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兩封來信 二

收到沈彧的書信,趙弘潤並不感到意外,畢竟算算時日,沈彧那邊應該已安頓下來,理當給他寫封信,畢竟趙弘潤是他所效忠的皇子。

宗衛等同於家臣,理當向效忠的對象彙報近期的事。

“讓本王來看看,看看沈彧那傢伙最近過得如何。”

趙弘潤笑着拆開了書信,而宗衛穆青更是站在趙弘潤身旁,探頭探腦,就連在旁護衛的宗衛長衛驕,在聽到沈彧的名字後,亦忍不住來到了趙弘潤身邊。

“唔唔……”

在拆開書信後,趙弘潤一目十行觀閱着沈彧信中的文字。

只見信中,沈彧先向趙弘潤請安報安,隨即,他告訴趙弘潤,他回到大梁後,並沒有找到趙弘潤的五叔禹王趙元佲。

原來,此番禹王趙元佲並沒有親自前往大梁,而是派了他身邊的宗衛長『韶虎』,負責對新軍的訓練。

不過憑着魏天子趙元偲與肅王趙弘潤的面子,韶虎還是將沈彧推薦給了趙弘潤的五叔趙元佲,於是,剛到大梁沒幾日的沈彧,已得到了禹王趙元佲的允許,正準備前往後者的地方,跟隨後者學習統兵之道。

至於那個隱居的地點,沈彧在信中委婉地表示不方面透露,因爲這是他答應了禹王趙元佲的。

“這廝居然還保密!……殿下,回頭一定要重罰他!”

衛驕一臉“憤慨”地聲討沈彧,在趙弘潤面前“指責”沈彧的不是,但是看他笑地合不攏嘴的表情,不難猜測,這位耿直的現宗衛長,此刻正爲兄弟沈彧能拜入禹王趙元佲門下而感到萬分的喜悅。

趙弘潤聞言哈哈大笑,點頭說道:“唔,一定要重罰!”

然而待信紙翻到第二頁,趙弘潤沒看幾行就愣住了,因爲沈彧並未在信中寫他如何拜入禹王趙元佲門下,而是記載了一樁他聽聞的,在大梁生的大事。

一個名叫周昪(bian)的文士,成爲了東宮太子弘禮的第二位幕僚,且以東宮的名義,向朝廷獻上了幾條強國的秒策,以至於如今大梁東宮太子在朝野的聲勢大漲,徹底蓋過了雍王弘譽與襄王弘璟。

再翻下去,趙弘潤現沈彧抄錄了那幾條被朝廷所採納的強國國策,從字跡判斷,不像是沈彧的筆跡,從上面還蓋着『翰林署』的印章推斷,這應該是沈彧想辦法直接從翰林署拿來的草擬文書。

而一旦某條國策經過了翰林署,就意味着朝廷十有**要推行下去了。

『……』

趙弘潤皺起眉頭,逐字逐句地閱讀這份草擬文書。

草擬文書上擬寫的,總共有三條。

其一,恢復『大魏武軍』。

提出這項策略的周昪表示,北方的韓國,對魏國的威脅越來越大,而齊、魯,對楚國的戰事亦即將展開,可以預見,魏國日後幾年裡,多半是兵戈不斷。

因此,周昪建議擴充軍隊,確切地說,應該是恢復『大魏武軍』這個番號。

『大魏武軍……魏武卒!』

趙弘潤的眼眸變得凝重起來。

大魏武軍,俗稱魏武卒,曾經是魏國最精銳的步兵戰車混編軍隊,魏國正是依靠這支強軍,擊敗了鄭、樑等國家,在中原站穩了腳跟。

但在後來歷年來與韓國的戰爭中,大魏武卒的損失非常慘重,一直到『魏韓上黨戰役』,大魏武軍徹底慘敗於韓國的騎軍,全軍覆沒。

從那時候,『大魏武軍』這個番號就消失了,從曾經魏人心中的驕傲,成爲了無法磨滅的痛。

而如今,周昪認爲,魏國與韓國勢必將會再次生戰爭,既然無法避免,何不重新豎立起魏人心目中的驕傲,使『大魏武軍』浴火重生,向北方的韓國討回當年慘敗的恥辱呢?

這項就連趙弘潤看了都感覺熱血沸騰的建議,得到了朝廷的認可,甚至於,魏天子趙元偲親自下達聖諭,將禹王趙元佲的宗衛長韶虎正在訓練的新軍,命名爲『大魏武軍』!

『臥槽!』

趙弘潤眉頭皺了皺,心中暗罵一句。

要知道,『大魏武軍』這個番號,可是魏國舉國上下魏人的驕傲,而周昪這個不知從哪裡冒出來的文士,居然讓這個神話般地位的番號,落在了韶虎正在訓練的那支五萬人的新軍頭上,這豈不意味着,這支頂着『大魏武軍』番號的軍隊,就此會偏向東宮?

更要緊的是,這支『大魏武軍』,那可是以魏天子趙元偲從宗府奪來的那些宗衛羽林郎爲骨幹,所創建的新軍,再加上禹王趙元佲的宗衛長韶虎親自訓練,可想而知,這支軍隊將會強大到何等地步。

別說趙弘潤手中的商水軍、鄢陵軍、川北騎兵,哪怕是駐軍六營,恐怕論戰鬥力都比不過這支嶄新的『大魏武軍』。

畢竟這支『大魏武軍』,實則是頂着『大魏武軍』番號的,宗衛羽林郎與禹水軍兩者的結合,想想也知道戰鬥力必定爆表。

“這個周昪,哪冒出來的?!”

趙弘潤忍不住罵道。

他終於明白,爲何鄭城王氏的王瑔膽敢那般有恃無恐,原來,是東宮太子弘禮掌握了一支強大的軍隊。

唔,準確地說,東宮還未徹底掌握那支『大魏武軍』,但相信後者對前者是充滿好感的。

忍着暗罵那周昪的念頭,趙弘潤繼續看下去。

結果僅僅只看了一段,趙弘潤的心再次遭到了震撼。

只見在第二項國策上,周昪建議朝廷設『上將軍府』,並在民籍、士籍、貴籍的基礎上,增設衛籍(軍籍),後者歸『上將軍府』統御。

『好……』

趙弘潤驚地簡直說不出來話。

軍方、軍方,這個曾經只不過是泛指的詞,如今居然真的出現了可指代的府衙:『上將軍府』!

曾經位列魏**職頂峰的駐軍六營,一下子跌落到二等,兵部名存實亡。

『父皇也好,朝廷也罷,不可能會同意這種可笑的事吧?』

趙弘潤睜大眼睛往下看,越看越讓他心涼。

原來,新設的『上將軍府』,與兵部的職權並不衝突,前者是周昪針對對外戰爭所設的。

而在這一個大項中,最讓趙弘潤感到心驚的,還是周昪所提出的租售土地的建議。

是的,周昪建議朝廷將上黨、河東等魏韓邊境的土地租售給國內的貴族。

看到這裡,或許會有人覺得周昪很傻,那種戰火不斷的地方,魏國國內的貴族吃飽了撐着去租買?

話雖如此,可若是加上武勳呢?若是加上封爵、封邑呢?

周昪在這項國策中提出,但凡購置了魏韓邊境土地的貴族,朝廷允許其自行籌建軍隊,在日後魏韓生戰爭期間,自行出擊,若是期間戰功卓著,還可以憑武勳獲得爵位與封邑。

甚至於,若是這幫人反攻開疆闢土,攻下了北地胡人或韓國的國土,朝廷還會以『一比二』的比例,收回他們原來的封邑,而允許他們擁有兩倍於前者的封邑。

『這個周昪,究竟哪冒出來的?!』

趙弘潤只感覺後背有陣陣涼意上涌。

是這項國策不好麼?

不,這招非常厲害,強得讓趙弘潤說不出話來。

雖然這招計策的後遺症亦相當嚴重,但在面臨着韓國重兵威脅的如今,這簡直就是絕佳的妙計!

相信如此一來,國內那幫以往在戰爭中並不想着出力的貴族,在爵位與封邑的刺激下,皆會紛紛前往北方的魏韓邊境,不惜花重金打造軍隊,期待能在與韓國的戰爭中非但能撈回成本,更能賺取以往難以獲得的武勳。

如此一來,朝廷什麼都不需要做,就平白得到了一股最起碼十萬兵的助力。

至於此舉會不會使國內出現混亂,因爲周昪已經明言只有魏韓邊界,因此,哪怕此計存在着一些弊端,亦能將因此產生的混亂限制在河東、上黨局部,不至於影響到潁水。

而第三項,也就是最後一項,趙弘潤僅僅只看了幾行,面色頓時就沉了下來。

爲何?

因爲周昪在諫言中大加讚賞『燕王』、『肅王』,稱讚其『皇子守國門』的高尚品德,居然奏請朝廷將山陽縣正式冊封給燕王弘疆作爲封邑,而將商水縣作爲封邑封賞給趙弘潤,別以爲這是好事,要知道『商水王』與『肅王』根本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而其中,說是擠兌也好,號召也罷,周昪暗示魏國四境不穩,尚需要幾人坐鎮魏國四方。

這擺明了就是要將雍王弘譽、襄王弘璟等皇子擠兌地主動放棄參與奪位,學燕王弘疆,學肅王弘潤這樣坐鎮魏國的國境。

“混賬!”

趙弘潤怒拍了一下桌案。

平心而論,趙弘潤的四哥燕王弘疆,主動放棄了爭奪皇位,前往山陽縣,鎮守在魏韓戰事的第一線。

而趙弘潤,亦至今都沒有改變主意參與爭奪皇位,只要魏國能夠強大,他甘心坐鎮在商水縣,爲魏國提防南邊的楚國。

但不管怎樣,趙弘疆也好,他趙弘潤也罷,他們皆是出自對國家的熱愛,履行身爲『大魏皇子』的職責與義務。

然而,居然有人企圖擅自利用他們高尚的犧牲與付出,來達到某種政治目的。

這簡直就是莫大的侮辱!

“趙弘禮……你惹怒我了!”

在宗衛長衛驕與宗衛穆青亦是滿臉憤慨的注視下,面色鐵青的趙弘潤邁步走到窗邊,喝道:“青鴉衆何在?!”

“唰唰——”

窗戶外跪倒了幾名身穿灰衣的青鴉衆,一個個頭顱低垂,單膝叩地。

“給本王去查清楚,那個叫周昪的混賬東西,究竟從哪冒出來的!……還有,從今日起,散出人手去,派人去盯着東宮一系人馬,若人手不足,就到陽夏,召黑鴉衆協助!……本王要知道,趙弘禮一系人馬,每日的一概動向!”

“是!”

幾名青鴉衆低頭應命,隨即四散消失。

只留下站在窗戶旁的趙弘潤,舉拳憤憤地砸了一下窗櫺。(未完待續。)

第1266章:爭執第二百六十六章:虞部入夥第424章:兩支利矛第1083章:風波過後第兩百二十五章:論功行賞第1070章:思定 二 『加更12/27』第891章:深謀遠慮第409章:歃血爲盟 二第1125章:皇狩期間『加更21/27』第141章:興安二年 二合一第950章:鼓舞士氣第1200章:兵臨城下 二第458章:魏川會晤 三第126章:爭執與噩耗 二合一第一百八十九章:互換立場的敵友 二第999章:淇關之戰 五第1114章:韜光養晦的東宮黨第三十一章:不速之客第1195章:冬日奔襲?!第1098章:三月末第1164章:司馬安vs烏須部落第九十五章:追與逃的賽跑第1219章:再臨咸陽 二第1289章:趙鶯夜訪第680章:各有算計第471章:各方介入第977章:燕王弘疆第698章:備戰 二今天請假第383章:戰前定計第442章:勝敗即分第一百零九章:風向第1093章:初試 二第745章:被動的商水軍第七十七章:藏 二第335章:魏楚之戰爆發第814章:廢宮『加更11/33』第290章:開戰!第602章:意外的訪客第一百零七章:一封書信第948章:功虧一簣第十八章:親疏第八十五章:皇子守國門 二第兩百二十三章:幕僚駱璸『加更5/14』第1304章:楚國大事件 二第583章:趙來峪的毒計第341章:淡淡的孤獨第936章:驚國之勝第20章:出兵河套 二合一第一百八十章:再敲一筆第936章:驚國之勝第1084章:全國路網與軌道馬車第458章:魏川會晤 三第19章:君臣鬥智 二第976章:前往山陽第247章:永不陷落之城!第240章:大梁戰役 二 二合一第1026章:變故 二第461章:驅虎吞狼 二第1032章:技高一籌第302章:夏 二合一第八十七章:第一枚金令第1008章:陷城第二百二十八章:祀天 四第1110章:王用商人第994章:劍指淇關第二百七十三章:邪門第八章:焚琴煮鶴第二十七章:蘇姑娘第377章:夜談第一百零七章:一封書信第三百五十章:大盜賊桓虎第703章:墨門鉅子第二百五十二章:聯盟之議第142章:魏使訪韓 二合一第二百七十三章:邪門第1342章:曲樑侯府之變 二第1057章:城門口的爭執第277章:三月 二合一第1123章:鶯雀第500章:臨行前的安排 二第236章:顧慮 二第1198章:迅雷不及掩耳之勢 二第610章:格局第四章:靈動之子第130章:喪辦 二合一第329章:魏齊之戰 三第1004章:兵臨城下第1021章:高牆激戰 二第891章:深謀遠慮第574章:安陵趙氏第398章:逼降第1359章:漸起的風波 三第281章:春季之戰 二合一第三百五十四章:危機解除之後 二第一百三十三章:重如山、穩如嶽第651章:楚東畸態 二第154章:六七月 二合一第676章:宿縣初戰第690章:齊魯聯軍進擊
第1266章:爭執第二百六十六章:虞部入夥第424章:兩支利矛第1083章:風波過後第兩百二十五章:論功行賞第1070章:思定 二 『加更12/27』第891章:深謀遠慮第409章:歃血爲盟 二第1125章:皇狩期間『加更21/27』第141章:興安二年 二合一第950章:鼓舞士氣第1200章:兵臨城下 二第458章:魏川會晤 三第126章:爭執與噩耗 二合一第一百八十九章:互換立場的敵友 二第999章:淇關之戰 五第1114章:韜光養晦的東宮黨第三十一章:不速之客第1195章:冬日奔襲?!第1098章:三月末第1164章:司馬安vs烏須部落第九十五章:追與逃的賽跑第1219章:再臨咸陽 二第1289章:趙鶯夜訪第680章:各有算計第471章:各方介入第977章:燕王弘疆第698章:備戰 二今天請假第383章:戰前定計第442章:勝敗即分第一百零九章:風向第1093章:初試 二第745章:被動的商水軍第七十七章:藏 二第335章:魏楚之戰爆發第814章:廢宮『加更11/33』第290章:開戰!第602章:意外的訪客第一百零七章:一封書信第948章:功虧一簣第十八章:親疏第八十五章:皇子守國門 二第兩百二十三章:幕僚駱璸『加更5/14』第1304章:楚國大事件 二第583章:趙來峪的毒計第341章:淡淡的孤獨第936章:驚國之勝第20章:出兵河套 二合一第一百八十章:再敲一筆第936章:驚國之勝第1084章:全國路網與軌道馬車第458章:魏川會晤 三第19章:君臣鬥智 二第976章:前往山陽第247章:永不陷落之城!第240章:大梁戰役 二 二合一第1026章:變故 二第461章:驅虎吞狼 二第1032章:技高一籌第302章:夏 二合一第八十七章:第一枚金令第1008章:陷城第二百二十八章:祀天 四第1110章:王用商人第994章:劍指淇關第二百七十三章:邪門第八章:焚琴煮鶴第二十七章:蘇姑娘第377章:夜談第一百零七章:一封書信第三百五十章:大盜賊桓虎第703章:墨門鉅子第二百五十二章:聯盟之議第142章:魏使訪韓 二合一第二百七十三章:邪門第1342章:曲樑侯府之變 二第1057章:城門口的爭執第277章:三月 二合一第1123章:鶯雀第500章:臨行前的安排 二第236章:顧慮 二第1198章:迅雷不及掩耳之勢 二第610章:格局第四章:靈動之子第130章:喪辦 二合一第329章:魏齊之戰 三第1004章:兵臨城下第1021章:高牆激戰 二第891章:深謀遠慮第574章:安陵趙氏第398章:逼降第1359章:漸起的風波 三第281章:春季之戰 二合一第三百五十四章:危機解除之後 二第一百三十三章:重如山、穩如嶽第651章:楚東畸態 二第154章:六七月 二合一第676章:宿縣初戰第690章:齊魯聯軍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