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七章 崇禎帝,朕不會放過你們

在秦良玉的支持之下,這種清查也就變得容易的多。

如今的大勢。

秦良玉是看的非常清楚的一個人。

大明王朝有了仙人之後,的確有了中興的意向。

而大明的那位仙人也的的確確想要讓大明中興起來,一些列的改革,便是摒棄了以前的大明弊病。

誰要是敢在這個時候有什麼不軌之心,還看不清楚形勢,想要搞什麼稱霸一方,必然會走上了那位大明國師的對立面。

秦良玉覺得沒有人能夠算計的過那位大明國師。

從當初的廢棄錦衣衛和東廠開始,到現在,大明經過了多少改變?

而每一步,雖然帶來了一些不利影響,卻又很快都被鎮壓下去了。

當初的學子反抗,最後的結果呢?

還不是乖乖地參加了現在的科舉考試!

當初的商人反抗,最後的結果呢?

現在還不是照樣繳納商稅,然後做着生意,賺取了大筆錢財。

當初的那些大儒和學士的反抗,最後的結果呢?

現在還不是進入了大學府擔任夫子,進入大學府讀書,成爲了那裡的學生。

反抗的結果,要麼是被同化了,要麼就是被鎮壓,又或者是直接問罪。

馬家和秦家以及劉家這三家,馬家的那些事情,要比秦家多的多,完全激進不起調查。

而秦良玉其實早就已經看不順眼了。

所以纔會對馬家的那些人的求情,一點兒面子都不給了。

畢竟大明的萬歲爺都已經大義滅親了,她秦良玉也不是做不出來。

漢中被御史臺犁地一樣的理了一遍,然後也就變得肅正的多了。

而在這之後,漢中出蜀的道路,也開始修整。

畢竟要以工代賑,並且把涼山裡面的那些百姓,也都遷徙出來。

大明的疆土很遼闊,可是大明的人還是太少了。

以現在崇禎皇帝手中的錢財來看,他還沒有那個能力,能夠鼓勵別人生育。

連以工代賑的錢財,都快要給不起了。

工部尚書徐光啓與兵部尚書王洽秦報了之後,迴歸朝班之中。

以工代賑的工作已經在大明各地進行了,並且十分的順利。

而對於邊關之地的改革也形成了。

如今除了總督不變,戍守邊關的將士,會在慢慢地裁員。

那些老兵可以撤下來了。

大明需要的是老有所養、幼有所教,再加上紅衣大、炮的改良,已經不需要這些老兵繼續爲大明戍守邊關了。

他們可以回到大明,然後安度晚年。

武百官分列於兩側上、當今天下太治,大明已經有了中興的基礎,就差時間的催化劑了。

龍椅寶座上、崇禎皇帝看着來自於六部的奏章,觀看着大明天下的情況。

隨意翻看了兩本後,崇禎皇帝威嚴說道,“戶部尚書何在?”

劉策出列道:“臣在。”

“現在大明擁有多少人口?”

劉策躬身施禮道:“記載在冊的一共是兩億三千萬八百六十二萬五千三百六十七人。”

“因爲戶部建立在地方上的分局,跋山涉水清查很多地方的人口,但是因爲有一些山村之地的百姓,對於官府和官差有一種非常大的畏懼心理。

所以在地方上的官差到達之後,很多人就直接躲進了山林之中,未能完全統計出來一個有效的數字。”

龍椅寶座上。

崇禎皇帝認真聽着劉策的稟告。

大明現在的人口的確增長了很多,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便是發展並不充分。

這也是前不久,國師分析出來的形勢。

很多人還停留在男耕女織的生活之中,未能完全走出來。

大明有着很多的勞動力。

可是卻沒有足夠的崗位讓這些勞動力,能夠勞有所得。

僅僅是靠着朝廷的以工代賑那是不夠的。

一定要有一個龐大的產業,讓這些農戶從農民變成一個工人。

這樣一來,大明纔會擁有更大堅固的城牆,更加龐大的都城。

“衆卿,你們聽到了嗎?”

崇禎皇帝環視了一眼所有的大臣,然後緩緩地說道:“我們有着如此之多的人口,可是爲何還不能完全中興?”

年邁的韓癀卻走出來,說道:“萬歲爺,大明已經中興了,如今的大明四海昇平,而且百姓也都能夠安居樂業,爲何還算不上中興?”

崇禎皇帝讓人拿來了一副地圖,然後指着地圖上面的疆土說道:“中興?駱養性何在?”

駱養性連忙走了出來。

“你來說說,此地的百姓過得如何?”崇禎皇帝直接指着遼東之地對駱養性問道。

駱養性直接回答道:“冬日裡,遼東之地的一些村落,凍死了人,此地因爲地處北方,冬天非常寒冷,因爲沒有取暖的柴火和石炭,只能靠着自己的體質來抗凍。”

崇禎皇帝又指着西北之地,對駱養性問道:“這裡呢?”

駱養性繼續回道:“西北之地因爲地處高原,所以雨水非常少,這裡不適合耕種,常年顆粒無收,所以很多百姓只能是餓着肚子,全員外出成爲工人。

如今,這裡已經是不毛之地,只剩下那些年邁的老者獨守老村。”

崇禎皇帝點頭,又指向了一些高山之地。

等到駱養性全部都一一說出來了之後,崇禎皇帝又看向了百官。

“衆卿,聽到了嗎?”

“這就是現在的大明,在你們認爲中興的時候,還有人被凍死了,被餓死了。

河南大旱、關中大旱、南方洪澇,大明這些年天災不斷,但是我們還是艱苦地活下來,救濟了百姓。

也正是因爲如此,大明還沒有真正的中興。

可是你們之中的人,卻已經懈怠了。

朕要的不是那種會貪圖享樂的官員,而是能夠讓大明真正中興的官員!”

崇禎皇帝的語氣慢慢地提高了。

在經過了御史臺和都察院兩個監察機構的稟報,崇禎皇帝發現了一個讓他非常頭疼的問題。

那就是不少的官員,已經開始懶政、無作爲起來。

拿着俸祿,整日裡花天酒地,利用自己的職責,給一些人帶來便利。

這樣的情況,再一次出現了。

“臣等請罪!”

百官們連忙躬身請罪,卻被崇禎皇帝給揮手打斷了。

“有罪者罰,有功者賞!”

崇禎皇帝大聲地說道:“朕不會虧待有功之臣,但是絕對不會放過一位亂臣賊子!”

第三百二十一章 撥亂反正第三百六十六章 良言逆耳第五十章 皇家水軍第三十四章 各家燈火爲愁眠第兩百八十一章 借力打力第三百一十八章 抓賊第三百六十八章 吐蕃求和親第五百九十七章 萬歲爺、晉商投敵賣國啦第三百零七章 風波不平第一百五十二章 王玄策游擊戰場,青衣之謀第四百章 張大安一勸皇太子第三百七十三章 演技在線的武后第三百二十三章 先發制人第三百五十六章 長安街上的白玉京第六百四十二章 迎親宴、蹭吃蹭喝的大學士第三百章 李恪的智慧第二十八章 七歲封侯,位列國師第四百九十五章 王陵山智激阿史那第六百三十九章 顧炎武、我要成爲國師的知己第六百六十一章 多爾袞、一次失敗罷了第五百八十九章 哈哈哈,這就是朕的好臣子第二十四章 離開荒島、搬走神物第三百三十六章 海島餘生第三百六十九章 背鍋的太子第五百三十一章 嶽鵬舉服用金丹第一百六十八章 大航海時代第五百五十七章 大宋朝欣欣向榮第兩百零二章 東南之地第六百七十八章 范文程、我要我最後的倔強第一百七十章 世襲罔制第四百零六章 片甲不留第六十九章 老鄭家的苦命女第五百七十章 盛世中魑魅魍魎第四百三十五章 主動請纓第兩百三十八章 因果第五百一十五章 江上仙出手保臨安第一百九十七章 唐律第兩百二十五章 蕭家第一章 走進科學第五百八十六章 仙人啊,你救救這大明吧第五百五十一章 賣大米不講武德第一百七十九章 人脈第一百二十二章 茲本的萌芽第六百四十七章 崇禎帝,我就喜歡年輕人第四百五十一章 武后出手第一百一十九章 天下無賊第一百五十六章 審訊寧桓,真正的幕後主謀第五百零四章 大宋要靈氣復甦了嗎?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痛快的太平找痛快第五百二十八章 趙家二聖被罰誦道經第兩百八十七章 設局第兩百一十七章 毒計第一百零九章 四面埋伏第四百零一章 裴行儉暗度陳倉第六百零四章 孫承宗、國師讓你當御史大夫第三百三十章 一道斜陽鋪水中第五百二十章 嶽鵬舉守株待兔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變化、崇禎皇帝的新煩惱第一百四十一章 有人看盛世不爽第一百六十八章 大航海時代第四十九章 推動大唐商業的發展第四百五十一章 武后出手第五百二十三章 金兀朮力勸粘罕第二十二章 朕真的是大唐皇帝第八十一章 鏡子有了,望遠鏡肯定要有第四百三十九章 勇冠三軍第五百三十二章 江上仙引蛇出洞第一百四十章 陰謀的味道第五百一十一章 韓世忠要一戰成名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人物之死第四百三十四章 捲土重來第五百二十八章 趙家二聖被罰誦道經第五十一章 揚國威,徵突厥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變化、崇禎皇帝的新煩惱第六百二十三章 他來了、大明時代週刊來了第兩百三十一章 探索第六百一十五章 崇禎帝,是時候減輕三響第五百八十三章 那一年,萬歲爺御駕親征第十八章 動起來,建造帆船第六百七十七章 改祖制、走老路會被反超的第五百三十二章 江上仙引蛇出洞第五百八十九章 哈哈哈,這就是朕的好臣子第兩百六十五章 蒸汽時代第四百五十五章 盛世姻緣第五百九十章 崇禎啊,你御駕親征吧第六百三十章 李自成、我的大都在哪裡第一百八十一章 謀國第五百零二章 升級了的忽悠第五百一十四章 黃天蕩之戰(下)第五百六十二章 韓世忠潑性不改第六百七十一章 大國師,人的作用是非常多第一百五十四章 國師霸王附體,扭轉戰局第四百四十一章 歸途中的箭羽第三百五十六章 長安街上的白玉京第六百零二章 萬歲爺,你快回來吧!第四百一十章 恆州大捷第兩百九十八章 李世民的老父心第三十章 大唐律法,國師府苑第兩百八十四章 過招第十八章 動起來,建造帆船
第三百二十一章 撥亂反正第三百六十六章 良言逆耳第五十章 皇家水軍第三十四章 各家燈火爲愁眠第兩百八十一章 借力打力第三百一十八章 抓賊第三百六十八章 吐蕃求和親第五百九十七章 萬歲爺、晉商投敵賣國啦第三百零七章 風波不平第一百五十二章 王玄策游擊戰場,青衣之謀第四百章 張大安一勸皇太子第三百七十三章 演技在線的武后第三百二十三章 先發制人第三百五十六章 長安街上的白玉京第六百四十二章 迎親宴、蹭吃蹭喝的大學士第三百章 李恪的智慧第二十八章 七歲封侯,位列國師第四百九十五章 王陵山智激阿史那第六百三十九章 顧炎武、我要成爲國師的知己第六百六十一章 多爾袞、一次失敗罷了第五百八十九章 哈哈哈,這就是朕的好臣子第二十四章 離開荒島、搬走神物第三百三十六章 海島餘生第三百六十九章 背鍋的太子第五百三十一章 嶽鵬舉服用金丹第一百六十八章 大航海時代第五百五十七章 大宋朝欣欣向榮第兩百零二章 東南之地第六百七十八章 范文程、我要我最後的倔強第一百七十章 世襲罔制第四百零六章 片甲不留第六十九章 老鄭家的苦命女第五百七十章 盛世中魑魅魍魎第四百三十五章 主動請纓第兩百三十八章 因果第五百一十五章 江上仙出手保臨安第一百九十七章 唐律第兩百二十五章 蕭家第一章 走進科學第五百八十六章 仙人啊,你救救這大明吧第五百五十一章 賣大米不講武德第一百七十九章 人脈第一百二十二章 茲本的萌芽第六百四十七章 崇禎帝,我就喜歡年輕人第四百五十一章 武后出手第一百一十九章 天下無賊第一百五十六章 審訊寧桓,真正的幕後主謀第五百零四章 大宋要靈氣復甦了嗎?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痛快的太平找痛快第五百二十八章 趙家二聖被罰誦道經第兩百八十七章 設局第兩百一十七章 毒計第一百零九章 四面埋伏第四百零一章 裴行儉暗度陳倉第六百零四章 孫承宗、國師讓你當御史大夫第三百三十章 一道斜陽鋪水中第五百二十章 嶽鵬舉守株待兔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變化、崇禎皇帝的新煩惱第一百四十一章 有人看盛世不爽第一百六十八章 大航海時代第四十九章 推動大唐商業的發展第四百五十一章 武后出手第五百二十三章 金兀朮力勸粘罕第二十二章 朕真的是大唐皇帝第八十一章 鏡子有了,望遠鏡肯定要有第四百三十九章 勇冠三軍第五百三十二章 江上仙引蛇出洞第一百四十章 陰謀的味道第五百一十一章 韓世忠要一戰成名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人物之死第四百三十四章 捲土重來第五百二十八章 趙家二聖被罰誦道經第五十一章 揚國威,徵突厥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變化、崇禎皇帝的新煩惱第六百二十三章 他來了、大明時代週刊來了第兩百三十一章 探索第六百一十五章 崇禎帝,是時候減輕三響第五百八十三章 那一年,萬歲爺御駕親征第十八章 動起來,建造帆船第六百七十七章 改祖制、走老路會被反超的第五百三十二章 江上仙引蛇出洞第五百八十九章 哈哈哈,這就是朕的好臣子第兩百六十五章 蒸汽時代第四百五十五章 盛世姻緣第五百九十章 崇禎啊,你御駕親征吧第六百三十章 李自成、我的大都在哪裡第一百八十一章 謀國第五百零二章 升級了的忽悠第五百一十四章 黃天蕩之戰(下)第五百六十二章 韓世忠潑性不改第六百七十一章 大國師,人的作用是非常多第一百五十四章 國師霸王附體,扭轉戰局第四百四十一章 歸途中的箭羽第三百五十六章 長安街上的白玉京第六百零二章 萬歲爺,你快回來吧!第四百一十章 恆州大捷第兩百九十八章 李世民的老父心第三十章 大唐律法,國師府苑第兩百八十四章 過招第十八章 動起來,建造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