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零章 東京汴梁

樑七等人跟林覺同路行了半日,在經過葉縣官兵關卡的時候倒也沒遇到什麼麻煩。畢竟上次的事件早已過去了幾個月,山外的盤查也鬆了不少。葉縣的官兵因爲上次遇襲之後對伏牛山中的山匪又忌憚了幾分,故而取消了更多的關卡,只在靠近縣城的要道設立了兵站關卡,衆人夾雜在百姓之中倒也沒什麼危險。

進了葉縣縣城之後,依舊能看到在城中懸掛的畫影圖形緝拿山匪的畫像。其中正有林覺的的畫像。不過林覺倒也不懼,因爲他早已摘了戴了幾個月的面具,從一個面色蠟黃的中年醜陋男人,變回了那個面白英俊的翩翩少年郎了。

中午時分,林覺和樑七在酒樓吃了一頓飯之後便分道揚鑣了。樑七他們是出山採購稻米種子的,爲的是今春落雁谷的春耕生產。這一次倒不必去往汝州城,在葉縣縣城便可解決此事。而林覺等人則要繼續往西北方向趕路,前往京城方向。

午飯後,林覺在縣城中僱了一輛大車,主僕三人乘車離開葉縣縣城往北而行。當晚,宿於汝州縣城。次日清晨從汝州僱車再往西北,過穎水,當晚抵達新鄭。在新鄭問問行程,距離京城原來卻只有一百多里路了。

這之後一路順利,再經兩日行程,路途上可見蕭索的景象漸至繁華,連官道也寬闊豪氣了許多。房舍百姓的樣式和穿着,特別是人的精神狀態都已經和經過的那些州縣的百姓迥異。林覺知道,汴梁城就在眼前了。

大周慶豐五年三月初一午後時分,在溫煦的明媚春光之中,林覺主僕抵達了汴梁城西的西山驛道。翻越海拔不過百米的西山山崗之後,遙遠的前方一馬平川的平原之上,煙氣氤氳的影影綽綽之處,一座千門萬壑,層瓦疊樓,氣象萬千的大城池便如海市蜃樓一般矗立在遠方的地平線上。

那,便是大周的都城汴梁。

大周朝定都於汴梁這座城池的原因長久以來爲人所詬病。誠然,汴梁所在的位置一馬平川,除了北邊的黃河之外,幾乎無險可守。可說是易攻難守之處,作爲一國之都,在地理位置上而言是極爲不適合的。但其實,定都於此卻也有着不少深層次的原因。

首先,在大周立國之前,汴梁城所受的威脅無外乎便是西夏和遼國。這其中西夏的威脅最大。但大周國立國不久便滅了西夏國,除卻了這個心頭大患,故而汴梁所受的外敵威脅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大。而遼國的勢力重點在於遼東一帶,和大周朝軍事對峙的主要地方在大周東北方的幽雲十六州,故而汴州所在之處並無太大爲威脅。

其次,更爲深層次的原因並非在於,大周朝立國吸取了唐朝滅亡的教訓。大唐毀於藩鎮割據,毀於外重內輕,毀於地方的藩鎮勢力太過龐大,乃至野心膨脹尾大不掉。故而,大周朝的很多制度都吸取了教訓。譬如重文治,輕武力。文人的地位空前的高,武人地位低下。更弄出政事堂和樞密院和三司。這種兩府三司的分權制度,讓軍政財權分開,有效杜絕權臣權力過大,導致專權的可能。

大周朝徹底的改變了大唐外重內輕的局面,實行強幹弱枝之策。中央禁軍的數量和質量都遠遠超過地方兵馬,皇帝緊握軍權,大權獨攬。這種政策的實行,無疑便需要在京城左近屯紮大量的禁軍兵馬。立國之初,禁軍數量便達十五萬之巨。那麼,這麼多兵馬駐紮在都城附近,供養的物資糧草是個極爲龐大的數目。而沒有哪個地方能如汴梁一般的交通便利,因爲有汴河和五丈河連接運河的漕運,可以將東南之地的糧草物資快捷的運送而來供給兵馬的大量消耗。

可以這麼說,汴梁之所以成爲都城,最主要的原因是它的地理位置符合了大周朝的立國之策使然。是偶然中的必然。當然了,還有許許多多細微的原因起了作用,但最主要的便是這個原因。也正因如此,汴梁城從一座人口不到十萬的小城,逐漸發展到了幾日這樣的規模。

毫不誇張的說,汴梁城乃是在這個時代的世界上第一大都城,城廓方圓三十餘里,外城擁有十二座陸上城門,並四座水門。人口近一百六十萬,大小街道數百條,商鋪雲集,官署住宅不計其數。這座城市之中,光是拱衛的大周禁軍最爲精銳的兵馬便多達二十萬。另外城中軍廂,各公衙人手,各種武裝力量更有五萬之多。這每一項的數據,都讓這座城池毫無疑問成爲當今國際第一大都市。

林覺主僕下了西山官道,一路向汴梁城行去。終於能一睹這座繁華如夢的京都的風采,林覺的心情很是激動。上一世他也曾來過,但那一次和此次前來的心情迥異。那一次他來京城參加考試,更多的是考慮春闈大考之事,而無暇去顧忌其他。記憶中的京城的模樣也很是模糊,只是記得很多的人羣,很多的車馬而已。那只是一個匆匆的過客罷了。但此次,林覺卻帶着品味欣賞和敬畏之心而來,自然是另一番感受。

隨着熙攘的人羣,林覺主僕沿着汴水河岸邊的官道緩緩向着那座巍峨的城池而去。官道南側,一條大河蜿蜒而行直通城中。河岸上,抽出新芽的嫩柳淡淡如煙,正是新春之象。河面之上,滿載貨物的船隻來往穿梭不息,繁忙無比。林覺不禁驚歎,這還沒進入城中,便已經是這般繁忙景象。到了城裡,還不知道是怎樣的情形。

從距城十里之外便有了一條長亭通向城門,每隔裡許,長亭中便可見峨冠錦衣之人對酒當歌,絲竹樂音悠揚婉轉。林覺心想,那便是長亭送別的文人才子們再次送別好友離京吧。

不久後,衆人抵達了汴梁城西南的西水門。那條大河穿越城門進入城中,城門一半建在水上,一半橫跨汴河,倒和杭州北關門的光景有些相像。當林覺主僕從外城城門洞的關卡進入城門的那一刻,便覺得一股熱烈的聲浪和氣味撲鼻而來。只走了一小會,頓時覺得眼睛不夠用,耳朵不夠聽,鼻子不夠聞。四面八方的人車船馬、熙攘叫鬧,紅袍綠襖,各色聲響和畫面一股腦兒的撲向自己,讓這主僕三人呆若木雞般的站在城門內汴河岸邊的大街之上。

但見那汴河兩岸人流如織,繁華程度超出了林覺的想象,臨河店鋪鱗次櫛比,汴水河上大大小小的船隻不計其數,河上過不裡許便建有石拱大橋一座,兩岸來往暢通無阻。

目力所及之處,撐船的、騎馬的、趕車的、走路閒逛的、挑擔的、扛包的、負重的、買賣東西的、橫着膀子的官差、萎縮在牆根下的乞丐、打馬而過一路呵斥的士卒、吆喝叫賣的小販、打囉耍猴子玩把戲的江湖藝人,茶館裡口沫橫飛的茶客們……整個一個市井全圖。

耳朵裡聽聞之處,叫賣吆喝聲,絲竹聲,唱曲聲,雞鳴狗吠聲,茶館裡開水的滋滋聲,麪館中老湯的咕咚聲,喊人的,罵人的,笑的,哭的……各種各樣的聲響宛如一股洪流一股腦兒撲向衆人,宛如一曲嘈雜的交響樂一般。

鼻子裡聞到的氣味,香的是街旁的美點、臭的是經過身旁拉大糞的木車、除此之外,酸的、腥的、五香的、腥辣的什麼味兒都有,……像是打翻了五味館,油鹽醬醋罈壇罐罐打翻了一般。

頭頂上看去,街道旁的店鋪豎起的布幔招展,彩旗飄飄,紅燈籠,綠旗子,白幔子,黑牌匾,黃欄杆,滿目彩色,眼睛都看不過來了。

林覺看過《清明上河圖》,在地球上的時候,他曾經在一個博物館中看到了一個用現代的技術再現了的,能讓清明上河圖上的所有任務車馬船隻都動起來的動畫圖卷。當時林覺便覺得不可思議。還自信的認爲那是經過藝術化的加工和誇張,並非寫。但現在眼前的景象跟那圖上相對比起來,林覺已才明白,那副畫上的那個大宋朝的都城汴梁的場景跟身在的這個大周朝的都城汴梁的場景相比遠遠不如。那副畫上畫的還是清明時節的情景,而眼下既非節氣又非節日,只是普通一日而已,眼前的街市的繁華熱鬧已經超過了那副畫作。這要是到了節日裡,那將是怎樣的一副繁華鼎盛的場景。

主僕三人花了好半天才恢復了過來。按理說三人都是從杭州城來的,也是個大地方來的人。杭州城的人口也逾百萬之巨,似乎怎麼也不至於被這裡驚詫到如此地步。但他們還是像鄉下人進城一般的驚愕不已。

都城便是都城,天子腳下的城市終歸與衆不同。那種人羣的氣質便有一種讓人心慌的壓迫感。打個不恰當的比方,杭州城的繁華便如書香門第的深宅大院一般安靜從容,而京城的繁華便如豪門大戶一般闊綽霸道,相較而言,後者帶給人更加直接的壓迫之感。

第七十四章 碾壓第五二七章 妻賢知君意第八一七章 合作第一二六零章 設伏第一二三九章 必然還是偶然第一一一三章 血色黃昏(一)第一五四四章 找尋第七六一章 往事(續)第四零九章 談判第八六三章 殺出血路第七十二章 誓分高下第一一三章 龍潭虎穴第九四三章 密會第五章 竟有驚人語第七十五章 共眠第五九零章 昏招第三五八章 落花有意水無情第一三二一章 逆轉第九六二章 困惑第一五九四章 爭渡第一零一五章 大早朝(六)第八七九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七四三章 賊夫妻第八十五章 風雨將至猶未知第一一七六章 家宴第二一零章 伏擊第三九八章 細節第二一九章 重回險地第九零一章 猜測坐實第一三四八章 夜襲第七百三一章 搭救第一五九零章 誓言第八一三章 疑似故人來第一五八五章 新生第一零九四章 意外的平靜第二五零章 夏日第四四六章 造化之地第七一九章 新任知府第一四九六章 信第三五二章 猜想第九七零章 試探第三八一章 算計第四章 庶子膽大第三六三章 見字如面第一九五章 扯皮第八二六章 朝議第三九三章 囂張跋扈第七八六章 如此膿包第九六零章 罪己第一零二章 羣匪環伺第一一八七章 阻擊第四四二章 好花堪折直須折第一二八四章 惡戰第一三二一章 逆轉第五十章 樹欲靜風不止第二四九章 病歸第九九九章 劫持第五三一章 昨日重現第二六六章 兄弟情深第一六零七章 備戰第八零五章 捅了馬蜂窩第一四七六章 夜問第一四三三章 內外交迫第一二三三章 緊急施救第四五一章 土地的秘密第五七七章 初定第七三零章 遭遇第八六七章 圍殺第四八八章 緊鑼密鼓第九七八章 暗示第一四一二章 小甜瓜第九七零章 試探第一四四章 秘聞第四九九章 金口玉言第一四七二章 及時止損第一二二八章 挾持第一七零三章 漸入佳境第一三七五章 大戰第六八六章 同行第一七二章 軟肋第一三五四章 轉變第一六二八章 危局第一五零章 曇花如夢第七六五章 局勢第三十七章 難處第九六一章 歸來第一五一八章 佈置第一一八三章 勢在必得第八一四章 老驥伏櫪第一三七六章 大戰(續)第一一七七章 家宴(續)第一五六六章 近在咫尺第二三一章 風從何處來第一零一七章 心機第一四一五章 鐵浮屠第九九七章 新曲奈何紈絝人第三十九章 一廂情願第一陸四六章 大決戰(七)第一一五章 紅顏爲匪第七四三章 賊夫妻
第七十四章 碾壓第五二七章 妻賢知君意第八一七章 合作第一二六零章 設伏第一二三九章 必然還是偶然第一一一三章 血色黃昏(一)第一五四四章 找尋第七六一章 往事(續)第四零九章 談判第八六三章 殺出血路第七十二章 誓分高下第一一三章 龍潭虎穴第九四三章 密會第五章 竟有驚人語第七十五章 共眠第五九零章 昏招第三五八章 落花有意水無情第一三二一章 逆轉第九六二章 困惑第一五九四章 爭渡第一零一五章 大早朝(六)第八七九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七四三章 賊夫妻第八十五章 風雨將至猶未知第一一七六章 家宴第二一零章 伏擊第三九八章 細節第二一九章 重回險地第九零一章 猜測坐實第一三四八章 夜襲第七百三一章 搭救第一五九零章 誓言第八一三章 疑似故人來第一五八五章 新生第一零九四章 意外的平靜第二五零章 夏日第四四六章 造化之地第七一九章 新任知府第一四九六章 信第三五二章 猜想第九七零章 試探第三八一章 算計第四章 庶子膽大第三六三章 見字如面第一九五章 扯皮第八二六章 朝議第三九三章 囂張跋扈第七八六章 如此膿包第九六零章 罪己第一零二章 羣匪環伺第一一八七章 阻擊第四四二章 好花堪折直須折第一二八四章 惡戰第一三二一章 逆轉第五十章 樹欲靜風不止第二四九章 病歸第九九九章 劫持第五三一章 昨日重現第二六六章 兄弟情深第一六零七章 備戰第八零五章 捅了馬蜂窩第一四七六章 夜問第一四三三章 內外交迫第一二三三章 緊急施救第四五一章 土地的秘密第五七七章 初定第七三零章 遭遇第八六七章 圍殺第四八八章 緊鑼密鼓第九七八章 暗示第一四一二章 小甜瓜第九七零章 試探第一四四章 秘聞第四九九章 金口玉言第一四七二章 及時止損第一二二八章 挾持第一七零三章 漸入佳境第一三七五章 大戰第六八六章 同行第一七二章 軟肋第一三五四章 轉變第一六二八章 危局第一五零章 曇花如夢第七六五章 局勢第三十七章 難處第九六一章 歸來第一五一八章 佈置第一一八三章 勢在必得第八一四章 老驥伏櫪第一三七六章 大戰(續)第一一七七章 家宴(續)第一五六六章 近在咫尺第二三一章 風從何處來第一零一七章 心機第一四一五章 鐵浮屠第九九七章 新曲奈何紈絝人第三十九章 一廂情願第一陸四六章 大決戰(七)第一一五章 紅顏爲匪第七四三章 賊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