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石堅的獸行(上)

佛還有三分火。而且還是漢人,別看石堅訓斥人家得如同小孩子一樣,可人家是遊牧民族,雖然給中原造成很大的傷害。可人家性子直爽,打不過你,就乖乖認輸。遼興宗宣佈無條件投降那一會,十幾萬大營全炸營了,遼興宗還苦苦解釋,人家宋朝這次傷害太大了,要個面子,走個過場,可還有很多人哇哇地哭。

可漢人不行,本事沒有。人家發明鴉片是治病的,可中國人拿它來當飯吃。人家用指南針是航海的,可中國人硬拿它來看風水。人家和火藥來當武器,可中國人硬拿它來當煙花爆竹,放着好玩了。

在這大殿上實際上石堅年齡還是很小的,當然也有小青年,可那幾個人都站在大殿後面,連個人影也看不到。這一班大臣有許多人歲數都是一大把了,現在讓石堅訓斥了窩囊廢便罷,還要掃地出門。天知道他說的才能本事是什麼?和你比,我們都喝西北風得了。

現在你但任了這個要職,可以說宋朝開國以來還沒有有過,你吃了這塊大肥肉,多少也讓我們喝點湯吧。

當然,如李諮,這次交子擴印的事他也是主謀之一,現在站在邊角不敢說話。如果石堅再逼,他就主動退走了。可還有人不服氣,一個人站了出來。他說道:“石大人,你這就不對了。這件事是大家犯了錯誤,可誰保證不犯錯誤。就是石大人你也不能保證吧。況且太后與聖上下了罪己詔,宰相呂大人主動辭職赴前線。張大人歲數已高爲了將功補過,也到了江寧。現在不是追究那一個人責任的時候,而是怎樣將這件事挽救回來。你一口一個窩囊廢,是不是連太后與聖上一起罵?”

石堅一看,差點了。原來他想借此,剷除一兩個真正的窩囊廢,立威泄憤。可這個人還真不好說。原來這個人是判尚書都省兼知審刑院馬亮。說起來他還是石堅半個老鄉州人。而且主要他還是呂夷簡的丈人。當時呂夷簡老父親呂蒙亨到福州擔任一個小小的縣令時,他就把女兒嫁給呂夷簡。他老婆還反對。讓這個馬大人狠狠斥責一頓。連宋仁宗後期的名臣田況、宋祁兄弟都受過他的恩惠。當時石堅聽到他的故事後,還以爲他是一個穿越者。說明這個人很會識人。而且他政務幹練,多有政績可就喜歡貪。因爲這個缺點,終身沒有得到大用。

不過這個人不算窩囊廢。雖然貪一點事還是有的。不看到,他說話笑咪咪的,可帶着軟刀子。我這是罵你們,什麼時候罵過太后,與皇上?惡毒啊惡毒,這是爲女婿抱不平了。

石堅氣樂了說道:“我剛纔說過了,兩位聖上操勞事務煩多有所疏漏,再所難免。我是說兩位聖上事務煩多多事還要我們作臣子的來做。我們拿着朝廷的俸祿,還是歷朝以來最高的俸祿是吃白飯的。如果這樣,兩位聖上把所有事情忙完了,要我們臣子有什麼用。或者馬大人,你年紀老了,沒有聽到,要致仕了?或者你故事曲解我的意思,好讓我再次到和州或者大洋島去,朝廷還有點家底,沒有折騰完?”

馬亮一張老臉噎得痛。致仕,就是退休。石堅已經在赤裸裸地威脅。

些大臣用可憐的眼神看着他。上次石堅也藉着賀媛失蹤的事,威脅過大臣,不要阻撓他在陝西事務。因爲某些人的建議,將石堅調回,纔有後來的夏竦兵敗之事。現在朝廷如此爛,石堅不處懲幾個大臣立威纔怪,這風頭上招他做什麼?

劉娥在簾後說:“石愛卿。馬愛卿是上了歲數。可也是勞苦功高。”

諸一隻。知道馬亮完了。果然致仕了。雖然後面還掛着一個勞苦功高。也不過讓他光榮退休。否則前面有一個上歲數做什麼?都是人精兒。一個個更不敢說話。

劉娥繼續說:“可是馬愛卿說得也對。哀家也有錯誤。但現在還是主要將問題解決。”

諸臣一聽。馬亮更沒戲了。馬亮是說石堅連劉娥也在罵。可讓劉娥把話一歪。變成了馬亮說劉娥也犯了錯。不過劉娥地話也讓大家鬆了一口氣。可憐地馬亮。你就幫我們擔待一點吧。現在劉娥再次將責任攬下來。石堅也不能再追究下去。否則也讓劉娥致仕?

石堅還真沒有想過在上面扳理。不能扳。一扳這朝中就會成爲光頭。連蔡齊薛奎都要下崗。他也不過想懲戒幾個人立一下威。順便將朝中幾個混蛋清除出去。可現在到好。將呂夷簡地老丈人清除了。這以後兩個人就更不對頭了。

算了。還是說正事吧。

因此他開始進奏,也沒有一個奏摺,早想好了。他說道:“啓稟太后,臣還是說過,京城乃是國家根本。上次僥倖得以保全,可是幕後之人並沒有找出來。因此必須禁止各個皇室不得與禁兵溝通。”

“準!”這一條說到劉娥心裡面去了。她現在也知道石堅命梅道嘉機速房的密探監視各個皇室。但這事兒不能擺在檯面上說,石堅也逾權了。可爲了國家好,她還命皇城司的人主動配合。

沒有了禁兵,這個人拿什麼來玩。

石堅再一次說道:“還有禁兵,上次克己之亂,說明禁兵軍紀鬆馳,可是到了戰場上戰鬥力,太后也聽說過了。因此必須整頓,讓他們不斷換防,而且到戰場上交戰,這樣一是防止軍隊久在一地,讓某個人有心利用。二也是增強戰鬥力,一旦京城有事,不致於這些人不如一隻兔子。”

劉娥說道:“可是這要花費巨資。”

京城幾十萬禁軍,如果按照石堅所說回調動筆費用可不是小數字。

石堅搖頭,說:“太后,有些帳不是這樣算的。京城禁兵是用來做什麼的,來拱衛京城的。所以才供養這麼多禁兵。但如果不整頓,這個目標就失去了。不要說到戰場上,只要臣帶上五千精兵,就可以將京城幾十萬禁軍擊潰。”

他說的可不是假話果象他手下那三萬人中,挑選五千人來,不要用計策,直接就可以將他們全軍覆沒。太沒用了。可別人不是這樣想多人無語,你五千人要這些禁兵,連幾十萬契丹大軍,都讓

了。這好比麼?

石堅說道:“兵貴精而不貴多。只要京城禁兵有十萬精兵悍卒,加上京城城牆高大,武器儲備重多,臣相信就是契丹攻到京城城下會束手無策。反之,都有可能臨陣脫逃者臨陣倒戈。”

石堅對於宋朝相位空懸的事早有耳聞。朝廷什麼用意他也清楚,因此他也想過許多問題朝的三大弊病,冗兵、冗官、冗費必須要改革。而這次對禁兵的下手,正是吹響第一個號角。

他再次說道:“至於費用,太后不用擔心。臣早先說過必須裁剪四分之一兵力。這些士兵放在禁軍中間,不是增強戰鬥力,反而將一些模棱兩可的士兵帶壞。象這次克己的叛變,可以說明這一點。臣不要你爲宋朝浴血奮戰,可你得不要造反吧。”

石堅扣了一頂造反的大帽子,本來大臣就讓石堅的以飆嚇着了,這回更沒有人與他較真。

其實這次劉娥了邢州一次,她也看到了石堅帶去的五千士兵,還剩下的幾百人。如果論威嚴,他們未必比得上京城的禁兵,但就是她也可以從這幾乎所有都帶傷,甚至許多人殘廢的士兵身上看到了一種殺氣。

但她明白石堅豈止是減這四分之一禁兵那麼簡單。如果禁兵或者說還是駐紮在禁城的禁軍,減去了四分之一,就不要說各地的廂兵,這些數字比禁兵更龐大。然而這一次動亂中,這些廂兵連窩囊廢都不能稱得上,除了少數珍稀如同大熊貓一樣的士兵外,其餘的士兵一觸就崩。這還算好的,有的士兵還主動投降敵人。

然而這項改可不是那麼容易的。如士兵的安置,這可是一筆龐大的費用,以及頭痛的事。你不能讓這些士兵不做事吧。可他們本事沒有,禍害人挺行。其實一旦宋朝經濟走上正軌,還是嚴重缺乏勞動力。但如果工作不舒服,你別想把他們打發了。還不能急,否則有可能就引起士兵譁變。當然,如果石堅將這一件事做成了,就足以稱得上名相了。

石堅這也是霸王硬上,這一次正好借這次他們暴露出來的孬種樣子,順勢將這件事推動下去。還有一點,那就是他馬上就要推出拍賣的幾大礦藏,這些礦藏爲了迅速吸引商人的資金,大多數還在國內。這是一條,還有一條,他回來之前就聽到糧食雜交技術經過兩年的培育,開始有所進展。這樣也使得農民耕種收入增加。還有各地因爲州縣失守,許多衙役失散。幾個方面綜合在一起,使他終於對這個珠穆朗瑪峰,產生了將它剷除的打算。如果沒有這些機會在手上,他也不敢下手。

說道:“哀家可以準旨,但石愛卿,你得擬一條章程上來。不能出任何一點紕漏。”

個弄得不好,比交子還要壞,況且現在全國百姓士兵都需要安撫。但劉娥說出這話,也是對石堅戰無不勝的盲目信任。而且石堅做事最有分寸。就象這一次,他一看沒有把握全奸契丹大軍,主動放棄這一大好機會。

然她又補了一句,說:“石愛卿,現在還是以當前局勢爲主。哀家還記得你說過春雨潤無聲,不能操之過急。”

她還真怕石堅再用官員無能,對冗官下手,現在宋朝關健是穩定。如果石堅動作過大,再次引起方方面面的動盪,就不好了。石堅也嘆了一口氣,破而後立,這一次正是改革所有弊病的最佳時機。不過這些官員你現在將他們全罷免了,也不行。或者將他們手中薪水減了,同樣也行,他一個人也沒有辦法將所有政務做好。還是一步步來吧。自己得回去寫一份祥強的章程,遞到劉娥的手上,讓她思考。別看劉娥放了這麼大權給他,如果沒有她的支持,自己還是什麼事做不了。

於是他說道:“第二就是交子信用問題,這個問題聖上不用擔心,馬上商會召開,不但交子全部恢復信用,而且連國家的經濟危機,臣可以保證全部解決。當然後繼的事務不少,如難民的安置返還,救濟等等。”

“那麼剩下來的就是戰局。西北聖上與太后,不用擔心。”

石堅出太行山時就用八百里加急,送了信與玉素甫,請他務必配合與楊文廣將蕭惠全奸。後面契丹得到消息,他可以用路途遙遠,沒有來得及通知,將此事推託過去。這是一個小小的報復。

“其餘各地的叛黨,聖上與太后也不用擔心。一旦經濟恢復,他們沒有存根的地方,和百姓的支持,很快就會平息。至於那兩塊最大的叛軍,江南那塊,臣可以向太后與聖上保證,只要給臣三個月時間,就可以完全解決。”

這不是石堅吹牛,天理教的叛黨大多是天理教盅惑的,戰鬥力與契丹人相比,那簡直沒有辦法比。只是一個問題,就是大多數參加叛亂的都是普通老百姓,該如何處理,這有些複雜。其餘不足爲患,石堅還有李曉風這張牌沒有打。

不會到時候自己將天理教都剷除了,他纔來立功吧。

“可是這朝中之事怎麼辦?”劉娥一聽他又要離開京城,有些不放心。契丹人還象虎狼一樣,沒有全部打發走,經濟沒有好轉。石堅不能走。現在她也怕了。不要說多活十年八年,還讓哀安生地活上一個三五年吧。她想法還是好的。

“太后,請放心,等到臣將京城事務安排差不多,纔會離開京城,並且時間不長。而且一旦天理教剷除,就可能抽出更多兵力來,將南方平息。”

石堅可不是平息南方那麼簡單,這次南方這些小國膽子挺大,那麼順這個勢,就將他們全部抹了吧。

然而他突然想起一件事,忽然道:“太后,有沒有地圖?”

這不是廢話,肯定有,但看到石堅面色表情很嚴肅,劉娥心裡面又是咯登一下,難道有大事又要發生。她現在的心臟承受能力太差,不經嚇了。

劉娥立即命人拿來地圖。石堅趴在上面看,他忽然站起來嘆息一聲:“臣疏漏了。”

S:本來這是一長理,可下午太困了,碼不完了,一割爲二。

第398章 揚帆第263章 人飛了第384章 霧第287章 殺牛第441章 廬山面目第527章 梅子紅雨,忽聞黃菊音第638章 變異第652章 聖人不仁第161章 角鬥第1章 羞辱第97章 神仙第300章 公主郡主們的對碰(二)第82章 奇珍第610章 決裂?第468章 真囂張(下)第481章 定乾坤第154章 菩薩第97章 神仙第328章 芝麻芝麻,開門開門第81章 威力第572章 暗戰第135章 想你第156章 拜年第639章 陽光第111章 故去第288章 借種第2章 蒸酒第560章 趙蓉的妙着第10章 再拒第375章 上錯了牀第554章 封禪第242章 草民累了第157章 李慧第207章 梅花(上)第238章 溫柔鄉第96章 落天第56章 失竊第640章 狼王第220章 破罐子第137章 鬥法(中)第144章 雙簧(下)第246章 天要下雨第140章 折柳第647章 比試第35章 假史第688章 剽悍的冠軍第169章 淡菊(上)第287章 殺牛第172章 黎明(上)第433章 扎窩第688章 剽悍的冠軍第484章 大旗(下)第581章 七傷拳第37章 紅樓第621章 步步生蓮第655章 進入,火之朱雀神農之門第154章 菩薩第293章 狐狸第326章 三億貫第453章 匕現第188章 血城。海洋第59章 謹言第192章 聖人第7章 技驚第432章 兩美競邀第256章 神兵天降(下)第43章 春種第207章 梅花(上)第691章 都來滾雪球第374章 處置第640章 狼王第431章 靈瓏局第224章 七日第181章 教主(上)第488章 無條件投降第602章 妥協第638章 變異第470章 妖怪的戰鬥(中)第374章 處置第686章 白狐第311章 情爲何物(上)第10章 再拒第289章 最強大的東西(上)第431章 靈瓏局第103章 呆子第381章 剖第682章 末路第521章 古鎮第702章 沉重的稻草第58章 僞書第387章 變天第249章 陷井(下)第645章 驚聞第699章 鼓鍾第283章 生天(下)第124章 信任第105章 使者第42章 寶石第13章 一旨第351章 梁祝(中)
第398章 揚帆第263章 人飛了第384章 霧第287章 殺牛第441章 廬山面目第527章 梅子紅雨,忽聞黃菊音第638章 變異第652章 聖人不仁第161章 角鬥第1章 羞辱第97章 神仙第300章 公主郡主們的對碰(二)第82章 奇珍第610章 決裂?第468章 真囂張(下)第481章 定乾坤第154章 菩薩第97章 神仙第328章 芝麻芝麻,開門開門第81章 威力第572章 暗戰第135章 想你第156章 拜年第639章 陽光第111章 故去第288章 借種第2章 蒸酒第560章 趙蓉的妙着第10章 再拒第375章 上錯了牀第554章 封禪第242章 草民累了第157章 李慧第207章 梅花(上)第238章 溫柔鄉第96章 落天第56章 失竊第640章 狼王第220章 破罐子第137章 鬥法(中)第144章 雙簧(下)第246章 天要下雨第140章 折柳第647章 比試第35章 假史第688章 剽悍的冠軍第169章 淡菊(上)第287章 殺牛第172章 黎明(上)第433章 扎窩第688章 剽悍的冠軍第484章 大旗(下)第581章 七傷拳第37章 紅樓第621章 步步生蓮第655章 進入,火之朱雀神農之門第154章 菩薩第293章 狐狸第326章 三億貫第453章 匕現第188章 血城。海洋第59章 謹言第192章 聖人第7章 技驚第432章 兩美競邀第256章 神兵天降(下)第43章 春種第207章 梅花(上)第691章 都來滾雪球第374章 處置第640章 狼王第431章 靈瓏局第224章 七日第181章 教主(上)第488章 無條件投降第602章 妥協第638章 變異第470章 妖怪的戰鬥(中)第374章 處置第686章 白狐第311章 情爲何物(上)第10章 再拒第289章 最強大的東西(上)第431章 靈瓏局第103章 呆子第381章 剖第682章 末路第521章 古鎮第702章 沉重的稻草第58章 僞書第387章 變天第249章 陷井(下)第645章 驚聞第699章 鼓鍾第283章 生天(下)第124章 信任第105章 使者第42章 寶石第13章 一旨第351章 梁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