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禮崩

國子監的官員和生員,都手無寸鐵。當那些暴動的百姓和京兆府兵起衝突,國子監的人就成爲了刀俎。

帶着京兆府兵前去的上官階,根本就不知道事情是怎麼發生的,府兵和百姓混在一起,已經亂成一團。

事情最後平息,結果京兆府兵清點發現,三百餘名國子監生,有過半數在這一次衝突中喪生;剩下的另外一半,也身受重傷。

至於帶領國子監生的官員,如監丞周君璧等官員,也在這一次動亂中受了重傷。周君璧被擡回北道巷的時候,已經奄奄一息。

他看得分明,那些根本就不是普通百姓,而是有人喬裝僞之,是他們故意攪起了京兆府兵和國子監生的衝突,纔會有最後不受控制的局面。

國子監生代表的是大永的文道正統,可是現在,竟然會有如此沉重的傷亡。大永的禮樂受到了強烈的衝擊,讓京兆朝官和天下文人瞠目結舌。

而作爲京兆尹的上官階,直接呆愣在一旁,不知道該如何處理。

國子監事件傳到坤寧宮的時候,皇后左氏有些愕然。她是想懲戒就是國子監生沒錯,可是她也想不到,國子監竟會有如此嚴重的損失。

那些死傷的年輕監生,就是大永官場的未來棟樑,如今他們死傷,天下文人士子會如何震動?

皇后左氏深居後宮,並不能準確預知這一點。可是門下侍中左良哲,深知讀書人的影響力,國子監出了這樣的事情,局面真是難以收拾!

而且,國子監生請願,是爲了反對皇后左氏和左家,而令京兆府兵前去鎮壓國子監生的,又是皇后左氏。左良哲可以肯定,這一次國子監的傷亡。會全部算到左家的頭上。

若是被天下讀書人厭棄,左家的名聲必定是臭了。衆人目之視視,左良哲想一想,都膽戰心驚。

讀書人手中的確沒有兵器。可是他們手中有筆啊。口誅筆伐,夾着的是千鈞威力,左良哲擔憂左家擋不住。

想到這種種,左良哲立即出了宮,召來了雷致遠等親信,又喚來了趙德等幕僚,共同商討對策。

先前景興帝有旨意,令雷致遠就任西寧道觀察使一職,雷致遠正在收拾行什,過兩日就出發了。如今被左良哲急急召來。他也覺得頭都大,一時無法可想。

左彥也皺着眉頭,同樣沒有說話。國子監生請願的時候,特地經過了永福大街,還在左家門外徘徊不去。那種就要闖門而入的架勢。讓左彥心有惴惴。

幸好這些國子監生後來離去,前往皇城。左彥這才鬆了一口氣,隨即便聽到了國子監生傷亡嚴重的消息。

左彥既慶幸又惋惜,隨即就是濃重的擔憂。國子監死了那麼多監生,這事太過重大。一個不慎,左家就陷入死局了。

“大理寺和京兆府正在善後。那些國子監生的屍體,正打算運會國子監中;暴動的大部分百姓已經三開了。有些已經被抓了起來。這事,已經在京兆傳開了。”

雷致遠說着他所知道的消息。他經過皇城外的時候,還見到那裡是一片混亂,遠遠也見到大理寺和京兆府的官員。

左良哲的神色很難看。國子監既打出“牝雞司晨、左家專權”的指控,如今出了事,所有人都會認爲。國子監生出了事,罪魁禍首必定是左家。

這樣的指責,真是難以拂去。左良哲突然發現,千夫所指的感覺,真的不太妙。

但是左家已經走到了這一步。自己已經把持了朝政,說什麼都不可能再退一步的,左家絕對不能因爲國子監之事而聲明有損。

要想保住左家的聲名,那就只有一個辦法了,就是將這一次事件的所有罪名,都推到國子監頭上!

砌造罪名這樣的事情,以左良哲如今的權勢,做起來不算難事。

“致遠,你即刻前去皇城外找到大理寺和京兆府的官員,絕對不能將國子監生的屍體送還……”

左良哲這樣吩咐說道,已經想出了應對的辦法。趁着現在國子監事件的真相,還沒傳揚開去,左家還來得及將此事來個顛倒!只要國子監佔了不義,那麼國子監如今的下場,就是活該!這當中沒有左傢什麼事情!

就連北疆戰局這樣的大事,蔣博文都有本事顛倒黑白,靠的,就是遮天的本事。同理,京兆朝局,已經歸左良哲操控,國子監事件,當然也能如此。

悠悠衆口,當然能堵得住!

聽得左良哲這麼一說,左彥和雷致遠眼睛一亮。對了,他們怎麼沒有想到呢?這就是絕佳的應對法子,而且也容易操作。

趙德低着頭,眼中閃過笑意。左良哲用此應對辦法,不出他的預料。事實上,就算左良哲沒有想到這個辦法,趙德都會建議他這樣做。

欲要取之,比先予之;欲要亡之,必先狂之。這個道理,趙德很清楚。大永的朝臣、文人都死絕,大永禮崩樂壞,這天下就是西燕的了。

就算西燕折損了三十萬大軍,也必能再奪下這崩壞的大永!

“國子監自詡文道正統,請願此舉,乃是暴行。國子監官員引導失責,帶領國子監生鬧事,此乃大不敬之罪!國子監生受人矇蔽,枉讀聖賢書,此乃有辱斯文之罪!”

在左良哲吩咐之後,趙德作爲幕僚,這樣說道。他早就給國子監的官員和生員,準備了合適的罪名。

大不敬乃十大惡之罪,絕不赦免。此罪極重,卻是輕易可犯的。只須將景興帝的御用之物,放在國子監官員的家中,這個罪名就成立了。國子監官員帶着國子監生鬧事,自然也屬此罪。

至於有辱斯文,就同殿前失儀一樣,是個怎麼說都可以的罪名。只要朝堂有心定罪,這些國子監生就脫不了這個罪名。

朝堂,就是左良哲說了算的,要定罪,真的是一點都不難。

“這兩罪甚是適當!師出必先有名,國子監有了這兩罪,其行就失義了。”

左良哲點點頭,對趙德的話語感到滿意。自己是想出了應對辦法,可是恰當的罪名,還真一下子想不出來。

趙德的話語,正好解決了他的難題,爲左家節省了時間。

左良哲等人的謀劃,國子監和京兆的百姓並不知道。隨即,國子監事件的發展,就行向了一個匪夷所思的方向。

國子監生的屍首,已經挪移到了京兆府中。只是第二日,當國子監生的家人前來認領屍首的時候,卻被告知:國子祭酒魏慕白已經將這些監生的屍首領走了。

魏慕白已經從獄中放了出來,就是昨晚的事情。他還以爲,左家是迫於國子監請願的壓力,纔將他放了出來。可是沒有想到,左家將他放出來,是爲了讓他當替罪羔羊。

魏慕白根本就沒有去領過國子監生的屍體,可是京兆府一口咬定,屍體就是魏慕白領走了!白紙黑字的文書列得清清楚楚,連魏慕白的指紋手印也都赫然其中!

那一百餘具國子監生的屍首,就這樣不翼而飛。隨即,京兆府指控,魏慕白之所以不肯承認領走屍體,目的,就是爲了掩蓋國子監大不敬的罪名。

京兆府的指控,是大有根據的。京兆府兵在國子監官員的家中,都搜出了景興帝用過的東西,大多是筆墨紙硯等物。國子監官員大不敬之罪,證據確鑿。

有大不敬的罪名在前,國子監官員帶着國子監生請願就耐人尋味了。國子監生飽讀聖賢書,通曉是非黑白,卻在國子監官員的唆擺之下,做出對皇后左氏大不敬之舉,此乃有辱斯文之罪。

在京兆府官員的言之鑿鑿之下,大理寺的官員最後審理:國子監官員大不敬,國子監生有辱斯文,國子監在京兆鬧事的舉動,愧對他們的身份,愧對天下讀書人。

這樣的言論,在京兆鋪天蓋地。傷亡慘重的國子監,從“天地立心,爲生民請命”正義的一方,變成了有大罪的不義之徒。

朝廷的壓制,官員的宣揚,使得沒有親眼目睹皇城門外動亂的京兆百姓,接受了這個所謂的“真相”。

國子監從大永文人的仰望所在,因爲這樣的罪名成爲了百姓唾棄的對象。這一種轉變,實在是可笑可恨!

隨即,國子監事件傳到七大道,天下的文人士子,對國子監之罪拒不承認,反而認爲這是朝廷誣衊之罪!他們認爲,國子監乃是替生民請命,乃是爲天下謀太平,才遭此橫禍。

因爲,國子監在請願之時散發的那些文紙圖章,被有心人收集了起來,送往了七大道各官學,爲天下士子所知。

國子監最初之心,纔不被掩埋。有謀太平之心,這樣的國子監,怎麼會有這樣的大罪?

不管京兆官員百姓和天下文人士子,對國子監事件怎麼看,國子監官員和生員的傷亡,都是實實在在的。經此一事,國子監盛況不復,代表天下文道正統的國子監,也和司天臺一樣,從此沉寂。

周君璧已經清醒,只是吊着一口氣,始終不肯閉眼死去。當他聽得國子監被定下“大不敬”和“有辱斯文”兩大罪,眼中的淚簌簌落下,然後合上了。

禮崩樂壞,大永將亡,天數人禍耶?說不得。

ps:

一更!感謝小金、有羽的粉紅票!我已經回到廣州了。明天開始爆發,請大家不要拋棄我~555

第142章 廷杖(二)第359章 何策?第145章 要變天了第318章 鬥錢多第176章 國之動第300章 弒父第284章 不能第99章 春闈案二第467章 趕緊走!第559章 死守善道第87章 使團返回京兆第255章 與天子爭利第8章 上任考功司第325章 他竟然死了第552章 路上第371章 最終目的第477章 後方努力第510章 禮崩第227 千里奔喪第450章 北疆真相第166章 沈家尚主第284章 不能第457章 離開和造勢第451章 守城死戰第81章 蟄伏和危前第432章 千秋誰主第153章 離間第220章 利器第461章 君臣義斷第271章 京兆定策第512章 抗旨不遵第77章 救應南圖(三)第550章 有病第219章 圍絕第509章 國子監事件第312章 保不得!第349章 新勢力第226 謎團迭起第41章 家事和家事第451章 守城死戰第209章 通天之手第15章 平安度過第436章 宮闈波瀾第422章 卞家暴露第291章 出手第241章 撤給事中第219章 圍絕第409章 卞家的身份第307章 嬌客第190章 超級重磅人物第382章 立功第339章 不慈第40章 天寧寺踏春第4章 晚梅有香第172章 移花接木第516章 帶兵離開第187章 大戲即登場第41章 家事和家事第269章 局勢影響第121章 長泰帝隱聞第479章 一觸即發第84章 軍戶稅事件第211章 露端倪第268章 心思第393章 一彼一還第204章 折臂第72章 太子上官如初第62章 姑姑用意第163章 登聞鼓真相第447章 沈則思反?第296章 保住第335章 風波現第58章 賑災之策第192章 誅九族之論第336章 斷子絕孫第419章 枯骨在下第39章 衍嗣和祭祖第461章 君臣義斷第444章 樂死道生第375章 連環局第397章 大采選的憂慮第205章 一線生機第377章 君有疑第242章 三策第228章 湘湖悟道第47章 慈寧宮刺殺第127章 五皇子登門第517章 株連第540章 神兵第85章 出事了第281章 盯梢第501章 自掘皇陵第445章 不祥開局第505章 不作不死第20章 如流處第6章 鋪勢第72章 太子上官如初第437章 實在沒想到第39章 衍嗣和祭祖第221章 全義
第142章 廷杖(二)第359章 何策?第145章 要變天了第318章 鬥錢多第176章 國之動第300章 弒父第284章 不能第99章 春闈案二第467章 趕緊走!第559章 死守善道第87章 使團返回京兆第255章 與天子爭利第8章 上任考功司第325章 他竟然死了第552章 路上第371章 最終目的第477章 後方努力第510章 禮崩第227 千里奔喪第450章 北疆真相第166章 沈家尚主第284章 不能第457章 離開和造勢第451章 守城死戰第81章 蟄伏和危前第432章 千秋誰主第153章 離間第220章 利器第461章 君臣義斷第271章 京兆定策第512章 抗旨不遵第77章 救應南圖(三)第550章 有病第219章 圍絕第509章 國子監事件第312章 保不得!第349章 新勢力第226 謎團迭起第41章 家事和家事第451章 守城死戰第209章 通天之手第15章 平安度過第436章 宮闈波瀾第422章 卞家暴露第291章 出手第241章 撤給事中第219章 圍絕第409章 卞家的身份第307章 嬌客第190章 超級重磅人物第382章 立功第339章 不慈第40章 天寧寺踏春第4章 晚梅有香第172章 移花接木第516章 帶兵離開第187章 大戲即登場第41章 家事和家事第269章 局勢影響第121章 長泰帝隱聞第479章 一觸即發第84章 軍戶稅事件第211章 露端倪第268章 心思第393章 一彼一還第204章 折臂第72章 太子上官如初第62章 姑姑用意第163章 登聞鼓真相第447章 沈則思反?第296章 保住第335章 風波現第58章 賑災之策第192章 誅九族之論第336章 斷子絕孫第419章 枯骨在下第39章 衍嗣和祭祖第461章 君臣義斷第444章 樂死道生第375章 連環局第397章 大采選的憂慮第205章 一線生機第377章 君有疑第242章 三策第228章 湘湖悟道第47章 慈寧宮刺殺第127章 五皇子登門第517章 株連第540章 神兵第85章 出事了第281章 盯梢第501章 自掘皇陵第445章 不祥開局第505章 不作不死第20章 如流處第6章 鋪勢第72章 太子上官如初第437章 實在沒想到第39章 衍嗣和祭祖第221章 全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