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二章 猜想

一番折騰已經到了中午,林覺又將綠舞準備的糖餅點心拿出來。糖餅雖然已經被切成破碎,但滋味不減。在爐子上烘烤加熱之後就着茶水吃了幾塊,肚子也飽了。這時候,林覺才收拾收拾開始組裝答題的桌椅來。

因爲號舍極爲狹窄,裡邊可沒準備什麼桌椅板凳牀鋪什麼的,只有幾片長長短短的木板,考生需自己搭設桌案板凳和牀鋪。因爲地方狹小之故,所以白天這些木板必須搭成書案和坐板。到了晚上,再拆卸開來,搭成牀鋪鋪上帶來的鋪蓋睡覺。

具體的作法是,按照兩側牆壁上磚塊之間專門留下的凹槽,選擇合適長度的木板嵌入兩側牆壁之中。上下兩層,一層爲書案,一層是坐板,旁邊專門有個放置油燈或燭臺的地方。晚上睡覺的時候,在距離地面尺許處的凹槽上搭上木板作爲橫檔,再用長木板架在橫檔上,鋪上鋪蓋便是睡覺的牀鋪了。也不知是誰的聰明才智,在這狹小的空間裡用了這麼個辦法,讓這間小小的號舍的空間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

帖經墨義對林覺而言並不太難,無非是憑着記憶默寫填空,墨義一項需要閱讀理解回答題意,倒也不難。只要你平時熟讀熟記,想法也不要太偏激和另類,基本上這些題目也不會成爲攔路虎。況且帖經墨義本就在大考中佔比重不大,除非出現太離譜的錯誤,倒也對最後的大考結果不會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林覺之用一個時辰便完成了十道帖經二十五道墨義題,仔仔細細的檢查了書寫的格式以及答題的規矩後,這第一場的考試便算是結束了。顯然,對於絕大部分的考生而言,第一天的考試都是比較輕鬆的,很多人也都答題完畢,開始燒水煮茶,吃乾糧了。此時此刻,號舍之中才有了一些嘈雜和生氣。

但這輕鬆只延續到申時末。天色將晚,各號舍都點起燈火之時,詩詞賦策論的題目開始發放下來。這本是後面兩天的考試內容,但因爲答題量大,且需要斟酌推敲之故,所以在第一天的晚間給出試題,目的便是在頭天晚上便能讓考生們好好的思索一番。這一點到還是頗有些人性化的。

不出所料,詩詞賦論的題目下來,是全然一新的題目,和上一世的考題風馬牛不相及。林覺對此也有了心理準備。

再看題目,詩則必須爲七律,且必須按照規定的韻腳。詞則以從《清平樂》、《蝶戀花》、《沁園春》、《卜算子》、《西江月》、《如夢令》、《憶秦娥》、《念奴嬌》這八種詞牌中任選一種,每一種都規定了指定的韻腳。這已經非常的有難度了。

要知道韻腳這東西其實是非常複雜的,特別是在當今的大周,格外的注重詩詞韻腳,幾乎到了有些吹毛求疵的程度。雖然平日裡文人們寫詩作詞稍顯寬鬆,只要基本合轍押韻也無人挑剔。但在科舉大考之中,則是一絲不苟,需要嚴格的遵照韻律而爲。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就好像後世地球上的人學英語一樣。平日裡會話的時候,自然是不需要對語法用詞有太多的考究。但若是考試中,便需要對語法的使用,相同的詞意中的語氣程度的區別、口語和書面語的區分等等各種方面的細節要嚴格的規定。否則便不能得分了。

大周朝文學體系中的韻腳規定之繁雜可謂是讓人頭皮發炸。光是分類便有人做了總結,分了十三類之多。什麼發花轍、姑蘇轍、梭波轍、江陽轍、懷來轍等等等。說白了便是,詩詞賦等韻文的每句結尾必須要以同轍之字,藉以達到押韻合轍有音律的效果。寫詩詞本就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如此一來,因爲必須要以固定的韻腳爲限,這便更是難上加難了。

一首短小的詩詞,看似是最容易寫的,但一旦套上了各種規矩之後,那便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本身詞牌便限制了字句的長短和平仄相關,再加上固定的韻腳,這就好比要給一個人全身上下套上鎖鏈,然後要她跳舞。正因爲如此,大周朝之所以對詩詞如此看重,正是因爲在這短短的長短數句之間,可以從形式上便展示出一個人的文學素養和才學。如果內容再讓人驚豔,那這個人便將備受推崇。這也是大周朝很多名士,有時候僅憑一首詞便可揚名天下的原因之一。

若說詩詞賦考的是文學素養和文采的話,那麼策論文章便是考考生的見識了。策論文章雖不需要注重韻腳,但要求考生要言之有物,縱論至理,佐證觀點,發人之思。總之便是對歷史上的事件或者當今的朝廷政策發表看法。倒也不必非要有正面的評價,關鍵是要言之有理,讓人信服。這是考驗學子們將來入仕之後當官理政的思考能力,說白了,不能只有文才沒有做事的能力,不能高分低能。

在秋闈大考這一環節,倒是不會出關於如今朝政的策論題目,畢竟這是資格考試,這些人未必能最終入仕。況且考生數量龐大良莠不齊,保不準有些愣頭青針對時政寫出一些驚駭世俗大逆不道的言語來。所以,秋闈大考的策論題目都是歷史上的事件爲題,讓考生進行評論,所謂以古鑑今是也。

此刻林覺手上的試題的策論題目是:《法古無過,循禮無邪。是耶非耶?》

若非真正的讀書人,光是看到這個題目便已經傻眼了。他們既不知這句話的出處典故,自然無法知道這其中的背景,再要他論‘是耶非耶’,怕便是隻能胡扯一頓,不知所云了。

由此可見,前面的帖經墨義的考試簡直只是開胃菜了,這後面的詩詞賦乃至策論文章的考試,纔是真正的考教文采和見識,見真章的時候。

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林覺甚是有些吃驚。‘法古無過,循禮無邪’這句話出自史記商君列傳。商君便是商鞅,一千多年前在大秦王朝推行變法,讓秦國最終統一中原,建立華夏第一個統一帝國的最大功勳者。這句話其實是商鞅變法之初,大秦國的貴族甘龍、杜摯反對變法所說的話,意思便是效法因循古代禮法不會有過錯的意思。而商鞅便針對這種說法給予了駁斥,最終排除壓力進行變法,讓秦國最終強大了起來。

瞭解了這句話的出處,那麼這個題目的用意便可一目瞭然。很顯然,這一道策論是要求考生針對這句話進行分析,實際上便是對社會變革的一種思考和討論,無論‘是耶非耶’,都必須有自己的觀點並加以佐證,這便是這道題出題的表面目的。

但林覺覺得吃驚的原因有二,其一,類似的策論文章林覺見過,在幫方敦孺整理文稿的時候,林覺不止一次的讀過方敦孺表達關於歷史上的各種變革的利弊的文章。這讓林覺覺得,方敦孺心裡最關心的便是改革朝廷的弊端。在秋闈大考之前,爲了訓練自己寫策論文章的能力,方敦孺還有意無意的推薦了這一類的文章給自己看。這讓林覺覺得似乎方敦孺心裡早已猜測到了朝廷策論命題的方向,所以纔會這麼做。

另外一個讓林覺覺得驚訝的原因便由第一個原因而生。那日嚴正肅跟自己談話時曾經留給了林覺一個迷霧般的話題。嚴正肅話裡話外的意思都暗示了他這次調任京城將會肩負某種使命。但嚴正肅並沒有把話說透。但方敦孺既然知道考題的方向,且這道策論提的目的性非常的明確,這是否可以證明這其實已經是一種風向。種種蛛絲馬跡聯繫起來,給林覺的感覺是,朝中似乎要興起變革之風來。或許這正是嚴正肅和方敦孺被調任京城即將肩負的使命。

林覺不知道自己的聯想對還是不對,但他一向相信自己的直覺。種種跡象聯繫歸納起來,其實給林覺一種異常明確的信號。方敦孺之所以肯重回朝堂的原因其實也因此迎刃而解。若不能實現政治抱負,方敦孺甚至願意在松山書院隱居二十年。什麼樣的原因讓他願意出山,那必是政治抱負有施展的可能。而方敦孺和嚴正肅的政治抱負顯然和現在掌權的人是不同的,現今朝廷的很多政策正式方敦孺寫下諸多文章強烈批評的。如何如何才能實現方敦孺心中所想?只有一個辦法:變革。

想到這些,林覺不禁心中頗爲擔憂。林覺明白,若當真要變革朝政,那會意味着什麼。變革絕非是一帆風順的事情,從古到今,史書上記載了無數的變革,這當中伴隨着多少腥風血雨。說白了,變革便是打破舊的秩序,建立新的秩序,而這會動了很多人的利益,招致很多人的攻訐。一旦利益相關,其實便是性命相關之事了。變意味着動盪,變意味着爭鬥和流血,這幾乎是一定會相伴相隨的事情。

不過不久後林覺便啞然失笑了,自己不過是做了個猜想而已,現在卻爲了這個想法便憂心忡忡起來,這簡直是杞人憂天。或許自己的猜想是錯的,又或許即便當真會發生些什麼,也有可能是溫和的改良。總之,這些事跟自己其實八竿子打不着,自己也不知在胡思亂想些什麼。而目前自己該憂心的其實是眼下這秋闈大考的幾篇詩詞賦論如何寫好纔是正理,當真是操心操的過頭了。

第二七八章 強力壓制第一四五一章 來使第六九四章 備用計劃第一二八四章 惡戰第八八九章 倚多爲勝第一二四零章 目標一致第七零二章 箭如疾火第一一三一章 喋血黎明(一)第九六零章 罪己第四五七章 約戰第三九五章 演兵場上第一六十四章 噩耗第九五三章 你也配稱英雄第三十五章 憾事第一二三章 毒龍潭第一二三五章 得救第一千零七章 誤中副車第一四五八章 盡在掌握第三五三章 人生之艱第一零五四章 行動第四二九章 危機第一三八四章 一箭乾坤第二九一章 機心第一五八章 塵歸塵土歸土第三百章 救命稻草第八四二章 震怒第一六二章 掩飾和解釋第一六五零章 大決戰(十一)第四六零章 東京汴梁第六五五章 明爭暗鬥第二四八章 無計可施第五八零章 渴睡送枕頭第一五七一章 掩耳盜鈴第七四五章 莽撞的救援第三十章 懲罰第二九二章 易主第一六二五章 潛入第九零八章 進軍興仁府第一一四二章 喋血黎明(十二)第三一一章 三城爭霸第九五三章 你也配稱英雄第九四四章 密會(續)第四三七章 攤牌第八零三章 縣令第八二四章 更進一步第一三四四章 趁勢而爲第一三零一章 烈火第六一四章 亂紛紛第九一四章 掃清障礙第九十二章 悍匪第九七四章 獻策第八七二章 地不利第一五三零章 領會第五八九章 現實冷似冰第一六二七章 羅網第四一二章 極大誘惑(續)第八三六章 烽煙四起第一一一九章 血色黃昏(七)第一三一三章 得計第一一三三章 喋血黎明(三)第一五三六章 成長的代價第四一八章 石人山大寨第三六九章 坦誠相告第四九八章 奇文共賞第一四零章 意外第一一一零章 心緒難平第一三八二 全力猛攻第八五二章 狼來了第九二六章 落幕第一八四章 頂撞第一六三二章 入甕第一零八五章 長賢之論第二一一章 成事不足第三二一章 出場第七二四章 易手第二十四章 愛蓮一篇動人心第四六三章 御史中丞第一三二六章 焦頭爛額第四十八章 話本第九五五章 財迷心竅第七二三章 見故人第八六二章 牽制第一四四八章 碾壓第一三七五章 大戰第一四一七章 來信第五七三章 重見天日第五三五章 兩位皇子第六六九章 斷絕第一三一四章 成婚第三十六章 路遇第一二九一章 遭遇第二八零章 用意何在第一五六一章 上天之愉第六零六章 常平新法(續)第一六二七章 羅網第一三五八章 計謀第二二五章 聖公的誕生第一五四四章 找尋第七四一章 又一場
第二七八章 強力壓制第一四五一章 來使第六九四章 備用計劃第一二八四章 惡戰第八八九章 倚多爲勝第一二四零章 目標一致第七零二章 箭如疾火第一一三一章 喋血黎明(一)第九六零章 罪己第四五七章 約戰第三九五章 演兵場上第一六十四章 噩耗第九五三章 你也配稱英雄第三十五章 憾事第一二三章 毒龍潭第一二三五章 得救第一千零七章 誤中副車第一四五八章 盡在掌握第三五三章 人生之艱第一零五四章 行動第四二九章 危機第一三八四章 一箭乾坤第二九一章 機心第一五八章 塵歸塵土歸土第三百章 救命稻草第八四二章 震怒第一六二章 掩飾和解釋第一六五零章 大決戰(十一)第四六零章 東京汴梁第六五五章 明爭暗鬥第二四八章 無計可施第五八零章 渴睡送枕頭第一五七一章 掩耳盜鈴第七四五章 莽撞的救援第三十章 懲罰第二九二章 易主第一六二五章 潛入第九零八章 進軍興仁府第一一四二章 喋血黎明(十二)第三一一章 三城爭霸第九五三章 你也配稱英雄第九四四章 密會(續)第四三七章 攤牌第八零三章 縣令第八二四章 更進一步第一三四四章 趁勢而爲第一三零一章 烈火第六一四章 亂紛紛第九一四章 掃清障礙第九十二章 悍匪第九七四章 獻策第八七二章 地不利第一五三零章 領會第五八九章 現實冷似冰第一六二七章 羅網第四一二章 極大誘惑(續)第八三六章 烽煙四起第一一一九章 血色黃昏(七)第一三一三章 得計第一一三三章 喋血黎明(三)第一五三六章 成長的代價第四一八章 石人山大寨第三六九章 坦誠相告第四九八章 奇文共賞第一四零章 意外第一一一零章 心緒難平第一三八二 全力猛攻第八五二章 狼來了第九二六章 落幕第一八四章 頂撞第一六三二章 入甕第一零八五章 長賢之論第二一一章 成事不足第三二一章 出場第七二四章 易手第二十四章 愛蓮一篇動人心第四六三章 御史中丞第一三二六章 焦頭爛額第四十八章 話本第九五五章 財迷心竅第七二三章 見故人第八六二章 牽制第一四四八章 碾壓第一三七五章 大戰第一四一七章 來信第五七三章 重見天日第五三五章 兩位皇子第六六九章 斷絕第一三一四章 成婚第三十六章 路遇第一二九一章 遭遇第二八零章 用意何在第一五六一章 上天之愉第六零六章 常平新法(續)第一六二七章 羅網第一三五八章 計謀第二二五章 聖公的誕生第一五四四章 找尋第七四一章 又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