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致太平

完)

(正文完了,陸續會有番外。感謝大家這九個月的相伴,感謝大家的支持!謝謝!我淚崩了~)

在彌留的時候,沈華善忽然看見了自己的長兄沈從善,那個被沈家思過處囚禁了三十幾年的子弟。

他有什麼錯呢?兄長他沒有錯啊。我循着兄長所指引的路前行,已經用行動證明兄長是沒錯的了。

“哥哥,飛機是什麼?我終於可以去問一問你了。”

病牀中的沈華善睜開了眼睛,喃喃說道,嘴角有絲笑意,然後雙眼又慢慢合上。

大永新帝元年五月初,在一片蔥鬱繁茂之中,沈華善在嶺南曲江邊的院子,走完了他的一生。

曲江邊,一片哀哭聲音,黑壓壓的悼念百姓,自發地跪在曲江邊,哀悼護住嶺南和平的沈華善。

這樣的沉痛,連嶺南道的五月天都黑沉了幾分。

當沈華善的死訊傳到京兆的時候,永福大街的左良哲,簡直不能置信,瞬間呆住了。

沈華善死了?怎麼可能?怎麼會這麼突然?左良哲想到早年和沈華善配合襄扶景興帝,又想到了近年的鬥爭,一時不知道該說什麼。

沈華善死了,屬於他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同樣,或許屬於我左良哲的時代,也過去了。

那一晚,左良哲書房的燈火徹夜未熄,沒有人知道這位託孤大臣在想些什麼。

都言蓋棺定論,可是對於沈華善這個人,所有人都不知道該怎麼評價了。俞正楷、葉正純這些人,也只有默默有淚。

吳越之地,是沈華善的祖居故土;都城京兆,是沈華善一生風雲激揚所在;可是沈華善長生安息的地方,卻是在偏遠嶺南。

或有人會說,沈華善這是客死異鄉,曾經位高權重的人。竟然不能回到故土。可是對沈華善這樣的人,他的一生追求所在,是整個大永、是天下七大道,哪裡不可爲故土呢?

這個曾經的大永頂級權臣。曾經爲大永殫精極慮的大臣,最後率領家族並一衆姻親故舊,站到了大永皇朝的對立面,與大永皇朝抗爭。

直到他死去的時候,大永皇朝仍在搖搖欲墜卻不曾傾倒。但是,沈華善之功,在於爲沈家奠定了基石,立起了柱樑,使一個新朝在慢慢醞釀、成長。

即使沈華善遺憾沒能見到一個新朝的誕生,遺憾沒有見到太平盛世。但因爲有他的功勞,這一天,也不遠了。

沈則敬披麻戴孝,跪伏在正院,他的腰間。已經別上了代表沈家族長的令牌。從此,他就接過了沈華善的重任,成爲了吳越一族的新族長。

沈寧雙眼已經紅腫了,她都記不得自己幾度清醒又幾度昏厥,似乎人生中除了哭就剩下哭了。

沈華善的梓官,端端正正地擺在前堂,白燭搖曳之中。沈寧似乎見到一個笑着的老人,無比和善地看着她。

那是祖父,尚未病重瘦削之時的祖父!實是在京兆指點朝政的祖父!不,或許也是前一世在大理獄中死去的祖父。

凝望着大大的“奠”字,沈寧心神恍惚。那原本以爲已經遺忘了前一世,前一世全族俱滅的慘況。她不得見族人最後一面,最後囚老在長春宮的淒涼,似乎都一一在她眼前掠過。

隨即,還有更多場景,也在燭火之中呈現。重生而來的驚喜惶恐。天寧寺中踏春,與應南圖的相知相守,上官長治亡,景興帝登基,沈家南遷,然而起兵征戰天下……

這些,都是前一世沈寧和沈家所沒有經歷過的。前一世的沈家,盛時戛然而止;到了這一世,有沈寧、沈華善、沈則敬等人的功勞,依然繁茂着。

沈華善此時出現在沈寧面前,是不是在說,過去的已經過去,新的已經開始了?

沈寧淚如雨落,然而嘴角卻有了弧度,又悲又喜,這就是最真實的人生。不算她是從前世來,還是從今生過,又悲又喜纔是最實在的。

淚眼朦朧中,沈寧輕輕點了點頭。祖父沈華善臨終之前的教誨,她一定會牢牢記得,終生循着這個教誨前行。

和沈寧有同樣心思的人,還有沈則敬。他是沈家這一代的族長,是秉承着沈華善的精神理念前行的族長,是要將沈華善和沈家族訓發揚光大的人。沈華善的臨終教誨,等於是深深刻在他心頭!

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父親的願景,必定有實現的一天!

“按照父親的意思,停靈七天即可,不用太耗時間。如今最重要的,還是河內道的局勢,頭七過後,你就繼續前往河內道吧。七七之期後,我也會去河內道。”

燃點着白燭的靈堂內,沈則敬對沈則思這樣說道。沈華善未競的心願,當然要由他們這些沈家後輩來完成。河內道的步伐,無論如何都不能停下。

“我知道了,待伯父出殯之後,我就會趕回河內道。兄長你,請節哀。”

沈則思的聲音十分低沉,也勸慰沈則敬道。正因爲嶺南道這裡有大喪,河內道的局勢纔不能緩下。不然,伯父的遺憾怎麼能彌補?沈家的將來怎麼辦?

沈則敬只靜靜看着沈華善的梓官,沒有再說話。

沈則敬的身邊,是穿着一身孝服的沈餘憲。沈餘憲作爲嫡枝嫡長,自然要在靈堂這裡守着。

就在這個時候,腰繫着白帶的沈其一臉焦急地走了進來,附在沈則敬的耳邊說了什麼,就見沈則敬的臉色馬上就變了。

“什麼?”沈則敬忍不住微微拔高了聲音,神色複雜地看向沈其。他說的,是真的嗎?如果是真的,那就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是的,屬下和弟弟已經去看過了,確是那些物件無疑。屬下想着這些東西太過重要,也沒詳加細看,就運了回來。”

沈其的臉色,也十分奇怪。似不信、似驚喜。又似茫然。

沈其向沈則敬說的,是曲江渡頭的事情。這幾日,因爲沈華善的喪事,曲江渡頭來往的船隻是絡繹不絕。本來嚴加看管的關卡就鬆懈了不少。

有一些運貨物的船隻,禁衛軍都沒檢查,就直接讓他們通行了,這在之前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

沈其因爲沈華善的過世,便去了渡頭驗關卡,以散去心中的悲痛,不想就在一艘船上發現了不妥。

船上的人,在被喝令查驗之後,那些船工竟然會驚慌失措,甚至還拔刀對抗。沈家的禁衛軍一腔悲痛正無處發泄。那些船工當然是找死!

船工被砍殺之後,禁衛軍竟然發現這些船工身上刻有西燕的標誌。而船上,就有不尋常的物件。

那些不尋常的物件,竟然是太常寺丟失的九鼎!山河乾坤鼎,大小共有九隻。竟然出現在曲江渡頭!

難怪沈則敬和沈其的臉色會這麼怪異,當沈則思和沈餘憲聽到這個事情時,臉色也變了。

憑空消失的山河乾坤鼎,突然出現在曲江渡頭,這……難以想象。

山河乾坤鼎,象徵的就是這天下江山,怎麼出現在這裡了?

沈則敬看着這九個古樸莊重的大鼎。只覺得世事難料。從種種跡象看來,當初太常失瑞,莫不是西燕人做的手腳?西燕想趁着沈家喪事放鬆關卡之際,想將山河乾坤鼎偷運出大永,卻沒有想到在曲江這裡露了白。

這是巧合,還是冥冥中有註定?想着堂內的梓官。再看看這些山河乾坤鼎,沈則敬失語了。

山河乾坤鼎,很快就被沈家人秘密藏了起來。除了這幾個接觸的人,就連沈寧也不知道,大永太常寺消失的山河乾坤鼎。竟然在沈家手中了。

就算有了這些鼎,時日仍在繼續。在沈華善頭七之後,沈則思策馬前往河內道;沈華善七七之期過後,沈則敬也帶着沈餘樂等人,奔向了河內道……

翻開史書,可以清晰見到,大永的歷程在不斷的地改變,成爲歷史,新朝的軌跡也漸漸明顯。五年、十年的時間,彈指一揮間,就已經過去了。

新帝兩年春,沈家率禁衛軍肅清河內道,令河內道全境太平,百姓、官員歸誠於沈家,太平通寶通用;

新帝三年秋,沈家率禁衛軍收歸隴右道,並進駐關內道、北疆,重整三地秩序;這三地百姓漸漸歸心;

新帝四年夏,江南道觀察使王備、江南衛大將軍於鴻圖,率一百五十萬餘萬江南百姓來歸,奉沈家爲主上;

新帝四年秋,禁衛軍平劍南道,定劍南道格局,寬治劍南道百姓,並令江南道和劍南道通商,仍是太平通寶用;

新帝四年冬,京兆傳新帝非帝王骨血,乃太后左氏偷龍之舉,京兆譁然。未幾,皇城現宮闈之變,慈寧宮、紫宸殿大火,太后、新帝不知所蹤,外戚左氏亡;

新帝五年春,沈則敬在豐南稱帝,改國號爲豐,改年號爲元豐,定都洛陽,以次年爲元豐元年,沈則敬稱元豐帝,崩後尊廟號爲高祖。

元豐元年,大豐遷都京兆,號爲帝都,立宗廟,請祭器,定社稷,追封沈華善爲始豐帝,尊廟號爲太祖。

至此,豐朝定。

元豐十年,元豐帝以六十餘歲高齡,率七十萬禁衛軍親征,將西燕曼山、瓊州一帶,併入大豐版圖。元豐帝之威望,如日月江河不絕,在大豐境內傳誦。

元豐十年,百姓倉廩實、衣食足、禮節興;朝廷吏治清明、官盡其職。此時,大豐的國力強盛到達第一個高峰。

大豐第一個盛世,出現了。沈家幾代數輩追求的太平盛世,出現了。沈華善泉下有知,定會拈鬚微笑;俞謹之、呂務厚、申科、君復樂這些前朝之人,也定會微微低首。

這麼多年,這麼多人,這麼多輩,永不止息的奮起鬥爭,就是爲了這太平盛世。而如今,沈家子弟做到了。

是日,烽火稍息,沈則敬立馬於昆州,身後跟着應南圖、沈餘憲等一衆後輩,像壯年時一樣,感受着大豐版圖內的風霜磨礪。

從長泰三十五年到元豐十年,三十年的時間,元豐帝沈則敬鬚髮都白了。應南圖、沈餘憲這些青年郎,早就年過不惑了。

年輕時的征戰歲月,成爲了他們這一生最值得珍惜的回憶。那些戰爭、逝去的兄弟們、守住的城牆,似乎還在眼前歷歷。

有采藥老人過昆州之時,忍不住高唱兩句,聲音延綿不絕:

我知帝所臨河上,欲罷干戈致太平!

(第三卷,豐朝定,完。正文完。)

ps:

三更!這一章,用了十二分心機,寫完也淚崩了。我淚點低,請大家原諒!感謝大家,和大家一起相伴的這九個月,很開心!還會有番外,請大家期待~~抱抱各位親們!最後一句,改自丘處機的詩。

第308章 閒情第135章 太子病重第74章 入坤寧宮第199章 少女情懷第352章 山陵崩第435章 明白人第549章 孫伯揚來第141章 廷杖(一)第292章 縱橫捭闔第90章 入書房第208章 絕地反擊第134章 目標是沈寧第255章 與天子爭利第110章 沈家避勢第370章 京兆血夜第544章 暗殺第528章 下一步第434章 天子失德第273章 昆州三家第95章 春闈今史第216章 錯了!第243章 千鈞之痛第90章 入書房第381章 死生之間第154章 計成第237章 見太子第27章 簡在帝心第408章 全殲第226 謎團迭起第342章 帝視朝第361章 和談準備第465章 太常失瑞第495章 民心所歸第139章 餘字輩登臺第152章 春熙宮鬧鬼第303章 救彭第78章 霜重秋色濃第235章 京兆局定第37章 三十萬人情(二)第533章 出與入第524章 陰險手段第112章 國有喪第371章 最終目的第495章 民心所歸第270章 放餌第5章 姨娘庶妹第165章 風向變了第260章 有戲看第214章 冬至夜宴第447章 沈則思反?第466章 誰在挖坑?第446章 驚變第194章 不虛此行第343章 身死!第96章 鑑華堂第530章 後宅之功第204章 折臂第528章 下一步第229章 重返局勢第154章 計成第330章 清平侯府第391章 帝爲棋第174章 和親使團第289章 生機第19章 返回京兆第244章 申科逝後第225章 未定第93章 官場大調整第405章 償恩第559章 死守善道第119章 沈家磨刀石第420章 京兆有動第502章 抹黑第337章 奪爵第123章 容嬪是誰?第560章 致太平第349章 新勢力第3章 前因後情第363章 突襲韶縣第219章 圍絕第247章 大危第85章 出事了第548章 意外調兵第245章 太子妃之爭第373章 見太后第122章 測帝心第321章 順平第554章 合作第415章 宣傳戰第388章 千秋錢莊第160章 廬江榴花謝第240章 獨夫之心第37章 三十萬人情(二)第534章 逼近京兆第381章 死生之間第513章 時到第98章 春闈案一第304章 換命第69章 不死不休第44章 尚書右僕射
第308章 閒情第135章 太子病重第74章 入坤寧宮第199章 少女情懷第352章 山陵崩第435章 明白人第549章 孫伯揚來第141章 廷杖(一)第292章 縱橫捭闔第90章 入書房第208章 絕地反擊第134章 目標是沈寧第255章 與天子爭利第110章 沈家避勢第370章 京兆血夜第544章 暗殺第528章 下一步第434章 天子失德第273章 昆州三家第95章 春闈今史第216章 錯了!第243章 千鈞之痛第90章 入書房第381章 死生之間第154章 計成第237章 見太子第27章 簡在帝心第408章 全殲第226 謎團迭起第342章 帝視朝第361章 和談準備第465章 太常失瑞第495章 民心所歸第139章 餘字輩登臺第152章 春熙宮鬧鬼第303章 救彭第78章 霜重秋色濃第235章 京兆局定第37章 三十萬人情(二)第533章 出與入第524章 陰險手段第112章 國有喪第371章 最終目的第495章 民心所歸第270章 放餌第5章 姨娘庶妹第165章 風向變了第260章 有戲看第214章 冬至夜宴第447章 沈則思反?第466章 誰在挖坑?第446章 驚變第194章 不虛此行第343章 身死!第96章 鑑華堂第530章 後宅之功第204章 折臂第528章 下一步第229章 重返局勢第154章 計成第330章 清平侯府第391章 帝爲棋第174章 和親使團第289章 生機第19章 返回京兆第244章 申科逝後第225章 未定第93章 官場大調整第405章 償恩第559章 死守善道第119章 沈家磨刀石第420章 京兆有動第502章 抹黑第337章 奪爵第123章 容嬪是誰?第560章 致太平第349章 新勢力第3章 前因後情第363章 突襲韶縣第219章 圍絕第247章 大危第85章 出事了第548章 意外調兵第245章 太子妃之爭第373章 見太后第122章 測帝心第321章 順平第554章 合作第415章 宣傳戰第388章 千秋錢莊第160章 廬江榴花謝第240章 獨夫之心第37章 三十萬人情(二)第534章 逼近京兆第381章 死生之間第513章 時到第98章 春闈案一第304章 換命第69章 不死不休第44章 尚書右僕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