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道不同

大唐行政區劃分爲州縣鄉里四級,泰山以東地勢大體平坦,平盧治州所在之地青州,更是沃野百里。州城外農田密佈阡陌縱橫,各鄉各里的村舍十分密集。

百姓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近幾年來,平日這裡總是一派農忙的景象,有勞力的人們荷鋤而出荷鋤而歸,到了秋日,豐收會保證他們一整年的豐衣足食。

然而現在,青州城外的農田已經面目全非,長勢正好的莊稼被踐踏摧殘,零落成泥,跟雜草已經沒什麼分別,燃起大火的鄉里村舍裡已經沒有人,大家都逃到了城裡避難。

方圓數十里之內,除了荷甲帶刀的甲士,往來奔馳的遊騎,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連綿十數裡的軍營。

那是宣武軍的軍營。

宣武軍剛到青州城外,雖然還在準備攻城的狀態中,但方圓數十里都落入了他們的控制範圍。無論是道路還是要地,都已經沒有平盧軍的身影。

偌大的州城成了一座孤島,要以微弱的力量,獨自面對強大的敵人。

城樓前,數名官、將聚在一處,正在觀望宣武軍熱火朝天的大營——彼處正在趕製攻城器械。

青州官、將以一名文官爲中心,這位面闊眉正的中年男子,現在是這裡品階最高之人,曾今被興師討伐河東的安王,在臨行時賦予節制整個平盧的大權。

節度使府掌書記崔克禮。

此刻崔克禮正微微皺着眉頭。

他向來不苟言笑,看起來有些過於嚴苛,或許是心中總有一些事關蒼生江山的憂思,而這樣的憂思又太大了些,尤其是在這個離亂的世道,所以肩頭的擔子總是很重,讓人很難喘口氣,便也很難輕鬆下來。

“宣武軍號稱二十萬,實則不過十萬之衆,但現在整個平盧也不過有守軍兩三萬。青州作爲治州所在之地,防禦是重中之重,但也只有八千驍勇。以八千對戰十萬,將士們需要以一敵十。”

說話的是青州守將王治,一個正值春秋鼎盛之年的魁梧漢子,出自青州王家。

在李曄初入平盧收服青州各大家族之後,這位沙場宿將從起初的不被重視,後來逐漸被李曄認可才能,委以重任,現在儼然已經是平盧軍中有數的大將。

崔克禮知道王治這番話的意思:青州城不好守。

當然不好守。

汴州距離青州距離不近,宣武軍發兵來攻,沿途的藩鎮州縣無不四門緊閉,並未有人出面阻攔,任由宣武軍借道而過。

十萬兵馬得以長驅直入,這本身就說明了很多問題。

那些藩鎮節度使、州縣主官,並不是不畏懼安王權勢了,而是正面臨大修士給予的生命危險。

崔克禮迴應道:“本官已經傳令各州,讓他們發兵來援。稍後本官會安排人手,組織城中青壯協防,同時徵召各個大小家族以及江湖上的修士,令他們上城幫助守軍。將軍只需固守三日,本官可以保證,能給你兩千修士,三萬青壯。”

這不是商量,而是命令,王治抱拳應諾,精神稍振:“有掌書記鼎力相助,青州可以一戰。三日之內,末將就算戰死城頭,也絕不會放一個敵軍入城!”

崔克禮點頭:“那就有勞將軍了。”

王治帶領衆將下去巡視城防,崔克禮還在城樓未曾離去。

此時他身邊只剩下一個人,一個身着布衫、氣質文雅而出塵的青年儒生。

見周邊再無旁人,青年儒生輕笑道:“十萬大軍圍城,勢必控制要道阻隔援軍,而城中青壯就算再多,也無法跟精銳甲士相提並論,江湖修士就算戮力殺敵,也不是軍中正規戰陣的對手。青州城已經成了一座孤島,要以微弱的力量獨對強敵,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崔克禮應該對這個衆人陌生的男子很熟悉,聽了對方的話,他都沒有回頭去看對方一眼,“天下本就少有容易的事。”

儒生道:“那麼師兄運氣不錯,因爲眼下恰好就有一件。”

崔克禮:“哦?我怎麼沒發現。”

儒生:“師兄博學多識,智謀萬千,總該知道,任何一件困難事情的反面,對應着就有一件容易的事。”

崔克禮:“容易的事,做起來總是索然無味。”

儒生:“可有些不容易的事,做起來就會沒命。”

崔克禮:“青州戰事在安王歸來之前,的確兇險萬分,但只要安王回援,攻守便會易行,難易便會對調。”

儒生:“只怕青州城支撐不到安王歸來。”

崔克禮:“不去盡力嘗試,又怎知結果?”

儒生:“師兄難道不知,智者當有先見之明?”

崔克禮冷笑一聲,他臉上的耐心之色已經消耗殆盡,他回頭看着自己這位同門師弟,語氣已經稱不上和善:“看在同門的份上,這次我允許你活着離開。”

儒生仍是笑道:“對待同門師弟,師兄現在的語氣可稱不上和善。”

崔克禮:“我從不對敵人和善。”

儒生臉上的笑容終於斂去,聲音也變得低沉:“師兄莫非以爲我是朱溫的說客?”

崔克禮冷冷道:“難道不是?”

儒生搖搖頭,正色道:“我這回來青州,是奉先生之命。”

崔克禮稍感錯愕,對方之前言語之中的意思,盡是讓他棄守青州城,這當然是對朱溫有利的事。而他很瞭解自己這位師弟,對方絕不會在這種事情上說謊。

他沉聲問:“先生意欲何爲?”

儒生道:“先生的志向,師兄應當知曉,因爲那從來都沒變過——匡扶天下,解黎民之倒懸,爲蒼生謀福祉。”

崔克禮:“儒家士子,皆是如此志向。但通往志向的路並不止一條,志向並不代表選擇。”

儒生:“難道師兄以爲,儒家選擇了朱溫?”

崔克禮:“這不重要。”

儒生:“重要的是什麼?”

崔克禮:“重要的是,儒家沒有選擇安王。”

儒生卻搖搖頭:“相反,我認爲這並不重要。”

崔克禮:“重要的是,我已經選擇了安王!”

儒生怔了怔,隨後寒聲道:“師兄莫非要忤逆先生?不尊儒家之令?師兄要叛出師門,做大逆不道之人?”

崔克禮冷笑不迭:“我很好奇,先生爲何認爲安王不值得選擇?”

儒生沉眉斂目,聲音鋒銳:“儒家要的,是輔佐新君,成就真龍大業。而現在大唐國運已經消散,安王註定無法實現中興之志,跟着他豈非是自取滅亡?”

“一派胡言!”崔克禮一佛衣袖,憤然轉身,他看向城外宣武軍大營,眉眼漸漸蒙上了一層寒霜,他停頓了片刻,“看來,在安王與朱溫之外,先生已經有了自己的選擇。”

儒生道:“儒家當然會做出自己的選擇,最適合儒家的選擇!”

崔克禮嗤笑道:“所以你勸我放棄青州,無非是想害安王。”

儒生理所應當道:“安王雖然註定無法中興社稷,但眼下畢竟勢力最爲龐大,儒家需要安王基業覆滅,讓北方再陷混亂。如此,儒家選擇的那方諸侯,纔有足夠多的時間聚衆成勢。”

崔克禮:“所以你們寧願北方百姓,再度經受亂世兵禍之苦?”

儒生道:“比起昏君繼位,施政不仁,會給天下百姓帶來的災難,一時之痛,自然是可以接受,而且必須付出的代價。大禮不辭小讓,師兄應該明白纔是。”

崔克禮點點頭:“那你爲何還不走?”

儒生愣了愣:“師兄此言何意?”

崔克禮:“道不同不相爲謀。”

儒生終於憤怒,他禁不住質問道:“師兄當真要大逆不道,背叛先生,背叛儒家?師兄選擇必敗之人爲主,便不懼身死道隕?!”

面對如此質問,崔克禮眉宇間的寒霜反而漸漸消散,因爲他的目光,已經從宣武軍大營,移到了被毀壞的莊稼、燃燒的村舍上,他的眼眸漸漸被哀愁痛苦所充斥。

他心頭並不平靜,但他的聲音很穩,他道:“通往終點的路從來都不止一條。亂世當道,上到儒釋道兵,下到修士書生,每個人都面臨選擇,比太平盛世多得多的選擇。或許人生就是選擇,而我已經做出了自己的選擇。我接下來的人生,要做的事情就只有一件,那便是堅持。”

他的眼神漸漸悠遠,他的聲音徐徐低沉,透露着厚重滄桑的力量,明練洞達的智慧:“或許我的肉身不能抵達終點,或許我的志向會在中途湮沒,或許我精疲力竭也走不出黑夜,註定了看不到狂風暴雨之後的彩虹,會倒在泥濘的道路上,只能做一個死在路上的人。”

“然而天下有志之士不止千萬,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此生都到不了終點,志向得不到實現。便是死的時候,也只能默默無聞,沒有偉岸悲壯的背影,沒有人會記得他們的名字,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的豪邁也不會被記載於青史。然而這纔是真正的青史,在一個個光輝顯赫的名字與功績下,隱藏着的普通人的青史。”

“我崔克禮不過七尺之軀,或許沒有天眷,或許沒有人助,但我願意倒在路上,只要是在路上。大道在前,迷霧漫天,便縱有無數荊棘,便縱有千萬人阻攔,我亦奮軀前往。我輩儒家士子,不求證得大道,唯求向道而死。”

崔克禮再度轉身,認真的看着面前的師弟,這位儒家傑出的人才,“春秋戰國,百家爭鳴,而自漢以來,百家匯流,彼此融合,時至今日,已只有儒道兵三家。我儒家士子,也不再是單純的聖人門生,也學會了縱橫之術,也懂得了權謀之爭。通往終點的路有千條萬條,我們總要選擇容易到達的那一條,這無可厚非。”

“但對我崔克禮而言,我今天站在這裡,那麼我肩上便擔着責任,守護平盧五州百萬百姓,讓他們安居樂業,是我不能捨棄的使命。自古以來,皇朝交替,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平盧百姓的安居樂業來之不易,我不能讓它就此消失。”

“你回去告訴先生,就說我崔克禮已經選擇了自己的明主。無論他是成是敗,我都將終生跟隨。他成,我治理天下,他不成,我治理平盧五州,他亡,我跟他一起埋骨在這片我們流過血流過淚的土地!”

儒生張口結舌,望着崔克禮久久無言。

崔克禮說這些話的時候,語調平穩,並不如何擲地有聲,但這番話落在儒生心頭,卻掀起了驚濤駭浪,無異於夜雨驚鴻。

他叫張仲生,是儒家俊彥之一。

儒家立門,向來有四賢八傑七十二俊彥的說法,象徵着儒學傳承。

崔克禮和張仲生曾今同窗求學,拜在四賢之一的王載豐門下,因爲才學過人,在結業時都上了七十二俊彥榜。

兩人求學時曾形影不離,實際上交情匪淺。

良久,張仲生喟嘆長嘆,他向崔克禮拱手一禮,“師兄既然心意已定,仲生亦無他法。原本此行受先生之命,以爲會很容易就能達成目的,卻不想時過境遷,現已物是人非。”

他站直身,笑容裡不無苦澀:“昔年你學成下山,我送你到山門,曾戲言學舍萬般好,俗世是非多,一旦踏入繁華世間,再相逢時彼此都可能面目全非,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在庸俗的富貴權力面前,成了陌路人。不曾想,昔日戲言,卻一語成讖。”

張仲生從衣袖裡抽出一張拜帖,雙手遞給崔克禮,意興闌珊,神色蕭索,“六月初六,大江之畔揚州城,先生會和其他三賢一起,點評天下儒士,再定八傑七十二俊彥榜單。此乃本門盛會,屆時天下士子,都會爭相前往,還望師兄能夠抽空南下。”

崔克禮接過帖子,默然片刻,“若能抽身,自當前往。”

張仲生再行一禮:“師兄,就此別過。”

崔克禮還禮:“師弟珍重。”

當張仲生走下城樓,背影消失在長街盡頭時,崔克禮分明感覺到世事無常。兩個曾今無數次醉酒當歌、抵足而眠的同窗手足,正在這個離亂的世道漸行漸遠。

他收回目光,轉身再度面對城外大軍。

今日陽光明媚,四野寂寥,在這個被孤立的城池中,崔克禮卻在長天盡頭,看到了整個天下的風起雲涌。無數人在其中沉浮奔走,或哭或笑。

而他腳下的青州,卻籠罩在摧城般的黑雲下,正被無數心思各異的人虎視眈眈。

昔年求學時,他曾想頂天立地,用肩膀爲天下人撐起一片晴天。從山門走下時,他就走向了天下,而現在,他走到了青州城。此刻面對十萬敵軍壓境,他要用七尺之軀和一腔熱血,守住這飽含無數人希望的古老城池。

他走在了路上,或許會死在路上。

第八十三章 遭遇第八十二章 無趣第七十三章 對手(2)第八十五章 追擊第八十一章 宴席(1)第九十八章 和尚第七十三章 上任(4)第一百三十章 敵至第五十七章 血戰第十五章 山上的道觀和師父第八十九章 祂就是神第三十章 莫不是福星?第九章 驚變第一百二十六章 不止於此第九十六章 高手(6)第十八章 攻城(1)第二十三章 收復河山第二十七章 羣情激奮第九十四章 站在絕景上的人第二十二章 心懷愧疚(第三更)第七十三章 對手(2)第七十二章 又完美實現了(三更)第六十九章 區別對待第一百二十三章 如見老友第一百二十四章 進展與大戰第七章 水妖第四十四章 此間酒盡 再無故人(下)第六十四章 城破第八十三章 遭遇第九十八章 平壤之戰(3)第二十三章 形勢第一百三十一章 逆賊第七十六章 嗷嗚?第五十六章 將不過李第七十二章 又完美實現了(三更)第一百零三章 我不信第三十章 連臉皮都不要了(第二更)第一百零九章 是你踢我?第七十四章 側漏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青雲蜃樓 火海天書第一百章 戰利品與嫁妝第四十四章 突然到來的李峴第六十八章 蜀軍之敗(中)第六十八章 最後的戰爭(2)第八十九章 特別對待第五十一章 安王之威第六十章 三年第九十一章 界限第六十九章 最後的戰爭(3)第六章 李家的地盤第四十一章 天下相合 大開天門(8)第五十八章 輪迴大陣第十章 人主之爭第一百一十三章 對馬海戰(3)第七十二章 好手段好算計第一百一十七章 新老安王(二更)第一百四十六章 血氣盈野 劍開星夜第二章 雪地五人第十四章 初戰(3)第八十五章 先走一步第三章 招搖過市第五十七章 撩撥第四十四章 仿若彎月第八十章 丟了多少節操第一百三十二章 烹小鮮第七章 氣運第五十三章 悍然入陣(第二更)第九十章 年輕人的風景第六十九章 偶遇第三十八章 花明(3)第三十六章 鍥而不捨第一百二十八章 契機第二十三章 仙帝大謀 李曄一擊第一百二十一章 硬拼第五十七章 血戰第五十一章 找揍第八十四章 激鬥第十章 交鋒第七十三章 新舊仙帝第六十七章 各有所求(第二更)第二十四章 你纔是真跋扈第七十七章 害怕(下)第五十章 戰第四十一章 萬無一失第二十六章 儒家文師第一百零八章 道兵下界的時間(三更)第三十六章 下來受死第七十九章 儒門士子(上)第二十五章 蛟魔王與凌雲渡第六十二章 這就是兵家第四十九章 廣寒仙子(第三更)第一百四十八章 本事與能耐第一百零四章 屬於朕(下)第六十四章 她的故事第一百章 變故第一百二十五章 無靈第二十二章 一劍咫尺 隔絕天涯第八十八章 入局第二十三章 收復河山第一百零三章 無依
第八十三章 遭遇第八十二章 無趣第七十三章 對手(2)第八十五章 追擊第八十一章 宴席(1)第九十八章 和尚第七十三章 上任(4)第一百三十章 敵至第五十七章 血戰第十五章 山上的道觀和師父第八十九章 祂就是神第三十章 莫不是福星?第九章 驚變第一百二十六章 不止於此第九十六章 高手(6)第十八章 攻城(1)第二十三章 收復河山第二十七章 羣情激奮第九十四章 站在絕景上的人第二十二章 心懷愧疚(第三更)第七十三章 對手(2)第七十二章 又完美實現了(三更)第六十九章 區別對待第一百二十三章 如見老友第一百二十四章 進展與大戰第七章 水妖第四十四章 此間酒盡 再無故人(下)第六十四章 城破第八十三章 遭遇第九十八章 平壤之戰(3)第二十三章 形勢第一百三十一章 逆賊第七十六章 嗷嗚?第五十六章 將不過李第七十二章 又完美實現了(三更)第一百零三章 我不信第三十章 連臉皮都不要了(第二更)第一百零九章 是你踢我?第七十四章 側漏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青雲蜃樓 火海天書第一百章 戰利品與嫁妝第四十四章 突然到來的李峴第六十八章 蜀軍之敗(中)第六十八章 最後的戰爭(2)第八十九章 特別對待第五十一章 安王之威第六十章 三年第九十一章 界限第六十九章 最後的戰爭(3)第六章 李家的地盤第四十一章 天下相合 大開天門(8)第五十八章 輪迴大陣第十章 人主之爭第一百一十三章 對馬海戰(3)第七十二章 好手段好算計第一百一十七章 新老安王(二更)第一百四十六章 血氣盈野 劍開星夜第二章 雪地五人第十四章 初戰(3)第八十五章 先走一步第三章 招搖過市第五十七章 撩撥第四十四章 仿若彎月第八十章 丟了多少節操第一百三十二章 烹小鮮第七章 氣運第五十三章 悍然入陣(第二更)第九十章 年輕人的風景第六十九章 偶遇第三十八章 花明(3)第三十六章 鍥而不捨第一百二十八章 契機第二十三章 仙帝大謀 李曄一擊第一百二十一章 硬拼第五十七章 血戰第五十一章 找揍第八十四章 激鬥第十章 交鋒第七十三章 新舊仙帝第六十七章 各有所求(第二更)第二十四章 你纔是真跋扈第七十七章 害怕(下)第五十章 戰第四十一章 萬無一失第二十六章 儒家文師第一百零八章 道兵下界的時間(三更)第三十六章 下來受死第七十九章 儒門士子(上)第二十五章 蛟魔王與凌雲渡第六十二章 這就是兵家第四十九章 廣寒仙子(第三更)第一百四十八章 本事與能耐第一百零四章 屬於朕(下)第六十四章 她的故事第一百章 變故第一百二十五章 無靈第二十二章 一劍咫尺 隔絕天涯第八十八章 入局第二十三章 收復河山第一百零三章 無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