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命案線索

“先生請稍坐,既然畫像已都畫好,楊某這便去見孟大人,先走一步。”

楊叢義放下團扇,將十二張畫像收好,立即便要告辭。

“嗯,楊大人去吧。”畫師看了楊叢義一眼,再次將視線移開。

微微一笑,輕輕點頭後,楊叢義帶着畫像迅速離開,去往前衙。

畫師擡眼看着他離開後,重新坐回書案前,猶自出神,而手卻不自覺的提起畫筆蘸墨。

一旁打着團扇的丫鬟見此,趕緊取了一張畫紙在她面前鋪好。

這番動作引起了畫師的注意,隨即便將畫筆放下,拿起書案上的團扇,重重朝自己胸前扇了幾下,口中道:“累了,不畫了。”

“我們回去吧,天這麼熱,又不能隨便走動。之前做的涼湯還沒喝完,正好回去解乏、解暑。”丫鬟使勁打着團扇,擡手擦了一下額頭上的汗。

“好吧,蒙面紗真是煩死了。”說着吐一氣,將面紗吹起,露出白裡透紅、精緻細嫩的面容。

丫鬟一見主人同意,趕緊開始收拾書案上的作畫工具,這個地方她是一刻也不想多呆了,只想早點回到後院去,回到那片屬於她們的天地。

不久之後,這間臨時畫室便空空蕩蕩,只留下淡淡的幽蘭香氣。

前衙大堂,十二張土匪畫像已經被縣丞帶着七八個捕快送去州學,讓懂得作畫的學子依樣複製。

楊叢義則留在大堂,與孟知州和劉捕頭商議緝兇之事。

只聽孟知州道:“楊秘書,方纔你協助給土匪畫像,本官甚是感激。有了畫像,只要在城裡出現,遲早會把捉拿歸案。劉捕頭一早去兇案現場勘察,不久前纔回來,他帶回來的信息很重要,楊秘書一起聽聽?”

楊叢義點頭道:“下官也想早日破案,好早些離開,如果有什麼地方能幫到衙門,也是下官的榮幸。”

劉捕頭看了看孟知州,見他對這個不曾謀面的楊大人似乎很看中,連這麼重大的案情也不避諱,心裡即使有些擔心,也只能壓下去。

隨即說道:“我們花了三個時辰,把二十三起命案現場全部勘察了一遍,確實得到不少線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我們發現這二十三起命案不是普通的兇案案,而是精心謀劃的謀殺案,全部都是,無一例外。並且每一起謀殺案,所用方法都大同小異,翻牆、撬門,直奔目標,但所用兇器又有所不同,殺人方法也多達八種,經勘察,初步判斷有十七起命案沒有相同的兇手,也就是說至少有十七個兇手。根據現場勘察發現的一些線索,初步調查以後,可以確定這些謀殺案几乎發生在同一個時段,三更與四更之間,半個時辰之內,由於作案時間很短,基本可以判斷二十三起謀殺案是至少二十三個兇手所爲。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這些兇手絕對不止那十二個土匪,他們還有同夥,很可能一直潛藏在城裡,並且對城裡很熟悉,或者他們提前獲知仁和藥鋪這批運送藥材回城的人員信息和各自住處,不然他們不可能在半天之內摸清死者所有情況,包括他們睡覺的房間,因爲兇手殺人實在太精準,二十三起命案,沒有多撬一個門。”

劉捕頭的勘察推理與楊叢義之前的猜測不謀而合,不知是不是孟知州告訴過他什麼。

“楊秘書,你如何看待此案?”孟知州明知故問。

楊叢義心下稍稍感覺有些驚奇,孟知州藏的夠深的,心如明鏡,卻不對負責辦案的捕頭透露一個字,當的老狐狸三字。

雖有腹誹,既然點到他,該說還是得說,戲還是要演下去,於是回道:“劉捕頭根據現場發現的線索做出的判斷和推測,下官覺得很有道理。在漆黑的夜裡,二十三起命案半個時辰之內同時發生,不用想就知道,這絕對是經過精心謀劃的,甚至可以大膽推測,兇手在死者回城之前已經找到所有人住處,並提前觀察好了現場環境,不然在夜裡絕對不會那麼順利,絕對不會那麼精準,二十三起命案只害了二十八條人命,可以確定他們就是爲滅口去的,所有不管兇手是不是那十二個土匪,兇手滅口就是爲了保護土匪,所以我們的破案突破口還是應該放在尋找土匪上,衙門有土匪畫像,找土匪比找兇手簡單。”

孟知州附和道:“楊秘書所言有道理,兇手是誰,我們目前無法得知,但死者被殺人滅口,就是因爲他們見過那十二個土匪,找到土匪,就能把案情梳理清楚,抓獲命案真兇。”

劉捕頭沉思片刻之後,回道:“楊大人的推測,屬下認同。通過現場勘察,我發現二十三起命案几乎遍佈全城各處,絕大部分還在小巷深處,道路複雜,別說夜裡,就是白天也不容易找到,我在這座城裡生活了三十多年,好多地方,今天還是第一次去,所以我相信這二十三起命他們案謀劃了不只一天,兇手也不止二十三人。另外,據我推測兇手之中有人跟仁和藥鋪十分熟悉,他能探知從建寧府運送藥材回城的所有人員姓名,還能直接打探到每一個人的住處。”

楊叢義點頭道:“劉捕頭說的有理,我們遇到土匪是在三天前的中午,而我們是昨天中午回的城,事發地到這兒有一百多裡,如果土匪當時退走之後,馬上想到要在城裡滅口,那他們就得疾奔百里,最早也得前天早晨進城,但事實上這不可能,因爲那夥土匪根本無法看清運送藥材的人的樣貌,也不可能知道他們家住何處,因此打劫失敗後,他們唯一會做的就是趕緊向城裡的同夥報信,告訴同夥,他們已經暴露。

可以假設同伴得到消息後,極短時間內便決定殺人滅口,但第一個念頭絕對不會是在城裡,因爲他們不知道二十三名死者姓甚名誰,更不知道他們住處。故而,最容易實現的滅口方式當然還是在死者回城途中進行,所以他們最先想到的一定是安排人手重新在半路劫殺,可我們一路通暢,並沒再遇到任何土匪,這僅僅是因爲楊某始終跟死者的車隊在一起,他們擔心傷及楊某這個殿前司官員的性命,土匪沒再出現並不表示他們沒有在半路嘗試,這也需要時間,一來一去,至少得一天。因此可以推測,他們謀劃在城裡滅口的時間不會多於一天,這一天時間他們要弄清二十名死者身份,以及他們的住處,如果不向仁和藥鋪的人打聽,他們根本不可能完成所有準備,而仁和藥鋪裡知道派往建寧府有哪些人的人應該不多,同時他還要知道所有人住處。”

說完之後,孟知州若有所思,劉捕頭點頭。

“劉捕頭,你即刻帶人封禁仁和藥鋪,將所有主事,包括林掌櫃本人全部帶來問話,不得放走一人!”孟知州想通關鍵之處,忽然下令,隨手抽出令籤遞給劉捕頭。

“是,大人!”

劉捕頭接過令籤,迅速跑出大堂,召集捕快衙役去仁和藥鋪拿人。

等人都離開之後,孟知州道:“還是楊秘書心思敏捷,馬上便抓到偵破此案的關鍵。”

楊叢義有些不好意思的回道:“下官也是順着劉捕頭的意思,其實他已經說的明白,他也在懷疑仁和藥鋪,只是不方便細說,下官不過是替他說出來而已。”

孟知州微微一怔,隨後似笑非笑的說道:“那現在就更有意思了,這個仁和藥鋪裡的主事爲何要殺自己人。”

“藥鋪是要賺錢的,無非是爲了利益。大人之前不是說他們有意染指南劍州藥材生意嗎,也許藥鋪裡有人被收買,他們相互勾結也說不定。如果真有藥鋪主事與他們勾結,一夜之間滅口二十三人也講得通了。只是這樣的話,案子牽扯起來不知會有多大,會不會引發大亂?”說到這裡,楊叢義有些憂慮。

誰知孟知州呵呵笑道:“我就是想讓他們牽扯起來,越大越好,既然他們選擇此時開始,到哪兒爲止,就由不得他們了。至於你的擔憂,大可不必,這也是我留你在此處的目的。”

楊叢義心下大驚,但一想到自己也身陷其中,不把身後的刀劍打碎,以後也不得安身,於是心裡就開始支持孟知州跟他們鬥到底,雖然收了銀子,又有什麼所謂。

不過聽到孟知州後一句話,心裡卻有疑問,隨即問道:“爲何下官留在此處,便不怕引發大亂?”

孟知州笑道:“楊秘書怕是在殿前司任職不久吧,有些不成文的規矩你可能還不清楚。”

“下官願聽大人教誨。”楊叢義聽聞此話,趕緊躬身請教。

孟知州道:“大宋調兵之權在樞密院、在朝廷,而統兵之權在殿前司衙門,殿前司衙門統天下之軍,故而殿前司官員離開京城行走天下,不管到哪裡,地位都與本地最高將帥齊平,甚至還要高上半級。楊秘書在南劍州,你在軍中的地位便與神騎軍統制一樣,甚至略高。他們敢動嗎?”

第625章 拒敵之策第146章 良人新軍第710章 家事國事第18章 衙門的補償第361章 畫像丟失第691章 知州之職第495章 新建三軍第423章 提前釋疑第242章 平息隱患第183章 大制魚面第310章 先行一步第463章 評判入山第71章 忠義盟第262章 鬥舞比武第635章 另有說辭第613章 合圍殲敵第728章 應對之策第518章 分頭行動第381章 全部拿下第73章 小舅子分糧第203章 百船離港第534章 教子之爭第109章 第一課第16章 血案兇徒第434章 怨第568章 升官太快第16章 血案兇徒第722章 硬化官道第394章 得失好壞第423章 提前釋疑第420章 二議章程第492章 危機未解第48章 議政第645章 時機第610章 託付鎮江第715章 對耗國力第102章 武學第15章 失竊第51章 挑花眼第230章 安南詭計第63章 解圍第409章 回衙覆命第46章 回城覆命第98章 都在計劃中第167章 要好處費第595章 幾無江防第601章 戰前檢驗第324章 李耕的難題第621章 經歷(二)第14章 冤屈得雪第9章 不速之客第170章 都不乾淨第667章 破城之計第317章 棄守大南關第105章 單獨補試第82章 推想第430章 重磅消息歷史背景第168章 請回臨安第736章 進軍忻州第146章 良人新軍第738章 招降平陽第696章 金人求和第426章 不醉不休第732章 三選一第715章 對耗國力第624章 升職受命第270章 返回廣州第82章 推想第364章 命案推測第457章 思想準備第216章 道長出馬第303章 籌劃行動第22章 知縣老爺的賞識第197章 我們成親第483章 關係拉近第151章 標語宣揚第208章 知州殷勤第204章 敲船水鬼第523章 招回參軍第71章 忠義盟第520章 軍權下放第196章 準備離京第511章 徇私之憂第74章 演技逼真第755章 駁斥腐臣第520章 軍權下放第356章 驚退羣匪第214章 殺進城內第385章 託付利益第680章 北上興仁府第35章 誘餌第395章 不及送別第25章 療傷第296章 水淹敵軍第374章 如實招認第103章 初入臨安第394章 得失好壞第248章 離開孤島第118章 強盜殺人
第625章 拒敵之策第146章 良人新軍第710章 家事國事第18章 衙門的補償第361章 畫像丟失第691章 知州之職第495章 新建三軍第423章 提前釋疑第242章 平息隱患第183章 大制魚面第310章 先行一步第463章 評判入山第71章 忠義盟第262章 鬥舞比武第635章 另有說辭第613章 合圍殲敵第728章 應對之策第518章 分頭行動第381章 全部拿下第73章 小舅子分糧第203章 百船離港第534章 教子之爭第109章 第一課第16章 血案兇徒第434章 怨第568章 升官太快第16章 血案兇徒第722章 硬化官道第394章 得失好壞第423章 提前釋疑第420章 二議章程第492章 危機未解第48章 議政第645章 時機第610章 託付鎮江第715章 對耗國力第102章 武學第15章 失竊第51章 挑花眼第230章 安南詭計第63章 解圍第409章 回衙覆命第46章 回城覆命第98章 都在計劃中第167章 要好處費第595章 幾無江防第601章 戰前檢驗第324章 李耕的難題第621章 經歷(二)第14章 冤屈得雪第9章 不速之客第170章 都不乾淨第667章 破城之計第317章 棄守大南關第105章 單獨補試第82章 推想第430章 重磅消息歷史背景第168章 請回臨安第736章 進軍忻州第146章 良人新軍第738章 招降平陽第696章 金人求和第426章 不醉不休第732章 三選一第715章 對耗國力第624章 升職受命第270章 返回廣州第82章 推想第364章 命案推測第457章 思想準備第216章 道長出馬第303章 籌劃行動第22章 知縣老爺的賞識第197章 我們成親第483章 關係拉近第151章 標語宣揚第208章 知州殷勤第204章 敲船水鬼第523章 招回參軍第71章 忠義盟第520章 軍權下放第196章 準備離京第511章 徇私之憂第74章 演技逼真第755章 駁斥腐臣第520章 軍權下放第356章 驚退羣匪第214章 殺進城內第385章 託付利益第680章 北上興仁府第35章 誘餌第395章 不及送別第25章 療傷第296章 水淹敵軍第374章 如實招認第103章 初入臨安第394章 得失好壞第248章 離開孤島第118章 強盜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