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3章 最高規格的接待

隨着西秦建國慶典日期將近,受到邀請的東西方各國國王、國主、城邦領主、部族領或使臣們紛紛跟來恆邏斯城。對於那些有實力的國家,趙子良在王宮兩儀殿的偏殿接見其國王或國主、使臣,而那些沒有實力的國家的國王或國主、沒有建國的城邦領主、部族領們或使臣,一律由政務遠正副相劉眺和獨孤問俗在王宮外的禮賓堂接待。

截止八月二十八,除了北天竺三十六城邦部族領們和中原朝廷的使臣還沒有趕到之外,其他受邀的各國國主或使臣都已經趕到恆邏斯城並在西秦政務院的安排下住進了禮賓館。

當晚,劉眺進入王宮向趙子良稟報:“大王,中原朝廷派來的使臣明日下午抵達恆邏斯,關於接待的規格,臣等難以決定!”

趙子良聽後沉吟片刻後問道:“儀仗隊和鼓樂隊都操練完成了嗎?”

劉眺道::“已經操練完成,儀仗隊一共一百五十一人,全部由相同體型、身高、體重的百戰勇士組成,鼓樂隊八十一,全部由精通音律的樂師組成,隨時可以排上用場!恕臣直言,接待中原朝廷使臣時,使用鼓樂隊是應當的,但是用儀仗隊似乎有些不妥啊!”

趙子良疑惑道:“有何不妥?”

劉眺道:“古時諸侯會盟,也有安排兵士們持戈載歌載舞的先例,這主要是爲了顯示軍威,因此有‘觀兵以威諸侯’的記載,如果我們在接待其他各國國君或使臣時安排儀仗隊在場倒是符合禮儀,但是如果用來接待中原朝廷使臣,似乎含有不臣或以下犯上之意!”

趙子良擺手道:“儀仗隊並非古時諸侯會盟時安排的兵士們載歌載舞,它是高規格禮儀接待的體現,一般外國國君或使臣前來,我們西秦纔不會輕易使用儀仗隊,只有例如大食國哈里、東羅馬帝國的皇帝這等人物到來,才配得上享用出動儀仗隊這種規格的接待,我們西秦出動儀仗隊、由本王親自接待中原朝廷使臣,這是最高規格的迎賓禮儀,這一點你一定要派人跟中原使臣說清楚,把接待整個過程流程詳細告訴他們,別到時候鬧得出醜就不好看了!”

劉眺點頭道:“是,臣一定派人辦妥此事!”

八月二十九,下午申時。一隊旌旗飄揚、隊伍人數龐大的使團從北門進入了恆邏斯東城區,這就是由大唐大皇子、雍王殿下李適率領的中原朝廷使團,龐大的中原朝廷使團的到來引起了恆邏斯全城幾十萬百姓們的圍觀,圍觀的隊伍從北外十里之外的官道上一直排到王宮太極廣場四周,沿途都有西秦兵士站崗進行警戒和維持秩序。

李適在平定安史之亂的末期被任命爲天下兵馬元帥,封魯王,不久又改封雍王,以元帥的名義平定叛亂之功拜尚書令,與郭子儀等八人圖形凌煙閣,雖然他沒有親自指揮平叛,但總算是有這麼一個天下兵馬元帥的名義,不知道的百姓們還以爲他的功勞最大。

沿街兩側的百姓們聽說使團最前面騎在馬背上穿着華麗服飾、頭戴金冠的年輕貴胄是雍王李適,都紛紛舉手大喊打招呼:“雍王殿下!”

“歡迎殿下來西秦!”

百姓們熱情的招呼聲一浪接一浪,這讓李適很是疑惑,向左側的王縉問道:“西秦的風氣這麼開放嗎?大街上向本王揮手打招呼?”

王縉連忙解釋道:“殿下,這是西秦百姓們表達熱情的方式,您看這麼多百姓前來迎接您,也只有當年西秦王率軍從中原返回恆邏斯時纔有過一次這種情形!”

“哦?原來如此,想不到本王在西秦民間有這麼高的聲望!”李適說着微笑起來。

京兆尹、戶部侍郎兼御史中丞,領度支、鹽鐵、轉運、鑄錢、租庸等使劉晏說道:“殿下,這種情形之下,您應該微笑着揮手或點頭向百姓們致意,以顯示您親民,聽說西秦王就是這麼幹的!”

“哦!”李適聽了之後有些不情願,勉強露出微笑向街邊兩側的西秦百姓們揮手。

十里長街讓李適走得有些不耐煩了,問道:“王縉,這條街怎麼這麼長,何時纔到?西秦王在什麼地方見本王?”

王縉說道:“殿下,稍安勿躁!您現在代表的是大唐朝廷和王室,代表着陛下,您的一舉一動都會被人注意,所以萬萬不可有什麼差池,以免貽笑大方。這條街叫長安街,是以大唐帝都長安而命名的,可見西秦王及其下屬官員和百姓們心裡還是心存朝廷的。這條從東到西足有二十里長,我等是從北門進城的,因此是從中間開始走的,也要走十里才能抵達西秦王宮門口,按照事先說好的,西秦王會在王宮門前的太極廣場接見殿下!”

“在王宮門口?嗯,不錯!他要是在王宮見本王,那倒是有些太不講禮數了!”李適說道。

長安街上一路各種店鋪、幾層高的各種式樣的樓房讓李適的目光接應不暇,“這??????王卿,這裡的房子爲何能建得這麼高大?”

王縉說道:“據說西秦使用了一種叫水泥的物事,這東西具有很強的粘合效果,可以用在建造城牆、堡壘、道路和房屋之中,堅固結實,極爲耐用!我當自從進入西秦的庭州境內踏上的道路就是用這種水泥建造的,用水泥建造鋪設道路不但平整、而且經久耐用,任由風吹雨打也不損壞”

李適驚奇道:“哦?還有這種東西?西秦王爲何不獻給朝廷?難道朝廷會虧待了他?”

王縉苦笑道:“殿下,西秦之事殿下也清楚,雖然西秦名義上還是大唐屬地,西秦王也是大唐之臣,但畢竟是已經分家了,他願不願意把此等事物進獻給朝廷全憑他自願,朝廷又不能強迫!”

“算了,不說這個了!”這個話題有些敏感,李適雖然年輕,但在政治上還是頗爲老練的,他岔開話題問道:“待會見了西秦王,是本王先向他行禮,還是他先向本王行禮?本王應當如何稱呼他?”

王縉說道:“殿下,您雖然是大皇子,代表是大唐朝廷和陛下,但在爵位上是比不上西秦王的;無論是在大唐中原還是在西秦,論威望您更是無法企及;論輩分您比西秦王小了兩輩,所以您應該先向西秦王行禮!”

輩分小真是一種悲哀!李適頗爲無奈,他問道:“那本王豈不是要稱呼西秦王爲姑爺爺?這也太??????”

王縉心中暗笑,“這倒不必,殿下只需稱呼西秦王即可!”

使團終於到了目的地,穿過了漫長而又華美的長安街之後,李適、王縉和劉晏帶着使團走到了太極廣場,此時太極廣場周圍的百姓人山人海,中間被大量的兵士隔開,太極廣場上站着一大羣衣裳華麗、整齊的官員和兵士。

李適看見廣場的正中間樹立着一尊碩大的雕像,驚奇道:“石頭雕塑可以做得這麼大嗎?這得需要多大一塊石頭才行?那雕像是誰?”

劉晏說道:“看形貌,像是西秦王趙子良!”

李適不由冷笑:“看來西秦的官吏們當中也不乏阿諛獻媚之輩,他們樹立這種雕像彰顯西秦王的絕世武功,無非是要討好西秦王罷了!”

王縉連忙道:“殿下、慎言!西秦王和西秦百官、大將們已經在廣場上等着了!”

西秦鴻臚寺的主事人劉單快步走過來迎接,向李適一行人拱手高聲道:“恭迎大唐皇帝使臣、雍王殿下及所有使團大小官員前來西秦參加建國慶典,請雍王殿下下馬步行,下官是西秦鴻臚寺主事劉單,將全程陪同殿下及使團官員們走完所有迎接儀式流程!”

李適等人紛紛下馬,把馬匹交給隨從馬伕們,李適向劉單拱手道:“原來是劉大人,有勞劉大人了,不知接下來會如何安排?”

劉單回禮拱手道:“雍王殿下客氣了,殿下無需擔心,一切自有下官爲您引路走完流程,您只需要照做就行!”

“好!”

“殿下、各位大人,請隨下官來!”劉單說着在側前方走着。

走了幾十米,衆人來到一條鋪着紅色羊毛地毯處,趙子良身穿王服站在這裡,隔着二十多米的距離,劉單一邊走一邊回頭低聲對李適介紹道:“殿下,前面站立着就是我王,按禮制您應先向我王行禮!殿下隨行官員停下之後應站成一列,殿下與我王見禮完畢之後要向我王一一介紹隨行朝廷大員!”

安史之亂爆時,李適才十三歲,年紀太小,他一直呆在王府之中,因此只是聽說趙子良之名,卻並未見過其人,趙子良當然也沒有見過他。

李適點點頭,回頭向王縉低聲吩咐幾句,很快帶着衆官員走到趙子良面前,使團隊伍停下,李適按照劉單的安排上前幾步向趙子良拱手稍稍彎腰向趙子良行禮道:“李適奉皇帝陛下旨意率團前來參加西秦建國慶典,見過西秦王!”

趙子良笑着拱手回禮道:“雍王殿下及使團各大臣官員們遠道而來,本王有失遠迎!這一路上還順利吧?”

第1336章 屍山血海第508章 城外對戰第504章 勉強接令出征第1033章 漠北和雲中第527章 血腥甕城第1151章 嚇破膽第1365章 巫師來襲第921章 戰果巨大第964章 慘重的傷亡第304章 盔甲戰神第726章 李白當官(2)第185章 萬事開頭難第1047章 李忠臣的末路第768章 狡猾的崔乾佑第1470章 塞迪卡要塞第154章 拖後腿第743章 從內部攻破第95章 整肅軍紀(1)第1090章 收復幽州(2)第1490章 使絆子第984章 衛伯玉來投靠第587章 架空(1)第1489章 試劍第565章 返回第304章 盔甲戰神第931章 大食國亂第1159章 爭奪高地(2臥底計劃)第692章 李光弼求援第114章 屠殺泄憤第395章 出賣第679章 碾壓第591章 無功而返第157章 決戰之部署(1)第629章 撿來的便宜第1071章 皇帝動殺心第192章 施政(2)第973章 大決戰第1231章 阿薩德糊戰役(1)第453章 李林甫被免職第401章 搞出一條大魚第348章 兩軍遭遇第270章 再接再勵(4)第115章 脣槍舌戰第1574章 將計就計第228章 衝突第393章 喜重逢第126章 約戰(1)第1306章 二世祖們催悲了第674章 祭旗第564章 多慮第1123章 王對王、將對將第1079章 釣大魚(5)第572章 矛盾爆發第305章 見王倕第703章 高論(1)第652章 誓師(3)第1530章 膽大的尼塞弗魯斯第1147章 曼蘇爾的反擊第1398章 原來如此第497章 遭伏擊(2)第1394章 失算第1119章 開戰的徵兆第695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573章 分析第871章 人口增長問題第1215章 又來使臣第1049章 處置(1)第1191章 給大食使臣的下馬威第1268章 不動如山第1301章 跳樑小醜紛紛現身第380章 威逼第1500章 脣槍舌戰第1129章 組建波斯奴隸僕從軍第252章 暗中巡視(3)第243章 請君入甕第332章 擊潰、追殺第629章 撿來的便宜第454章 李林甫的反擊第1558章 遇伏第1399章 波及全城第1176章 煥然一新的高原軍團第373章 功虧一簣第887章 反嫁禍(1)第98章 陌刀隊和斥候隊第406章 大力整頓(1)第125章 衝突(2)第1016章 剿滅第1048章 衆叛親離第1257章 一千零一夜第840章 暗手第1013章 兵變(2)第620章 坑殺第80章 抵達第963章 破關第1092章 矛盾(2)第774章 皇帝的決定第1161章 爭奪高地(4)第662章 奪回長安第56章 儲備糧草比賽第1480章 千鈞一髮
第1336章 屍山血海第508章 城外對戰第504章 勉強接令出征第1033章 漠北和雲中第527章 血腥甕城第1151章 嚇破膽第1365章 巫師來襲第921章 戰果巨大第964章 慘重的傷亡第304章 盔甲戰神第726章 李白當官(2)第185章 萬事開頭難第1047章 李忠臣的末路第768章 狡猾的崔乾佑第1470章 塞迪卡要塞第154章 拖後腿第743章 從內部攻破第95章 整肅軍紀(1)第1090章 收復幽州(2)第1490章 使絆子第984章 衛伯玉來投靠第587章 架空(1)第1489章 試劍第565章 返回第304章 盔甲戰神第931章 大食國亂第1159章 爭奪高地(2臥底計劃)第692章 李光弼求援第114章 屠殺泄憤第395章 出賣第679章 碾壓第591章 無功而返第157章 決戰之部署(1)第629章 撿來的便宜第1071章 皇帝動殺心第192章 施政(2)第973章 大決戰第1231章 阿薩德糊戰役(1)第453章 李林甫被免職第401章 搞出一條大魚第348章 兩軍遭遇第270章 再接再勵(4)第115章 脣槍舌戰第1574章 將計就計第228章 衝突第393章 喜重逢第126章 約戰(1)第1306章 二世祖們催悲了第674章 祭旗第564章 多慮第1123章 王對王、將對將第1079章 釣大魚(5)第572章 矛盾爆發第305章 見王倕第703章 高論(1)第652章 誓師(3)第1530章 膽大的尼塞弗魯斯第1147章 曼蘇爾的反擊第1398章 原來如此第497章 遭伏擊(2)第1394章 失算第1119章 開戰的徵兆第695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573章 分析第871章 人口增長問題第1215章 又來使臣第1049章 處置(1)第1191章 給大食使臣的下馬威第1268章 不動如山第1301章 跳樑小醜紛紛現身第380章 威逼第1500章 脣槍舌戰第1129章 組建波斯奴隸僕從軍第252章 暗中巡視(3)第243章 請君入甕第332章 擊潰、追殺第629章 撿來的便宜第454章 李林甫的反擊第1558章 遇伏第1399章 波及全城第1176章 煥然一新的高原軍團第373章 功虧一簣第887章 反嫁禍(1)第98章 陌刀隊和斥候隊第406章 大力整頓(1)第125章 衝突(2)第1016章 剿滅第1048章 衆叛親離第1257章 一千零一夜第840章 暗手第1013章 兵變(2)第620章 坑殺第80章 抵達第963章 破關第1092章 矛盾(2)第774章 皇帝的決定第1161章 爭奪高地(4)第662章 奪回長安第56章 儲備糧草比賽第1480章 千鈞一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