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管理奇才:王毛仲

把千騎發展成萬騎,這是大好事,李隆基能想到這點,令李旦特別欣慰。

“太子,你還有要說的?”李旦很是期待的看着李隆基。

“父皇,兒臣以爲,對吐蕃之戰應該儘早進行。”李隆基再次道。

“甚?打吐蕃?”羣臣吃了一驚。

吐蕃與唐朝是死敵,儘管有文成公主進藏之事,然而,吐蕃時不時就會進攻唐朝,這讓唐朝很是氣憤。攻打吐蕃一事,固然是美事,卻也太急了些,由不得衆人不驚訝。

“太子,進攻吐蕃這事必然要做,吐蕃與大唐不共戴天,薛仁貴兵敗大非川這仇要報,可也不能太急。”李旦搖頭,道:“朕新即位,要處理的國事很多,這戰端不能輕啓,得容朕把國內事務穩定下來再說。”

“是呀。”狄仁傑、張柬之二人大爲贊成這話。

李旦新即位,根基還不夠穩固,先穩定國內,再來打吐蕃,這是穩妥之策。

“父皇所說固然有理,然時間不等人。”李隆基不贊成,道:“要是我沒有料錯的話,大食很快就會東進,若我們不能快速打敗吐蕃,拿下大非川,保證河西走廊的安全,那麼,在與大食的大戰中,我們就會吃大虧。”

“大食?大食藐視華夏,支持突厥這帳是要算,可也要許久以後去了。”狄仁傑接過話頭,道:“兩國之間還有很多土地,相隔甚遠,這仗也不是一兩年就能打得起來的。”

“是呀。國老所言極是。”李旦和張柬之齊聲贊成。

他們不太相信阿拉伯帝國要想征服中國。這點在穆拉古出使一事就得到驗證。

“優素福野心勃勃。一心想要征服大唐,奴役華夏,他原本指望突厥能夠拖住大唐,如今突厥覆滅,他這一希望破滅了,那麼,他就會另想辦法,他一定會派出大軍東進。”李隆基非常篤定。道:“兩國之間雖然路途遙遠,可只要大食東進,三兩千里路途不算一回事,很快就會被大食佔領。”

阿拉伯帝國實力雄厚,憑藉中亞那些小國,是不可能阻擋阿拉伯帝國東進的,只要優素福下定決心,這些小國很快就會被滅掉。

“這……”李隆基這話非常在理,李旦、狄仁傑、張柬之不由得一愣。

“太子,你據說固然有理。然兩國相距太遠,難以補給。這可是大事,會難住優素福的。”張柬之想了想,道:“當年,波斯向大唐求援,太宗皇上再三思慮,認爲路途太過遙遠,無法補給,這才拒絕出兵。”

唐太宗當年拒絕出兵援助波斯帝國,主要原因是西突厥未滅,擋在唐軍西進的必經道路上。當然,路途遙遠,不能補給,也是一個原因。

“是呀,這可是大事,沒有糧草,大食怎麼打仗?”李旦重重點頭,大爲贊成這話。

“陛下,這事其實很好解決。”張說接過話頭,道:“優素福只要下定決心,要想征服大唐的話,那麼,他可以派出大軍先一步東進,拿下這兩地就可以籌措糧草。”

張說站起身,走到巨型地圖前,指着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道:“這兩地離大唐很近,而且又富饒,完全可以籌措到足夠的糧草。”

“好!張說了得!”李隆基也是如此想的,沒想到張說也想到這點了,李隆基大爲讚賞。

“……”李旦、狄仁傑和張柬之三人嘴巴張得老大,半天合不攏。

他們對這兩地有所瞭解,知道這裡富饒,口衆多,糧草豐富。而且,這兩地離西域很近,若是被大食打下來的話,就會成爲阿拉伯帝國的戰略基地,這後果太嚴重了。

就在這時,賈銘進來,向李旦見禮道:“稟陛下,泥涅師求見。”

“泥涅師?他來做甚?叫他進來。”李隆基雖然不知道泥涅師求見有什麼要事,還是決定召見他。

賈銘去帶泥涅師,很快就回轉。

泥涅師不再是以前那個小老頭了,紅光滿面,神采飛揚,竟然年輕了不少。

這也不用奇怪,以前泥涅師憂慮成疾,一心想要回到故土,卻是沒有機會。如今,機會當前,他回到故土的可能性大增,因爲唐朝解決了突厥,就可以把兵力集中起來對付阿拉伯帝國,他復國就有希望了。

“見過陛下。”泥涅師忙向李旦見禮。

“免了。”李旦擺手,問道:“泥涅師,你前來見朕,有何要事?”

“稟陛下,臣帶來呼羅珊的消息。”泥涅師忙回答,道:“優素福快要平定呼羅珊的叛亂了,他已經派出古太白和穆罕默德各率五萬大軍東進,古太白攻打這裡這裡兩地,穆罕默德進攻撒馬爾罕,兵鋒直指碎葉城。”

一邊說,一邊走到地圖前,指着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兩地。

“……”李旦張大了嘴巴,半天沒有說出話。

適才他還不太相信李隆基的判斷,這纔多大一會兒,泥涅師帶來了呼羅珊的消息,得知優素福已經東進了,他不能不驚。

不僅李旦吃驚,在座的誰不吃驚?

“好快!”就是早就有所預料的李隆基也是吃驚,因爲大食進東比他預計的還要快。

“你說的是真的?”李旦好半天這才反應過來,兀自有些不信。

“千真萬確!”泥涅師非常篤定,道:“臣自從當上波斯總督後,就在派遣人手,回到故地發展勢力,如今已經大有成效,再有摩尼教徒的支持,要打探到消息不難。”

泥涅師的價值不僅僅是他是波斯王子,還在於他能夠打探到消息,如今,得到證實了。

“優素福決心好大。”李隆基站起身。來到地圖前。看着地圖道:“他是兵分兩路。一路籌集糧草,一路打通道路。只要這兩人成功,優素福就能率領大軍大舉東進,到那時,就是一場生死大戰呀。”

“太子說得極是。”衆人憂心忡忡。

“這要如何是好?”李旦問道。

“陛下,以臣之見,我們當務之急就是打敗吐蕃,奪回大非川。保證河西走廊的安危。”狄仁傑眼中精光閃閃,道:“此事,宜早不宜遲。”

大非川就是現在青海湖一帶,薛仁貴兵敗後,就被吐蕃得到,得到這裡後,吐蕃實力大漲。同時,這裡也成了吐蕃的戰略基地,從大非川出發,可以威脅河西走廊。

唐朝要想與阿拉伯帝國大戰。首要任務就是保證河西走廊的安全,不能受到危脅。要達到這一目的。就得打敗吐蕃,奪取大非川,不然的話,就是妄想。

“國老所言極是,此戰應當儘早進行。”張柬之也改主意了。

“好!”李旦點頭,道:“大食不是想要征服大唐麼?大唐就與大食決一死戰!嗯,太子首倡此戰,攻打吐蕃這事,就交給太子全權處置。”

對於李隆基,李旦是絕對信任的,這是給李隆基全權。

“謝父皇。”李隆基接令。

“太子,你打算此戰如何打?”李旦問道。

“父皇,兒臣以爲,不打則已,既然要打,就要把吐蕃打敗,要讓吐蕃三二十年難以對大唐構成威脅。”李隆基眉頭一挑,眼中精光閃閃,道:“若是有機會的話,就把吐蕃滅了。”

“滅吐蕃?這可難了。”狄仁傑搖頭道:“吐蕃龜縮在高山密林裡,進退自如,要想滅吐蕃,難如登天呀。比起滅突厥難了千百倍。”

突厥的國力比起吐蕃要強得多,卻是因爲大漠空曠,便於大軍征戰,最終爲唐朝所滅。而吐蕃不同,吐蕃地處高山密林,進退自如,唐朝就是派出再多的軍隊也沒用,要想滅吐蕃,無異於做夢。

“是呀,若是有機會的話也不要放過。”李隆基深知此點。

“那就如太子所說,打一場大仗。”李旦最終下定決心。

接下來商議一陣,這才散去。

回到東宮,李隆基把楊思勖召來,把事兒一說,要楊思勖跟着籌劃。

楊思勖雖然是太監出身,卻是精明過人,爲人強毅,極富軍事才華,李旦早就想把他留在身邊,只是因爲要讓他打探宮中消息,這才遲遲沒有把他留在身邊。如今,李旦已經登基,楊思勖不用再留在宮中,李隆基自然要是把他留在身邊了。

“太子,這將是一場大戰,需要的錢糧很多,運籌將是一件大事。”楊思勖提醒道。

“嗯。”對這說法,李隆基是贊成,道:“有張說在,這沒問題。”

張說大才盤盤盤,讓他來處理這錢糧之事自然不會有問題,讓人放心。

“張大人固然了得,然張大人有大器局,更應該運籌全局,而不是用來管理錢糧之事。”楊思勖不贊成。

張說策論天下第一,才華橫溢,有大局觀,讓他來運籌的話的確是更好。只是,李隆基眼下沒有管理糧草的人,不得不用張說。

“難道你有人?”李隆基有些狐疑。

“太子說對了,我還真知道一人,可以擔此重任。”楊思勖點頭道。

“誰?”要是有人能處置錢糧之事,把張說解脫出來,這是大好事,李隆基忙問道。

“王毛仲。”楊思勖舉薦,道:“此人本是高麗人,因爲父輩犯法,被罰爲宮奴。他善於管理,在宮中管着很多事兒,井井有條,衆人交口稱讚。若是由他來管理錢糧之事,必然不會有問題。”

“王毛仲?”李隆基眉頭一挑,想起了這人的資料。

王毛仲在歷史上並不出名,然而,他是一個管理奇才。李隆基派他掌管馬政,經過他的努力,唐朝的馬政取得巨大成就,官方掌握的戰馬就高達七十萬匹。

第2章 萬國來朝第4章 契丹滅亡第4章 契丹滅亡第42章 復國號還都第44章 遭遇大食第24章 望風而降第43章 立太子第2章 萬國來朝第13章 彈劾李隆基第55章 楊思勖第13章 武三思第46章 爭相結納第11章 雄心第4章 契丹滅亡第37章 分頭出擊第61章 張說論兵第29章 王孝傑上書第56章 阿拉伯帝國使者第1章 優素福很煩第39章 宮變(中)第16章 中亞明珠第48章 全力出擊第56章 隆基獻策第46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56章 隆基獻策第21章 大破吐蕃(下)第85章 上官婉兒第35章 陰謀第15章 踏上征程第49章 最毒婦人心第25章 吐蕃滅亡第32章 阿拉伯帝國滅亡第64章 各有盤算第19章 波斯動盪第31章 毀滅打擊第75章 張易之第16章 贊普親征第63章 妙解名題(下)第16章 “傳”兵法第5章 凱旋班師第7章 我有妙計第6章 巧舌如簧(上)第21章 名聲漸起第8章 獻俘第37章 陰謀進行時第13章 薛仁貴兵敗處第74章 奇襲黑沙城第80章 奪馬第18章 去最危險的地方第6章 徵吐蕃第88章 名滿天下第13章 彈劾李隆基第39章 宮變(上)第39章 張說作證第36章 濫竽充數第14章 奔赴邊關第87章 《水調歌頭》第31章 太平公主第85章 大決戰(中)第23章 藏龍臥虎第32章 你算什麼東西!第21章 要幹大的第38章 歡迎下地獄第30章 吐蕃大治第26章 好大一頂綠帽子第48章 奇葩聖旨第5章 凱旋班師第15章 尊重第5章 凱旋班師第88章 李家有兒名隆基第40章 南天竺滅亡第17章 吐你一臉第65章 氣象一新第14章 和談?第13章 張說來投第24章 大戰古爾(上)第18章 僧辯第4章 契丹滅亡第25章 吐蕃滅亡第12章 安插人手第17章 誰傳誰兵法?第61章 世界名題第61章 君臣失和第1章 李隆基第10章 請命擊邊第56章 登基第30章 張昌宗第21章 大舉進攻第28章 妙計破城(上)第88章 名滿天下第25章 吐蕃滅亡第6章 巧舌如簧(上)第16章 中亞明珠第78章 想逃?第23章 勢如破竹第23章 武則天有點煩第11章 軍權在握第30章 吐蕃大治第84章 霓裳羽衣第39章 西天竺滅亡
第2章 萬國來朝第4章 契丹滅亡第4章 契丹滅亡第42章 復國號還都第44章 遭遇大食第24章 望風而降第43章 立太子第2章 萬國來朝第13章 彈劾李隆基第55章 楊思勖第13章 武三思第46章 爭相結納第11章 雄心第4章 契丹滅亡第37章 分頭出擊第61章 張說論兵第29章 王孝傑上書第56章 阿拉伯帝國使者第1章 優素福很煩第39章 宮變(中)第16章 中亞明珠第48章 全力出擊第56章 隆基獻策第46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56章 隆基獻策第21章 大破吐蕃(下)第85章 上官婉兒第35章 陰謀第15章 踏上征程第49章 最毒婦人心第25章 吐蕃滅亡第32章 阿拉伯帝國滅亡第64章 各有盤算第19章 波斯動盪第31章 毀滅打擊第75章 張易之第16章 贊普親征第63章 妙解名題(下)第16章 “傳”兵法第5章 凱旋班師第7章 我有妙計第6章 巧舌如簧(上)第21章 名聲漸起第8章 獻俘第37章 陰謀進行時第13章 薛仁貴兵敗處第74章 奇襲黑沙城第80章 奪馬第18章 去最危險的地方第6章 徵吐蕃第88章 名滿天下第13章 彈劾李隆基第39章 宮變(上)第39章 張說作證第36章 濫竽充數第14章 奔赴邊關第87章 《水調歌頭》第31章 太平公主第85章 大決戰(中)第23章 藏龍臥虎第32章 你算什麼東西!第21章 要幹大的第38章 歡迎下地獄第30章 吐蕃大治第26章 好大一頂綠帽子第48章 奇葩聖旨第5章 凱旋班師第15章 尊重第5章 凱旋班師第88章 李家有兒名隆基第40章 南天竺滅亡第17章 吐你一臉第65章 氣象一新第14章 和談?第13章 張說來投第24章 大戰古爾(上)第18章 僧辯第4章 契丹滅亡第25章 吐蕃滅亡第12章 安插人手第17章 誰傳誰兵法?第61章 世界名題第61章 君臣失和第1章 李隆基第10章 請命擊邊第56章 登基第30章 張昌宗第21章 大舉進攻第28章 妙計破城(上)第88章 名滿天下第25章 吐蕃滅亡第6章 巧舌如簧(上)第16章 中亞明珠第78章 想逃?第23章 勢如破竹第23章 武則天有點煩第11章 軍權在握第30章 吐蕃大治第84章 霓裳羽衣第39章 西天竺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