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科舉案(二)

趙嶽被李林甫的管家領進府內,穿過幾道迴廊,被引到一座小廳堂中,“老爺有事,趙員外請稍等片刻,”管家丟下一句話便揚長而去。

四月的下午陽光充裕,空氣中有些燥熱,周圍很安靜,院中幾株桃樹鬱鬱蔥蔥,累累果實已壓彎枝頭,此刻已快到晚飯時分,趙嶽依然在無聊的等待中,沒有人來招呼他,自然也沒有香茶招待,漫長的等待使他不耐煩起來。

趙嶽走到院中,隨手摘下兩隻毛桃把玩,忽然似乎有腳步聲傳來,他扔掉毛桃,疾步向院門走去,卻見李林甫的管家領着一人從院門前一閃而過,走得太快,趙嶽沒有看清,但從側面看,此人很是面熟,他急忙走到院門口探頭看去,在這一瞬間,趙嶽愣住了,此人的背影赫然就是他的頂頭上司苗晉卿。

苗晉卿不是死硬太子黨嗎?幾時又拜在李林甫門下,趙嶽百思不得其解,他搖了搖頭,正要將此事甩開,可沒走兩步,他又猛地記起一事,這苗晉卿正是這次科舉的副主考,他此時來李林甫是什麼意思?難道是

冷汗頓時溼了趙嶽的大片脊背,他忽然意識到自己正成爲李林甫的一把刀,而這把刀對準的是當朝新貴,楊國忠。

“員外郎,我家老爺命你去見他。”管家送走苗晉卿,又拉長了冷臉出現在小院門口。

李林甫的書房裡還有一絲苗晉卿留下的淡淡酸味,這位大唐權相已經過了他權力的最高峰,從前年柳升坐贓案李適之被貶後,他便一天天開始走下坡路,太子黨垮了,他的相國黨也元氣大傷,李隆基通過各種手段來削弱他,無聲無息、不着痕跡,陳希烈丟了左相,升爲無職無權的尚書僕射;剛剛從南詔歸來的御史中丞王珙,論功行賞被升爲門下侍郎、御史大夫,這意味着他李林甫在御史臺失去了發言權;還有倒戈的楊慎矜、欲自立門戶的楊國忠。

種種跡象表明,李隆基在一步一步剷除他的根基,‘欲斷主幹、先去其枝,’這是李隆基的一貫手法,同時還在不斷迷惑他,如提拔有前科的李道復、賜他風水寶地爲宅,看似恩寵,實爲黑暗來臨前的黃昏。

李林甫感覺自己必須有所動作了,他必須保護自己和家族的命運,這次科舉的機會他等待已久,爲此他與章仇兼瓊達成協議,用支持鹽政和官坊換取他們在此事的沉默,因爲他要動的人是掌管着吏部實權的楊慎矜和後臺極硬、卻還沒有來得及站穩腳跟的楊國忠。

“老爺,趙嶽帶來了。”管家敲了敲門在門口低聲道。

“恩!讓他進來。”

趙嶽是李林甫安插在楊國忠身邊的一根暗樁,最初的目的是讓他幫楊國忠對付李清,但他的狀元身份卻使他成爲楊國忠長子之師,在李林甫的這次計劃中便成爲關鍵的一枚棋子。

房間的窗簾緊閉,光線顯得十分昏暗,趙嶽一進屋,便感覺到兩道鷹一樣的目光向自己掃來,彷彿兩支利箭,射穿了他的內心,趙嶽心中一陣發虛,腿一軟,竟跪了下來。

“屬下參、參見恩相。”

李林甫半天沒有說話,忽然冷哼一聲,“剛做了員外郎便忘了本,難道趙大人這一生就只想做個吏部員外郎嗎?”

一個‘趙大人‘的稱呼使趙嶽彷彿一腳踩空,跌入萬丈深淵,他驚得心臟幾乎都要停止了跳動,趴在地上、渾身直打顫,頭也不敢擡,結結巴巴道:“屬下之官是恩相所賜,屬下、屬下不敢忘本。”

“不敢忘?哼!”李林甫又重重哼了一聲,碩大的鼻子使這一冷哼顯得異常有爆破力,“我是怎麼吩咐你的,難道要老夫天天登你府門去洗耳恭聽嗎?”

趙嶽身子又一抖,他這纔想起,當初恩相曾吩咐自己每三天要彙報一次,後來他疏於懈怠,慢慢地便將此定例拋在腦後。

“屬下不是不想彙報,實在是沒什麼事”

他忽然解釋不下去了,李林甫眼中的冷意使整個書房都要凝固起來,趙嶽嘴脣直哆嗦,最後臉上充滿了悔恨的神色,他低聲哀求道:“屬下知錯了,恩相饒我一次!”

李林甫見打壓已夠,臉色慢慢緩和下來,口氣變得溫和,“罷了,這次就饒你一遭,若有下次”

“屬下發誓,再沒有下次。”趙嶽搶過李林甫的話,用‘砰!砰!’的磕頭聲表達他悔過的決心。

“你起來坐下吧!”李林甫的臉上開始有了笑意,他揮了揮手,“坐下說話,今天你有何事要向老夫彙報?”

趙嶽怯生生的站起,本不敢坐,可是腿軟得跟麪條一般,實在站不住,只得屁股擦着胡凳坐了,便將這兩天楊國忠如何得到考題之事,一五一十都坦白說了,他恨不得將心都掏給李林甫,只恐有半點遺漏,最後道:“屬下已按楊國忠的吩咐,做了一些功課給他,但他兒子實在是不堪扶持,屬下認爲他難中高榜。”

末了,趙嶽又補充一句,“屬下來之時,楊國忠也同時起身去慶王府了,恐怕他也沒有把握。”

“考題,慶王?”李林甫陷入了沉思之中,如果這件事牽扯出了慶王,倒不好辦?得想個法子讓慶王和楊國忠鬧崩了才行。

他見趙嶽還在眼巴巴地望着自己,彷彿一條乞憐的狗,李林甫便先將此事放在一邊,臉上又掛起來他招牌似的笑容,用一種跟兒子說話纔有的口氣,不容分辯道:“楊國忠之子一定要高中進士,而且名次要靠上,此事便交給你了,聽見沒有!”

趙嶽體會到了李林甫父親般的嚴厲,他激動得眼淚都流了出來,慢慢從椅子上滑跪在地,兩眼通紅、哽咽着嗓子道:“屬下定不辜負恩相的重託,一定辦好此事!”

當趙嶽信誓旦旦表示一定要殫精竭慮助楊家大公子之時,楊國忠也在爲兒子之事奔波,當然,他找慶王還有更重要之事。

慶王李琮這一個月來幾乎都處於驚恐不安之中,先是被兒子刺殺的李清忽然又出現在長安街頭,緊接着二十萬石被竊官鹽抵達渭河,直至李成式被杖斃,李琮才長長舒了口氣,這一關算是過了,但他在揚州的利益也因此丟失殆盡,他認爲這都是李清造的孽,李琮非但不感謝李清替他掩蓋盜竊官鹽的罪行,相反更加恨之入骨,他彷彿是隱藏在暗處的惡狼,等待着噬人的機會。

密室內,兩個有着共同敵人的野心家,頭自然而然便碰到了一起。

“王爺,我這個計劃是周密考慮過,應該沒有問題。”楊國忠的計劃是說服李琮拿出十萬貫的巨資存到官櫃中,然後提現擠兌,從而使官櫃信譽掃地,最終失去它櫃坊的功能。

但李琮卻有點猶豫,一是他不想拿出這麼大一筆巨資露富;二是他看不清楊國忠的着棋點在何處,儘管他拍胸脯保證這一定會使李清在皇上面前擡不起頭來。

楊國忠看出了李琮的猶豫,他嘿嘿一笑,湊上身子在用大青石砌成的密室裡壓低了嗓音解釋道:“我是太府寺卿,朝廷的家底沒有人比我更清楚,現在左藏,不!現在應該叫金庫,存錢已不足二十萬貫。”

“等等!”李琮打斷了楊國忠的話,他詫異道:“不是剛剛有百萬貫的鹽稅入庫嗎?這還不到一個月,怎麼現在只有不到二十萬貫?”

“哼!哼!”楊國忠一陣冷笑,“錢自然是花掉了,三十萬貫撥給宮內,七十萬貫補了各地欠的軍費,這還遠遠不夠,他李清在成都、蘇州兩郡成立了官櫃,又撥了一部分本錢去,本來朝中存錢就少,這樣一來,你說金庫裡還能有多少餘錢?殿下,聽我一言,先存下十萬貫,定下三個月存期,他必然會先挪作它用,官櫃的規矩中不是說可以隨時提錢嗎?過幾日你再把錢提出來,我們再在京城中放出風去,擠兌風一起,那時他拿不出錢來,我倒要看看那時他如何向皇上交代!”

楊國忠開始興奮起來,他認爲這是條天衣無縫之計,若李清拿出自己的錢來補庫,他又背上公私不分,甚至是盜用官錢的罪名,他見李琮已經頗爲心動,又最後給他吃了一粒定心丸,“此事只要你不出面,誰會知道這錢是你慶王的,再者存錢取錢、天道公平,何罪之有?”

“好!此事就聽你的。”?李琮拳掌相擊,終於下定了決心,他咬牙切齒道:“只要讓那李清有好看,我就是將全部家當拿出來又何妨?”

二人又相商一些細節,眼看天色已晚,楊國忠這才告辭回府,臨走時,李琮又拍胸脯向他保證,“明日開始的科舉考試,一定會讓楊暄高中。”

夜幕剛剛降臨沒多久,平康坊一帶便迅速安靜下來,明日便是科舉,大多數士子都早早回客棧歇息,養精蓄銳,以準備明日的人生大考。

年年的科考前夜都是如此,平康坊一帶的商家們早已摸到了規律,大多數酒館、青樓都早早關門,養足精神,待考試結束後,迎接更洶涌的士子潮。

但平康坊最大的青樓怡心樓卻沒有關門,一羣大主顧尚沒有離去,這是一羣正在喝花酒的士子,皆二十出頭,大多是權貴豪富子弟,其中長得瘦瘦高高,獅鼻蟹眼,臉色黝黑的,正是楊國忠的長子楊暄,而旁邊與他稱兄道弟、把酒言歡的另一個白臉公子哥卻是御史中丞張倚之子張奭。

楊暄在怡心樓已經住了三天,樂不思蜀,對於明日的考試他並不太放在心上,那是他父親之事,只要自己出現在考場,其餘的問題都由他父親或是師傅趙嶽去解決,在他看來,考得上當然好,進士身份追女人更方便,若考不上他就去宮中做侍衛,他有榜樣在前,父親楊國忠狗屁不懂,不一樣也坐到了高位嗎?

“楊兄,還是你有腦子,這不露聲色便大賺一筆,若明天試題能押中,後天你的策論題一定會賣得瘋掉。”?張奭將坐在他懷中的粉頭向外推了推,附在楊暄的耳邊低聲笑道:“這次我爹爹託了苗晉卿,又有楊兄的試題做後盾,不說狀元,拿個探花郎問題也應該不大。”

楊暄已經喝得面紅耳赤,他隨手在懷中的美姬身上摸了一把,嘿嘿笑道:“奭兄這話說的極是,這年頭靠的是人情,你就算學問通天,若沒有後臺,照樣名落孫山,我父親走的慶王的路子,達奚旬已保證讓我上榜,所以我並不急,探花郎留給奭兄,我就勉爲其難,做個狀元郎好了。”兩人對望一眼,一起仰天大笑。

“楊公子,門口有人找,好象是你家人。”青樓的老鴇笑咪咪走來,伸出兩支白花花的手在楊暄肩頸部位推拿一陣,這纔將整個身子壓在楊暄的背上嗲聲笑道:“楊公子,以後要常來哦!”三天來,楊暄在這裡花了近五百兩銀子,她當然希望這樣闊綽的客人常來。

“孫大娘,你的兩隻玉球太重,我可消受不起!”?楊暄調笑一句,站起身來,他長長地伸了個懶腰,是該回去了,考完試再來吧!

“各位,我先走一步!”他拱了拱手,醉熏熏地朝大門外走去,出了怡心樓的大門,卻見門口站一人,袖着手,冷冰冰地看着他。似乎是師傅趙嶽。

楊暄使勁搖了搖頭,再一看,果然是趙嶽,他不禁啞然失笑道:“師傅,你不是在這樓裡也有相好的嗎?怎麼等在外面喝西北風。”

趙嶽臉一沉,恨聲道:“你少胡言亂語,快給我上車,我若再不來叫你,你明日非交白卷不可!”

此刻,就在離怡心樓大門約二十步外的一處民宅轉彎處,一個黑影伏在牆邊,正緊緊地盯着大門口的楊暄和趙嶽,在身後,另外幾個人押着一個愁眉苦臉的中年男子,那男子一見楊暄,立刻激動得低聲道:“就是他!就是他把試題先賣給我,我再轉賣給別人。”

那牆邊的黑衣人似乎認識楊暄和趙嶽,他眼睛裡不由流露出不可思議之色,心中暗暗道:“怎麼會是他?”

他回頭看那男子,再一次確認道:“你可能肯定是他嗎?”

“絕對是他,他的眼睛很有特色,鼓得象螃蟹一般,所以我記的住。”

‘看來他說的話是真的!’那黑衣人見對方已經上馬車走遠,便一揮手令道:“走,跟我回去向都督彙報!”

第220章 慶王之痛第262章 固執第382章 家國天下(一)第36章 貴人(二)第33章 密謀第339章 江山如棋(四)第129章 人情翻覆似波瀾第350章 勒索第285章 高力士的最後忠告第150章 東宮案(四)第62章 釜底再抽薪第264章 示警第331章 述職結束後第327章 安祿山的時機第375章 京兆尹與左相第24章 儀隴小攤(三)第363章 馬嵬坡(六)第3章 騙吃騙喝的道士(三)第174章 納妾第268章 各逞心機第354章 戰爭與陰謀(四)第286章 外放第129章 人情翻覆似波瀾第110章 不期而遇第292章 大國的決策第238章 清平調李翰林醉酒第191章 第一步棋第367章 募兵的真正用意第225章 和李林甫的妥協第343章 江山如棋(八)第156章 東宮案(十)第180章 高原奇兵(二)第131章 破局第290章 高仙芝的小鞋第287章 重返沙州的深意第133章 毒殺皮邏閣第372章 李泌之策第332章 安祿山跑了第250章 科舉案(十二)第334章 謀河西(中)第382章 家國天下(一)第149章 東宮案(三)第296章 行獵第331章 述職結束後第271章 下手第21章 儀隴小攤(一)第184章 佈局第228章 安祿山再進京第129章 人情翻覆似波瀾第286章 外放第273章 潯陽驚變第278章 虢國夫人的壽辰(中)第338章 江山如棋(三)第165章 豆盧軍的秘密第227章 因愛生恨第373章 偷樑換柱第74章 絆腳石(二)第267章 蓄勢第156章 東宮案(十)第269章 意外第239章 科舉案(一)第286章 外放第305章 小規模戰役第39章 初到成都(一)第107章 簾兒進京第227章 因愛生恨第186章 步步爲營第339章 江山如棋(四)第85章 海家的把柄(二)第147章 東宮案(一)第240章 科舉案(二)第73章 除惡(一)第121章 美女與陰謀第7章 縣令第249章 科舉案(十一)第6章 上元夜(二)第363章 馬嵬坡(六)第153章 東宮案(七)第2章 騙吃騙喝的道士(二)第181章 高原奇兵(三)第91章 曲江邂逅第174章 納妾第46章 冷刀子(三)第257章 一枚金丸第240章 科舉案(二)第61章 連環計第167章 借兵平匪第285章 高力士的最後忠告第79章 黑幫老大第363章 馬嵬坡(六)第197章 謀畫第127章 滇東收官第61章 連環計第52章 暗流(四)第229章 崔翹的抉擇第312章 軍權第59章 挖牆角第72章 上任首日(二)第180章 高原奇兵(二)第78章 捐錢募款(三)
第220章 慶王之痛第262章 固執第382章 家國天下(一)第36章 貴人(二)第33章 密謀第339章 江山如棋(四)第129章 人情翻覆似波瀾第350章 勒索第285章 高力士的最後忠告第150章 東宮案(四)第62章 釜底再抽薪第264章 示警第331章 述職結束後第327章 安祿山的時機第375章 京兆尹與左相第24章 儀隴小攤(三)第363章 馬嵬坡(六)第3章 騙吃騙喝的道士(三)第174章 納妾第268章 各逞心機第354章 戰爭與陰謀(四)第286章 外放第129章 人情翻覆似波瀾第110章 不期而遇第292章 大國的決策第238章 清平調李翰林醉酒第191章 第一步棋第367章 募兵的真正用意第225章 和李林甫的妥協第343章 江山如棋(八)第156章 東宮案(十)第180章 高原奇兵(二)第131章 破局第290章 高仙芝的小鞋第287章 重返沙州的深意第133章 毒殺皮邏閣第372章 李泌之策第332章 安祿山跑了第250章 科舉案(十二)第334章 謀河西(中)第382章 家國天下(一)第149章 東宮案(三)第296章 行獵第331章 述職結束後第271章 下手第21章 儀隴小攤(一)第184章 佈局第228章 安祿山再進京第129章 人情翻覆似波瀾第286章 外放第273章 潯陽驚變第278章 虢國夫人的壽辰(中)第338章 江山如棋(三)第165章 豆盧軍的秘密第227章 因愛生恨第373章 偷樑換柱第74章 絆腳石(二)第267章 蓄勢第156章 東宮案(十)第269章 意外第239章 科舉案(一)第286章 外放第305章 小規模戰役第39章 初到成都(一)第107章 簾兒進京第227章 因愛生恨第186章 步步爲營第339章 江山如棋(四)第85章 海家的把柄(二)第147章 東宮案(一)第240章 科舉案(二)第73章 除惡(一)第121章 美女與陰謀第7章 縣令第249章 科舉案(十一)第6章 上元夜(二)第363章 馬嵬坡(六)第153章 東宮案(七)第2章 騙吃騙喝的道士(二)第181章 高原奇兵(三)第91章 曲江邂逅第174章 納妾第46章 冷刀子(三)第257章 一枚金丸第240章 科舉案(二)第61章 連環計第167章 借兵平匪第285章 高力士的最後忠告第79章 黑幫老大第363章 馬嵬坡(六)第197章 謀畫第127章 滇東收官第61章 連環計第52章 暗流(四)第229章 崔翹的抉擇第312章 軍權第59章 挖牆角第72章 上任首日(二)第180章 高原奇兵(二)第78章 捐錢募款(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