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初見竇建德

劉炫沒有給予肯定的答案,但他這兩天的所作所爲卻等於做了正面迴應。當然,真相未必就一定是真相,有時候爲了某種需要,真相會被謊言所掩蓋,謊言就是真相,所以劉炫也不敢信誓旦旦地說,他的推衍就是對的。

這種事既然河東裴氏和薛氏都諱莫如深,薛德音更是隻字不露,那一定有原因。既然有原因,既然現在連知情者都蓄意隱瞞真相,那麼真相背後肯定隱藏着禍患,爲此劉炫也是仿效之,也是諱莫如深。

答案到底是什麼,自己掂量着看吧,把眼睛睜大了看,把前進的方向選擇對了,是福是禍就全靠天命了。

劉炫避而不說答案,竇建德等人也不是癡兒,當然知道此事另有玄機,不宜刨根究底,各人心裡有算就行了,各自找準前進的方向,至於將來的禍福,那要看形勢的發展,看各人的智慧,看各人的運氣命數了。

帳內陷入長時間的沉默,氣氛很凝滯,衆人都在思考,只不過此刻擬製對策的基礎已經發生了變化,某種程度和上因爲伽藍身份的複雜,因爲其所代表利益的複雜,導致對策很難擬製。

“先生,有幾分把握?”

竇建德委決不下,不得不出言相詢,畢竟事關重大,他不能僅靠推斷就做出輕率舉措。

“他和某的一位故人非常想像。”劉炫想了片刻,嘆息道,“很像,很像……初見此子,仿若又回到了當年……”

竇建德再不猶豫,斷然說道,“既然如此,那就先聽聽他的條件。”

齊善行點頭贊同,“現今我們很被動,兩面受敵,爲人所制,迴旋餘地太小,不若以不變應萬變。”

竇建德望向劉黑闥。劉黑闥用力一揮手,“唯大哥馬首是瞻。”

伽藍走進了船艙,就着昏黃的燈光,仔細打量着竇建德。

竇建德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豪邁、爽直和堅毅,但憔悴的面孔和疲憊的神態卻給人一種心力交瘁之感。自古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竇建德如此,劉黑闥也如此,如今這兩人就站在自己的面前,他們試圖改變命運,而自己何嘗不想改變未來?

伽藍擺出一副謙遜之態,主動上前見禮,並向竇建德介紹了傅端毅、薛德音和西行。

伽藍的低姿態讓竇建德本來就很戒備的心理更爲防範。果然,雙方剛剛坐定,伽藍就鋒芒畢露,咄咄逼人,“未來幾個月,高雞泊不能劫掠永濟渠,更不能切斷遠征軍的糧道。”這是底線,沒有商量的餘地,更不能討價還價。

但問題的關鍵就在這裡,豆子崗義軍迫不得已之下,轉而渡河南下,以幫助長白山義軍爲藉口,劫掠大河,殺掠齊郡,而高雞泊義軍深處河北中心,根本沒有迴旋之地,只有順應山東大世家的利益需要,義軍才能存活下去,否則,義軍要麼整體敗亡,要麼就是高士達、竇建德這些義軍首領重蹈劉霸道敗死之覆轍。

高雞泊一帶的義軍首領有三個,高士達、竇建德和張金稱,目前只有竇建德積極結盟西北人,與帝國禁軍暗通款曲,這足以說明高雞泊的三位義軍首領不是一條心,高士達屈從於白溝北方世家,張金稱聽命於白溝南方世家。渤海高氏、清河張氏都是河北二等世家,某種意義上他們代表了山東大世家的利益。然而,人都有私慾,都有自己的想法,比如同樣出身於河北二流世家的劉霸道,他就不甘心做個“工具”,既反抗帝國皇帝,又對抗山東大世家,結果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劉霸道的死是山東大世家對河北人的一種警告,高士達和張金稱從此事中得出了什麼結論不得而知,但竇建德顯然不甘心做個隨時犧牲掉的“工具”,他和劉霸道一樣要抗爭。

劉霸道選擇了武力,竇建德選擇了“投敵”。伽藍和西北人是一把刀,這把刀殺死了劉霸道,同時高高舉起,對準了竇建德。竇建德妄圖從大世家手上奪取這把刀的控制權,卻不知這把刀早已擁有了自己的意志,不但不會爲別人所控制,而且還要控制更多的對手已增加自己的力量。

竇建德做老大已經很長時間了,雖然名義上高雞泊義軍的老大是高士達,但義軍將士都知道,高士達是高士達,竇建德是竇建德,雙方都因實力不足,暫時不得不聯手結盟。老大時間做長了,難免有些傲氣,面對一個西北蠻子咄咄逼人的氣勢,竇建德頓時無名火起,張嘴就想來句“下馬威”。

“將軍,高雞泊這塊地方,一言九鼎的是東海公高士達。”齊善行恭敬地回了一句,口氣謙恭,實際上卻是毫不客氣地“頂”了回去。

伽藍哂笑,眼裡掠過一絲惱怒。既然你是老2,說話不算數,你跑來和我談什麼談?

薛德音卻是聽出了齊善行這句話的弦外之音,當即笑道,“高士達死了,一言九鼎的豈不是長樂公?”

竇建德眉頭微擰,與曹旦、齊善行交換了一下眼色。這是伽藍提出來的交換條件。西北人的目的很明確,那就是對河北義軍痛下殺手,把河北義軍對永濟渠的威脅徹底剷除,把河北義軍幫助楊玄感造反的可能徹底抹殺。西北人在平原一戰中已經完成了對豆子崗義軍的攻擊,達到了目的,而且一戰成名。劉炫和劉黑闥就是在戰後迫於形勢的需要不得不暫時“投奔”西北人,而竇建德也是在那一戰之後果斷向西北人伸出了“求和”之手。

齊善行微微頷首,顯然同意西北人提出的條件。

爲了讓黎陽順利舉旗造反,不論是河北大世家,還是正在幫助楊玄感造反的河北儒士,還是以楊玄感爲首的關隴貴族集團,都在想方設法阻止巡察使團趕赴黎陽,爲此高雞泊義軍肯定要出手,與西北人肯定要打一仗,而活躍在漳南一帶的竇建德首當其衝,成爲第一個犧牲品。

竇建德可不想敗亡,所以他積極“求和”西北人,但這一仗肯定要打,不是他打就是高士達打,要麼就是張金稱打。西北人也知道,所以徵詢竇建德的意見,是不是乘機聯手“做”了高士達,順勢讓他全權掌控高雞泊義軍。

曹旦卻是微微搖頭,然後向竇建德和齊善行使了個眼色。竇建德的眉頭皺得更深了。齊善行思索了片刻,再度頷首,同意了曹旦的建議。竇建德沉思良久,終於緩緩點頭。

“關鍵不在高雞泊。”齊善行說道,“高雞泊的位置偏重於北方,而北方不僅有水道之便,還有陸路之利,可以水陸兼顧,所以對白溝志在必得的不是高雞泊,而是白溝南邊的人。”

白溝橫貫清河郡,境內有近四百里長的水道。其中西邊兩百多里長的上游水道在張金稱義軍控制的區域內,而東邊一百多里長的下游水道包括延續到平原郡的部分,則在高雞泊義軍和平原郡義軍的控制區域內,所以很明顯,白溝南邊的張金稱對白溝的威脅最大,也正因爲如此,張金稱始終卡住了高雞泊的咽喉,遏制着高雞泊義軍的壯大。

竇建德要借刀殺人了,而借刀殺人的目的不過是讓高雞泊義軍逃過即將到來的那場大風暴,從關隴和山東兩大權貴集團激烈博弈的夾縫中殺出一條血路。豆子崗義軍也是同樣的目的,但他們付出了劉霸道和阿舅軍敗亡的慘重代價,相比起來,竇建德的一石二鳥之計,所付出的代價就要小得多,尤其重要的是,這個代價由張金稱承擔,高雞泊卻白白撿了個大便宜。

伽藍望向傅端毅和薛德音,又轉目看向劉炫和劉黑闥,徵詢他們的意見。

劉黑闥第一個點頭。傅端毅和薛德音沉吟不決,畢竟兩人對高雞泊一帶的義軍也不瞭解。劉炫說話了,“對黎陽來說,重心在大河兩岸,白溝以南和濟水一線的義軍都是他們爭取的對象。相比較而言,高雞泊距離黎陽較遠,而且直接面對來自涿郡的威脅,他們關鍵時刻必定難以取捨,繼而有首鼠兩端之害。”

劉炫這句話直接說中了伽藍的要害。對於伽藍來說,阻止或者把黎陽叛亂對帝國的危害降到最低纔是當務之急,也就是說,斬殺或者重創張金稱義軍才符合他的利益。另外,劉炫也向伽藍做出了暗示,一旦黎陽舉旗,白溝南北兩繫世家豪望對黎陽的態度是不一樣的。從地域利益上來說,白溝南部世家距離黎陽很近,受到的誘惑也最大,目前黎陽極力拉攏的就是這些人,暗中幫助黎陽叛亂的也是這些人,不出意外的話,極力阻止巡察使團趕赴黎陽的也是這些人,假如接下來的一仗中,禁軍龍衛統給予其沉重一擊,必定有利於永濟渠的安全,而不利於黎陽的舉旗大計。

伽藍陷入沉思,權衡利弊。

劉炫之所以獻計,目的是爲了十幾萬甚至更多的饑民,而若想救活他們,就必須去黎陽,而黎陽一旦舉旗,必然影響到饑民的生存,所以這個時候他已經無法兼顧山東世家權貴集團的利益,只能更弦易轍,想方設法幫助伽藍阻擾黎陽舉旗,否則,不但河北義軍會被捲入風暴,就連這些無辜饑民都要被捲進風暴,最終必將演變爲一場可怕的災難,山東會在血雨腥風中遭到致命打擊。

良久,伽藍斷然決策,向竇建德伸出了手。

竇建德暗自心喜,舉手相擊,擊掌爲誓。

丑時三刻,禁軍龍衛統擊鼓升帳。

東光鄉團的元務本,捧日鄉團的蘇邕蘇定方父子,還有一些地方宗團豪帥,被眼前的複雜形勢搞得惶恐不安,本來就輾轉難眠,突聞鼓聲,無不駭然驚醒,蜂擁而至。

伽藍令,龍衛統連夜渡河,於黎明時分向北岸高雞泊叛軍發動攻擊。各鄉團、宗團緊守南岸,戍衛巡察使團,確保饑民安全。若有抗令者,斬

巡察使團要帶着十幾萬饑民西去黎陽,而對岸高雞泊叛軍虎視眈眈,稍有不慎,遭到叛軍襲擊,饑民大量死亡,巡察使團必定罪無可恕,所以巡察使團若想安全西進,必須先攻擊高雞泊叛軍,剷除這一隱患。

蘇定方主動請戰,但被伽藍婉言拒絕。這是與高雞泊叛軍交戰,而高雞泊叛軍與北方世家豪望有着緊密聯繫,伽藍的拒絕也在情理之中。

伽藍根本就沒有稟報治書侍御史游元,把兩人的矛盾徹底公開化,這令河北人無所適從,更讓遊元怒不可遏。

西北人急速渡河,急速殺向叛軍營寨,一時間鼓號震天,殺聲如雷。

卯時正,朝陽初起之時,禁軍報捷,擊敗叛軍,正尾隨追殺。

伽藍傳令,各鄉團、宗團保護巡察使團和十幾萬饑民沿白溝西進,他則率軍沿北岸推進,繼續攻殺高雞泊叛軍。

時間一天天過去,因爲饑民拖累,行進速度非常緩慢,而北岸龍衛統連日報捷,高雞泊叛軍被他們殺得抱頭鼠竄,亡命奔逃,尤其高士達部更是連戰連敗,屍橫遍野,其老營都被禁軍龍衛摧毀了,只好北渡漳水河逃亡信都郡。

禁軍龍衛擋者披靡,無堅不摧,先後大敗豆子崗和高雞泊叛軍,威震河北。

四月底,龍衛統橫掃高雞泊,抵達武城休整。

當夜,曹旦出現在龍衛統軍營,向伽藍秘密稟報,張金稱正在臨清一帶集結清河南部各路大小義軍,準備乘着禁軍龍衛正在與高雞泊義軍激戰無暇南顧之際,襲擊巡察使團,要置十幾萬饑民於死地。

伽藍即刻傳令,“命令各旅,馬上進入高雞泊,橫渡漳水河。”

第163章 李密第193章 拒絕第126章 鳴鏑報警第1章 突倫川第230章 三份急件第336章 皇帝的憤怒第284章 薩水之畔第34章 狐假虎威第29章 天蒼蒼,野茫茫第286章 兵臨薩水第15章 斬首第315章 進雁門之前第267章 大遼東策略第33章 中間人第110章 崔氏危機第276章 羅藝的憤怒第281章 殺戮背後的危機第151章 劍指安陽第22章 金秋放歌第157章 先帝的理想第206章 神秘師兄第258章 瘋狂的伽藍第3章 胡楊林第128章 喬二和方小兒第168章 箭在弦上?第257章 搶人?第221章 千鈞一髮第273章 計將何出第115章 危機來臨第321章 鵝毛口第86章 三個旅第199章 樊子蓋膽敢殺某?第219章 出城,戰鬥!第108章 俺要回家第171章 李建成第228章 窮追不捨第133章 就食黎陽倉第215章 異變第181章 開倉第342章 斬!斬!斬!第129章 俺是河北人第196章 一定要渡河第133章 就食黎陽倉第88章 薛二哥第251章 忍氣吞聲第24章 借你人頭一用第83章 這裡是我的家第45章 進球第137章 初見竇建德第183章 太原唐氏第216章 計將安出第263章 計在潛龍第135章 這裡是河北第60章 菩提寺第96章 閣老之謀第206章 神秘師兄第236章 龍衛府的真相第238章 最龐大的鷹揚府第232章 臨別之前第67章 黑鷲第90章 太子餘黨第172章 蘇姓三家第219章 出城,戰鬥!第191章 司馬同憲第110章 崔氏危機第13章 步薩鉢可汗慕容伏允第58章 蘇合香第2章 西北狼第138章 哀鴻遍野第259章 溫城之助第205章 觀國公第219章 出城,戰鬥!第190章 師兄第266章 被羅藝輕侮了第145章 元寶藏第60章 菩提寺第311章 西北狼兄弟第222章 優勢盡失第66章 龍城戍主第66章 龍城戍主第236章 龍衛府的真相第68章 太陽谷第198章 獨孤武都第5章 天馬戍第77章 昭武屈術支的出路第318章 首戰告捷第50章 絕殺第188章 初識李建成第46章 酣戰第97章 帝國爲何沒有皇儲?第164章 獨孤震的“中庸”第175章 堅固的黎陽倉第302章 燕北軍的決策第220章 明日再戰第257章 搶人?第233章 又聞寒笳第18章 我要殺人第214章 自尋死路第33章 中間人第320章 八月二十二
第163章 李密第193章 拒絕第126章 鳴鏑報警第1章 突倫川第230章 三份急件第336章 皇帝的憤怒第284章 薩水之畔第34章 狐假虎威第29章 天蒼蒼,野茫茫第286章 兵臨薩水第15章 斬首第315章 進雁門之前第267章 大遼東策略第33章 中間人第110章 崔氏危機第276章 羅藝的憤怒第281章 殺戮背後的危機第151章 劍指安陽第22章 金秋放歌第157章 先帝的理想第206章 神秘師兄第258章 瘋狂的伽藍第3章 胡楊林第128章 喬二和方小兒第168章 箭在弦上?第257章 搶人?第221章 千鈞一髮第273章 計將何出第115章 危機來臨第321章 鵝毛口第86章 三個旅第199章 樊子蓋膽敢殺某?第219章 出城,戰鬥!第108章 俺要回家第171章 李建成第228章 窮追不捨第133章 就食黎陽倉第215章 異變第181章 開倉第342章 斬!斬!斬!第129章 俺是河北人第196章 一定要渡河第133章 就食黎陽倉第88章 薛二哥第251章 忍氣吞聲第24章 借你人頭一用第83章 這裡是我的家第45章 進球第137章 初見竇建德第183章 太原唐氏第216章 計將安出第263章 計在潛龍第135章 這裡是河北第60章 菩提寺第96章 閣老之謀第206章 神秘師兄第236章 龍衛府的真相第238章 最龐大的鷹揚府第232章 臨別之前第67章 黑鷲第90章 太子餘黨第172章 蘇姓三家第219章 出城,戰鬥!第191章 司馬同憲第110章 崔氏危機第13章 步薩鉢可汗慕容伏允第58章 蘇合香第2章 西北狼第138章 哀鴻遍野第259章 溫城之助第205章 觀國公第219章 出城,戰鬥!第190章 師兄第266章 被羅藝輕侮了第145章 元寶藏第60章 菩提寺第311章 西北狼兄弟第222章 優勢盡失第66章 龍城戍主第66章 龍城戍主第236章 龍衛府的真相第68章 太陽谷第198章 獨孤武都第5章 天馬戍第77章 昭武屈術支的出路第318章 首戰告捷第50章 絕殺第188章 初識李建成第46章 酣戰第97章 帝國爲何沒有皇儲?第164章 獨孤震的“中庸”第175章 堅固的黎陽倉第302章 燕北軍的決策第220章 明日再戰第257章 搶人?第233章 又聞寒笳第18章 我要殺人第214章 自尋死路第33章 中間人第320章 八月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