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一廂情願

德城,總理府。

天還沒亮,迪迦拉就召集戰時內閣的全體成員,以及軍方的高級將領,爲南部戰區與西部戰區的局勢商討對策。

雖然話是如此,但是除了由軍方安排的高級參謀介紹了交戰情況之外,沒有一名參會官員與將領發表意見。針對當前的戰局,其實也沒什麼好說的。大家都知道,迪迦拉召開緊急會議,主要是爲了增強在領導階層的威信,抵消失敗產生的衝擊,確保梵羅國上下,特別是軍隊依然聽從他的指揮。

至於戰爭,還是得照常進行。所謂的對策,也不需要拿到這種高級會議上討論。

南部戰區,梵羅軍對已經着手加強沿海地區的防禦部署,還會按計劃,逐步把空中作戰的指揮權移交給紐蘭遠征航空隊,由紐蘭空軍派來的將領擔任總指揮,從而減輕梵羅空軍的作戰負擔。

只是,紐蘭遠征航空隊絕不是萬金油。

除非能夠打通海運航線,不然紐蘭遠征航空隊最多就只能堅持幾個月,然後就會因爲沒有飛機可用而喪失作戰能力。至於在戰前送過來的那些作戰飛機,就算拼湊起來後能夠正常使用,那也是杯水車薪。在打通海運航線之前,唯一能夠指望的,也就是用潛艇運送一些關鍵的耗材,比如非常容易損壞的電子設備,使用壽命較短的零件,以及梵羅國沒辦法生產的特種油液。

總而言之,紐蘭遠征航空隊再是厲害,也是無根的浮萍。

真正能指望的,其實是橫垣在岡伽羅平原南面,覆蓋了大半個梵羅半島的德干高原。

換句話說,就算東方聯軍在南部地區登陸,也需要橫穿德干高原,才能把戰線推進到岡伽羅平原。

以梵羅國糟糕透頂的道路與鐵路,在德干高原上行軍絕對是一場災難。

至於沿海岸線推進,因爲需要奪取港口充當後勤保障的基地,所以作戰難度不會小到哪裡去。

關鍵還有,南部地區不是杳無人煙的荒漠。

除了沿海城市之外,德干高原上也有很多城鎮,還有不少大城市,南部地區的人口總量高達3億。

在理論上,佔領南部地區至少需要動用100萬地面部隊。

戰爭初期,樑夏帝國去哪裡找100萬地面部隊?

何況,還需要爲佔領軍提供後勤保障。

別說肯定會遇到的武裝抵抗,哪怕沒遭到抵抗,出動百萬大軍佔領梵羅國的南部地區都得不償失。

正是如此,連迪迦拉都認爲,東方聯軍不會在南部戰場投入重兵,最多也就是奪取幾座沿海港口城市,獲得幾處立足點,然後由航空兵與遠程炮兵打擊內陸地區,通過遠程封鎖與打擊讓退守內陸的梵軍不戰自亂。只要封鎖持續數個月,居住在內陸的2億平民就將成爲梵軍的頭號麻煩。

這個判斷並沒有錯。

前面已經提到,不管是哪套作戰計劃,都沒有考慮攻佔梵羅國的南部地區,特別是內陸腹地。

以當前的戰略局勢,重點在西部戰場。

梵羅國劃分的西部戰場,就是東方聯軍的西南戰場。

如果按照人口分佈劃分,梵羅國在大體上可以分成三個部分,也就是西北地區、北部地區與南部地區。按照非官方統計數據,這三個地區的人口規模全都在3億左右,沒有明顯的差距。

換成人口密度的話,差距就很明顯了。

西北地區還不到30萬平方千米,佔國土總面積的8%,卻供養了3億多人。北部地區接近50萬平方千米,佔比爲15%,人口也超過3億。南部地區超過140萬平方千米,佔比超過了40%,人口還不到3億。

可見,西北地區的人口密度最高,而南部地區最低。

如果計算農業產值,北部地區則是絕對的第一。

梵羅國的各地總面積在24億畝到27億畝之間,爲全球第二,僅比紐蘭共和國少了不到百分之十,至少都比樑夏帝國多了2億畝。在糧食產能方面,梵羅國位居全球第三,僅次於樑夏帝國與紐蘭共和國。

在這20多億畝耕地中,岡伽羅平原佔了4成。

得益於良好的光熱條件與充沛的降雨,以及肥沃的土壤,岡伽羅平原一直都是梵羅國的糧倉。依靠4成的耕地,產出了差不多四分之三的糧食,供養了7億多梵羅人,甚至能用來出口創匯。

其實,梵羅國一直都是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國之一。

只看自然因素,由岡伽羅河沖積了數千萬年才形成的岡伽羅平原,絕對是這顆星球上面最適合農業耕種的地方。拿水稻來說,同緯度地區只有岡伽羅平原能一年三熟,而且不需要大量使用化肥。

從無極高原上衝刷下來的淤泥足足有數千米厚,即便再過幾千年都很適合耕種。

關鍵還有,梵羅國依然是典型農業國,全國有超過80%的人口居住在農村,並主要從事農業生產。即便是城市裡的居民,也有很多是從事第一產業,或者跟農業相關,比如食品加工與農具銷售。

從這個角度看,北部地區的重要性並不在西北地區之下。

雖然在地理位置上,西北地區與北部地區緊密相連,共同構成了從西到東,橫貫梵羅國的“梵羅河-岡伽羅河走廊”,而這也是梵羅國的基本盤,但是在這條走廊的西南方向上,存在一個較爲明顯的缺口,也就是位於德干高原西北、岡伽羅平原西部、在德城南面數百千米之外的馬爾瓦高原。

說是高原,其實更像是丘陵地帶。

如果把岡伽羅平原說成第一臺階,那麼馬爾瓦高原就是第二臺階。

也就是說,如果敵人從西邊殺入,然後沿着馬爾瓦高原向東推進,就能夠切斷西北地區與北部地區的聯繫。

更加重要的是,德城所在的西北高原,在地理層面上也屬於第二臺階。

說得直接一點,在控制了馬爾瓦高原之後,東方聯軍既可以北上強攻德城,也可以南下征戰德干高原,還能向西掃蕩岡伽羅平原。反過來,梵軍只要丟失馬爾瓦高原,就必然會處於進退失據的境地。

早在6年之前,梵羅當局就認識到了馬爾瓦高原的價值。

前面就提到過,周涌濤出任帝國首輔之前,紐蘭共和國依仗SR-71A“黑鳥”3倍音速偵察機率先服役,利用在梵羅國租用的軍事基地,對帝國本土進行戰略偵察,最終導致嚴重的軍事對峙。

當時,帝國就向巴鐵的南部地區增派了3個主力師,擺出了準備在地面開打的架勢。

這3個師,只有1個師部署在卡拉港,另外2個師在北面的海爾布爾,直接面對馬爾瓦高原。

帝國陸軍的戰略意圖非常的明顯,在開戰之後全速向東突擊。

只要帝國陸軍的裝甲部隊站上馬爾瓦高原,梵羅國必定戰敗。

隨後,才輪到部署在本土西南地區的地面部隊出手,從東邊發起進攻,掃蕩梵羅國的東北地區與北部地區。

按後來公佈的相關資料,梵羅國與紐蘭共和國進行了好幾次兵棋推演,而得出的結論都是梵羅國將在一個月內戰敗,而且紐蘭共和國鞭長莫及,甚至沒有辦法趕在梵羅國戰敗之前完成動員。到最後,梵羅國有很大的可能會被樑夏帝國強行肢解,或者說樑夏帝國將會藉此機會解決心腹大患。

別說是3個師,只需要1個裝甲師就能突破梵軍的邊境防線。

因爲在該方向上確實是無險可守,也沒做前期部署,所以就算梵軍的兵力充足,也擋不住帝國陸軍的鋒銳。

在理論上,只要後勤保障沒有出問題,帝國陸軍能夠在一週之內殺到科塔。

正是如此,在對峙即將演變成戰爭的時候,梵羅當局發出逐客令,紐蘭空軍隨後撤走了部署在梵羅國境內的“黑鳥”偵察機。爲了讓樑夏帝國放心,梵羅國還邀請樑夏帝國的外交武官參觀了部署“黑鳥”的空軍基地,並且在武官面前拆除了用來爲“黑鳥”提供保障的機庫等基礎設施。

此後,梵羅國開始加強西部防線。

因爲需要面對帝國陸軍,所以梵羅陸軍沒有花費太大的精力構築邊境防線,也沒把希望寄託在防禦陣地上。

在該方向,唯一能夠依靠的,也就是梵羅沙漠。

爲此,梵羅陸軍構築了兩條以道路與鐵路爲基礎的戰略防線。關鍵是,這兩條防線總體上呈V字型,不但起到屏蔽首都德城的作用,還能夠逼迫從西邊殺來的敵人向南運動,也就是深入梵羅沙漠。

西邊的防線從比卡內爾到齋普爾,而東邊的防線從德城到齋普爾。

只是,這兩條V字型防線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缺點,向南拓展的空間不夠,對防禦部隊有很高的要求。

說得直接一點,如果梵羅陸軍希望依靠這兩條防線,準確說是部署在中心點上,也就是齋普爾的地面部隊來阻擊向馬爾瓦高原推進的敵人,就得具備極高的戰術機動能力,能夠進行大範圍戰場機動。

不說別的,梵軍從齋普爾附近的前進陣地出發,至少需要向南突擊100千米才能對敵人構成威脅。

顯然,這個要求對梵軍來說,確實是勉爲其難。

別說是在戰時,就算在和平時期,讓梵軍裝甲部隊快速行進100千米,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

到了戰時,沒有制空權,裝甲部隊憑什麼進行大範圍的戰場機動?

何況,實際需要的突擊距離肯定不止100千米。

此外,梵軍主動出擊打野戰,樑夏陸軍肯定是求之不得。

正是如此,梵軍又在這條防線的外面增加了幾個防禦支撐點,齋普爾西邊的阿梅傑爾與焦特里爾,齋普爾南面的科塔與烏代布爾,並且依託這幾個支撐點擴展了防線,或者說建立了兩條新防線。

這樣一來,也就把防區擴大到了馬爾瓦高原的西部地區,以及梵羅沙漠的東部地區。

按梵軍的部署,或者說戰術設想,如果東方聯軍從西邊發動進攻,並且以攻佔馬爾瓦高原爲目的,那麼不管從哪個方向推進,至少都需要突破兩道防線,梵軍則能充分利用防禦獲得的時間調整防禦部署。

關鍵就是,可以把主力部隊部署在齋普爾附近,而不是分散在整條防線上。

也就是按這套戰術,西部戰場上的梵軍主力部隊都在齋普爾附近,而守衛前沿防線的幾乎全都是二線部隊。

這麼部署還有一個好處,平時的管理與訓練也更加方便。

當然,還能大幅度降低軍費,也就是日常開支。

這套防禦部署本身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梵軍能否把作戰設想轉換成實際行動。

關鍵,其實就是前面提到的,梵軍的戰場機動能力。

要是無法快速進行戰場機動,再是牢固的防線都是擺設,即便是傳統的陣地防禦戰,也得依靠預備隊發起反擊。

針對這個問題,梵軍也做了調整,準確說是把希望寄託在了盟友身上。

沒錯,就是紐蘭遠征航空隊。

按梵軍的要求,紐蘭遠征航空隊的幾十架A-10A就部署在齋普爾東邊的阿格拉,主要使命就是支援西部戰場的部隊作戰,在敵人發起突擊之後,摧毀敵人的裝甲部隊,削弱敵人的突擊力量。

關鍵就是,A-10A是當今最強悍的專用攻擊機之一,號稱坦克的剋星。

只要能挫敗敵人的銳氣,讓敵人放慢推進速度,梵軍就能從容的完成兵力調動,甚至不需要進行大範圍的戰場機動。

可見,梵軍的如意算盤打得很響。

只是,能不能實現,還有得一說。

其實,這也是迪迦拉發火的原因。

地面戰鬥已經打響,那些身居高位的將領,沒有一個給出明確的說法,在提到戰局走向的時候都成了啞巴。

平時,那些傢伙個個都信心滿滿,儼然是勝券在握。

只是,迪迦拉也很清楚,責任並不完全在將領身上,因爲當前的局面跟過往預測的有很大的差距。

在以往的推演當中,敵人都是從海爾布爾與蘇庫爾這邊發動進攻。

可是這次,東方聯軍從海德巴拉出發,沿梵羅沙漠南部的公路與鐵路推進,進攻路線在防線南面。如果東方聯軍在打下巴爾梅爾之後轉向南下,進軍古吉拉特邦,梵軍精心部署的防線就將變得毫無價值。到時候不但要丟掉古吉拉特邦,還會讓側翼暴露,並且導致戰略層面的慘敗。

只要東方聯軍投入足夠多的兵力,甚至能把梵羅國一分爲三,也就是同時完成對南方德干高原的戰略切割。

果真如此,後果將不堪設想。

那麼,該如何應對!?

第341章 劉向真出手第488章 關鍵所在第131章 敢想敢說第633章 老謀深算第612章 出征第479章 策劃第242章 死神鐮刀第18章 論功行賞第426章 突出重圍第166章 決死的魚雷攻擊第526章 絕望之餘第173章 憂心忡忡第500章 輪番攻擊第238章 涼拌第464章 第一個難題第14章 生死一百秒第233章 羣龍無首第229章 運乎命乎第575章 最後的反擊第576章 戰略欺騙第306章 把話挑明第316章 大戰局第60章 輾轉歸隊第381章 中流砥柱第6章 傷亡慘重第51章 變與不變第293章 老去的美男子第550章 暗流涌動第152章 屠龍的勇士與刺客第81章 擒賊擒王第373章 牆頭草第226章 完成態的艦載機第405章 最大的戰利品第313章 司令官就位第570章 壞消息第461章 見好就收第571章 三波攻擊第269章 大皇子的心腹第274章 人海戰術第27章 年終歲末第74章 全面退守第141章 一吐爲快第224章 回家喝粥第592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306章 把話挑明第394章 三步走第91章 敵機來襲第426章 突出重圍第468章 前期準備第559章 另有安排第624章 利益使然第175章 奪路狂奔第50章 速歸第107章 關門打狗第501章 突擊得手第165章 軍人榮譽第242章 死神鐮刀第564章 底氣所在第551章 超級轟炸機第23章 滅頂之災第242章 死神鐮刀第567章 撥雲見日第98章 圍追堵截第31章 臨危受命第65章 無可奈何的選擇第348章 第一滴血第453章 勾心鬥角第310章 大婚之日第450章 第一個準確判斷第85章 防空戰鬥狀態第93章 天神是怎麼練成的第411章 流言蜚語第616章 利益最大化第425章 三種可能第112章 必不可少第44章 進退兩難第20章 全能人才第410章 帝都風雲第105章 早有安排第535章 奮起直追第430章 回到艦隊第153章 春風得意第85章 防空戰鬥狀態第565章 去向不明第409章 當務之急第234章 突擊空運第133章 內在關係第12章 前線備戰第577章 會師第355章 好消息與壞消息第54章 南環計劃第398章 全是佯攻第130章 關鍵因素第255章 三杯茶第256章 各奔東西第362章 戰鬥結束第265章 應景的第54章 連鎖反應第283章 代言人第341章 劉向真出手
第341章 劉向真出手第488章 關鍵所在第131章 敢想敢說第633章 老謀深算第612章 出征第479章 策劃第242章 死神鐮刀第18章 論功行賞第426章 突出重圍第166章 決死的魚雷攻擊第526章 絕望之餘第173章 憂心忡忡第500章 輪番攻擊第238章 涼拌第464章 第一個難題第14章 生死一百秒第233章 羣龍無首第229章 運乎命乎第575章 最後的反擊第576章 戰略欺騙第306章 把話挑明第316章 大戰局第60章 輾轉歸隊第381章 中流砥柱第6章 傷亡慘重第51章 變與不變第293章 老去的美男子第550章 暗流涌動第152章 屠龍的勇士與刺客第81章 擒賊擒王第373章 牆頭草第226章 完成態的艦載機第405章 最大的戰利品第313章 司令官就位第570章 壞消息第461章 見好就收第571章 三波攻擊第269章 大皇子的心腹第274章 人海戰術第27章 年終歲末第74章 全面退守第141章 一吐爲快第224章 回家喝粥第592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306章 把話挑明第394章 三步走第91章 敵機來襲第426章 突出重圍第468章 前期準備第559章 另有安排第624章 利益使然第175章 奪路狂奔第50章 速歸第107章 關門打狗第501章 突擊得手第165章 軍人榮譽第242章 死神鐮刀第564章 底氣所在第551章 超級轟炸機第23章 滅頂之災第242章 死神鐮刀第567章 撥雲見日第98章 圍追堵截第31章 臨危受命第65章 無可奈何的選擇第348章 第一滴血第453章 勾心鬥角第310章 大婚之日第450章 第一個準確判斷第85章 防空戰鬥狀態第93章 天神是怎麼練成的第411章 流言蜚語第616章 利益最大化第425章 三種可能第112章 必不可少第44章 進退兩難第20章 全能人才第410章 帝都風雲第105章 早有安排第535章 奮起直追第430章 回到艦隊第153章 春風得意第85章 防空戰鬥狀態第565章 去向不明第409章 當務之急第234章 突擊空運第133章 內在關係第12章 前線備戰第577章 會師第355章 好消息與壞消息第54章 南環計劃第398章 全是佯攻第130章 關鍵因素第255章 三杯茶第256章 各奔東西第362章 戰鬥結束第265章 應景的第54章 連鎖反應第283章 代言人第341章 劉向真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