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恐嚇四夷

蕭皇后的身份還是比較敏感的,加上其本身年紀也大了,也經不起折騰了,因此蕭瑀回長安小住幾日,蕭皇后便留在莊子上,由府上的僕人照看,便不再來回折騰了,這莊子對於蕭皇后來說,也算是一處淨土了,即便是當年在大隋鼎盛的時候,也沒有見到過這等安居樂業的地方,這東山縣的繁榮,對她來說,也算是另外一種安慰吧.......

她不想回長安,長安,也不需要她了。

玄家大宅裡的下人裡裡外外的忙活着,準備過年的事兒,年前莊子上來往的人最多,大宅門口的車馬絡繹不絕。

今年秋天玄世璟從平壤城回長安加官進爵之後,長安城的不少人便開始想方設法的要與玄家搭上線了,這逢年過節的走動,更是必不可少,年禮都是一車一車的往玄家送,而玄家往外送年禮也是如此,這一進一出,大宅門口顯得十分熱鬧。

玄世璟來到院子中,管家正忙活着指揮着府中的人幫忙將外面的東西都搬進來,不僅僅有搬進來的,還有送出去的,千叮嚀萬囑咐不能弄錯了。

玄家的吃食在長安可謂是一絕,不少熟人來送年禮的時候特意提了一句,若是回禮,自家主人希望玄家能弄些吃食過去。

能提出這事兒的,也就只有長安城的那幾位老公爺了。

玄家這會兒廚房的廚子和幫工都忙翻了,這些人的回禮可馬虎不得,不但要精緻,連數量也要過的去。

如今秦冰月的肚子也顯露了出來,每日在府中即便是行走,身邊兒也有兩個丫鬟緊張兮兮的跟着,這可是玄家第三代的第一人啊。

甭管是男娃還是女娃,都是意義非凡。

晉陽成爲了玄家大婦之後,便從玄世璟手裡接過了莊子上玄家大部分事情,所謂男主外女主內,外便是朝堂,這內,便是自家封地的這些事兒了,這些事對於晉陽來說,做起來也是遊刃有餘。

又是一年大朝會,王玄策在路上緊趕慢趕,想要在大朝會上將阿羅那順獻給李二陛下,元日的前一天,終於風塵僕僕的趕到了長安。

而之前他借的那些軍隊,早在他班師回朝的時候,就順路回了吐蕃和尼婆羅,到了隴西地界後,護衛王玄策往長安的,便是大唐的軍隊了。

王玄策的大名已經在整個大唐傳開了,隴西的那些將士對於這樣一個人物更是尊敬的很,滅國之功啊,即便是他們這些窮打仗的,想要滅一國,也不容易啊,更何況人家一使節,孤身在外,成就瞭如此豐功偉績。

百蠻奉遐贐,萬國朝未央,赫奕掩冠蓋,紛綸盛服章,羽旄飛馳道,鐘鼓震巖廊。

詩中所描繪的,便是元日大朝會的盛大景象。

元日頭天晚上守夜對於玄世璟來說,尚可偷偷眯眼休息一番,真正遭罪的,還是第二天的大朝會,如今玄世璟的身份,可不允許他自帶吃食躲在太極殿的柱子後面偷嘴睡覺了。

他的位置在一衆官員之中算是挺顯眼的,就在太子的附近,畢竟太子詹事是東宮官員,自然要守着太子。

李承乾跪坐在玄世璟前方,玄世璟就在李承乾身後,李二陛下一眼掃過來就能看到他,所以大朝會上的玄世璟,必須要打起精神來,至少要捱到賜宴的時候,那時候才能放鬆一番。

過去一年,大唐的動靜也不小,元日大朝會的時候,當着列國使臣的面兒,長孫無忌親自捧着摺子,站在太極殿上首的臺階下,朗聲宣讀大唐這一年的豐功偉績。

滅國,滅國,還是滅國,滅完國設都護府,派遣官員,在這喜慶的日子,狠狠的歌頌了一番。

玄世璟、薛仁貴、蘇定方和劉仁軌再次受到了朝廷的賞賜,當着各國使臣的面兒,領了厚賞。

朝臣如此擬定大朝會的規程,無疑是想借此,震懾番邦,去年一整年,出征的將軍、官員,滅了人家的國家,堂而皇之的在朝堂上領了賞,那些使臣心裡能不忐忑?

去年大唐滅了人家,說不準來年自己國家哪兒得罪了大唐,大唐大軍便會踏入自己的國家,滅了自己的國家......

這是赤果果的威懾。

大朝會結束,玄世璟覺得自己的半條命也留在了太極殿中,皇帝賜宴,每年都是吃到一大半的時候,玄世璟就偷偷告退了,今年剛開始,匆匆扒拉了兩口,玄世璟便讓殿中的小太監去告訴德義,自己先退下了,實在是禁不住了,困啊。

玄世璟是玄家的家主,昨兒個晚上家裡守夜,別人都可以睡,就他不能睡,就一直坐在炕上,偶爾合上眼眯一會兒,但是不能熟睡,大半夜的鬧騰完了,子時也過了,閉上眼睛才一會兒,外面僕從就收拾好馬車,玄世璟需要坐着馬車從東山縣莊子上出發前往長安,否則趕不上早上的大朝會,這一路顛簸,想補個覺都是奢望。

玄世璟出發的時候天都沒亮,趕夜路前往長安花費的時間也要比白天長,更何況路上的積雪都未曾融化,馬車跑起來都是小心翼翼的。

再從宮中出來的時候太陽都快要落山了,一整天,都在太極殿中,所以說這大朝會,也是個磨人的東西。

整個長安城都是張燈結綵的,長安城一年之中就這麼幾次不宵禁的時候,元日佔一次,畢竟宮中的宴會結束的時候,天幾乎就已經黑透了。

玄世璟也佩服李二陛下的好體力,頭天晚上要祭太廟,守夜,第二天還要坐鎮大朝會,大朝會上的主角,可不就是李二陛下嗎,若是李二陛下不在,一幫人歌功頌德給誰聽去。

也難怪乎元日頭三天官衙便要封筆,這是修生養息的意思啊。

馬車出了長安城,朝着東山縣緩緩駛去,折騰了這一天一夜,玄世璟回去之後的悶頭睡上一整天才能歇息過來。

往年正月十五上元節,多是去長安城熱鬧,上元節當天晚上長安城不施宵禁,若是有那精神,即便是徹夜不眠也無金吾衛打攪。

第一千五百八十章:行至揚州第四百四十二章:好聲好氣第六十七章:襄州事發第八百七十七章:女兒受驚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無官一身輕第一百一十二章:太子良娣第四百八十一章:樵夫第二百三十章:挖牆腳第一百六十五章:家宴(上)第一千零二十九章:打開市場第二十一章:馬周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相顧無言第一百零八章:燕來樓的新頭牌第五十三章:能夠做到的第五百九十一章:刺客第二百五十八章:走訪第六百三十章:朱鎮的本錢第九百四十七章:所追無非名與利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就是爲了跑路第三百五十八章:奪權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消息傳開第一百五十四章:從軍行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可大可小第一千三百四十章:眼前的機會第五百零五章:刑部尚書的新人選第十六章:田獵第一千零九十一章:當中訴說第九十章:來自李淵的“邀請”第七章:出手第一百九十四章:摸底岐州第七百八十九章:煩惱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永輝第一案第三百七十二章:國子監遇玄清第九百五十三章:樹大不怕風的書院第六百二十四章:一線之間第八百零三章:廊下對話第三百六十六章:掖庭局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混進來第八百零三章:廊下對話第一百零四章:人心第九十五章:撕破臉皮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兄弟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清算第四百零九章:李二陛下召見第六百三十九章:分歧第十四章:風波起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永輝第一案第五百三十三章:奇兵第十六章:襲糧第八十五章:上朝前第一千零一章:捷報第五百五十一章:放人第八百九十二章:放線釣魚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見面第一百七十六章:行動第二百二十七章:來不及的最後一面第七百九十六章:國子監第五百四十六章:擔心第四百四十一章:鄭家事第七百零七章:聰明這種事第二百一十三章:接觸第八百三十章:密報第九百百十一章:出征第二百九十一章:噩耗(上)第九百七十三章:舉薦第八百五十章:世璟勸學第八百四十七章:帶着孩子來長安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死第四百八十九章:道政坊的不速之客第七十七章:對峙第四百二十四章:被人相中第一百六十六章:勞心勞力第五百九十三章:泉蓋蘇文的想法第一百章:兩個道士的真本事第四百三十七章:高人一籌第一千零五十一章:提醒第八百四十五章:不捨第四百五十七章:鄭家與鄭安第二百五十二章:任他起高樓第六百八十四章:書房對坐第四百九十八章:神侯府的應對第四百七十九章:一朝分娩第四百零六章:人情第四百三十七章:高人一籌第八百五十九章:明裡暗裡第七百八十章:豁達第五百八十四章:馮家的人第二百九十六章:王氏的顧慮第一百四十六章:開府之爭第四百八十七章:裴行儉第三百五十八章:奪權第九百七十章:宣政殿議事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危機感第二百二十六章:李淵駕崩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性命之危第三百八十七章:承諾第三百七十五章:截流第五十九章:忽悠第五百四十七章:告別第四章:先鋒營開拔!
第一千五百八十章:行至揚州第四百四十二章:好聲好氣第六十七章:襄州事發第八百七十七章:女兒受驚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無官一身輕第一百一十二章:太子良娣第四百八十一章:樵夫第二百三十章:挖牆腳第一百六十五章:家宴(上)第一千零二十九章:打開市場第二十一章:馬周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相顧無言第一百零八章:燕來樓的新頭牌第五十三章:能夠做到的第五百九十一章:刺客第二百五十八章:走訪第六百三十章:朱鎮的本錢第九百四十七章:所追無非名與利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就是爲了跑路第三百五十八章:奪權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消息傳開第一百五十四章:從軍行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可大可小第一千三百四十章:眼前的機會第五百零五章:刑部尚書的新人選第十六章:田獵第一千零九十一章:當中訴說第九十章:來自李淵的“邀請”第七章:出手第一百九十四章:摸底岐州第七百八十九章:煩惱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永輝第一案第三百七十二章:國子監遇玄清第九百五十三章:樹大不怕風的書院第六百二十四章:一線之間第八百零三章:廊下對話第三百六十六章:掖庭局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混進來第八百零三章:廊下對話第一百零四章:人心第九十五章:撕破臉皮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兄弟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清算第四百零九章:李二陛下召見第六百三十九章:分歧第十四章:風波起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永輝第一案第五百三十三章:奇兵第十六章:襲糧第八十五章:上朝前第一千零一章:捷報第五百五十一章:放人第八百九十二章:放線釣魚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見面第一百七十六章:行動第二百二十七章:來不及的最後一面第七百九十六章:國子監第五百四十六章:擔心第四百四十一章:鄭家事第七百零七章:聰明這種事第二百一十三章:接觸第八百三十章:密報第九百百十一章:出征第二百九十一章:噩耗(上)第九百七十三章:舉薦第八百五十章:世璟勸學第八百四十七章:帶着孩子來長安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死第四百八十九章:道政坊的不速之客第七十七章:對峙第四百二十四章:被人相中第一百六十六章:勞心勞力第五百九十三章:泉蓋蘇文的想法第一百章:兩個道士的真本事第四百三十七章:高人一籌第一千零五十一章:提醒第八百四十五章:不捨第四百五十七章:鄭家與鄭安第二百五十二章:任他起高樓第六百八十四章:書房對坐第四百九十八章:神侯府的應對第四百七十九章:一朝分娩第四百零六章:人情第四百三十七章:高人一籌第八百五十九章:明裡暗裡第七百八十章:豁達第五百八十四章:馮家的人第二百九十六章:王氏的顧慮第一百四十六章:開府之爭第四百八十七章:裴行儉第三百五十八章:奪權第九百七十章:宣政殿議事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危機感第二百二十六章:李淵駕崩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性命之危第三百八十七章:承諾第三百七十五章:截流第五十九章:忽悠第五百四十七章:告別第四章:先鋒營開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