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老聃伏柱史

初七日,朝陽初升。

喬二、謝慶先後回報,延津關一線的大河河面上船舶雲集,千舟競帆,楊玄感的軍隊正在全速渡河。

蘇定方護衛着劉炫先生的兩位弟子也疾馳而回。從黎陽傳來的消息喜憂參半,喜的是獨孤震和元寶藏都在冷眼旁觀,至今沒有對黎陽的元務本做出攻擊姿態,憂的是黎陽倉的戰鬥非常激烈,河北義軍聯軍全力以赴猛攻倉儲,大有不拿下全部倉儲誓不罷休之勢。

幾乎在同一時間,柴紹派往臨清關的親信也回來了,並帶來了李建成的一封密信。李建成認爲自己有實力堅守臨清關,而楊玄感迫於形勢,不會滯留於臨清關下,必然會南渡大河,力求在最短時間內殺到東都,所以他自信滿滿地告訴柴紹,稍安勿躁,勸說西北人保持對叛軍的威脅,三兩日之內,雙方便能於臨清關會合。

李建成胸有成竹,孔穎達又說唐禕背叛了楊玄感,現在也在臨清關,那麼估算一下戍守臨清關的兵力至少有五六百人,大概三個團,這樣的兵力在楊玄感主力急速渡河南下的情況下,足以抵禦叛軍選鋒軍楊玄挺部的攻擊了。

柴紹和宋正本的緊張心情稍有舒緩,不再催促伽藍趕赴臨清關,轉而勸說伽藍派出精騎飛馳汲城一線,向叛軍做出攻擊態勢,儘可能威脅叛軍,逼迫楊玄感把全部軍隊都帶過大河,以解臨清關之危。

伽藍依計而行,命令江成之帶第一旅沿大河北岸逼近延津關,命盧龍帶第三旅沿白溝南岸進擊汲郡,布衣和西北狼兄弟,還有阿史那賀寶,則各帶一火第二旅的悍騎,以遊擊之術在大河和白溝之間的狹窄地帶迂迴進擊,以策應江成之和盧龍。

孔穎達要去黎陽,吃完早餐便起程。

席上只有劉炫和孔穎達,雖然孔穎達的老師是劉焯,但劉炫對其也有授學解惑之恩,故孔穎達執弟子禮以待,言辭舉止異常恭敬。

孔穎達心事重重,食不知味,吃了幾口湯餅便放下了。劉炫卻是很有胃口,吃得很香,臉上始終洋溢着知足達觀的溫和淺笑,給人一種安詳快樂之感。孔穎達望着自己的老師,眉宇間的愁雲慢慢淡去,眼中露出欣慰之色。

兩位老師雖是中土鴻儒,文苑至尊,但在仕途上卻非常坎坷。老師劉焯最後還是迴歸鄉里開堂授學,僥倖保住了一世聲名,而劉炫卻沒有這個運氣,屢遭政敵陷害,英名玷污,最後更因上書反對東征高句麗而遭罷黜。劉炫的命運與其自負、孤傲、剛直的性格有直接關係。自古紅顏薄命,而大凡天縱奇才之士,也鮮有好運道。

孔穎達本以爲年邁體衰、困窘不堪的老師會帶着逆賊之名屈辱地結束自己的一生,但出乎他的預料,老師的智慧還是一如既往地卓絕,在河北風起雲涌之刻,竟然尋到了故人之子,並收其爲弟子,不屈不撓地與命運展開了最後一次博弈。

老師能逆轉命運,還自己以清白,甚至爆發出人生最後的輝煌,青史留名嗎?

孔穎達再爲老師盛滿一碗湯餅,小心翼翼地擺在老師的面前。

劉炫拿起竹箸,遲疑了片刻,問道,“仲達,黎陽事了,打算寄身何處?”

楊玄感若敗北,孔穎達必受連累。孔穎達之所以臨陣退出脫逃,與楊玄感決裂,一方面固然是因爲他顧惜河北蒼生,另一方面是出於山東人整體利益的驅使。你公然損害我山東人的利益,我繼續輔佐你,豈不是助紂爲虐?又讓我如何面對家鄉父老?

這場風暴掀起後,只有三個結果,一是楊玄感敗北,二是楊玄感獲勝,三是帝國分崩離析,中土分裂,山東人迎來一個主宰自己命運的新時代。楊玄感能否獲勝?皇帝早已預料他的背叛,甚至這場風暴的背後就有皇帝的“黑手”,在皇帝已經掌控全局的情況下,楊玄感獲勝的機率微乎其微。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楊玄感在皇統的選擇上雖然迎合了山東人,卻激怒了關隴本土貴族,所以楊玄感在政治上是腹背受敵,在山東人有心利用這場風暴謀取最大利益的情況下,楊玄感若想贏得勝利實在是太難了。

不過楊玄感未必就會失敗,以楊玄感爲首的保守派貴族集團的實力還是非常龐大,就算楊玄感遭到對手的圍攻,也尚有反擊之力,不至於三兩下就給人宰了,所以,孔穎達認爲,帝國即將崩潰,中土即將迎來一個羣雄爭霸的年代,而中土再次統一的歷史使命必將由山東人來完成。

從這一預測出發,孔穎達打算“蟄伏”一段時間,然後尋找明主,有生之年也建下一番功業,即便不能與蕭何比肩,也要與諸葛孔明一比高下。

“先生是否還記得虎牢關外的玉門山?”孔穎達笑着問道。

劉炫微笑頷首,低頭吃了幾口,忽然吟詩一首:“小隱隱陵藪,大隱隱朝市。伯夷竄首陽,老聃伏柱史。”

這是晉代王康琚的《反招隱詩》,主旨就是“小隱在山林,大隱於市朝”。孔穎達臉上的笑容瞬間凝滯,接着散去,沉思不語。

劉炫的意思很明確,希望孔穎達與其一起隱於伽藍帳下,換句話說,劉炫對伽藍的前景非常看好,把未來的衆多希望都寄託在伽藍身上。以劉炫孤傲自負的性格來說,開口說出這番話,的確讓孔穎達非常驚訝,甚至有些難以置信。

良久之後,孔穎達說道,“先生,伽藍至今沒有說出自己的身份,而薛德音也沒有親口給予證實,想來是無法贏得司馬氏的承認,更不要說走進太史堂了。”

“仲達,你是否認爲,某已經老眼昏花?”

孔穎達急忙搖手,連連否認。

“仲達,進了臨清關,可否陪老朽走一趟太史堂?”

長者有求,容不得孔穎達不答應,但孔穎達必須考慮到自己的身家性命,考慮到山東人未來的利益,諸如這等重要決斷,萬萬不能憑一時的熱血衝動,更不能屈從於感情和道義。

太史堂是河內溫城司馬氏的本堂,雖然司馬氏的衰落是不爭的事實,但今日支撐司馬氏的高老夫人卻是一位顯赫人物,她是高氏齊國開國之主神武皇帝高歡的女兒,是高氏齊國的公主,其在中土統一的風雲變幻中,在司馬消難及其子孫被政治對手一次次擊倒的絕境下,以一己之力,力保司馬氏的生存,其超凡的智慧和令人驚歎的堅韌,爲她贏得了崇高的聲譽,不但爲帝國兩代皇帝所敬重,爲山東貴族所敬仰,也爲關隴貴族所尊重。

老婦人自隨司馬消難入關後,便一直居住於長安,直到今上遷都洛陽,才應溫城司馬氏族裔之請,重歸太史堂。

司馬氏和高氏都是歷史上的皇族,尤其高氏,其亡國的時間不過三十餘年,可以想像這兩大世家在山東人心目中的位置,那實際上是一種精神寄託,是在亡國亡種飽受異族奴役的痛苦下,對歷史的追憶和對未來的希翼,是一種在失敗中掙扎、在奮鬥中崛起的生存理念。

山東人對溫城司馬氏的高夫人的敬仰,某種程度上是自我信仰的體現。山東人的信仰就是要主宰中土、主宰命運,重建漢姓輝煌、續寫大漢歷史。這個崇高的使命流淌在山東人的血脈裡,傳承了近四百餘年,它就像生命的火種,一次次點燃,又一次次熄滅,今天,它再一次點燃了。

假如伽藍的身份是真實的,他身體裡流淌的血液融合了河內司馬氏和渤海高氏兩家皇族的血脈,那麼他必將戴上兩個皇族昔年榮耀的光環,贏得山東人的敬重和追隨;假如就此把伽藍打造成山東人的“旗幟”,無論他是主動還是被動都將成爲山東人的標杆性人物,那麼在即將到來的風起雲涌的新時代,隱藏在山東人血脈中的信仰和使命必將轟然爆發。或許,這一次,山東人將完成祖祖輩輩的心願,在中土大地上建造一個完全屬於山東人的帝國。

劉炫少時便是司馬氏的堂上客,與司馬消難更有一段恩情。高齊敗亡後,劉炫入關尋求仕途的發展,曾得到高夫人的幫助。司馬消難在人生最爲悲慘之刻走到了生命的終點,彌留之際,劉炫是陪伴在其左右的僅有的幾個山東老友之一。

因爲這種關係,劉炫與司馬氏建下了深厚的情誼。此次劉炫去溫城拜訪高老夫人,顯然是爲了給伽藍證明身份,而不是去求證伽藍身份的真實性。也唯有劉炫,纔有資格干涉司馬氏的家事並影響司馬氏的未來,但這一舉措,給山東人帶來的是禍還是福?

孔穎達沒有答覆。劉炫也沒有尋求答案。

孔穎達離開之時,伽藍送出營帳五里。待伽藍迴轉之後,孔穎達在白溝堤岸的柳樹下徘徊不去。忽然一陣清風吹來,綠柳拂面,孔穎達緣至心靈,當即掏出白錢,就地算了一卦。卦象一出,孔穎達不禁呆滯,久久不語。

初七日,楊玄挺持續攻擊臨清關,久攻無果。

下午,伽藍與王仲伯在汲城下再度“接觸”,但雙方都沒有廝殺的意願。當夜,王仲伯退出汲城,撤往延津關。

初八日凌晨,楊玄挺率軍撤到延津關,火速渡河。楊玄感沒有時間滯留於臨清關下,最終還是放棄了兩路進擊,前後夾攻東都之策。

初八日上午,伽藍率軍抵達臨清關。

註釋:

老聃伏柱史:《史記》曰:《老子》,名耳,字聃。《列仙傳》曰:李耳,字伯陽,生於殷時,爲周柱下史。意指老子隱於朝廷。

第215章 異變第153章 武川系第105章 這不好笑第324章 八月二十(五)第308章 假戲真做第178章 劇變第265章 蒲山公的未來第170章 一擊斃命第60章 菩提寺第83章 這裡是我的家第177章 借你人頭一用第116章 痛下殺手第178章 劇變第15章 斬首第300章 長城內外第332章 九月初六第179章 司倉竇衍第116章 痛下殺手第170章 一擊斃命第91章 一場豪賭第321章 鵝毛口第265章 蒲山公的未來第129章 俺是河北人第333章 劇變前夜第80章 龍勒府第280章 火葬烏骨第130章 各取其利第152章 如你所願第139章 事不宜遲第204章 她是誰?第16章 別了,紫雲天第228章 窮追不捨第322章 鵝毛口激戰第160章 一切盡在不言中第250章 臨危受命第123章 你是咱的兄弟第248章 匪夷所思的陣亡第313章 最關鍵的決策210章 北邙山第98章 變化第233章 又聞寒笳第310章 七月下的北疆第311章 西北狼兄弟第153章 武川系第347章 最後狂瀾第24章 借你人頭一用第89章 右候衛大將軍第129章 俺是河北人第186章 近鄉情更怯第66章 龍城戍主第130章 各取其利第294章 到底要殺誰?第111章 這是一個機會第197章 過溫城第161章 便去走一趟第138章 哀鴻遍野第194章 變化第293章 這也叫嘉賞?第333章 劇變前夜209章 釜底抽薪第198章 獨孤武都第126章 鳴鏑報警第247章 焉能不殺?第192章 溫城司馬氏第39章 寒笳羽衣第10章 鞦韆上的溫馨第131章 竇建德的使者第24章 借你人頭一用第58章 蘇合香第142章 只是近黃昏第340章 浴血白狼塞第17章 高雞泊、豆子崗第70章 十年之約第98章 變化第186章 近鄉情更怯第167章 各取其利第169章 兵變的核心問題第92章 自圓其說第237章 年少輕狂第242章 失落的馮孝慈第62章 菩提寺外第214章 自尋死路第283章 甥舅第42章 蹴鞠第168章 箭在弦上?第75章 明鏡和尚第300章 長城內外第159章 攻敵不備第280章 火葬烏骨第211章 未雨綢繆第32章 瓦崗第13章 步薩鉢可汗慕容伏允第277章 伽藍的失望第270章 孤軍深入第287章 決戰在即第211章 未雨綢繆第53章 誰是獵人,誰是獵物?第62章 菩提寺外第171章 李建成第319章 八月二十一
第215章 異變第153章 武川系第105章 這不好笑第324章 八月二十(五)第308章 假戲真做第178章 劇變第265章 蒲山公的未來第170章 一擊斃命第60章 菩提寺第83章 這裡是我的家第177章 借你人頭一用第116章 痛下殺手第178章 劇變第15章 斬首第300章 長城內外第332章 九月初六第179章 司倉竇衍第116章 痛下殺手第170章 一擊斃命第91章 一場豪賭第321章 鵝毛口第265章 蒲山公的未來第129章 俺是河北人第333章 劇變前夜第80章 龍勒府第280章 火葬烏骨第130章 各取其利第152章 如你所願第139章 事不宜遲第204章 她是誰?第16章 別了,紫雲天第228章 窮追不捨第322章 鵝毛口激戰第160章 一切盡在不言中第250章 臨危受命第123章 你是咱的兄弟第248章 匪夷所思的陣亡第313章 最關鍵的決策210章 北邙山第98章 變化第233章 又聞寒笳第310章 七月下的北疆第311章 西北狼兄弟第153章 武川系第347章 最後狂瀾第24章 借你人頭一用第89章 右候衛大將軍第129章 俺是河北人第186章 近鄉情更怯第66章 龍城戍主第130章 各取其利第294章 到底要殺誰?第111章 這是一個機會第197章 過溫城第161章 便去走一趟第138章 哀鴻遍野第194章 變化第293章 這也叫嘉賞?第333章 劇變前夜209章 釜底抽薪第198章 獨孤武都第126章 鳴鏑報警第247章 焉能不殺?第192章 溫城司馬氏第39章 寒笳羽衣第10章 鞦韆上的溫馨第131章 竇建德的使者第24章 借你人頭一用第58章 蘇合香第142章 只是近黃昏第340章 浴血白狼塞第17章 高雞泊、豆子崗第70章 十年之約第98章 變化第186章 近鄉情更怯第167章 各取其利第169章 兵變的核心問題第92章 自圓其說第237章 年少輕狂第242章 失落的馮孝慈第62章 菩提寺外第214章 自尋死路第283章 甥舅第42章 蹴鞠第168章 箭在弦上?第75章 明鏡和尚第300章 長城內外第159章 攻敵不備第280章 火葬烏骨第211章 未雨綢繆第32章 瓦崗第13章 步薩鉢可汗慕容伏允第277章 伽藍的失望第270章 孤軍深入第287章 決戰在即第211章 未雨綢繆第53章 誰是獵人,誰是獵物?第62章 菩提寺外第171章 李建成第319章 八月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