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姑姑用意

和鳴軒內,沈亦蘭向兩位嫂嫂表明了來意。之所以千里從蜀地來到京兆,一是爲了送中秋禮,二是爲了丈夫考課一事,三也是多年沒有回京兆了,想回來看一看,見見父親和哥哥嫂嫂。只是,沒想到沈華善去了河內道,這次是見不着了,其中主要的,是爲了第二個原因。

“原本我也沒想着勞煩兄長,只是文華他爹近年來身體欠佳。蜀地又苦寒,想着他這幾年政績也是可以的,少不得麻煩兄長了。再說文瀾文鴻兩個孩子也打算參加明年的春闈,公公那邊的關係已經指望不上了,所以我也就厚着臉皮了,請嫂嫂們代爲周旋。”沈亦蘭說一直都是安分守己的人,一下子要孃家哥哥幫忙,覺得臉有些發燙。

十五年前,沈亦蘭嫁給原禮部侍郎的庶長子古恆同爲妻,不久古恆同就去蜀地任職,她也一同去了。蜀地雖然苦寒,但是夫妻兩人恩愛,加上兒子們也都懂事爭氣,她的日子過得是很不錯的。幾年前公公去世後,丈夫的身體開始不太好了,她希望沈則敬能爲丈夫考評加一等,最好能調回京兆來,官職大小都不拘了。

沈俞氏說沒有什麼麻煩不麻煩的,待沈則敬從考功司回來,讓沈亦蘭親自和他敘說一番,她自己也代爲周旋,一定會想辦法將姑爺調回來了,讓她先去幽馨居歇息,晚膳再好好團聚。

晚上沈則敬知道了沈亦蘭的來意,沒有推搪,只說放心好了,這事我會辦妥。他想起妹夫古恆同的政績,考評加一等是沒有難度,只是調入京兆,也要謀劃一番纔是。他又問了外甥們幾句,知道他們都在準備當中,會參加明年的春闈,點點頭,沒有多說什麼。聽這個妹妹的意思,兩個外甥也是有讀書本事的人,也沒有多說什麼,吩咐了沈俞氏好好招待沈亦蘭等人,便忙去了。

沈俞氏因爲沈亦蘭的到來,忙碌了不少,除了吩咐下人好好在幽馨居服侍外,還親自帶着沈寧來幽馨居和沈亦蘭閒話家常。姑嫂兩個人都很長時間沒有見面了,要說的話也很多,近況、兒女等等,時間過得很快。沈寧和古文華也談得來,還送了她不少首飾,沈宓也送了自己作的字畫,沈宛也送了不少自己親自編織的小玩意,古文華對舅舅一家都很有好。,待幽馨居正房裡只有她們母女兩個的時候,對沈亦蘭道:“母親,舅母和表姐妹們對我們都好,早知道應該早點來拜訪的。”

沈亦蘭聽了女兒的話,心中愧疚,到底是自己做得不足了。過去她一直覺得自己是庶女,自卑於自己的身份,很少和孃家兄長們聯繫。每年雖然都會有禮品送回來,卻很少主動回來,反而是沈俞氏,每年都會備了厚重的禮送到蜀地去。現在想一想真是不應該,自己有事相求,兄長沒說什麼話就答應了,這是自己的孃家,是要多多親近纔是!

沈亦蘭這樣想着,就對古文華說:“你舅母們都是好的,你可看好了,這纔是大家做派。行事有度,心胸也寬廣,這些你都要學着,莫被那些你伯母家的醃漬事污了耳朵,鬥來鬥去的,後宅和睦安寧,纔是一家興旺之像。”她說的伯母,正是她丈夫嫡兄古恆長的妻子,整天在後宅裡和姨娘庶女鬥來鬥去的,有過不少陰私事傳了出來。她才以此教育古文華,不希望她學了那一套去。

“母親,我知道了。”古文華笑笑道,她是個有主意的,覺得這一趟來京兆,實在太對了。

這還沒到中秋呢,沈俞氏那裡又迎來了一位親戚,這下沈家就更加熱鬧了。說是親戚也不太恰當,這位也是自家人來呢,和沈亦蘭關係也是很好的,來的人正是沈開善的庶女沈亦嫺,她和沈亦蘭年紀差不多,嫁給廣州折衝都尉許茂豐的庶子許光譽爲妻,此番來京兆是跟隨丈夫給大伯許光耀送錢財來的,也沒有帶兒女,來了京兆自然要來拜訪沈家的,還帶來了不少禮品,沒想看沈亦蘭也來了,姐妹間也有好多年沒有見面了,這下都驚喜不已,互相敘說舊情,又通報了近況,遠遠都能聽到和鳴軒傳來的歡笑聲。

“我呀,生了三子一女,相公在打理家中庶務呢,就跟二哥哥差不多,日子倒也過得去的!想着要來京兆,很長時間沒有見過各位哥哥嫂嫂了,孩子們也都大了,這次我就跟着來了。”沈亦嫺是個大大咧咧的人,如今她像倒豆子的三言兩語就把事情交代完了,說罷還口無遮掩地說:“要不是大伯和哥哥都在京兆,我還不想來呢!”沈俞氏和沈亦蘭聽了她的話,都暗自笑了笑。沈亦嫺在閨中就是這個樣子,現在孩子都很大了,還能保持這樣的本性,可見日子過得不僅僅是過得去的,必是過得相當舒心,不然怎麼能一如既往地保持本真呢?又得知那許光譽並沒有納妾,對她是極好的,心下也瞭然,怪不得呢!

沈亦嫺有略說了她幾個兒女的事情,,她倒是想和沈亦蘭一樣在沈家過中秋節的,但是她大伯的家也在京兆,如果在沈家過中秋就說過不去了,語氣間也有幾絲遺憾。

“這有什麼呢,不都在京兆嗎,趁着大姑奶奶也在京兆。你啊,想什麼時候過來都可以,也不拘這一晚!”沈胡氏快人快語地說,她的脾氣和沈亦嫺有些相似,接觸的事情也都差不多,說話間更投機一些。

揭過這個事情,幾個婦女又說起其他八卦來,比如沈亦嫺很感興趣地問胡氏安和堂得了御書之後生意是不是好了很多;沈亦蘭也說她一路走來,聽人多有提及李貴嬪和五皇子慈愛仁義,問究竟是怎樣一回事。沈俞氏也說了說沈華善在河內道的情況,說了最近爲了年底考功定等來拜訪的人都不少,她都一一推了等等。

和鳴軒的氣氛也相當融洽,沈餘宸和沈慶德小朋友也在邊上傻呵呵地笑,也不明白這些大人們在說什麼,彷彿聽見幾百個鳥兒在叫,吵雜又歡笑……

第523章 順勢而爲第76章 救應南圖(二)第367章 皇家宴第523章 順勢而爲第375章 連環局第257章 族令第317章 覺醒第461章 君臣義斷第87章 使團返回京兆第439章 出乎意料第144章 道心所向第378章 征伐出第242章 三策第558章 噩耗第214章 冬至夜宴第523章 順勢而爲第48章 百官出動第115章 死局變生局番外一哀王不甘第163章 登聞鼓真相第180章 表字退之第283章 家族生意第247章 大危第478章 英雄前傳第323章 政績第549章 孫伯揚來第375章 連環局第483章 天有哭第218章 斬盡第456章 貪天之功第513章 時到第216章 錯了!第308章 閒情第兩百六十二二章 有寇第405章 償恩第419章 枯骨在下第418章 攻城突變第497章 災星第151章 上官長治得勢第288章 朝徵第21章 中元祭自身第197章 將相城府第44章 尚書右僕射第429章 死地第313章 望君歸第58章 賑災之策第66章 毒計第546章 死脅第363章 突襲韶縣第20章 如流處第419章 枯骨在下第463章 沈家暗朝第539 萬骨枯第553章 沈家的刀劍第297章 平息之策第558章 噩耗第86章 刺殺後續第2章 破局之策第76章 救應南圖(二)第480章 兵臨城下第197章 將相城府第363章 突襲韶縣第151章 上官長治得勢第261章 洗心第66章 毒計第428章 設毒計第88章 沈華善回來了第19章 返回京兆第80章 棋局之後第62章 姑姑用意第141章 廷杖(一)第15章 平安度過第388章 千秋錢莊第315章 寇色第129章 走私弓弩第459章 產子第352章 山陵崩第175章 不祥第145章 要變天了第440章 改元即到第509章 國子監事件第69章 不死不休第342章 帝視朝第91章 合二爲一第210章 韜光養晦第557章 夫妻相見第467章 趕緊走!第272章 並肩作戰第208章 絕地反擊第45章 餘緒第459章 產子第396章 道不同第194章 不虛此行第468章 沈則思現身第108章 太后病重第140章 見司天監大人第110章 沈家避勢第262章 潛行第8章 上任考功司第231章 點閱之災!
第523章 順勢而爲第76章 救應南圖(二)第367章 皇家宴第523章 順勢而爲第375章 連環局第257章 族令第317章 覺醒第461章 君臣義斷第87章 使團返回京兆第439章 出乎意料第144章 道心所向第378章 征伐出第242章 三策第558章 噩耗第214章 冬至夜宴第523章 順勢而爲第48章 百官出動第115章 死局變生局番外一哀王不甘第163章 登聞鼓真相第180章 表字退之第283章 家族生意第247章 大危第478章 英雄前傳第323章 政績第549章 孫伯揚來第375章 連環局第483章 天有哭第218章 斬盡第456章 貪天之功第513章 時到第216章 錯了!第308章 閒情第兩百六十二二章 有寇第405章 償恩第419章 枯骨在下第418章 攻城突變第497章 災星第151章 上官長治得勢第288章 朝徵第21章 中元祭自身第197章 將相城府第44章 尚書右僕射第429章 死地第313章 望君歸第58章 賑災之策第66章 毒計第546章 死脅第363章 突襲韶縣第20章 如流處第419章 枯骨在下第463章 沈家暗朝第539 萬骨枯第553章 沈家的刀劍第297章 平息之策第558章 噩耗第86章 刺殺後續第2章 破局之策第76章 救應南圖(二)第480章 兵臨城下第197章 將相城府第363章 突襲韶縣第151章 上官長治得勢第261章 洗心第66章 毒計第428章 設毒計第88章 沈華善回來了第19章 返回京兆第80章 棋局之後第62章 姑姑用意第141章 廷杖(一)第15章 平安度過第388章 千秋錢莊第315章 寇色第129章 走私弓弩第459章 產子第352章 山陵崩第175章 不祥第145章 要變天了第440章 改元即到第509章 國子監事件第69章 不死不休第342章 帝視朝第91章 合二爲一第210章 韜光養晦第557章 夫妻相見第467章 趕緊走!第272章 並肩作戰第208章 絕地反擊第45章 餘緒第459章 產子第396章 道不同第194章 不虛此行第468章 沈則思現身第108章 太后病重第140章 見司天監大人第110章 沈家避勢第262章 潛行第8章 上任考功司第231章 點閱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