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生不逢時

戰爭時期,帝國海軍對進攻力量的需求是永無止境,而最有力的進攻手段也就是依託於航母的艦載航空兵。

顯然,航母肯定是多多益善。

正是如此,如何在戰時獲得足夠多的航母,成爲了帝國海軍必須認真考慮,並且着手解決的問題。

“替代型航母”就是在此背景下誕生。

只是,在開工建造之前,帝國海軍就已認識到,“替代型航母”只是應急之作,並不是理想選擇。

如果只是用於護航作戰,那麼按照商船的標準建造,問題還不是很大,畢竟護航作戰行動都是在後方進行,很難遇到真正的挑戰,而且能獲得包括岸基航空兵在內的其他作戰力量的支持與配合。事實上,第二次全球大戰當中,那些用商船改造的護航航母並不比按照軍艦標準建造的小型航母差。

可問題是,要讓“替代型航母”去執行其他的作戰任務,那就有點勉爲其難了。

顯然,對於滿載排水量達到了5萬噸,最多能夠搭載50架艦載機的中型航母,肯定不止侷限於護航作戰。

前線指揮官調派護航航母執行其他的作戰任務,簡直是再正常不過了。

按照帝國海軍做的統計,第二次全球大戰期間,特別是在最初的3年裡面,護航航母有大約70%的時間在執行跟護航無關的任務,比如向前線運送作戰飛機,甚至是直接參與作戰行動。即便在戰爭後期,護航航母有一半以上的時間在做本職之外的工作。關鍵是,護航航母遭受的損失,僅有不到三分之一跟護航作戰有關,另外的三分之二都是在執行非護航任務時所遭受。

可見,實戰對護航航母的需求遠遠超過了設計要求。

也正是在這個大背景下,帝國海軍決定在“替代型航母”的基礎之上,研製一種性能更加強大的中型航母。

這就是“增強型航母”。

要說的話,“增強型航母”的發起時間並不晚,幾乎是跟“替代型航母”同時開始,只是推進速度慢得多。

道理也很簡單,條件不成熟。

不要忘了,大戰才爆發,主要造船廠的頭號任務是建造航母、巡洋艦、驅逐艦、兩棲攻擊艦與大型攻擊潛艇等主力戰艦,即便是規模較小的造船廠,也承擔起了輔助艦船,以及運輸船隻的建造工作。

此外,建造艦船的數量,不但受到造船廠限制,還跟鋼鐵的產量直接掛鉤。

帝國的大型鋼鐵廠幾乎都在沿海地區,而且緊挨着港口,主要就是爲了降低運輸環節的費用。

其實,帝國的很多造船廠是由鋼鐵廠發展而來。

毫無疑問,在大戰初期,就算有迫切需要,也要受現實約束,把有限的資源用在最爲關鍵的地方。

要說的話,這也是“替代型航母”堅持採用商船標準的關鍵所在。

如果採用軍艦標準,那麼在立項的時候就會被否決,因爲在戰爭初期,達到軍用標準的高強度合金鋼的產量根本就滿足不了造艦需求,連主力戰艦都沒辦法保證,更別說是重要性不夠高的輔助艦船。

只是,帝國海軍沒有因此放棄“增強型航母”,至少設計工作沒受到影響。

與“替代型航母”相比,“增強型航母”最突出的變化,也就是採用軍艦標準,以提高戰場生存能力。

當然,肯定沒這麼簡單。

在戰術用途上,“增強型航母”被當成了大型航母與超級航母的補充對待,以提高艦隊的戰術靈活性。

說得直接一點,用2到3艘“增強型航母”來替代1艘大型航母或者超級航母,能夠顯著提高在執行低強度作戰任務時的戰術靈活性,讓特混艦隊不再受航母數量的限制,獲得更高的作戰效率。

在具體應用上,主要針對的也就是低強度作戰任務,比如在登陸作戰行動當中爲陸戰隊提供空中支援。

嚴格說來,這正是在啓動“增強型航母”時所要達到的主要目的。

在第二次全球大戰期間,帝國海軍的小型艦隊航母主要用於登陸作戰,到後期更是直接編入登陸艦隊。

從這個角度看,“增強型航母”更像是新時代的小型艦隊航母。

當然,得益於技術進步,特別是艦載機大型化,“增強型航母”沒辦法小型化。

只是,相對於增強作戰能力,更加得控制建造成本。

道理也很簡單,如果太昂貴,不如建造作戰能力更加完善的大型航母。

其實,這也是帝國海軍在設計階段提出的唯一要求。

在“替代型航母”的基礎上,通過採用軍艦的設計標準提高生存能力,並且把建造成本控制在“替代型航母”的150%以內。至於具體的性能指標,比如載機數量與持續作戰能力可以略微降低。畢竟“增強型航母”也主要在後方活動,能夠方便的獲得補給,不存在得獨當一面的需求。

按最初的設計方案,“增強型航母”也就是通過犧牲載彈量、載油量,並且縮減機庫面積來增強生存能力。簡單說,也就是利用節約下來的噸位來增強艦體結構強度,避免採用稀缺的高強度合金鋼。

關鍵,其實就是建造軍艦必須用到的高強度合金鋼。

別說是在樑夏帝國,放眼全世界,軍用標準的高強度合金鋼都是戰略物資。不止是建造戰艦需要,其他武器裝備也需要,比如陸軍的主戰坦克。即便是作戰飛機,部分零件也是由高強度合金鋼製造,比如起落架。

在進入戰爭狀態後,包括高強度合金鋼在內的戰略物資,全都納入了分配體系。

顯然,不是說想要多少就能得到多少。

只是,用普通鋼材替代,必然會導致結構重量增加,從而對性能產生影響。

按照最初版本,“增強型航母”的載機數量減少到了36架,也就是4個半中隊,載油量與載彈量都減少了四分之一,續航力降低到5000海里,持續作戰能力僅5天,還無法爲艦載機提供全面維護。

當然,這也跟其他性能指標提升有關。

比如爲了讓航速達到30節,而且在動力系統超負荷運行時達到32節,必須採用功率更大的燃氣輪機,導致耗油率提高,還佔用了更多的內部空間,也就只能縮小彈藥庫與燃料庫等艙室的尺寸。

可惜的是,該方案依然沒能獲得批准。

不是因爲性能太差,而是沒有配套的產能,即能夠建造中型航母的造船廠都沒有控制的船臺可用。

關鍵還有,帝國海軍對“增強型航母”的需求並不是很迫切。

以當時的情況,帝國海軍在東望洋方向上,至少需要用2年時間進行部署調整,然後纔有望發起戰略進攻。前期的進攻行動,以攻打島嶼爲主,投入的作戰力量不會太多,現有的特混艦隊已經足夠。再說了,紐蘭海軍已經被擊潰,短期內難以構成威脅,艦隊決戰的可能性並不大。

此外,帝國海軍在近期的主要戰場其實是在梵炎洋。

簡單的說,也就是支持南方次大陸那邊的作戰行動,包括封鎖梵羅國,阻止紐蘭共和國爲其提供軍事援助。

因爲帝國海軍在梵炎洋上有很多軍事基地,比如在梵炎洋中心位置的迪戈基地,所以對帝國海軍來說,面向梵炎洋作戰,對艦隊的要求反到不太大,主要依靠岸基航空兵,以及掩護運輸船隊的護航艦隊。

從這個角度看,帝國海軍最緊缺的其實是用於護航作戰的“替代型航母”。

正是如此,在“替代型航母”大批量建造之時,“增強型航母”遲遲沒有上馬。

不過,這並非壞事。

等到帝國海軍需要“增強型航母”的時候,高強度合金鋼的產能提升了十幾倍,不再需要爲建造材料犯愁。

關鍵還有,建造成本因此大幅度降低。

當然,帝國海軍也對“增強型航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往簡單說,也就是以中型航母的噸位,獲得相當於超級航母60%的戰鬥力,填補大型航母不足產生的空缺。

顯然,帝國海軍把“增強型航母”當成了大型航母的替代品。

其實,這也是必然結果。

道理也很簡單:超級航母太昂貴,不但沒法大批量建造,鉅額的維持費用也讓帝國海軍難堪重負。

哪怕是在戰爭時期,帝國海軍也不可能無限制擴充艦隊規模。

再說,並非任何戰鬥都需要出動超級航母。

至於大型航母,效費比顯然不夠理想。

比如,“陳炳勳”級的建造成本大約是“薛遠征”級的80%,而在高強度戰鬥當中的作戰效率僅相當於“薛遠征”級的65%。關鍵是,在低強度戰鬥中,“陳炳勳”級的效費比不比“薛遠征”級高多少。

換句話說,大型航母有點高不成、低不就。

此外,在“陳炳勳”級之後,帝國海軍沒再建造過大型航母。

顯然,只是重新設計就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因此大型航母並不是理想選擇,完全沒有效費比可言。

正是如此,帝國海軍調整了“增強型航母”的性能指標,要求用6萬噸的艦體,獲得相當於超級航母60%的戰鬥力。

顯然,這個要求一點都不低。

簡單的說,也就是保持“陳炳勳”級90%的戰鬥力,排水量降低24000噸。

即便採用最先進的造艦技術,也有很大的難度。

不說別的,要想讓戰鬥力達到超級航母的60%,至少需要配備3部彈射器,也就對動力系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即便採用最新型號的燃氣輪機、回熱蒸汽發射器與彈射器,所能減少的噸位都很有限。

正是如此,在動工建造之前,帝國海軍對性能指標做了調整,降低了要求。

按最終的要求,“增強型航母”只配備2部彈射器,2套動力系統與2套推進系統,艦載機的出動率相當於“薛遠征”級的50%,而續航距離、持續作戰時間與最高航速等性能指標則有所提高。

顯然,“增強型航母”最終演變成了中型航母。

不要忘了,在過去幾十年裡,帝國海軍一直排斥中小型航母,可最終還是不得不向現實低頭。

從技術發展的角度來看,“增強型航母”其實是在走下坡路。

不過,也不能由此完全否定該項目的價值。

在戰術層面上,“增強型航母”解決了帝國海軍在戰爭中的頭號難題。在不大規模擴大艦隊規模的前提下,增強了艦隊作戰的靈活性,彌補了由於大型航母與超級航母不足產生的兵力缺口。

只是,關鍵是在技術層面上。

說得簡單一點,就是在設計“增強型航母”期間所啓動的新型裝備的研製工作。

最有代表性的,也就是後來取代了蒸汽彈射器的電磁彈射器。

雖然早在大戰爆發之前,帝國海軍就在着手研製電磁彈射器,但是受技術,以及現實需求的影響,沒有明顯的進展。主要是,現在所使用的蒸汽彈射器,完全能夠滿足海軍的各項要求,因此在研製新式彈射器的時候,並沒有太過明顯的緊迫性,也就導致海軍不願意投入太多經費。

“增強型航母”的出現,爲研製電磁彈射器提供了理由。

道理也很簡單,不管是配備2部,還是3部彈射器,電磁彈射器都是達到海軍提出的戰術性能指標的唯一選擇。事實上,只需要2部電磁彈射器就夠了,而配備3部電磁彈射器能讓“增強型航母”的出動效率達到超級航母的水準,從而讓“增強型航母”成爲貨真價實的主力航母。

正是如此,帝國海軍開始重視電磁彈射器,並且投入大量資金用來研製電磁彈射器。

雖然沒有能夠趕在大戰期間研製成功,不然帝國海軍也不會降低性能指標,但是戰時進行的這些研究,爲戰後的研製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並且成爲帝國海軍在戰後繼續推動電磁彈射器研製工作的關鍵因素。

道理也很簡單,需要投入海量資金的前沿技術,在戰時就已取得突破,或者說已經投入了足夠的資金。

要說的話,“增強型航母”是一種能夠改變海軍面貌的產物。

可惜的是,誕生得稍微晚了一點。

如果提前兩年,甚至一年開始大規模建造,“增強型航母”很可能成爲帝國海軍的絕對主力。結果是,等到帝國海軍決定大規模建造“增強型航母”的時候,已經沒有相關的戰術需求。

結果就是,到大戰結束,“增強型航母”僅建造了8艘,而且都在戰後出售給盟國。

大戰期間,帝國海軍的主力,依然是以“薛遠征”級爲首的超級航母!

第594章 折中方案第281章 肺腑之言第19章 龍的天空第71章 虎虎虎第167章 制海利器第310章 大婚之日第414章 最新消息第339章 遭遇戰第181章 情況有變第237章 各取所需第166章 決死的魚雷攻擊第599章 無法解決的矛盾第1章 平民軍官第162章 暴露行蹤第109章 合圍到位第241章 盟友助力第28章 煽風點火第189章 一鼓作氣第4章 太空貓眼第214章 開門見山第202章 釋懷第49章 奔赴前沿第161章 滄海一粟第179章 快馬加鞭第74章 先發與後發第172章 死得悄無聲息第25章 淡化處理第81章 一招輸招招輸第47章 理想主義者第250章 各爲所戰第68章 兵分兩路第243章 突擊開始第170章 癡人說夢第149章 一無所獲第617章 全速突擊第246章 一夜之間第337章 敵人的雷達第132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463章 連帶影響第412章 妄想的和平第228章 一廂情願第308章 替身第45章 主動撤離第522章 消息第318章 年輕人的眼界第16章 開幕之戰第43章 大戰之局第623章 天下大亂第601章 空操心第112章 必不可少第114章 懷疑上蒼第475章 宣傳工作第208章 隔壁的老王第119章 獨自爲戰第129章 多手準備第198章 定調第378章 登門拜訪第605章 新的消息第192章 搶先攻擊第392章 嚴防死守第145章 捨本逐末第106章 今非昔比第113章 內部矛盾第250章 各爲所戰第328章 一分爲三第34章 蜂擁而入第593章 又一個拖油瓶第177章 主次有別第33章 踹門之戰第55章 戰火重燃第122章 運氣第94章 鐵血首輔第581章 多管齊下第318章 年輕人的眼界第64章 風雲際會第363章 全都是運氣第182章 暗夜鳳凰第473章 大的好處第459章 爭分奪秒第74章 先發與後發第237章 遲到六天的情報第109章 合圍到位第256章 各奔東西第553章 海軍基地第41章 天賦的天花板第83章 三駕馬車第159章 箭已離弦第119章 多嘴惹的禍第281章 肺腑之言第8章 試探虛實第605章 新的消息第51章 變與不變第480章 繼續推進第543章 兵分兩路第249章 一路狂飆第414章 最新消息第327章 備用方案第215章 上屋抽梯第332章 投奔紐蘭的田實第143章 攻敵必救
第594章 折中方案第281章 肺腑之言第19章 龍的天空第71章 虎虎虎第167章 制海利器第310章 大婚之日第414章 最新消息第339章 遭遇戰第181章 情況有變第237章 各取所需第166章 決死的魚雷攻擊第599章 無法解決的矛盾第1章 平民軍官第162章 暴露行蹤第109章 合圍到位第241章 盟友助力第28章 煽風點火第189章 一鼓作氣第4章 太空貓眼第214章 開門見山第202章 釋懷第49章 奔赴前沿第161章 滄海一粟第179章 快馬加鞭第74章 先發與後發第172章 死得悄無聲息第25章 淡化處理第81章 一招輸招招輸第47章 理想主義者第250章 各爲所戰第68章 兵分兩路第243章 突擊開始第170章 癡人說夢第149章 一無所獲第617章 全速突擊第246章 一夜之間第337章 敵人的雷達第132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463章 連帶影響第412章 妄想的和平第228章 一廂情願第308章 替身第45章 主動撤離第522章 消息第318章 年輕人的眼界第16章 開幕之戰第43章 大戰之局第623章 天下大亂第601章 空操心第112章 必不可少第114章 懷疑上蒼第475章 宣傳工作第208章 隔壁的老王第119章 獨自爲戰第129章 多手準備第198章 定調第378章 登門拜訪第605章 新的消息第192章 搶先攻擊第392章 嚴防死守第145章 捨本逐末第106章 今非昔比第113章 內部矛盾第250章 各爲所戰第328章 一分爲三第34章 蜂擁而入第593章 又一個拖油瓶第177章 主次有別第33章 踹門之戰第55章 戰火重燃第122章 運氣第94章 鐵血首輔第581章 多管齊下第318章 年輕人的眼界第64章 風雲際會第363章 全都是運氣第182章 暗夜鳳凰第473章 大的好處第459章 爭分奪秒第74章 先發與後發第237章 遲到六天的情報第109章 合圍到位第256章 各奔東西第553章 海軍基地第41章 天賦的天花板第83章 三駕馬車第159章 箭已離弦第119章 多嘴惹的禍第281章 肺腑之言第8章 試探虛實第605章 新的消息第51章 變與不變第480章 繼續推進第543章 兵分兩路第249章 一路狂飆第414章 最新消息第327章 備用方案第215章 上屋抽梯第332章 投奔紐蘭的田實第143章 攻敵必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