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借力預推歷史磨

戰陣訓練是下午的第一課,一個時辰下來,也就是照着石灰劃下的線站定,記住自己位置而已。*文學館*上午是行軍隊列訓練,下午也是站位,卻已把這些藩夷漢子累得夠嗆,沒花什麼力氣,腦子卻燒得厲害,還有幾十號人捱了鞭子。不是頭領們強力彈壓,還有一隊着甲兵丁虎視眈眈盯着,隨時準備行軍法,這幾百漢子早就鬧了起來。

到了第二課,氣氛終於活絡起來,這個科目是漢子們最樂意學的,弓術、弩術、槍術和刀牌術,教的是個人戰技。

吳近教弓術,王世義教槍術,刀牌術是種友直遣來的一個親衛教授,羅蠶娘教的弩術最受歡迎。秀色可餐是一個原因,跟槍弓刀牌比起來,她所教的弩術更新鮮,藩夷頭領們也有眼光,清楚這套弩術的威力。

頭一日也不可能教多少,不過是看看各人的基礎,再解說下概要,定下訓練基礎。黃昏時散隊,衆人還意猶未盡,用過餐後,不少人又來了校場繼續比劃。

藩夷頭領們卻沒行動自由,集中在大帳裡,聽王衝講課。

王衝講什麼呢?

講三本書,《山海經》、《華陽國志》和《史記》。

《山海經》自戰國時成書,漢時補著,宋時流傳的是晉時郭璞《山海經傳》,講天地玄黃,山海河湖,禽獸人俗,物產奇聞。

“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爲鳥,其名爲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十數盞油燈將大帳映得通亮,十九個頭領加十九個親兵,一共三十八個學生駕着馬紮端坐,本以爲會是私塾進學那般枯燥,卻沒想王衝講起了故事。聽到類似鯤鵬這樣的典故,不由得心馳神往,慨嘆世界之大。自身之渺。

王衝沒有就着一本書說到底,講了幾則出自山海經的典故後,又開講《華陽國志》。這本書由東晉常璩所著,講述古梁州地域內的歷史變遷,風土人情。《尚書-禹貢》曰:“華陽黑水爲梁州”。意爲梁州是東起華山之陽,西至黑水之濱,包括後世的四川、雲貴、甘肅、陝西乃至湖北一帶。

《華陽國志》除了記述上述地區的地理人俗外,還寫了東晉之前的歷史變遷,王衝重點講了夔州路和黔地的內容,頭領們越聽越入迷,誰不想搞清楚自己故鄉的歷史沿革?

他們族類並非所居之地的原主。對幾百年乃至千年之前的歷史變遷知之甚少,這還是第一這麼系統地認識自己腳下土地的風雲變幻。巴人,夔人,越人。一撥撥變遷,沒哪一族能屹立千年。

《華陽國志》淺淺說過,休息片刻後,王衝開講《史記》。今天他只講《五帝本紀》,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這上古五帝。即是天下諸姓的先祖,黃帝是中土漢人之祖,而顓頊、帝嚳分別是黃帝之孫和曾孫,還是九黎三苗之祖”,當王衝說到這時,衆人若有所思。田忠嗣身邊的親衛,一個滿面文氣的青年恍然一笑,似乎明白了王衝的用意。

接着王衝丟開了《史記》,隨口提到另外三本書,《三五曆紀》、《太平御覽》和《尚書大義》。前者是三國時吳國人徐整所著,後者則是本朝太宗年間所編的國典,《尚書大傳》則是漢時伏生所著。拜王衝舊爲神童時的過目不忘之能所賜,這些書都大致記得。

“盤古開天闢地,而後有三皇,三皇曰有巢、伏羲、神農,三皇之後乃有五帝……”

這是把五帝之前的先祖脈絡理了出來,說到“盤古”時,王衝故意發音含混,近於“盤壺”,衆人都是一愣。

“盤瓠?我們的盤瓠大王,漢人也認?”

頭領們沒說話,親衛們紛紛出聲。

王衝所聚的這十九家藩夷分佈在川東南和黔東一帶,從溱州、滋州到播州遵義,都是古時夜郎國之地,其民多是周時楚國先民西遷所形成的五陵長沙蠻。更南面的蠻州、南寧州也是後續遷居之地,漸漸演化爲苗、瑤、嘹、獞、仡佬等族。而其中的主體,也即苗瑤,都將盤古或盤瓠作爲祖先。

嚴格的說,盤古和盤瓠不是一個人,不過除了後世民族史專家會計較外,沒人會去在意,基本當作一回事。此時以盤古爲源祖的說法,只在苗瑤等族裡存在,中原漢民沒這個概念,但作爲神話淵源,卻被文人用來補上《史記-五帝本紀》的先古傳承。

王衝笑道:“《太平御覽》是國家大典,朝廷都這麼記述,當然是把盤古當作天地之初。”

這話說得曖昧,《太平御覽》只是引用了《三五曆紀》的說法,而盤古開天地和盤瓠爲人祖這兩件事也有差別,但對盤古的共尊卻是沒錯。

王衝總結道:“所以呢,即便我們五百年前不是一家,五千年前也是一家。”

衆人微微震動,還絕少見到將蠻夷認爲一家的官人。

一個時辰的講課時間很快就到了,包括父親已擠入大宋官僚行列的田忠嗣,以及祖輩長於作入貢生意,因而對中原風物有所瞭解的龍延昊,這兩人都覺得時間太短,其他頭領積年困於本族偏狹之地,眼界不開,更是沉醉於王衝所揭開的歷史之漾中,當王衝宣佈下課時,都還不捨起身。

沒多久,大帳之後的小帳裡,播州楊維吉、遵義軍楊文辰,南寧州龍延昊等人又聚在王衝面前。原本這三人對王衝還只是面上盡禮而已,此時卻有了一絲自心底發出的尊敬。不止爲王衝教授兵事,還爲王衝對待藩夷事上所顯露的姿態所動。

“此時相聚的十九家,與羅國相比,離朝廷更近,離漢人更近。”

王衝的開篇語看似廢話,意思卻很直接。這不止是說藩屬關係。更是說血緣關係。羅國是烏蠻,大理是白蠻,自古世居當地,不像這十九家藩夷,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的楚越兩國1,更有白紙黑字的共同祖先。

“而你們更是漢家英雄之後……”

再一句話,讓三人心頭一緊。

王衝的話沒錯,南寧州龍氏以五代楚國懷遠大將軍龍德壽爲先祖,播州楊氏奉唐時車騎將軍楊端爲先祖。

王衝巡查羅國東面的黔地時。也是以這兩家爲重。龍氏不提,而播州楊氏,王衝初至播州拜會楊光榮時,聽聞上代家主叫楊文廣,嚇了一跳。下意識地道:“楊仲容何時在此立家了?”

楊仲容就是楊延昭之子楊文廣。與演義不同,真實歷史裡的楊文廣,在宋時並不怎麼出名,只是尋常的高級將領。先是在陝西抵禦党項人,再跟隨狄青征討過儂智高,後在河北任定州路副都總管,官至侍衛步軍都虞候。熙寧七年,也即四十三年前就故去了。

楊家人還不知這個楊文廣,更不知楊業,聽王衝一說。也犯了嘀咕。他們先祖楊端也是太原人,楊業也是太原人,都有一個楊文廣,挺有默契。兩家楊是不是有關聯?

這個話題也只是用來活絡氣氛,不管是楊氏還是王衝。都沒怎麼上心。

王衝自料不到,在真實歷史裡,明時話本《楊家將演義》興起,播州楊氏爲彰自己漢裔名望,竟找大學士宋濂寫了《楊氏家傳》,將自己這一家楊跟楊家將拉在了一起。

宋濂在傳中說楊貴遷,也即楊光榮的父親,是楊延昭長子楊充廣的兒子。楊充廣隨父在廣西辦差時,與播州楊氏敘譜,發現兩家皆是太原楊氏一房。再因楊貴遷之父,播州楊氏家主楊昭無子,楊充廣便將其子楊貴遷過嗣,“至是,守播州者皆楊業子孫也”。

宋濂之說當然不靠譜,先不說楊延昭長子不叫楊充廣,若真是兩家敘譜,播州楊氏就絕不會再起楊文廣這個名字,這可犯了宗族大忌。

明時播州楊氏攀附楊業,背景是大明深入雲貴,推動改土歸流之勢,不僅楊氏,蠻州宋氏到那時已成水東宋氏,也將先祖宋景陽列爲河北真定人。

附漢籍既是形勢使然,也難怪王衝強調兩家的漢人背景時三人變色,這是不是意味着王衝要逼他們獻土內附?

王衝似乎沒注意到他們的神色變化,自顧自地道:“本官聚這十九家,是將大家與羅國區分開,讓大家能與朝廷共進退。而你們在這十九家中更近朝廷,也要多多親近,相互照應。”

三人鬆了一口氣,原來王衝是將他們兩家拔出來特別照顧,這也算是分化之策吧。

王衝再勉勵了一番,三人熱情迴應,送走三人後,王衝回帳,田忠嗣正等着他。

田忠嗣像是說笑般地道:“守正莫非以爲,拉拉八輩子也靠不上的親戚,就能如意使喚他們?”

王衝扯扯嘴角:“使喚說不上,不過是指着他們心思稍微齊齊,別給邊事司扯後腿而已。”

他再換了笑顏:“即便真是漢人,也不如你們田氏與朝廷齊心,更不如你們心慕王化。你身邊那個夏大均,該是個漢家士子吧?”

王衝說的是田忠嗣的親衛,講課時,唯有此人目光清朗,顯然是對王衝所講的幾本書早有了解。

田忠嗣點頭,很直率地道:“他本有心去夔州入學,父親花了大力氣才收下,跟着我來滋州,也是想看看守正之策對我們思州田氏到底有何大利。至於心慕王化……說穿了,也是爲思州數萬父老的生計。”

王衝哈哈一笑:“說得好,把大家聚起來,不就是讓大家與朝廷共謀大利麼?”

再送走田忠嗣,王衝暗歎,田忠嗣跟他交情好,纔會直言無忌,他們這些藩夷,不管是入貢,還是內附,都只是求利。

西南諸藩夷,別看盡皆內附,都頂着朝廷給的封官帽子,卻絕不容朝廷插手,奪其根基。田佑恭對朝廷最爲恭順,要他出兵打仗,二話不說,可朝廷真要改思州爲內州,設流官收賦稅,王衝相信田佑恭會施展渾身解數抗拒,甚至可能造反。田佑恭都是如此,更不用說其他藩夷。

基於現實,王衝絕無在西南推“改土歸流”之心。只是有後世民族大一統的心理影響,對諸藩夷踞地自主這種狀況有些不爽而已。他很清楚,自己不可能跨越歷史,一步到位。

他所召集的藩夷,在之後幾百年的風雲變幻裡,命運也隨天下的命運起落,最終還是與中原融爲一體,只是過程非常血腥。

古藺的奢氏現在還不起眼,之後崛起爲永寧奢氏,羅國也演化爲水西羅氏安氏,到明時因抗拒改土歸流,釀出奢安之亂。播州楊氏,到明時也因抗拒大勢,演出楊應龍之亂,以致有萬曆三大徵的播州之戰。至於僰人,明時平都掌蠻,更將其滅族。

中原王朝將藩夷之地納入郡縣體制,這是不可抗拒的大勢,不管中原之主是誰。只是在宋時,這個勢頭僅僅初露端倪而已,還有好幾百年的演化。

王衝的西南策,真正用意是借徽宗朝時權臣亂政的時機,將朝廷之力分出一小股來,給這個歷史進程加點速。而所用的手段,當然不是如元明清那般酷烈和直接,就是以利相誘,聚其合力而已。

王衝能給什麼利呢?眼下來說,遏制羅國,對這些藩夷就是一樁大利了。在這個過程中,王衝再引導這些藩夷上層中的年輕精英,認識到天下之大,朝廷所給的富貴舞臺之闊,激發他們的雄心壯志,這不僅是他們的大利,也是王衝的大利,更是朝廷,眼下這個昏聵腐朽,喪鐘將鳴的朝廷的大利。

能拉攏這些年輕人,王衝的謀劃也算成功了一半,只是交情好的田忠嗣都直言要利,其他人當然也不會被幾堂課給感動,這只是開始。不過交情終究是交情,如果能再多幾個田忠嗣,後面的事情就好辦得多。

“此時怎麼就沒出奢香這種人呢……”

王衝抒發着含義豐富的感慨,內心深處,更將明時的奢香奢夫人,與羅蠶孃的嬌俏身影疊爲一體。

“這個王衝,用心很深啊,他到底想要什麼?”

“不管要什麼,反正咱們心中有數,還是專心把他教的軍事學到手。”

“此人如此年輕,卻有偌大心志,還掌着這等大事,前程不可限量,咱們還是多想想該怎麼深交。”

“他是朝廷命官,興文寨幾乎是他家之地,富貴不缺,我們能給什麼?”

“竟然用僰女爲教頭,估計好女色,咱們是不是獻個族女……”

夜裡,各家頭領的帳篷裡都在竊竊低語,這是播州楊氏叔侄的討論。

南寧州龍延昊對部下吩咐道:“跟家裡人說,找幾個姿容出衆的女娃來。”

田忠嗣更與親衛夏大均商量道:“朝廷已召我爹入覲,估計會有恩賞,官爵會再上一層,你看看,我們田家是不是有資格與守正結親?”

夏大均搖頭:“少君曾說過,王提點有心進學,既有進士之志,娶藩夷女子爲正妻這事,就有些駭異了。”

田忠嗣嘆氣,皺眉道:“把嫡妹送去做妾可不行,可送旁支族女爲妾,又於事無補……”

王衝在算計着該怎麼籠絡這些藩夷頭領,這些人也在算計着該怎麼籠絡他,通過他本人得利。

ps:1:宋時大理國的主體是白蠻,即後來的白族,而羅國、羅殿等地則爲烏蠻,明清時被稱爲“倮羅”。這兩族的淵源有幾種說法,但不管是當地土著,還是自青海藏地遷來的古羌氐人,都自成體系,不像苗瑤壯等族屬於中原南遷一脈。

第152章 奸邪未顯惡忠良第16章 菊花開,二郎來第161章 三月造麴爲綢繆第129章 形勢不辨自入轂第107章 生死輾轉志破險第140章 三王端蔡須細嘗第41章 我心爲天根在易第66章 百花待放興業忙第73章 恩仇兩難說情怨第13章 君子與小人第105章 置之死地上賭船第152章 奸邪未顯惡忠良第39章 伊川門下辨知行第77章 心思各處自護忙第19章 爹,不是這麼坑的第156章 回望東京變由微第55章 微瀾雖滅怒濤蘊第113章 思過思生負天命第19章 爹,不是這麼坑的第150章 道法相爭遇七仙第116章 火猴破敵也抄襲第37章 淺影月香論詩賦第一版三十八章 石磨碾豆誰身碎第91章 美滿如風難留痕第24章 筆下生數第8章 相公家的規矩第61章 盛春時節心始熱第15章 桃花開,二郎來第63章 守正不正作瘋人第8章 相公家的規矩第63章 守正不正作瘋人第21章 烏龍與黑材料第69章 正法正道不正心第98章 廟堂氣重微塵攪第40章 知行之論談儒變第48章 賢能奸邪一卷顯第62章 事業初展女兒憐第4章 兄長之責第106章 時光相疊問己責第114章 風聲雲角蘊有年第115章 故地重遊僰王山第54章 風雷變鳴女兒悲第149章 颶風始卷猶偷閒第159章 用心西南似迷茫第116章 火猴破敵也抄襲第139章 汴梁初至生枝節第35章 風未迷眼人自亂第46章 仁政表裡何所問第43章 無禮不成君子儀第21章 烏龍與黑材料第91章 美滿如風難留痕第130章 春筍初露亂人心第158章 霧裡看人浮暗影第90章 青春無忌留酸甜第52章 法不救人人自救第76章 亂潮覆來苦織網第126章 恩德化仁心結解第84章 書院方起問道一第74章 天下之亂在女子第22章 夢斷十里渡第40章 知行之論談儒變第94章 天涯咫尺不知心第16章 菊花開,二郎來第4章 兄長之責第70章 紛香滿坊狂蜂襲第86章 未成功業先入魔第84章 書院方起問道一第107章 生死輾轉志破險第78章 胸有丘壑起帥帳第150章 道法相爭遇七仙第159章 用心西南似迷茫第74章 天下之亂在女子第62章 事業初展女兒憐第55章 微瀾雖滅怒濤蘊第79章 國事當先心自正第28章 華陽縣學第130章 春筍初露亂人心第56章 舊夢如煙新夢漸第141章 禍福自取非天意第82章 烈日久旱風雨積第128章 雙餌齊下待收繭第62章 事業初展女兒憐第143章 公私相織浪不平第6章 善惡有分第50章 驚風密雨爭分秒第99章 離愁在後劍在前第54章 風雷變鳴女兒悲第105章 置之死地上賭船第107章 生死輾轉志破險第3章 二郎再世第84章 書院方起問道一第6章 善惡有分第60章 誰入道中誰爲道第62章 事業初展女兒憐第94章 天涯咫尺不知心第27章 歷史之網第67章 變亂驟起人心慌第11章 古怪的契書第164章 君子反水危崖現
第152章 奸邪未顯惡忠良第16章 菊花開,二郎來第161章 三月造麴爲綢繆第129章 形勢不辨自入轂第107章 生死輾轉志破險第140章 三王端蔡須細嘗第41章 我心爲天根在易第66章 百花待放興業忙第73章 恩仇兩難說情怨第13章 君子與小人第105章 置之死地上賭船第152章 奸邪未顯惡忠良第39章 伊川門下辨知行第77章 心思各處自護忙第19章 爹,不是這麼坑的第156章 回望東京變由微第55章 微瀾雖滅怒濤蘊第113章 思過思生負天命第19章 爹,不是這麼坑的第150章 道法相爭遇七仙第116章 火猴破敵也抄襲第37章 淺影月香論詩賦第一版三十八章 石磨碾豆誰身碎第91章 美滿如風難留痕第24章 筆下生數第8章 相公家的規矩第61章 盛春時節心始熱第15章 桃花開,二郎來第63章 守正不正作瘋人第8章 相公家的規矩第63章 守正不正作瘋人第21章 烏龍與黑材料第69章 正法正道不正心第98章 廟堂氣重微塵攪第40章 知行之論談儒變第48章 賢能奸邪一卷顯第62章 事業初展女兒憐第4章 兄長之責第106章 時光相疊問己責第114章 風聲雲角蘊有年第115章 故地重遊僰王山第54章 風雷變鳴女兒悲第149章 颶風始卷猶偷閒第159章 用心西南似迷茫第116章 火猴破敵也抄襲第139章 汴梁初至生枝節第35章 風未迷眼人自亂第46章 仁政表裡何所問第43章 無禮不成君子儀第21章 烏龍與黑材料第91章 美滿如風難留痕第130章 春筍初露亂人心第158章 霧裡看人浮暗影第90章 青春無忌留酸甜第52章 法不救人人自救第76章 亂潮覆來苦織網第126章 恩德化仁心結解第84章 書院方起問道一第74章 天下之亂在女子第22章 夢斷十里渡第40章 知行之論談儒變第94章 天涯咫尺不知心第16章 菊花開,二郎來第4章 兄長之責第70章 紛香滿坊狂蜂襲第86章 未成功業先入魔第84章 書院方起問道一第107章 生死輾轉志破險第78章 胸有丘壑起帥帳第150章 道法相爭遇七仙第159章 用心西南似迷茫第74章 天下之亂在女子第62章 事業初展女兒憐第55章 微瀾雖滅怒濤蘊第79章 國事當先心自正第28章 華陽縣學第130章 春筍初露亂人心第56章 舊夢如煙新夢漸第141章 禍福自取非天意第82章 烈日久旱風雨積第128章 雙餌齊下待收繭第62章 事業初展女兒憐第143章 公私相織浪不平第6章 善惡有分第50章 驚風密雨爭分秒第99章 離愁在後劍在前第54章 風雷變鳴女兒悲第105章 置之死地上賭船第107章 生死輾轉志破險第3章 二郎再世第84章 書院方起問道一第6章 善惡有分第60章 誰入道中誰爲道第62章 事業初展女兒憐第94章 天涯咫尺不知心第27章 歷史之網第67章 變亂驟起人心慌第11章 古怪的契書第164章 君子反水危崖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