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3章:七家分高原

楊侗對着一干俘虜說道:“眼下大隋縱橫四塞,天下已無匹敵之輩,但你們偏偏要與大隋作對,逼得朕不得不大開殺戒,這下子好了,吐蕃精兵損失十之七八,國力空虛,朗日贊普現在縮在積石關外,只要朕的大軍一到,唯有死路一條。只是大隋將士也好、吐蕃將士也罷,都是一條條無辜的鮮活的生命,若非迫於無奈,誰又忍心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你們告訴朕,接下來該怎麼完美解決?”

瞧着大佔便宜還賣乖的楊侗一副悲天憫人的樣子,衆俘虜恨不得一刀把他捅死。

積石關外吐蕃軍屍橫遍野,怎的不說是無辜的鮮活的生命?

多瑪鎮血流成河,你又是如何的大開殺戒?

黃河岸邊的京觀如不是你楊侗的主意,鬼才信。

隋人虛僞狡猾,隋人這個頭子更甚……

真噁心。

然而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衆俘虜只能忍着噁心,還是由巴·點澤布說道:“聖上說得是,聖上悲天憫人、仁愛有加,實在當世聖賢……只是我們實在愚蠢,還請聖上指點迷津。”

楊侗悠然道:“交完贖金,回去練兵再戰,打不贏的話再交贖金,然後再戰,屢敗屢戰、屢戰屢敗,夠爺們。”

衆人臉色更加難看了,說到底是當他們是放牧奴隸,壓榨掉他們所有錢財。

“聖上說笑了。”巴·點澤布忍氣吞聲道:“我等雖冒犯大隋,實乃是迫不得已,請聖上理解我們的難處。聖上要是有什麼要求請明說吧,能做的我們去做,不能做的…也盡力去做好了。”

楊侗見差不多了,圖窮匕見道:“要是害怕進入吐蕃作戰的大隋雄師殺戮你們,可以遷來河源,只要乖乖的成爲大隋百姓,從過去的遊牧生活改成定居農牧ꓹ 就能和大隋百姓一樣。”

衆人默不作聲,一個小部落首領顯然是動心了ꓹ “那贖金呢?”

“贖金是贖金,不能混爲一談。”

“我蘇蘭部願意率部衆入隋,成爲大隋的子民。”他知道吐蕃接下來的日子很不好過ꓹ 一心只想安然活下去,哪會在意遊牧還是農牧。

有了榜樣ꓹ 其他小部落也紛紛表態率部入隋。

“你們的部衆會因爲你們今天的選擇,過上載歌載舞的美好生活ꓹ 他們以後會感謝你的。”

楊侗淡淡一笑ꓹ 又對默默思考的巴·點澤布、農·赤火、蔡邦·蘇罕說道,“你們都是蘇毗大族,人口衆多、兵馬強盛,只要你們臣服大隋、每年上交三成稅賦,朕允許你們在吐蕃各立一國,並且冊封你們爲國君。”

三人先是一愣,旋即興奮得臉都紅了!

“聖上此言當真?”

“只要你們乖乖聽話ꓹ 朕決不食言!”

“多謝聖上!”三人興奮得都快瘋了,學着漢人禮儀一揖及地ꓹ 紛紛拜謝道:“我等願意世世代代爲大隋屏藩西南ꓹ 永不相負。”

他們怎能不興奮?

得到大隋冊封ꓹ 就與西域各國一般無二!眼下吐蕃精兵被隋軍打得十去七八ꓹ 吐蕃支離破碎、分崩離析爲時不遠,早已不復戰前強盛ꓹ 地位驟升的他們在大隋的庇護下ꓹ 絕對可以穩立國祚。

這是他們先輩做夢都夢不到的無上榮光!

輪番做過蘇毗國、吐蕃國的奴隸走狗ꓹ 遭到他們世世代代盤剝,如今三氏終於可以揚眉吐氣ꓹ 成爲高原上真正的主人了。

雖說條件是成爲大隋的看門犬,但再窩囊也是一個國家、再卑賤也是一個國王啊。

只要立下國基,坐穩國王之位,縱然自己一生受到大隋的脅迫,但自己的子孫後代,總歸有一人能夠擺脫大隋控制,成爲真正的國王,成爲高原上的霸主!

楊侗笑了起來,“和聰明人說話辦事,就是暢快省心!大隋乃是仁愛天天下的禮儀之邦,願意和友邦互利互惠,三位之抉擇實乃明智之舉,還望三位國君與大隋一起締造繁榮,成爲各國英明神武的帝國領袖!”

“定不負聖上重託。”

巴·點澤布、農·赤火、蔡邦·蘇罕一起行禮,互視一眼,相顧而笑。

忽然好想一刀子把對方捅死……

楊侗固然冊封他們爲地位相等的國王,但他們知道在未來日子裡,對方都會爲了各自部族、各自野心與自己反目爲敵!

“你們寫信給你們的族人,只要交上贖金,就可以回去擇地爲都,建立屬於你們自己的國家了。”

該要的贖金還是要的,楊侗可不會因爲三人的承諾就忘了這事兒。

“遵命。”三人異常興奮的的退了下去

“要是你們想建國,也可以。”楊侗又問剛纔答應內遷的小部落酋長們。

“我等還是願意成爲大隋子民。”這些人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根本承受不住這剛剛成立的國家的打擊,毫不猶豫的拒絕了楊侗的“好意”。

“好,退下吧!寫信給你們親屬,讓他們儘快遷來爲農。”

“我等告退。”

。。。。。。

等到所有人都退走,大帳之內只剩下楊侗和杜如晦。

杜如晦低聲對楊侗說道:“聖上,吐蕃各部的奴隸來自於戰俘,飽受酋長盤剝、欺壓,對各部的歸屬不強,即便對大隋不會感恩戴德,但也不會反抗,成爲大隋定居農牧民的問題不大。但他們的部衆始終會以酋長們爲尊,若是現在不妥善處置,日後定會發展成講究‘宗族情誼’、‘親親相隱’的地方大豪,除了一代又一代的魚肉鄉里之外,便是對內無限要求,對外無限妥協!爲後世計,微臣認爲這些酋長不能留,將他們全部殺了,各個部落沒有了首領,自然就沒人帶頭鬧事了。”

楊侗點頭道:“克明說得不錯,不過現在暫時還不能動他們,朕還要他們將各部部衆和奴隸帶到大隋,等到了河源,如果他們支持、並說服部衆分居青海四郡、河西各郡,朕可以給他們富貴生活,如有異心,一個不留。”

“聖上英明。”

“吐蕃三國一事,你怎麼看?”楊侗問道。

“此法極爲厲害,十分類似三家分晉。”杜如晦笑着說道:“晉平公時,韓、趙、魏、智、範、中行氏六卿相互傾軋。後來趙把範、中行氏滅掉後,又聯合韓﹑魏滅掉了智氏,晉國公室名存實亡,但是三家得到周威烈王冊封爲諸侯以後,開始征伐不休。微臣看這三人,吐蕃未滅,就已有了齷蹉之心,此後爲了自己的國家實現統一高原的大業,定如趙、魏、韓那般,立國便成爲宿敵。此三國加上吐谷渾、吐蕃王族和舊貴族、矢志復國的蘇毗王子,以及党項拓跋寧叢和拓跋赤辭父子,吐蕃高原都湊成戰國七雄了。”

“等到娘·尚囊的兵滅了,再立一個娘國。”楊侗笑了起來,“這便成了八國聯軍。”

“聖上,您說什麼?”杜如晦沒有聽清,疑惑的問道。

“沒什麼,朕是說如果娘氏也滅國,吐蕃高原就有八個國家了。”

“正是如此,聖上支持蘇毗、巴、農、蔡邦、娘、拓跋六氏瓜分吐蕃之策極好,但我們不能給予他們太多自由。”杜如晦說道:“吐蕃王族和舊貴族聲勢浩大,實力雄厚,即便是朗日贊普和入唐境的吐蕃兵都滅絕了,也非一家所能御,所以此六氏和吐谷渾,立國前後只能仰仗我大隋生存,這是控制他們的最佳時期,爲免日後成爲邊患,得給他們加上重重禁制。”

楊侗重重點頭:“克明所言極是,你是怎麼想的?”

“微臣的想法是從軍隊上着手。”

“派我們的人當軍官?逐步控制六氏之軍?”楊侗微微皺眉。

這辦法倒是很好,但風險同樣巨大,要是教出幾個強大的‘逆徒’那就麻煩大了。

這不是楊侗小心,而是他腦海中有很多活生生的案例,比如說隋之東/突厥,李唐之薛延陀、吐蕃、新羅、回紇、沙陀,後世的南越猴子,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非也。”杜如晦搖頭道:“微臣是說聖上以聖人可汗的名義直接插手他們的軍隊,並強制他們執行我們擬訂的軍制;如不答應,滅了換人。”

“霸氣。”楊侗豎指稱讚,但他更感興趣的卻是杜如晦的軍制。

不待楊侗詢問,杜如晦便把自己的設想說了出來,只聽他說道:“聖上,微臣這種設想的主旨是‘以夷制夷’,即是用外族之軍管控外族。凡是大隋指定是謀反叛亂、心懷異志的人,外族將士要是將他殺了,大隋便加以厚賞,殺的越多、殺的官職越高,賞賜就越重,這種制度的核心觀就是富貴個人、恩澤家族、刻薄其國民。只要在其軍、民之間執行這種制度,讓他們自己殺掉野心勃勃的人,並對其家族進行斬草除根,久而久之,各族就會陷入君臣相疑、人人相疑的處境,這樣的異族哪能對我大隋造成威脅啊?”

杜如晦行了一禮,又繼續道:“另外要求各國國王提拔四人擔任他們的四大將軍,但爲了平息各個國王心中的怨氣,此四人由他們自己指定、並且有任期限制,任期一滿必須卸下職務入隋享福,不再插手該國軍政,這樣各國國主就不用擔心四大將軍成爲自己的威脅,勉強接受這樣的安排。而這些大將軍有大隋可以躲避仇家,毫無後顧之憂,他們爲了獲得更多財富、立大功換取大隋高級職位,短暫的任期內,一定對族人大殺特殺。”

“不錯不錯,你繼續說。。”楊侗覺得杜如晦這種慘無人道的制度好像有人幹過。

具體說不上來。

“喏。”杜如晦微微一笑,“以上是針對各國國內,另外爲了鼓勵各國廝鬥,加重彼此間的仇恨,還得加上一個章程,就是除了本國以外,殺其他國家的人,厚賞更重,這辦法或許可以將異族的危害降到最小。”

“克明,你這以夷制夷的辦法厲害啊!”

“其實微臣這辦法,也是根據盛行於東西突厥的奴隸貿易的基礎上想出來的。”

“難怪這麼熟悉。”

楊侗聞言,頓時恍然大悟,當年爲了讓頡利可汗、阿史那思摩、夷男、契苾在東/突厥內訌,消耗他們的戰爭潛力,他和房玄齡搞出了奴隸貿易,並在邊境設立交易之城,各部爲了賺到牛羊,紛紛對身邊中小部落舉起屠刀,將俘虜到的男男女女賣到大隋當官奴,搞得東/突厥各部各族戰爭不斷、人口銳減,各種殺戮至今還未中止,此後將這成功的經驗推廣到西突厥,同樣大獲成功。

這些奴隸中的刺頭被斬首示衆以後,在大隋國籍的引誘之下,他們爲了過上正常人的生活,獲得大隋國民一想的待遇,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當起了免費勞力,在大隋各國興建起一個個大工程,一條條平坦官道、一條條運河,爲大隋子民出行,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吐蕃同樣是彪悍的遊牧民族,杜如晦在奴隸制度上想到的這辦法應該也沒問題,等到六氏在吐蕃立了國,再對他們放開奴隸貿易,肯定也會戰爭不斷。

“這制度肯定有效,你去跟那三個傢伙談談,就說大隋支持他們立國得條件是設立四大將軍,如不答應,我們就支持他們的族人當國王。”

“微臣遵命。”杜如晦笑道:“他們爲了當國王,一定會答應,爲了讓他們安心,四大將軍的任期越短越好,這也促使四大將軍在任職期間大開殺戒,橫徵暴斂。”

“你去和他們談吧。”

“喏。”杜如晦行禮告退。

。。。。。。

談判所用時間比楊侗想象的要短得多,前後用時不到半個時辰,杜如晦便已經成功返回,向正在處理公務的楊侗送來了好消息:

巴·點澤布、農·赤火、蔡邦·蘇罕均表示同意設立四大將軍,任期是兩年,但他們要求這四大將軍卸職以後,由大隋接收,免得這些將軍成爲自己國家內亂之因。

這也正是楊侗和杜如晦之所願。

第017章:王世充第076章:殺虎關第580章:大國氣度第111章:野蠻戰術第487章:李君羨不值錢第753章:聯合行動第500章:老臣不服請戰第368章:將軍、道士、女將第166章:李唐決議(求收藏推薦)第328章:老程搗亂第659章:一夜鍾離定第450章:李道宗給吭了第366章:全城歡呼第388章:彰顯榮耀第484章:緊急行動第382章:放寬限制第458章:李世民的抉擇第468章:李建成掛帥第186章:獨孤之謀(求首訂月票)第972章:牛鞞縣,周青獻計第752章:一路追趕第586章:雙龍會第668章:計中計,各有所忌第886章:議新堤,出險情(求票)第731章:天意,亦是人爲第021章:耗不起第114章:性格決定命運第177章:禽奔獸遁第976章:間諜內奸大集結第758章:女兒,讓我掐指算算攻擊方位。第395章:‘逗牛’戰術第480章:李淵的套路第320章:戰前吉兆第855章:利民工程第168章:論馬(求收藏推薦)第943章:建成出山,暗夜殺戮第577章:三年又一年,我都要當民部侍郎了第876章:異常年景,所用非人第841章:失敗一次就十次、十次不行百次第207章:奇兵(求月票)第002章:炸營第121章:瘋子第679章:圖窮匕現第015章:拐誘第363章:須臾緣分,終是夠了第069章:能不能舉第187章:蕭後勸進(求首訂月票)第710章:叛軍是鐵,也要嚼碎第176章:悲劇的乙失鉢第063章:皇姑來了第407章:全軍覆沒第643章:牽制李唐,魏使求援第499章:天大懲罰莫過於此第432章:再布一局第969章:楊廣受困遇名將第591章:祖孫對第091章:君王死社稷第284章:爲師教你做人第941章:半渡而擊(求票)第858章:蜀郡來訊第799章:象雄軍:吐蕃突破口第435章:秀才遇到兵第909章:爲了大唐,長街殺弟第778章:李世民窮則思變第172章:難題(求收藏推薦)第642章:家國天下第772章:何不食碘鹽第364章:挖牆角進行時第469章:朕的煩惱你不懂第346章:夜襲第471章:思維盲點第035章:一篇檄文天下動第567章:六月債,還得快第571章:樓觀歧暉刺隋皇第979章:二十個邦國的交易第015章:拐誘第597章:柳暗花明又一村第331章:天威第328章:老程搗亂第875章:此時不努力,今後沒機會(新年好)第597章:柳暗花明又一村第125章:外國來使第273章:百毒俱全程咬金第016章:安置第815章:十部奪旗第050章:楊廣放棄治療第617章:朝議定殺心第735章:戰後第506章:皇姑離家抓李世民第541章:裴愔入京見女兒第306章:李淵長大了第674章:遷都辨忠奸第665章:陳智略宋城發威第492章:我楊善會自絕謝聖上第801章:空談誤國第828章:年產百萬行不行(月底求票)第067章:太子妃韋蓉第412章:又當爹了第834章:大隋半月談
第017章:王世充第076章:殺虎關第580章:大國氣度第111章:野蠻戰術第487章:李君羨不值錢第753章:聯合行動第500章:老臣不服請戰第368章:將軍、道士、女將第166章:李唐決議(求收藏推薦)第328章:老程搗亂第659章:一夜鍾離定第450章:李道宗給吭了第366章:全城歡呼第388章:彰顯榮耀第484章:緊急行動第382章:放寬限制第458章:李世民的抉擇第468章:李建成掛帥第186章:獨孤之謀(求首訂月票)第972章:牛鞞縣,周青獻計第752章:一路追趕第586章:雙龍會第668章:計中計,各有所忌第886章:議新堤,出險情(求票)第731章:天意,亦是人爲第021章:耗不起第114章:性格決定命運第177章:禽奔獸遁第976章:間諜內奸大集結第758章:女兒,讓我掐指算算攻擊方位。第395章:‘逗牛’戰術第480章:李淵的套路第320章:戰前吉兆第855章:利民工程第168章:論馬(求收藏推薦)第943章:建成出山,暗夜殺戮第577章:三年又一年,我都要當民部侍郎了第876章:異常年景,所用非人第841章:失敗一次就十次、十次不行百次第207章:奇兵(求月票)第002章:炸營第121章:瘋子第679章:圖窮匕現第015章:拐誘第363章:須臾緣分,終是夠了第069章:能不能舉第187章:蕭後勸進(求首訂月票)第710章:叛軍是鐵,也要嚼碎第176章:悲劇的乙失鉢第063章:皇姑來了第407章:全軍覆沒第643章:牽制李唐,魏使求援第499章:天大懲罰莫過於此第432章:再布一局第969章:楊廣受困遇名將第591章:祖孫對第091章:君王死社稷第284章:爲師教你做人第941章:半渡而擊(求票)第858章:蜀郡來訊第799章:象雄軍:吐蕃突破口第435章:秀才遇到兵第909章:爲了大唐,長街殺弟第778章:李世民窮則思變第172章:難題(求收藏推薦)第642章:家國天下第772章:何不食碘鹽第364章:挖牆角進行時第469章:朕的煩惱你不懂第346章:夜襲第471章:思維盲點第035章:一篇檄文天下動第567章:六月債,還得快第571章:樓觀歧暉刺隋皇第979章:二十個邦國的交易第015章:拐誘第597章:柳暗花明又一村第331章:天威第328章:老程搗亂第875章:此時不努力,今後沒機會(新年好)第597章:柳暗花明又一村第125章:外國來使第273章:百毒俱全程咬金第016章:安置第815章:十部奪旗第050章:楊廣放棄治療第617章:朝議定殺心第735章:戰後第506章:皇姑離家抓李世民第541章:裴愔入京見女兒第306章:李淵長大了第674章:遷都辨忠奸第665章:陳智略宋城發威第492章:我楊善會自絕謝聖上第801章:空談誤國第828章:年產百萬行不行(月底求票)第067章:太子妃韋蓉第412章:又當爹了第834章:大隋半月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