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武三思

東宮中,一片忙碌景象,太監、宮女、雜役奔走不停,卻是個個臉上掛着喜悅。

不爲別的,只因爲李旦下旨,要他們準備太子儀衛,這次朔日大朝會,李旦決定要大張旗鼓而去。

這消息傳開,太監、宮女、雜役,以及護衛,個個歡喜難言,大有揚眉吐氣之感。

自從七年前被武則天廢掉後,李旦一直小心謹慎,很是低調,很少用到太子儀衛,這令太監、宮女、雜役以及護衛對他大爲失望。今天,李旦終於壯起膽兒,要大張旗鼓去參加朔日大朝會,他們打從心裡贊同。

誰願意跟着一個軟蛋的主子呢?誰不想主子英武了得呢?

李旦身着太子冠服,頗有威儀,在李成器、李成義、壽昌公主和李隆基這些子女的陪同下,大步而來,氣勢不凡。

李旦放眼一掃,只見太子儀衛數百人,煌煌氣象,大爲不凡,不由得挺起了胸膛。

“外辦!”左庶子是個四十來歲的中年人,模樣周正,扯起嗓子喊禮。

護衛翻身上馬,昂頭挺胸,目視前方,氣勢不凡,如同千軍萬馬。

駕車的僕役快步登上車轅,左手執繮,右手執鞭,只等李旦登車,就要出發。

“請皇嗣升車!”中允上前一步,來到李旦面前,衝李旦見禮。

李旦甩甩袖子,昂起頭顱,精神抖擻,快步來到車駕前。一個太監忙趴在地上,四肢着地,李旦踩在他的背上,登上了車駕。

站在車駕上,李旦眼睛明亮,意氣風發,掃視一陣,這才進入車廂。

“請發!”中允接着喊道。

“駕!”駕車的僕役一聲喝斥,手腕一振,馬鞭抽在拉車的駿馬身上,駿馬撒蹄便奔,車聲轔轔,車駕啓動。

太子太傅乘軺車訓導,太子少傅乘軺車訓從。

緊跟而出的是率更令、太子詹事、太子太保、太子太師,這些東宮屬官。

然後就是清遊隊、龍旗、率更丞、左右翊府郎將……加起來數百人護衛,真個是前呼後擁,煌煌氣象。

李旦之後,就是李旦的幾個妃子的車駕,比起李旦的太子儀衛自是差得太遠了,卻也是氣象不凡。

妃子之後,就是李成器的親王車駕了。親王車駕有清道、青衣、執戟之屬,加起來也有百多兩百人。

李成器的車駕後面,是壽昌公主的車駕,比起李成器這個親王要遜色不少,也有好幾十號人手。

然後就是李成義、李隆基、李隆範他們的車駕。

李隆基他們是武則天的親孫子,早早就封了親王,車從不少。六兄弟的車駕一出,再加上幾個妃子和李旦的車駕,不下千人之衆,就象一條長龍,佔了小半條街,動靜不小,驚動了不少人,引人駐足圍觀,指指點點,議論紛紛。

“這是誰的車駕?如此壯盛!”

“你沒看見麼?這是皇嗣的車駕。”

“皇嗣?不可能吧?皇嗣一向輕車簡從,怎會如此大張旗鼓?”

“這是不是說陛下又要立子爲太子了?”

“很有可能。要不然的話,皇嗣怎會如此大張旗鼓呢?”

議論聲越扯越遠,竟然扯到立太子一事上去了。

武則天一直在立子和立侄爲太子間猶豫不決,這事天下人皆知,李旦的車駕如此壯盛,由不得他們不往這方面想。

“皇嗣就應該要有這般氣象,這才叫大氣!”

“沒錯!皇嗣以前那般輕車簡從,只能示敵以弱,武氏還不是要對付他?”

緊接着,人們又是讚歎不已,大有揚眉吐氣之感。

“三郎說得對,我早就該大張旗鼓。”李旦坐在車廂裡,聽着百姓的議論聲,大爲贊成李隆基的做法。

李旦他們要去的不是上陽宮,是萬象神宮,這是舉行朔日大朝會的所在地。

萬象神宮是武則天命薛懷義於乾元殿舊址上所修的明堂,用來舉行大朝會、接見外國使節的地方。萬象神宮高兩百九十四尺,方三百尺,是一個多邊方形的圓頂建築,飾以黃金,富麗堂皇,而又氣象萬千,大氣不凡。

此時的萬象神宮前,已經聚集了不少大臣。

朔日大朝會,是每月最爲重要的兩次朝會之一,另一次朝會就是望日大朝會,這是每個月的盛事,在京的官員自然是要早早就趕來。

這些官員聚在一起,三五成羣的聊着。

“那是誰的車駕?如此壯盛。”突然之間,有人驚呼。

羣臣尋聲望去,只見一隊如同長龍似的車駕,在喧天的鼓樂聲中,緩緩而來。

“皇嗣的車駕?”

“不可能吧?我眼花了?”

“皇嗣甚時間用過如此儀衛?”

“皇嗣一向輕車簡從,哪會用如此壯盛的儀衛。”

羣臣明明看見皇嗣的旗號,就是不相信這是真的,還以爲自己眼花了。

李旦被武則天廢掉後,封爲皇嗣,要他儀比太子,只是他膽小,忌憚武氏,就很少使用。除非萬不得已,他纔會使用太子儀衛。

象朔望這樣的大朝會,李旦就從未使用過,要羣臣相信這是真的,還真有些難度。

“沒錯,這就是皇嗣的車駕!錯不了!”

“沒錯,是皇嗣的車駕。”

過了好一陣,羣臣這才相信自己沒有眼花,這是李旦的車駕。

“皇嗣一反常態,大張旗鼓而來,難道說陛下要立皇嗣爲太子了?”

“真要如此的話,就是天下之福。”

緊接着,羣臣就想入非非了,朝立太子一事上去想了。

要是問羣臣,他們最想讓誰當太子,是武氏還是李氏,絕大多數官員會贊成李氏,反對武氏。

一是因爲李唐王朝深入人心,人心思李,期盼李氏當皇帝。

二是因爲武氏仗勢欺人,胡作非爲,爲百官瞧不起。

一句話,武氏不得人心,李氏得人心。

正是因爲如此,每當提起立太子之事,象狄仁傑這些重臣,就會異口同聲的反對立武氏爲太子,極力主張立李氏爲太子。

此時,不少大臣看見李旦的壯盛車駕,臉上泛着喜色,這就是人心所向的表現。

“嗯,樑王的車駕來了。”就在羣臣議論之際,有眼尖的大臣發現武三思的車駕到了。

武三思是武則天的侄子,很得武則天信任,是公認的武則天最熱門的繼承人之一,其權勢、地位更在武承嗣之上。

武三思仗着武則天的勢,他的車駕比起李旦的太子儀衛還要壯盛,護衛更多,吹鼓手更多,足足有上千人了。

“李旦?你好大的膽子,竟敢使用太子儀衛,我饒你不得!”武三思高冠革覆,褒衣博帶,坐在車駕裡,摟着一個漂亮的妃子,看見李旦的車駕,臉色陰沉。

第7章 親情第71章 醉握美人膝第26章 不可能?第61章 世界名題第38章 歡迎下地獄第56章 隆基獻策第28章 大獲全勝第36章 誣陷第12章 怛羅斯之戰(下)第67章 波斯王子第20章 優素福很恐慌第73章 暗殺泥涅師第15章 信?不信?第37章 分頭出擊第73章 暗殺泥涅師第75章 張易之第29章 突厥退兵第45章 一箭三雕第54章 勝利歸來第6章 徵吐蕃第1章 唐中宗第13章 彈劾李隆基第3章 突厥犯邊第56章 隆基獻策第82章 驚天血戰(上)第78章 統統有賞第14章 奔赴邊關第8章 氣死你第47章 武則天的決斷第18章 斷敵退路第50章 不識時務第27章 你比我狠!第8章 氣死你第1章 後突厥汗國第60章 血染大漠(上)第21章 名聲漸起第49章 灰頭土腦第16章 贊普親征第55章 李旦禪位第12章 安插人手第61章 張說論兵第46章 爭相結納第78章 統統有賞第35章 武則天好傷心第14章 自取其辱第6章 徵吐蕃第43章 選邊站第56章 登基第9章 進軍大非川第17章 吐你一臉第24章 大戰古爾(下)第8章 氣死你第3章 大唐軍備第5章 凱旋班師第29章 滅天竺好處多第28章 又一頂綠帽子第62章 戰果輝煌第32章 識破第66章 人才濟濟第8章 氣死你第21章 要幹大的第8章 獻俘第56章 登基第68章 強硬迴應第9章 狠人當先鋒第42章 復國號還都第41章 好一個狠人第6章 巧舌如簧(上)第17章 滅吐蕃?第78章 想逃?第34章 悲催的小白臉第30章 脅迫第51章 名將之才第24章 狼狽勾結第1章 優素福很煩第13章 武三思第26章 中央開花(中)第28章 妙計破城(中)第63章 妙解名題(中)第24章 人心所向第10章 席捲大非川第16章 告刁狀第20章 慘無人道第70章 殺機第11章 跟屁蟲第6章 巧舌如簧(中)第32章 首戰告捷第36章 濫竽充數第6章 巧舌如簧(上)第3章 突厥犯邊第1章 優素福很煩第35章 阿羅那很害怕第36章 武則天的決斷第60章 服軟第66章 陰的就是你第55章 楊思勖第6章 徵吐蕃第40章 南天竺滅亡第78章 統統有賞第40章 武則天退位
第7章 親情第71章 醉握美人膝第26章 不可能?第61章 世界名題第38章 歡迎下地獄第56章 隆基獻策第28章 大獲全勝第36章 誣陷第12章 怛羅斯之戰(下)第67章 波斯王子第20章 優素福很恐慌第73章 暗殺泥涅師第15章 信?不信?第37章 分頭出擊第73章 暗殺泥涅師第75章 張易之第29章 突厥退兵第45章 一箭三雕第54章 勝利歸來第6章 徵吐蕃第1章 唐中宗第13章 彈劾李隆基第3章 突厥犯邊第56章 隆基獻策第82章 驚天血戰(上)第78章 統統有賞第14章 奔赴邊關第8章 氣死你第47章 武則天的決斷第18章 斷敵退路第50章 不識時務第27章 你比我狠!第8章 氣死你第1章 後突厥汗國第60章 血染大漠(上)第21章 名聲漸起第49章 灰頭土腦第16章 贊普親征第55章 李旦禪位第12章 安插人手第61章 張說論兵第46章 爭相結納第78章 統統有賞第35章 武則天好傷心第14章 自取其辱第6章 徵吐蕃第43章 選邊站第56章 登基第9章 進軍大非川第17章 吐你一臉第24章 大戰古爾(下)第8章 氣死你第3章 大唐軍備第5章 凱旋班師第29章 滅天竺好處多第28章 又一頂綠帽子第62章 戰果輝煌第32章 識破第66章 人才濟濟第8章 氣死你第21章 要幹大的第8章 獻俘第56章 登基第68章 強硬迴應第9章 狠人當先鋒第42章 復國號還都第41章 好一個狠人第6章 巧舌如簧(上)第17章 滅吐蕃?第78章 想逃?第34章 悲催的小白臉第30章 脅迫第51章 名將之才第24章 狼狽勾結第1章 優素福很煩第13章 武三思第26章 中央開花(中)第28章 妙計破城(中)第63章 妙解名題(中)第24章 人心所向第10章 席捲大非川第16章 告刁狀第20章 慘無人道第70章 殺機第11章 跟屁蟲第6章 巧舌如簧(中)第32章 首戰告捷第36章 濫竽充數第6章 巧舌如簧(上)第3章 突厥犯邊第1章 優素福很煩第35章 阿羅那很害怕第36章 武則天的決斷第60章 服軟第66章 陰的就是你第55章 楊思勖第6章 徵吐蕃第40章 南天竺滅亡第78章 統統有賞第40章 武則天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