻勢。

皇宮,勤政殿,一君一臣一內侍。

“與完顏光英議和?我大宋兵馬出關就能直逼大同府,收復雲中,爲何要跟他議和?我們勝了還要議和,是何道理?”趙昚不明白,意氣風發的他當即反問。

楊叢義不疾不徐的說道:“皇上,關外與中原不同,地廣人稀,各地也少有平坦的官道相通,行軍和糧草軍需補給都是很大的問題,西金新皇雖然登基不久,但關外大軍還在,如果我們貿然出關,不能一戰消滅西金大軍主力,出關作戰就沒有意義,即使我們攻佔了朔州、大同府,沒有糧草補給,也只能放棄,退回關內。沒有足夠多的戰馬,沒有一支強大的騎兵,我們即便佔盡優勢,在關外也站不住。議和,看似是給西金時間,其實也是給我們留下足夠的準備時間。現在我們在河間府有馬場,接下來還可以在河東、關中、陝北營建馬場,不用等多久,十年之後,大宋就能有足夠多的戰馬,訓練出一支精銳騎兵。在關外草原上,一支三萬人的精銳騎兵,就能縱橫馳騁,無懼任何對手。等時機到來,步、騎相和,莫說雲中,就是蒙古草原深處,甚至是雲中之北幾千裡外的漠北,也可去得。”

道理和大宋缺馬的現狀,趙昚都懂,但他還是不甘心,爲何三個月就能收復河東、關中、陝北,就不能一鼓作氣收復雲中?

“我們就不能集中兵力一戰消滅西金軍隊嗎?”

聽到此問,楊叢義有些無語,但也只能再次解釋:“皇上,西金女真和草原諸部跟我們不一樣,他們不是農耕文化,不會一輩子、好幾代人都固定生活在一個地方,一旦遇到難以對抗的災害和危難,便會趕着牛羊,駝上全部家當,遷徙到一個安全的地方。如果我們集中兵力出關進攻大同府,從雁門關到大同府大軍要走十天左右,有這十天時間,西金君臣百姓能帶上全部家當遷徙千里,除了一座空城,我們什麼都得不到,一旦我們選擇在大同府常駐,西金騎兵則可以隨心所欲的劫掠我們從忻州到大同府的糧道,騎兵在廣闊無垠的草原上來去如風,沒有跟他們一樣優良的戰馬,根本不可能纏住他們,也就不能給他們以重創,大宋將士便只能任由他們宰割,我們供給大同府的糧草軍需,統統都會落入西金手中,除非每次向大同府運送糧草軍需,我們都派出幾萬大軍護送。”

聽了這話,趙昚有些泄氣,敵人有馬,又捨得土地,還真拿他們沒有多少辦法,難道雲中就這麼放棄嗎?

“西金動盪,這麼好的機會,不奪回雲中,太可惜了!”

“雲中跑不了,遲早都是我們的,皇上只需要耐心等待十年,建馬場,練騎兵,只要大宋有一支強大的騎兵,未嘗不能重獲漢武之功!其實除了雲中,我們現在還有很多事情可做。”

“哦,能得哪些好處?”

楊叢義道:“先與西金完顏光英議和,在河東罷兵,既能減輕我們的邊關壓力,休養民生,又能讓西金集中精力和兵力對付東面的完顏雍,讓他們在北方重啓戰火,消耗兵力民力。如今西金實力削弱,政局不穩,應付完顏雍較爲吃力,我們得幫他一把。”

“幫西金?如何幫?”趙昚眉頭一跳。

“據報,遼陽府調動五萬大軍向西進發,正準備攻取幾年前被西金搶去的大定府和臨潢府。若完顏雍奪回大定府、臨潢府,東金勢力必然大增,西金則會進一步削弱。他們二者任何一方過於強大,對大宋來說都不是好事,只有他們旗鼓相當,能斗的難分高下,大宋穩坐釣魚臺,纔有利可圖。所以,我們應該馬上組織兵力,對東金控制下的燕京地區和平州發動攻勢,用以牽制東金,若是順利,還能收復河間府以北的土地。這個時候,真定府不會輕舉妄動,一旦我們對燕京、平州方向用兵,遼陽府便不敢全力進攻大定府、臨潢府。只要臨潢府不丟,西金就能跟東金形成對峙、拉鋸之勢,到最後不管是西金還是東金,他們的命運都要控制在大宋手裡。”

“小打小鬧,何時是頭啊!既然要動兵,不若西金、東金一起打,既攻燕京、平州,也攻真定府。趁西金無力南顧,一舉收復真定府不行嗎?”

朝廷半年時間收復河東、關中、陝北幾十州府,讓趙昚變得信心十足,甚至可以說是好大喜功。

其實趙昚登基爲帝以來,已經收復了靖康之亂以後被金國佔據的絕大部分土地,其武功在之前的所有大宋皇帝中已經可以名列前三。

可是,若趁此機會將真定府一舉收復,那麼就可以說,他在登基短短十多年時間裡便收復了四十多年前被金人搶佔的所有大宋土地,完全擁有太祖太宗朝以來擁有過的全部土地,此功足以追上太祖太宗,他足可稱爲大宋中興之君,青史之上必可留名,供後世追思!

如今距離收復所有失地的全功,只剩最後一個真定府,趙昚如何不急?

楊叢義哪裡不知趙昚的心思,但他明白此時絕對不是收復真定府的最佳時機。

於是便勸慰解釋道:“之前收復河東、關中之所以能一戰而勝,沒有拖泥帶水,那是因爲朝廷做了充足的準備,先取了太原、忻州,截斷了金軍從關外支援和從關內逃跑的通道,使河東、關中金軍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打不過,逃不脫,才能將他們盡數消滅、收復,河東、關中才能迅速穩定。而真定府不同,那裡的金軍至少有三個選擇,一可以頑抗,被我們消滅或投降,二可以棄城北上,翻山越嶺,回到北方草原,三可以投奔東金,使真定府、燕京連成一片。如果在沒有控制燕京地區之前強攻真定府,逼的真定府金軍無法繼續留在真定府,這三個選擇中,他們最有可能的選擇不會是向大宋投降,若要選擇背叛西金,他們當然會選擇投奔東金完顏雍。一旦真定府金軍同燕京金軍河流,完顏雍將實力大增,以後想收復燕京便比登天還難,所以我們一定不要刺激逼迫真定府金軍,就讓他們留在真定府。等我們先控制了燕京,切斷他們北逃之路,真定府金軍便只有投降我們一條路,到時候不費一兵一卒,真定府便能歸復大宋。”

趙昚雖不甘心,卻也明白這是最好辦法。

朝廷沒錢發動任何一場戰爭,要對外用兵,都得內庫撥款,但眼下內庫也並不寬裕,何況滿朝公卿都在盯着他和他的內庫,再想繞過三省直接向前線將帥下令發動戰爭,恐怕他的老師史浩都得辭職不幹了。

當年在臨安,他第一次發動北伐便是繞過了三省,去年突然對河東、關中發動北伐,他再一次繞過了三省,前後兩次繞過宰相史浩,悄悄向前線統帥下令,弄得朝中一幫老臣焦頭爛額,最後都是史浩左支右拙,收拾爛攤子背鍋。

所謂可一可二不可三,他作爲皇帝,還是能掂量的起輕重,現在的朝堂絕對不能沒有史浩居中調停。

“那還要多久才能收復真定府?”作爲一個一心中興大宋的皇帝,趙昚不得不讓步。

楊叢義回道:“不會太久,只要河東、關中、陝北穩定,朝廷上下做好準備,三年之內,必取燕京,到時候不但燕京能取,遼陽府也可取,真定府自己就會歸復。”

“我記得你之前可不是這麼說的,怎麼又往後拖三年?”聽說三年便能取燕京、真定府,又加上東金國都遼陽府,趙昚心下一輕。

“時局有些變動,多花幾年時間,才能不傷國力,以後纔有能力征戰北方草原。”楊叢義不急不躁,好似一切都成竹在胸。

第642章 攻城掠地第503章 分工協作第673章 大軍北進第496章 文武全才第475章 四渡赤水第652章 聯合豪紳第484章 御史中丞第548章 成親第324章 李耕的難題第109章 第一課第451章 清塵接差第330章 毫無頭緒第92章 紅沙谷第761章 設伏蓋州城第576章 水戰訓練第110章 武學出路第513章 當有作爲第536章 陸游的困惑第737章 南下平陽府第244章 隨風入海第135章 湯鷽之疑第390章 另定契約第558章 壟斷交易第156章 領回教訓第418章 暗中調查第37章 狼王之死第688章 潰兵奪糧第488章 蛀蟲之嫌第69章 以槍結緣第139章 加入回易第227章 虛張聲勢第564章 奇異氣味第152章 換個活法第761章 設伏蓋州城第146章 良人新軍第672章 精武軍出動第4章 人證物證俱在第666章 兵敗城下第76章 分鍋第79章 虐菜無情第199章 泉州圓房第554章 芸娘陪同第410章 重任難題第788章 親征燕京第38章 西進第194章 清塵還俗第606章 全速攻擊第772章 糧草轉移第684章 北金出擊第655章 取臨沂第779章 將帥來歷第722章 硬化官道第769章 三面埋伏第234章 通關南下第560章 爭相交易第248章 離開孤島第432章 召集令第198章 皓月爲證第759章 奪取平州第610章 託付鎮江第577章 臨安如舊第294章 修壩蓄水第225章 拖住守軍第428章 最終決斷第82章 推想第48章 議政第592章 大勝憂心第677章 大野澤第518章 分頭行動第611章 駁斥第629章 系統啓動第628章 重布江防第662章 幫扶信任第635章 另有說辭第194章 清塵還俗第771章 殲滅騎兵第371章 知州問案第705章 任命文書第425章 選將統帥第320章 共守涼山第626章 腦中浮圖第54章 出發第418章 暗中調查第117章 完顏亮第741章 宰相薦官第605章 分兵備戰第530章 西洋回易第10章 提刑查獄第98章 都在計劃中第311章 擇地攻擊第218章 打定注意第705章 任命文書第574章 破解之道第792章 放權第265章 一堆爛賬第792章 放權第152章 換個活法第369章 不得無禮第650章 給條活路第261章 聞香品茗
第642章 攻城掠地第503章 分工協作第673章 大軍北進第496章 文武全才第475章 四渡赤水第652章 聯合豪紳第484章 御史中丞第548章 成親第324章 李耕的難題第109章 第一課第451章 清塵接差第330章 毫無頭緒第92章 紅沙谷第761章 設伏蓋州城第576章 水戰訓練第110章 武學出路第513章 當有作爲第536章 陸游的困惑第737章 南下平陽府第244章 隨風入海第135章 湯鷽之疑第390章 另定契約第558章 壟斷交易第156章 領回教訓第418章 暗中調查第37章 狼王之死第688章 潰兵奪糧第488章 蛀蟲之嫌第69章 以槍結緣第139章 加入回易第227章 虛張聲勢第564章 奇異氣味第152章 換個活法第761章 設伏蓋州城第146章 良人新軍第672章 精武軍出動第4章 人證物證俱在第666章 兵敗城下第76章 分鍋第79章 虐菜無情第199章 泉州圓房第554章 芸娘陪同第410章 重任難題第788章 親征燕京第38章 西進第194章 清塵還俗第606章 全速攻擊第772章 糧草轉移第684章 北金出擊第655章 取臨沂第779章 將帥來歷第722章 硬化官道第769章 三面埋伏第234章 通關南下第560章 爭相交易第248章 離開孤島第432章 召集令第198章 皓月爲證第759章 奪取平州第610章 託付鎮江第577章 臨安如舊第294章 修壩蓄水第225章 拖住守軍第428章 最終決斷第82章 推想第48章 議政第592章 大勝憂心第677章 大野澤第518章 分頭行動第611章 駁斥第629章 系統啓動第628章 重布江防第662章 幫扶信任第635章 另有說辭第194章 清塵還俗第771章 殲滅騎兵第371章 知州問案第705章 任命文書第425章 選將統帥第320章 共守涼山第626章 腦中浮圖第54章 出發第418章 暗中調查第117章 完顏亮第741章 宰相薦官第605章 分兵備戰第530章 西洋回易第10章 提刑查獄第98章 都在計劃中第311章 擇地攻擊第218章 打定注意第705章 任命文書第574章 破解之道第792章 放權第265章 一堆爛賬第792章 放權第152章 換個活法第369章 不得無禮第650章 給條活路第261章 聞香品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