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8章 太原王氏的底蘊

朔州地勢非常險要,遙控長城,外連大漠,背居延而面燕京;右偏關而左雁門,南峙寧武,居三關之中。襟山帶水,四塞爲固,古墩野戍,迴環盤護。

可以說,這裡曾經是河東道最主要的邊關。

但是,地勢險要的朔州城,往北而去,卻是一大片連綿不絕的草原,地勢平坦,沒有什麼阻擋。

如今,這一大片平坦之地,已經開墾出了幾百萬畝的棉田,成爲大唐棉花最主要的種植地。

棉花粗加工和棉籽油加工行業,成爲朔州最主要的產業。

與此同時,養蜂業的興起和邊關貿易的繁榮,讓這座邊城成爲了大唐北方首屈一指的州城。

當初被李寬安排到朔州負責棉花種植推廣的褚遂良,在今年年初順利的接任了朔州刺史,帶着境內勳貴、商家和百姓,進一步的擴大了棉花的種植規模。

朔州城外,方圓百里之內,已經看不到一個胡人部落。

“府君,今年的棉花又是大豐收,種植面積比去年增加了將近一半,如此衆多的棉花源源不斷的運回長安城,吏部給府君今年的考覈,肯定是上上等呢。”

石明將自己最新統計的數據給到了褚遂良。

從觀獅山書院出來的學員,不管是進入了中央哪個衙門,還是去到地方哪個州縣,都比較喜歡用數據說話。

像是朔州地區的棉花產量,石明就專門安排了大量的人手去統計種植面積、棉花畝產、棉田總產量,跟去年的各種數據變化之類的。

這些信息,褚遂良看起來一目瞭然,對自己治下的情況立馬就一清二楚了。

作爲一個以棉花產業爲最核心產業的邊疆城市,搞清楚了朔州的棉花相關情況,基本上就把整個朔州的情況搞清楚了八成。

“這棉花產量一下子增長這麼多,棉花的收購價格有沒有明顯的波動呢?”

褚遂良對市場供給的那一套理論,也是非常熟悉的。

他很擔心出現類似穀賤傷農的情景。

雖然朔州北邊草原上的棉田,基本上都是長安城各家勳貴的,但是隻要乖乖的在這裡種植棉花,褚遂良可以做到一視同仁。

哪怕是長孫家的棉田,褚遂良也沒有給他們設置什麼認爲的門檻。

“相比去年的收購價格,略微下降了幾個點,影響應該不是很大。因爲不僅棉花的產量增加了,棉花作坊的數量也增加了不少,以前,除了棉花脫籽和榨油的作坊之外,其他基本上都建在長安城。

但是把棉花運輸到長安城,其實很是不便。哪怕是朔州有直接通往長安城的水泥道路,棉花也很是輕便,但是隨隨便便的一點棉花,就裝滿了一馬車。所以路上跑的運輸棉花的馬車,往往堆積的又高有寬,其實不安全不說,運輸成本也着實不算小。

所以從去年開始,就有一些勳貴在朔州直接建設了棉線作坊,先把棉花製作成棉線,然後再運輸到其他地方加工成棉布。甚至有些作坊直接將棉花脫籽到棉布製作的所有工序都放在了我們朔州。城外河邊今年剛剛完工的那座屬於太原王氏的棉布作坊就是如此。”

雖然棉花脫籽的設備是觀獅山書院機械作坊搞出來的,但是如今已經無條件的對外售賣,給錢就行。

#送888現金紅包# 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熱門神作,抽888現金紅包!

而新式的棉線紡織機,李寬爲了促進大唐的棉布發展,也是隻要給錢就賣。

當然,不允許運到國外,機械作坊會不定期的抽查。

可以說,李寬是徹底的放棄了壟斷大唐棉布的想法,準備將棉布打造成超越絲綢,成爲大唐最主要的出口產品。

因爲絲綢也好,瓷器也好,普通百姓往往是比較難消費的起的,但是棉布不一樣,那是家家戶戶都有需求,都有可能買得起的。

一旦大唐的棉布佔據了全球市場,帶來的各種潛在福利,簡直不要太大。

“在朔州直接製作棉布,然後運輸到其他州府售賣,理論上是一種成本更爲低廉的方法,對我們州的百姓也是很有好處的。但是,這棉布作坊,需要使用到大量的人力,就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朔州的棉布作坊如果大規模的招工的話,有可能會影響棉花種植,因爲農戶們一旦發現去作坊裡做工掙的錢比自己去種植棉花還要多的話,肯定就不去種棉花了。

這樣的趨勢一旦形成,很快就會影響我們的棉花產量,這是一個不利因素。所以當務之急,是要吸引更多的人來到朔州定居。只有把朔州變成一個人口大州,才能讓朔州的發展變快,才能讓邊疆更加穩定。”

很多時候,邊疆問題,往往就是人口問題。

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都是一樣的。

想象一下,如果大唐在西域有個幾百萬漢人,那麼西域的問題,還是問題嗎?

同樣的,如果大唐在朔州有個百萬人,那麼朔州附近必然就不再會是邊疆,邊疆自然而然的會往外延伸。

因爲這個時候,大家會發現繼續向外拓展土地,難度變小了,收益變大了。

所以邊疆的人口跟邊疆的範圍,往往是相輔相成的。

只要能讓邊疆州縣的人口越來越多,大唐的疆域就會越來越光。

“從最近《大唐日報》的報道來看,這幾年大唐的嬰兒出生率是不斷上漲的,但是成年男子的增加,需要一個時間積累。再加上朝廷在不斷的開拓江南道、嶺南道、遼東道和青海道,這些地方都是朝廷鼓勵移民的地方,而我們河東道北部,也算是朝廷鼓勵移民的地方。

如今朔州的賦稅收入不斷增加,我們是不是可以向朝廷提議,爲移民到朔州的百姓提供更多的支持,在現有基礎上,繼續在農具、第一年的口糧和房屋方面,給予更多的支持?”

石明出自觀獅山書院,思路顯然比一般的官員要更加開闊。

“這些都可以試一試,與此同時,我覺得朔州可以模仿遼東道,成立一個朔州生產建設兵團,進一步的開拓草原上的土地,用廉價的土地來吸引關中的百姓,我們衙門只需要負責組織修建水利灌溉設施,爲百姓做好後勤工作。”

褚遂良知道朔州刺史這個位置對自己意義很不一樣。

今後能不能步步高昇,就看自己在這裡能否做出成績。

而在邊疆城市,開疆拓土的功勞如果能夠跟傳統的人口增加、賦稅增加結合在一起,意義會更加不凡。

“府君說的在理,不過要不斷的利用草原上的土地來種植棉花,就有必要不斷的提高棉布的銷量,擴大棉花的用途,要不然大家種了棉花卻是無法獲得更多的收益,我們的意圖就很難實現了。”

“嗯,我回頭寫封信跟玄策和王富貴聊一聊這個話題,看看他們有什麼好建議。”

……

“郎君,剛剛已經試過了,所有的水車跟設備都能正常運作,完全達到了我們設計的速度。這一下,我們王氏棉布必將成爲大唐最大的棉布作坊,爲百姓們提供最優惠的棉布。”

朔州城外,王氏棉布作坊之中,王盛心情激動的跟王傑彙報着作坊的試生產情況。

作爲算學大師王孝通的兒子,王盛當初石想着通過明算科來進入官場,結果被觀獅山書院算學院的考生給打擊的差點懷疑人生。

自此之後,王盛一蹶不振。

花費了好幾年時間之後,他毅然轉身投入到商業之中。

這一個變化,反而讓他的人生變得精彩了起來。

有着深厚算學知識的他,放下了讀書人的身段之後,投身商場,段段幾年時間,就成爲太原王氏主要的商業負責人。

這一次王傑籌劃全新的棉布作坊,直接交給了王盛來負責。

按照太原王氏的規劃,這一個棉布作坊是大唐最大的棉布作坊,一車車的棉花進入到作坊之後,出來的就是一匹一匹的棉布,可謂是整個棉布的生產工序,全部都放在一個大作坊上面。

單單這個棉布作坊,首期僱傭的匠人數量就高達三千人,未來將會突破一萬人。

也就是太原王氏在河東道有非同一般的影響力,要不然一般的勳貴世家,還真是不敢在朔州修建一座這麼大的作坊。

“棉布的價格現在已經可以做到跟麻布持平,未來除了一部分的絲綢和皮革、羊毛線,棉布將會成爲大唐百姓最主要的布匹來源。伴隨着大唐百姓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衣物的需求肯定也會上升一個臺階。我們要趁着其他人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打響太原王氏棉布的名聲,讓大家習慣去我們的王氏棉布鋪子去購買棉布。”

王傑意氣風發的看着作坊裡不斷轉動的一臺又一臺設備。

這些通過水車帶動的設備,大大的提高了棉布製作的生產效率,也讓棉布的成本得以進一步的下降。

棉布市場的競爭,雖然還是楚王府的棉布作坊影響力最大,但是其他崔家、盧家、長孫家等各家的棉布作坊,也都還佔據着一部分的市場份額。

太原王氏想要在這個行業裡頭成爲領頭羊,一定是要有一些自己獨到的東西。

很顯然,所有人都還沒有想到將水車跟棉布製作聯繫在一起的時候,王傑提前行動了。

這至少可以爲王氏棉布爭取一年的事情。

別小看這一年,通過這一年的推廣,在價格相差不大的情況下,百姓們肯定會習慣性的去王氏棉布鋪子購買棉布。

這就是王傑希望達到的目的。

“我們的棉布使用了最新式的水力紡織機,質量非常的穩定,每一匹布幾乎都是一模一樣,讓人感受不到差異。再加上我們直接把作坊修建在了朔州,可以節約棉花運輸的成本,而水力紡織機的高效率,也讓棉布的加工成本變得低廉。

郎君,只要我們維持一個薄利多銷的價格,百姓們沒有理由不買我們的王氏棉布。哪怕是楚王府的棉布想要跟我們競爭,也完全沒有優勢啊。”

王盛難得的恢復了意氣風發的模樣。

一直以來,他心中都有一股氣,要好好的在楚王府上面把這口氣給發泄出來。

現在,這個機會總算是來了。

“水車是楚王府旗下的作坊首先推出來的,之前他們沒有想到把水車利用到棉布作坊,現在我們在朔州修建了新式棉布作坊,他們只要安排熱氣球到我們上空轉一圈,就清楚了我們將水車利用起來的事情,以楚王府的實力,不需要幾個月就能跟我們一樣重新修建一座棉布作坊。”

王傑雖然對自己的作坊很有信心,不過也沒有盲目的自大。

“楚王府目前只是佔據了一半左右的棉布市場,剩下一半是其他棉布的。這一次,我們只要從楚王府手中搶一部分市場,再擠壓其他棉布的空間,立馬就能成爲大唐最大的棉布生產作坊。如今的棉布,不僅熱銷大唐,在倭國等地也非常的流行,到時候朔州的這座作坊,將成爲我們太原王氏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你有這個信心是好的,接下來就全力以赴的提高棉布的產量,我已經提前購買了大量的棉花,運輸布匹的四輪馬車也都安排好了,只要你們生產出布匹,立馬就可以運往長安城,打其他作坊一個措手不及。”

兵貴神速,商戰也是如此。

王傑顯然不是真的紈絝子弟,還是有幾分本事的。

“郎君您放心,我們太原王氏的鋪子遍佈天下,我有信心在一個月內讓我們的棉布出現在長江以北的主要州府,讓百姓們過冬買衣服的時候,首先選擇我們的棉布。”

伴隨着太原王氏在朔州的棉布作坊正式投產,貞觀十七年收穫的棉花,正式的從一朵朵花兒蛻變成一匹一匹布,跟隨者四輪馬車的軌跡,迅速的在關中道、河南道和河東道及江南道傳播開來。

大唐的百姓,再一次的享受到了棉花種植給自己帶來的好處。

第900章 梳理西北豪族的引子第541章 通兌天下的願景第827章 風起雲涌第564章 大唐皇家科技獎第872章 足球發展的里程碑第847章 李泰:稚奴,你來湊什麼熱鬧?第748章 淵蓋蘇文有點慌第1395章 戲肉來了第1533章 什麼是自己最重要的事情?第1357章 韋思仁眼中的商機第1029章 米塔爾的野望第353章 多花錢是好事嗎?第1126章 又搞一個新機構(繼續求月票)第325章 小東西意義不小第884章 笑死人?不是在開玩笑?第296章 這個地方,怎麼看都不像是銀山啊?第1624章 禪讓第936章 鋼鐵比黃金貴重?第1523章 輿論爭奪第26章 李寬眼中的國與國第1068章 又來命案了!第906章 魚死網破?(加更,求訂閱!)第41章 蝴蝶效應第129章 有海怪?第1140章 馬週一言氣暈孔穎達第1553章 大唐郵局(習慣性萬字大章了)第1049章 一步領先第287章 跟着他的步伐走(再爲月票加更,八更走起)第1434章 衆人的猜測第1153章 貨幣戰爭第1295章 什麼都能扯上草原戰略第249章 東方平的憂慮第923章 發現之旅第721章 解決住宿問題第686章 借鑑第1269章 拿了錢辦了事第1485章 但是萬一不是呢?第721章 解決住宿問題第403章 離京還有這個福利?第1604章 不相信也是沒有用的第811章 不講武德的李寬第67章 首次交鋒第501章 天賦異稟的九條杏香第1325章 權衡利弊第844章 程靜雯:誰當太子都可以,但是魏王不行第1579章 電死人了第739章 唐軍來了第1334章 有點過熱的股市第1155章 依葫蘆畫瓢第721章 解決住宿問題第352章 三十八文錢一隻的登州大蝦第490章 羣魔亂舞第1370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1175章 油料有着落了第1622章 波斯港條約第650章 孔穎達的完美解讀第951章 讓天竺人開開眼界第1501章 給你們安排的妥妥的(求月票)第653章 別具一格的懸賞第19章 主動入甕第529章 不一樣的學術交流會第14章 跨時代的手術第1458章 過敏第340章 這個水平,李寬不大滿意第88章 還能這樣賣東西?第202章 怎麼還沒人來買第1361章 不一樣的攻城略地第277章 龍井香茶第1065章 上繳鐮刀,有用嗎?第18章 來了個老神醫第1224章 總有看不清形勢的人第754章 棋子在行動第713章 程咬金的意外發現第553章 守城,我們是專業的三江感言第1497章 只要解決了李寬,很多問題其實就解決了第1277章 都是烏合之衆第211章 事實勝於雄辯第267章 春闈第718章 這就交易完了?第95章 世家大族第197章 殺雞儆猴(中)第641章 發展化工產業第1255章 乾脆你也去排一排隊吧第484章 馬車產業的春天要來了嗎?第314章 又是一文錢一斤第688章 朝堂之中,最難防的是什麼?第142章 標點符號第621章 軍服改革第1269章 拿了錢辦了事第784章 得天獨厚的寶藏第1322章 新的航線第969章 連楚王府都認輸了第450章 懷道哥哥,杏兒要放大招了!第1121章 一個金幣的生意第546章 閱兵的準備第709章 看不懂的局面第1482章 火車怎麼還沒來?第1615章 小姨子的新動作第1181章 驚天秘密
第900章 梳理西北豪族的引子第541章 通兌天下的願景第827章 風起雲涌第564章 大唐皇家科技獎第872章 足球發展的里程碑第847章 李泰:稚奴,你來湊什麼熱鬧?第748章 淵蓋蘇文有點慌第1395章 戲肉來了第1533章 什麼是自己最重要的事情?第1357章 韋思仁眼中的商機第1029章 米塔爾的野望第353章 多花錢是好事嗎?第1126章 又搞一個新機構(繼續求月票)第325章 小東西意義不小第884章 笑死人?不是在開玩笑?第296章 這個地方,怎麼看都不像是銀山啊?第1624章 禪讓第936章 鋼鐵比黃金貴重?第1523章 輿論爭奪第26章 李寬眼中的國與國第1068章 又來命案了!第906章 魚死網破?(加更,求訂閱!)第41章 蝴蝶效應第129章 有海怪?第1140章 馬週一言氣暈孔穎達第1553章 大唐郵局(習慣性萬字大章了)第1049章 一步領先第287章 跟着他的步伐走(再爲月票加更,八更走起)第1434章 衆人的猜測第1153章 貨幣戰爭第1295章 什麼都能扯上草原戰略第249章 東方平的憂慮第923章 發現之旅第721章 解決住宿問題第686章 借鑑第1269章 拿了錢辦了事第1485章 但是萬一不是呢?第721章 解決住宿問題第403章 離京還有這個福利?第1604章 不相信也是沒有用的第811章 不講武德的李寬第67章 首次交鋒第501章 天賦異稟的九條杏香第1325章 權衡利弊第844章 程靜雯:誰當太子都可以,但是魏王不行第1579章 電死人了第739章 唐軍來了第1334章 有點過熱的股市第1155章 依葫蘆畫瓢第721章 解決住宿問題第352章 三十八文錢一隻的登州大蝦第490章 羣魔亂舞第1370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1175章 油料有着落了第1622章 波斯港條約第650章 孔穎達的完美解讀第951章 讓天竺人開開眼界第1501章 給你們安排的妥妥的(求月票)第653章 別具一格的懸賞第19章 主動入甕第529章 不一樣的學術交流會第14章 跨時代的手術第1458章 過敏第340章 這個水平,李寬不大滿意第88章 還能這樣賣東西?第202章 怎麼還沒人來買第1361章 不一樣的攻城略地第277章 龍井香茶第1065章 上繳鐮刀,有用嗎?第18章 來了個老神醫第1224章 總有看不清形勢的人第754章 棋子在行動第713章 程咬金的意外發現第553章 守城,我們是專業的三江感言第1497章 只要解決了李寬,很多問題其實就解決了第1277章 都是烏合之衆第211章 事實勝於雄辯第267章 春闈第718章 這就交易完了?第95章 世家大族第197章 殺雞儆猴(中)第641章 發展化工產業第1255章 乾脆你也去排一排隊吧第484章 馬車產業的春天要來了嗎?第314章 又是一文錢一斤第688章 朝堂之中,最難防的是什麼?第142章 標點符號第621章 軍服改革第1269章 拿了錢辦了事第784章 得天獨厚的寶藏第1322章 新的航線第969章 連楚王府都認輸了第450章 懷道哥哥,杏兒要放大招了!第1121章 一個金幣的生意第546章 閱兵的準備第709章 看不懂的局面第1482章 火車怎麼還沒來?第1615章 小姨子的新動作第1181章 驚天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