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問劉娥

石堅說道:“許多大臣都說太后出身寒微。錯,英雄不問出處,富貴當問緣由。昔日漢高祖出身於草莽之中,同樣成就了漢家幾百年的江山。以前寇大人李大人在太后的出身上考研,這是錯誤的做法。”

全部感到愕然,自從石堅開始發炮以來,句句都針對着劉娥,怎麼現在開始幫她說好話,反而開始攻擊寇準與李迪來。只有劉娥在簾後冷冷一笑,石堅說話的方式,她多次領教,先抑後揚,先揚後抑,這樣才能加深人的映像。

下邊沒有好話了。

“從太祖登位以來,不拘一格用人才,這樣更多貧寒人士才能爲我朝所用。如在江南的範大人,還有你的伯父。”

他指着呂夷簡說道:“可惜了,他居然有你這麼一個侄子。”

呂夷簡眼睛閉着,沒有理睬石堅,罵吧,罵吧,你罵得越兇才越好,也不用我在後面想招了,看今天這場朝會後,你有什麼下場?

可是他就沒有想過,這場朝.會過後,他在民間裡會給人們留下什麼影響。可以說今天石堅徹底地將這些人的面紗全部揭開,露出真面目來。這麼多大臣侍衛,想不留傳開來,都不行。

“如果論出身,太后還比臣的出身更好一點。”

石堅父親只是一個芝麻粒大的.官員,而劉娥的父親劉通還領了嘉州刺史的職位。確實比石堅先親官職要高得多。

“再說太后親政,古今往來,也不.乏其人,西漢呂太后,東漢竇太后,鄧太后,北魏馮太后,胡太后,唐朝武則天,契丹蕭太后,甚至最早可以追溯到戰國趙太后,其他還有晉朝褚太后等等。呂太后掌權十六年,在位手段狠辣,誅韓信殺舊臣,最著名的人彘,使惠帝鬱鬱寡歡,最後過早病死。然後立汗爲帝,汗因爲生母爲呂后所殺有怨言,再次輒殺之。且不說其人功過,就是她爲了掌權,掀起無數的血雨腥風,前面一崩,呂氏諸人誅殺一淨。”

“到竇太后,漢章帝死後,竇氏臨朝稱制,竇氏兄弟爲.所欲爲,最後漢和帝與宦官合謀,將竇氏兄弟一網打盡。竇太后不得不還政。可也因爲此事,爲東漢外戚宦官專政打下了影子。垂簾聽政,乃主少,不得不爲之而。是一時權宜之計,如果分寸拿捏不好,最後禍事連連。”

聽到這裡,大臣開始聽出他的話鋒在轉折了。

“然後到鄧太后,可惜了。”

這一轉折,大臣都聽明白了。鄧太后與劉娥多有相.似之處,她執政時比較清明,社會安定。她本人更是崇尚道德,倡導文明,提倡節儉,反對**,體恤民情,爲民減負,在當時有口皆碑。漢和帝死,先後迎立殤帝、安帝,以太后身份臨朝聽政。她明辨是非、親斷冤獄、釋放宮女,關心人民疾苦、重視教化,這一點比劉娥做得還好。不同的是她出身更爲高貴,是東漢大功臣鄧禹孫女,但進了宮後沒有劉娥那樣只得專寵,陰皇后對她十分嫉妒,只是她做人小心,沒有讓陰皇后加害。但兩人有一個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喜歡專權。漢安帝即位已久,她就是不放權。最後直到她死後,漢安帝才掌朝政,隨後鄧氏九族都讓安帝誅殺。

因此石堅說道可惜了。

“英雄不問出處,一罪臣之女,罰入宮中爲奴婢,可.敬馮太后!如果此人在世,叫臣飲一杯鳩酒又何妨。”

馮太后,名馮淑.儀,罪臣馮朗之女,父死,她被罰入宮中爲婢。幸得左昭儀馮姑的照顧、教育,馮淑儀成爲天資聰穎,姿色絕佳,有見識,有才華的宮中佼佼者,被立爲貴人,爲文成帝所寵愛,又爲常太后所眷顧,通過鑄金人成功而立爲皇后。文成帝病逝,馮太后以投火殉葬之舉贏得朝野崇敬。可別指望劉娥這樣做。

其在獻文帝接位後,誅殺了妄圖篡位的丞相乙渾,臨朝稱制,威望日隆。孝文帝拓跋宏生,馮太后不得不還政於獻文帝,專心撫育太子,但朝中大事仍要過問。但這個女人不簡單,後來因爲政見不合,毒死獻文帝,再度臨朝十四年。

可爲什麼石堅說出最後一句話?在她的大力支持下,用李衝建議,仿古制立黨﹑裡﹑鄰三長,用以代替宗主督護的統治。定民戶籍,按戶徵發調役,當時反對李衝建議者很多,馮太后力排衆議,認爲立三長則廕庇的戶口可以檢出,課調可有常準,決定實行。結果不僅北魏本土見效,同南朝歸於北魏的淮北州郡戶口,幾十年間也比屬南朝時大見增長。馮太后主持制定的三長制﹑均田制和新的租調製三者配合實行,爲孝文帝遷洛以後的繁榮富庶打下了基礎。

也就是這個女子在世,看到石堅爲朝廷帶來了這麼大好處,痛惜都來不及,怎可能象劉娥一樣用時拿來抹抹,不用時往旁邊一丟。現在變本加利,竟然看到大臣一個個往石堅頭上倒尿盆子,也不吭聲。同樣出身寒微,但兩個人不好比。

“很象哪,北魏胡太后。”

當石堅唸到胡太后,許多大臣臉色就開始變了起來。

胡太后,有兩個,還有一個是北齊胡太后,與大臣和士開有姦情,年少昏庸的後主高緯懼怕得罪母親胡太后,只好忍氣吞聲,不敢採取任何行動。和士開乘機重用親信,排除異己,一時權傾朝野,地位顯赫,被皇帝高緯封爲淮陽王。和死後,胡太后與僧人曇獻再度勾搭,讓高緯斬首,胡太后也被禁閉起來。最後北齊破,胡太后與其他幾個皇后太后淪落爲娼。當然,石堅也不可能指這個太后。

他說的是北魏胡太后,孝明帝即位年幼,胡太后得到妹夫宗室元叉、宦官劉騰的保護、支持而聽政。正光元年被元叉、劉騰幽囚,孝昌元年殺元叉,再度臨朝攝政。其時北魏統治危機四起,北方邊鎮守將和州郡官吏腐化貪污,府戶、鎮人積忿已久。元澄、袁翻建議改革邊鎮用人,魏蘭根建議改府戶爲民,胡太后都不採納,反而實行崔亮所制停年格,按年資用人,吏治益趨**。特別是胡太后害怕兒子年齡漸長,於己不利,武泰元年與鄭、徐合謀殺死十九歲的孝明帝,立臨洮王子三歲的元釗爲帝,天下譁然。當時雖鎮壓了一部分起義,但兵勢強盛的並、肆、汾、唐、恆、雲六州討虜大都督爾朱榮從幷州進軍洛陽,在河陰溺死胡太后及幼主,並殺諸王、高官等兩千餘人,導致一度強大無比的北魏瓦解。

雖然劉娥信任呂夷簡,可還沒有到胡太后這種地步。

許多大臣聽了都是臉上露出苦笑。這回石堅不把天捅破心不甘了。

其實劉娥更生氣,可她更加擔心一件事,石堅翻出這些陳年往事,看來真的要逼她還政了?

“無可挑剔,褚太后。”

皇太后“垂簾聽政”的事,在中國歷史上數見不鮮。然而作爲一國皇太后,一生中伴歷五位皇帝,三次出來垂簾聽政,每次還都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母親、嬸母、堂嫂;三次冊立帝位,國中大事,均以“皇太后詔令”的形式頒佈施行;三次臨朝聽政,又三次退隱歸政,不但與民爲恤,還與權臣周旋;有着令人信服的膽識謀略,又有難能可貴的霽月胸懷。這在中國的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更不說其間還有權臣恆溫之亂,江南士族爲所欲爲,可以說這個褚太后對晉朝有着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石堅只是幾個字,但意思分明是說,別要做胡太后了,當褚太后吧,皇上大了,該還政時就還政,那纔是垂簾聽政的宗旨。

“治國當數武則天,可惜了,爲了滿足自己的野心,壓迫自己的親生兒子,使唐中宗懦弱可欺,於是有了韋氏安樂公主之亂。”說到這裡他看了一下趙禎。

那意思別管劉娥對你如何高壓,千萬不要把自己養成李顯那樣的主。

趙禎會意,如果這些人當中,懷疑石堅沒有反心的,第一個就是他,象元儼與薛奎他們還在腦海裡分析一下,才能得出這個結論。他壓了壓手,意思你放心,朕不會做李顯那種窩囊廢的。

“其次蕭太后,壯哉!”

蕭太后蕭燕燕確實值得石堅用壯哉形容,攝政期間,虛心誠懇,用人不疑,執法嚴明,毫不軟弱,甚至“親御戎車,指麾三軍,賞罰信明,將士用命。”她開創了宋遼和平發展時期,使遼朝達到鼎盛時期。特別是逼得宋真宗簽訂了澶淵之盟,自從這個盟約後,宋朝再也沒有辦法對幽雲十六州有任何想法了。老祖墳也不提了。

“就是此人,在晚年身體不好時,還主動將權力交給遼聖宗。”

“太后,權利是用來治理國家的,如果到了該放的時候不放,呂胡竇就是前車之鑑。象褚太后那是典範,如果嚐到權利的好處,突然放下,這樣的人本來就是人中龍鳳。不比她了。”

意思話這樣的人我也不要求你做了,你也做不來。

“就是說蕭太后,馮太后,或者武則天,雖然都手掌政權多年,但治理國家兢兢業業,用賢臣,遠小人。因此唐太宗說,寬大其志,足以兼包;平正其心足以制斷。非威德無以致遠,非慈厚無以懷人。夫國之匡輔,必待忠良。任使得人,天下自治。智者取其謀,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無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匠無棄材,明主無棄士。不以一惡忘其善;勿以小瑕掩其功。”

他嘆了一口氣看着呂夷簡:“呂大人,當時我向太后推舉你,也是用你之材,就是考慮到你雖然小瑕疵,但是有吏材,可沒有想到奸邪至此。”

“石大人,到現在本官未發一言,爲何你總是將矛頭指向本官?”

“呂夷簡,聽說你頗有家教,幾個兒子都很成氣,爲何敢做不敢爲?”

呂夷簡呂公弼、呂公綽、呂公孺與呂公著都很了不起,爲宋英宗宋神宗時重要大臣,特別是呂化著也再次爲相。只是這個人比他父親起來,要忠厚得多。同時也是保守派的代表。這是呂夷簡最大的驕傲。

石堅繼續說道:“你可以不承認,或者你如何對我,我就如何對你,保徵我做得比你還要乾淨。”

呂夷簡臉上神色終於變了起來。石堅這意思說,咱們以後都來陰的算了,如果石堅再將品性放下,以他的智謀,特別與元昊交手時,詭計百出,再聯繫他上一句話,那不但連他,連他的幾個兒子也要全部弄下去。

反正你害我在前,不要怪我不仁在後。

石堅沒有與他糾葛,現在正與劉娥對牛呢,不能分心。石堅再次說道:“昏主則不然,說者拒之以威;勸者窮之以罪。大臣惜祿而莫諫,小臣畏誅而不言。恣暴虐之心,極荒yin之志。其爲雍塞,無由自知。以爲德超三皇,材過五帝。至於身亡國滅,豈不悲哉!太后,或者此時,對臣厭惡到了極點了吧。”

這是納諫中一段,不要以爲宋朝真的在你治理下,太平盛世了,然後就開始又要對我動手,只要你產生這個想法,宋朝就要開始敗亡了。

“夫讒佞之徒,國之蟊賊也。爭榮華於旦夕,競勢利於市朝。以其諂諛之姿,惡忠賢之在己上;奸邪之志,恐富貴之不我先。臣奇怪,這種人現在朝中怎這麼多?”

王曙看他一臉驚訝的怪模怪樣表情,忍不住卟哧樂了。

石堅再次說道:“其實太后,臣早與你說過,君子有君子的用法,小人有小人的用法。君子用其德以正朝綱,而朝政必須也要用君子來安排。小人用其才,但不能讓他們主持朝政,更不能聽從他們的話,來調動朝中的人事。這纔是唐太宗說的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木,直者以爲轅,曲者以爲輪;長者以爲棟樑,短者以爲栱角中棟樑與栱角的由來。可我看到棟樑成了掃帚,用之則來,不用則去。栱角反都成了棟樑,無論犯下什麼過錯,都是一棵不倒的常青樹。”

元儼在一旁說道:“石不移之言請太后三思,石大人或許年輕孟浪,可爲何王大人這樣的長者,也一貶再貶?”

人家王曾要才華有才華,要品德有品德,而且對你還有擁立之功,只是說了幾句忠言,於是就不樂意了。你還是明主?

“太后,人有云,非知之難,惟行之不易;行之可勉,惟終實難。是以暴亂之君,非獨明於惡路;聖哲之主,非獨見於善途。良由大道遠而難遵,邪徑近而易踐。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況君王獨掌大權,君子直而惡語,小人邪而媚言。商紂英武蓋世,楊廣才氣驚人,非不知也,而知之非不行也。”

這些人都比你有本事,可用了小人,一個好好的國家也迅速敗亡了,況且你一個女流之輩。

wωw ⊙тt kan ⊙¢ 〇

“臣自幼時進入朝廷,所幸立下一些功勞。功高震主,臣也自知。當真成爲先主與諸葛亮那場佳話,是何等的艱難。”

這時趙禎朝他握了握拳,那意思說你放心,等到朕以後掌握大權後,會那樣待你的。

石堅翻了一下白眼,你還是先平安地活到老太太死亡的那一天,纔是當務之急吧。

“因此,太后對臣制肘,讓臣屢次三番,用之則來,不用則去,連一把掃帚的命運也不如。”

聽到這裡,劉娥雖然今天很憤怒,可也多少感到有些羞愧,這一次自己有些匆忙,着實是把這個石堅逼得太狠了。

“臣雖然很惱火,但也能理解。特別用了呂夷簡之流,臣同樣也不怪罪。朝中直臣看到是非曲直,自然不會因爲太后意思,而對臣制肘,妨礙國事。太后不用這班奸臣用什麼人呢?”

蔡齊等人都再次發笑。這用奸臣還用得在理了。只是笑聲裡都有着濃濃的苦瑟。爲國爲民做了那麼多事,還要主動尋找奸臣陷害自己,這是什麼樣的道理!

“但是唐太宗說得好,長者以爲棟樑,短者以爲栱角。有了這些奸臣在朝中制肘就行,這些人陷害別人無不以一當十,有幾個人足夠讓臣感到寸步難行了。”

“但是不能讓這些奸臣主持朝政。況且朝中並不是沒有能臣。長者如王大人,李大人,晏大人。中者如薛大人,龐大人,蔡大人,陳大人。青者如包大人,富大人,韓大人,文大人,他們只要加上時日磨練,也是一方重臣。當真是明星璀璨,可是太后爲什麼偏要用小人把持朝綱?”

趙禎還在盤算,石堅只提了姓,沒有提名,他在想應當是那些大臣,以後多留心一下。

“或者太后以爲他們是我一黨。石黨,呂黨?呵呵,真是好笑之事,我生平最恨的就是結黨,何來黨派之說。太后,如果不相信,前面我一反,後面蔡大人與薛大人會第一個拿起大刀來砍我。”

這些人都是直臣,只是互相尊重罷了。如果他們能夠結成黨派,呂夷簡根本也得不了勢,或者早就逼了劉娥還政了。當然,如果他們有心爲了權勢結黨,那本身就是對宋朝將是一場巨大的災難。王黨與司馬黨之爭就會提前出現,只是變成呂黨與石黨。朝廷也別想安寧了。所以石堅也最痛恨這一點。

“因此臣自陝西回來後,痛心疾首。非是臣勞累,而是心累了。然而故事並沒有結束,陝西方平,臣再次受到制肘。制肘就制肘吧,可不顧臣再三叮囑,讓一羣小人將大好的江山差點變得瓦解。那時候臣就有了一種想法,於是讓太后這樣折騰下去,不如挾大勝之威,逼太后還政。或者大宋江山還會少了許多磨難。”

“然而臣終於沒有這樣做。對於朝政,臣一直不喜歡激烈的方式,怕引起爭議風波。皇上,還記得我們第一次見面,你說臣是奸臣。我說我不是,我只想做良臣,不願做諍臣。也就是這個原因。雖然太后說讓臣有尹霍之權,臣也知道那是太后忽悠我的。尹霍之權,還會朝中有這麼多宰相?可是我還是認爲太后會接受這次教訓,畢竟這次與上次在陝西不同,那次也不過死了二十萬人,這一次國家差點滅亡,死亡的百姓有可能達到一百多萬。而且臣也一直小心地處理政務。並且主動地維護太后的美名。說句不好聽的話,已經到了流媚的地步,所以連我的妻子蓉郡主,都說我是狗。”

“我石堅枉自讀了天下最多的書,只是一條狗啊!哈哈哈!”石堅再次發起顛來,他突然大笑,然而一邊笑着一邊眼睛裡卻滴下淚水。笑完後他說道:“富貴本無心,何事故鄉輕別?空使猿驚鶴怨,誤薜蘿風月。

囊錐剛要出頭來,不道甚時節。欲駕巾車歸去,有豺狼當轍。”

這是南宋胡銓寫的一首很有名的詞。當時胡不滿秦檜陷害岳飛,上書高宗恨不能斬三人頭,被秦檜流放到嶺南,寫的這首詞。片抒寫自己憂慮國事,不能安心隱居山林的心情。前兩句說,自己本來無心追求富貴,爲什麼要輕易地離開故鄉呢?由於猿猴和白鶴不理解自己的心情,因此才驚怪、埋怨自己離開隱居的故鄉山林,白白地耽誤了悠閒的美好歲月。下片借用毛遂自薦的典故,抒發自己以天下爲己任,圖謀爲國效力的決心。我本來應當毛遂那樣自我推薦,顯露自己的才能,爲國效力,可是又不很瞭解奸臣控制下國家的局勢,所以是不合時宜的。“欲駕巾車歸去”,是說作者無可奈何,又想到了“歸隱”,表現出作者矛盾的心理。“有豺狼當轍”一句,直斥誤國的權奸秦檜等人,諷刺的意味更是犀利。

這首《好事近》石堅用在這裡都是無比貼切。但只要一傳出,不但呂夷簡,連劉娥的聲名立即毀於一旦!

“用奸臣倒也罷了,不顧我爲了宋朝吃盡艱難困苦,家人屢遭磨難倒也罷了,竟然坐看這些奸臣用最惡毒的方式潑我髒水。太后,臣問你,這就是臣這些年來努力所得到的回報?太后啊太后,如果你要臣退,臣不敢不退,何必用這種惡劣低下的手段來對付我?別忘記了,你還是母儀天下!”

第40章 考拉第393章 前夕。伐交第424章 秦淮風月第242章 草民累了第159章 英妃第211章 紅雪(上)第66章 進宮第413章 人皮第177章 野狼(上)第685章 遠方的消息(下)第513章 義薄雲天第694章 兒子第589章 租妻第31章 符號第226章 刀尖上跳舞第33章 交談第37章 紅樓第632章 得道第167章 報紙第46章 門坎第351章 梁祝(中)第396章 耳語第91章 刺殺第327章 出征第134章 神仙第164章 烈士(中)第114章 陌路第87章 好高第107章 暗眼第312章 情爲何物(下)第269章 最後一隻飛蛾第430章 三大仙子第685章 遠方的消息(下)第7章 技驚第171章 號角第254章 神兵天降(上)第671章 斬將第582章 看上去很美第639章 陽光第539章 剋制游擊戰的方法第185章 孤城(下)第90章 來朝第619章 炮打趙禎第415章 冰火二重天(中)第504章 無賴皇帝第42章 寶石第552章 出巡第176章 羽扇第523章 龍潭虎穴,莫問第657章 步步驚心第146章 瘸狗第444章 老子很累第188章 血城。海洋第220章 破罐子第193章 結網(上)第206章 浮萍第54章 拜師第44章 三拒第三百一七章 你們就死吧第573章 奪軍第485章 火馬第613章 班門弄斧第681章 着書的想法第686章 白狐第404章 腳步第648章 咱們的東西第408章 遊擊第684章 遠方的消息(上)第402章 神罰(四)第380章 否第379章 裂第114章 陌路第600章 順昌逆亡第614章 時辰未到第401章 神罰(三)第634章 釋疑第178章 野狼(下)第93章 小茹第135章 想你第357章 害羞第581章 七傷拳第236章 一件小事第64章 婉蓉第667章 有救第559章 震盪第675章 風暴第92章 喋血第678章 異象第604章 覬覦第546章 將路修到彩雲之南第254章 神兵天降(上)第608章 玩真的?第461章 聽琴第650章 缺口第53章 百雞第349章 籠子第514章 道歉第520章 十字第501章 醜東西,拽下它
第40章 考拉第393章 前夕。伐交第424章 秦淮風月第242章 草民累了第159章 英妃第211章 紅雪(上)第66章 進宮第413章 人皮第177章 野狼(上)第685章 遠方的消息(下)第513章 義薄雲天第694章 兒子第589章 租妻第31章 符號第226章 刀尖上跳舞第33章 交談第37章 紅樓第632章 得道第167章 報紙第46章 門坎第351章 梁祝(中)第396章 耳語第91章 刺殺第327章 出征第134章 神仙第164章 烈士(中)第114章 陌路第87章 好高第107章 暗眼第312章 情爲何物(下)第269章 最後一隻飛蛾第430章 三大仙子第685章 遠方的消息(下)第7章 技驚第171章 號角第254章 神兵天降(上)第671章 斬將第582章 看上去很美第639章 陽光第539章 剋制游擊戰的方法第185章 孤城(下)第90章 來朝第619章 炮打趙禎第415章 冰火二重天(中)第504章 無賴皇帝第42章 寶石第552章 出巡第176章 羽扇第523章 龍潭虎穴,莫問第657章 步步驚心第146章 瘸狗第444章 老子很累第188章 血城。海洋第220章 破罐子第193章 結網(上)第206章 浮萍第54章 拜師第44章 三拒第三百一七章 你們就死吧第573章 奪軍第485章 火馬第613章 班門弄斧第681章 着書的想法第686章 白狐第404章 腳步第648章 咱們的東西第408章 遊擊第684章 遠方的消息(上)第402章 神罰(四)第380章 否第379章 裂第114章 陌路第600章 順昌逆亡第614章 時辰未到第401章 神罰(三)第634章 釋疑第178章 野狼(下)第93章 小茹第135章 想你第357章 害羞第581章 七傷拳第236章 一件小事第64章 婉蓉第667章 有救第559章 震盪第675章 風暴第92章 喋血第678章 異象第604章 覬覦第546章 將路修到彩雲之南第254章 神兵天降(上)第608章 玩真的?第461章 聽琴第650章 缺口第53章 百雞第349章 籠子第514章 道歉第520章 十字第501章 醜東西,拽下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