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四十一 刊印司與報紙

現在和二三十年前的時代大不相同了,單說人口識字率的大規模提升,就不是二三十年前可以相比的。

曾經書書和文化只是帝國四十萬文化人之間自娛自樂圈地自萌的高雅項目,那些不識字的販夫走卒愚夫愚婦們根本不可能理解這種高雅的藝術。

但是現在,經過郭鵬數十年如一日的掃盲行動,販夫走卒愚夫愚婦們也能識得一些字,最基礎的讀寫不是問題,能看懂書瞭解文化的人羣急速擴張。

過去只能覆蓋到四十萬人的高雅藝術,現在也開始“飛”入尋常百姓家了。

一旦出書,面向全國,這覆蓋面可就太大了,而且收益也一定很大。

朝廷規定,每一本賣出去的書都可以和求是書屋分成,書屋會按照一定比例給書作者【稿酬】,只要書還在售賣,就可以拿錢。

具體情況等書籍出版了再去和刊印司談,然後雙方簽訂合約,白紙黑字落在紙面,雙方各執一份,簽字畫押,以此爲憑證。

還能有這種聞所未聞的美妙事情嗎?

不僅可以全國聞名,還能拿到錢,名利雙全,還能有那麼好的事情嗎?

文人士子們激動不已。

有著作的紛紛拿着自己的著作奔向刊印司設在皇城之外的辦事處,爭先恐後投遞自己的著作,希望可以得到賞識。

沒著作的捶胸頓足,憎恨自己爲什麼不能早一點勤快一點寫一些作品出來,萬一被朝廷看上了,那不就是名利雙全了?

經過一個多月的緊急閱覽之後,刊印司提交了三十份還算不錯的書籍給到皇帝本人,由皇帝本人進行閱讀。

刊印司不對學部尚書負責,而直接對皇帝負責,又是一個皇帝直轄部門。

郭鵬把事情交給郭瑾去做,然後閱讀起了刊印司送上來的三十本入選的書籍,覺得這些書籍都算是有點名堂,最後精選其中五本作爲第一批公開刊印且發售的。

這些都是學術類著作,一本關於儒門五經的,兩本關於數學的,兩本關於農業的,都是郭鵬看了覺得很有道理的。

書籍作者除了那個研究儒經的不是官員,其餘四個都是當朝官員,屬於術業有專攻一類,郭鵬深爲讚許,下令嘉獎。

這五個人被選中,著作可以對外刊印、發售的消息頓時傳遍朝廷,傳遍洛陽,傳到了街頭巷尾,連販夫走卒們都知道了。

這個消息頓時引起了全城熱議,大家都在交談,說這五個人不僅賺到了名望,還賺到了令人羨慕的財富。

一朝成名天下知,名利雙全!

樣板出現了,更多人紅着眼睛埋頭苦幹,表示自己也要寫一本可以震驚世人的著作出來。

因爲朝廷說,學術類,常識類,音樂類,乃至於純粹的傳奇故事,只要寫的好,一樣可以得到賞識,全國刊印。

當然,前提是不能有一些犯禁的東西,比如私自議論朝政啊,議論皇帝啊,議論天下大事啊之類的,這些是絕對禁止的,其他都是可以酌情考量的。

當然了,這些事情就算不說,也沒人敢寫。

寫出來還要不要命了?

老老實實寫點東西名利雙收不好嗎?

於是乎,不僅是文人墨客們,連很多在職的官員們,想要錢但是又不敢貪污,生怕被殺,萬般糾結之下,發現了可以合法獲得收入的機會,於是紛紛紅着眼睛試圖走上這條路。

合法的獲取大量財富,獲得名利的同時,搞不好還能升官。

這一次那四個著作被選中的官員不僅得到了名利,還被皇帝嘉獎他們認真鑽研了有用的事情,值得嘉獎,這顯然是簡在帝心了。

估計以後有職位可以升上去的時候,就能舒舒服服的升上去,連升官都比別人快。

這種好事怎麼能不死死抓住?

一時間,很多官員都發現自己身邊的人都在利用業餘時間埋頭著作,能寫什麼就寫什麼,感覺好像不寫東西就是在犯罪一樣。

還有一些利用業餘時間讀起了其他人的著作,試圖從中瞭解一些自己不瞭解的東西,積累知識,然後再行創作。

新的利益團體誕生了,依附着造紙術、印刷術的結合體而誕生的利益集團初步成型,且很多人都在盯着,都在盼着,甚至都在行動着,想要加入到這個團體當中來。

他們渴望獲取名望的同時,還能得到這筆合法的收入,改善他們的身份地位,或者讓他們過上奢侈的生活。

他們渴望,並且極度擁護這全新事物的誕生。

皇帝並不反對官員在業餘時間進行創作,甚至還鼓勵官員在業餘時間進行創作。

全新的消息一個接一個的衝擊着人們的思維,好的壞的激動的恐懼的。

有些人覺得好,有些人覺得不好,有些人覺得激動,有些人覺得恐懼。

但是不管怎麼看待這些事情,這些事情都不可能會終止,只會繼續加快推動。

郭鵬不會給他們多少反應過來的時間,以他的無上威望,現在正是加快步伐早就既定事實的時候,那裡能給出時間讓某些人反應過來呢?

不可能的。

郭鵬打定主意,在刊印司和求是書屋於洛陽站穩腳跟並且逐步向外擴長的同時,又下達了一個政令。

辦一份報紙。

所謂報紙的概念還是挺新鮮的,但是實質上這樣的情況並不是那麼的新鮮。

魏帝國承漢制,在實行郡縣制的基礎之上,各州、郡政府都在洛陽設有專門的辦事處,這樣的辦事處叫做邸。

邸中常駐有各州、郡的辦事吏員,他們的任務就是負責把皇帝下達的重要旨意和朝廷要辦的重要事情記錄下來,通過驛站定期送到州郡政府之中,讓州郡長官知道朝廷發生了什麼,皇帝做了什麼。

郭鵬在繼承漢制的同時,也做出了創新,比如在皇宮前的大廣場上設公告處。

他派人把皇帝和羣臣商議要做的事情張貼在公告處,讓洛陽人都知道,允許他們自由議論,並且隨着商旅衆多的情況逐步向外轉移。

之後郭鵬又下令把類似這樣的公告處擴張到洛陽城外,擴張到經濟地區的郡縣之中,深入鄉村,讓鄉村裡的人也知道朝廷做了什麼決策。

而現在,郭鵬要辦的報紙則是把這些概念結合起來,辦一份日報。

記錄的是前一天一整天皇帝和朝臣們商議的事情和決定要做的事情,這些事情會被專業人員記錄下來,然後等晚上進行重錄、連夜刊印,第二天一早全城公佈。

洛陽城內設數十個閱報欄,每天都會有專人更新最新的報紙,讓全洛陽人都知道。

當然,如果你覺得麻煩不想去閱報欄閱讀,那麼就出錢訂購。

拿到你的訂單之後,每天清早坊門一開,就會有專人把報紙送到你府上,讓你知道最新的朝政消息。

皇帝決定把每日發生的朝政新聞對外公佈,將朝廷決定發佈的政令、皇帝覺得有意義的奏本還有一些對外公佈也無妨的消息刊印其上。

把這些消息對外公佈,引導輿論,讓更多的人知曉朝廷正在做些什麼。

關於皇帝爲什麼要這樣做,皇帝在朝政會議上是這樣解釋的。

“多年以來,每當朝廷發生一些爭論、爭端的時候,總會有謠言在洛陽城內四起,各種不着邊際的消息漫天飛舞,誰都能說上一點,唯有朝廷插不上嘴,彷彿誰人都親眼目睹了事情的發生一樣。

這樣的事情屢屢發生,導致朝廷在這些事情上相當被動,三人成虎,人言可畏,羣衆輿論威力之大,並非我等想象的那麼簡單,我以爲,朝廷有必要把每日發生的事情對外公佈。

讓外面的低級官吏、平民百姓都知道朝廷在做些什麼,發生了什麼,有什麼爭論,有什麼議論,不要等外面的人揣測朝廷裡發生了什麼,而要主動對外公佈。”

郭鵬認爲,主動對外公佈朝廷裡發生的事情,有助於朝廷在謠言出現的時候掌握主動權,快速闢謠,維護朝廷、皇帝的形象。

訊息傳播的渠道越多,訊息傳播的速度越快,則朝廷就越能掌握主動權,讓民間的一些不切實際的謠言消散於無形。

洛陽作爲帝都,是全國所有消息的集散中心,洛陽發生了什麼,有什麼謠言,有什麼變故,都會很快的傳出去,傳到周邊地區,讓周邊地區的人知道。

而一傳十十傳百的過程中,事情的真相早已模糊不清,甚至發生了什麼都會在以訛傳訛的過程中變了模樣,根本不是那回事。

因爲此,朝廷才更要主動出擊,公佈消息,引導輿論,而不能放任謠言滿天飛,中傷朝廷,損害朝廷威嚴。

在郭鵬這樣解釋之後,朝臣們就知道了皇帝的打算,就沒有對此提出異議,並且對報紙的出現展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對於這個新誕生的刊印司當然也充滿了興趣。

按照郭嘉等人的揣測,這個刊印司簡直就是官方喉舌所在地。

原因很簡單。

它的首腦姓陳名琳。

五 聰明家族一千一百八十五 恐慌從官場很快蔓延到了民間一千一百九十 不是零,就是一萬九百七十七 陛下要的是整個西域變成州九十 一定要跟隨他人的人生軌跡嗎?二百八十五 不要用你的興趣來挑戰我謀生的本領九十 一定要跟隨他人的人生軌跡嗎?三百九十二 賈詡的憂慮七百五十三 荊州應該是保不住了吧?一千三百三十六 你也可以做開國之君八百三十八 關羽不會放過任何機會八百五十五 劉璋投降八百九十二 公孫度的最後努力七百四十四 我們迴天無力啊!三百七十三 儘可能的下黑手八百一十三 公子琦和公子琮之中沒有贏家一千零九十 郭瑾非常欣賞陸議一千四百九十三 郭皇帝又高又硬一千零二十五 郭某人絕不認同!九百九十二 於是魏帝國的避諱制度就這樣定了下來二百四十九 徐州第一富戶徹底倒向了郭鵬一千零八十六 趙雲深深爲之嘆息一千四百八十八 呂虔背水一戰三百六十四 跟不上時代的陶謙六百七十六 夏侯淵露出了意味深長的笑容一百零二 逐漸膨脹的野心和慾望九百三十 崔琰也成了堅定的加稅支持者八百三十六 劍閣崢嶸而崔巍三百五十 這並不能實現他的夢想六百六十一 郭鵬並不想看到一個光明頂的諸葛亮二百六十一 袁紹可不會做宋襄公一千四百六十 當長安城迎來下一個有桃花的二月時一百八十五 董卓來了九百零八 它們毀了漢,現在還想毀了魏三百二十三 攻克河內一千三百零一 要跟我一起出海嗎?一千四百九十 郭瑾想要政治影響力一千四百五十 曹衝之眼中所見到的八百九十八 遼東的平定一千一百九十 不是零,就是一萬七百一十七 諸葛亮很明白司馬懿現在的感受八百零三 劉表逝世四百八十一 我錯了嗎?二百八十一 開闢出名爲考試的通天之路八百一十八 劉琮北上洛陽二百六十四 雙袁爭霸一千一百三十三 他居然試圖刺殺皇帝!六百五十三 諸葛亮決定要做一個接地氣的諸葛亮九百零三 郭某人最懂得什麼叫捨得一千二百二十六 這叫我的面子往哪裡放?一千一百六十一 於是,五經十四家法成爲了歷史一千 所以郭某人覺得自己必須要做點什麼一千一百二十九 公子,你生氣了三百八十四 袁術的來信一千二百五十三 拉鉤上吊一百年不許變九百六十五 只有大國才配和大國玩遊戲四百一十五 籌建水師五百二十三 時代的縮影一千五百一十九 郭承志的婚事該商量商量了五百七十六 蜀道難五百二十七 漢室的旗幟倒了四百八十五 八國分封二百九十二 我願爲將軍馬前卒一千四百零一 我問你們!你們到底要跟從誰?九百二十八 他們不該受教育一千一百六十八 那他袁氏還有什麼存在的意義啊?三百五十二 幸福的盧植一千一百六十四 富庶的小國九百二十四 他該死!二百三十一 傳國玉璽七百零八 君,民,黎庶(下)七百二十四 吳國的生死之戰八百二十五 樂進平荊南一千一百零一 烏丸人當然也沒什麼存在的必要了一千一百四十七 儘管如此,他也不會停止繼續戰鬥一千二百一十一 士人們對此眉頭緊鎖一千一百五十八 曹氏族人,不求有功,但求無錯三百七十七 坎坷的東歸之路七百六十三 郭某人一臉委屈一千一百五十九 士人們的奇蹟終究沒有發生一千五百五十 郭鵬還是那個大忽悠七百 無我一千一百九十二 一批“欺世盜名”之輩浮出水面一千零二十四 給東漢帝國收屍七百六十 天降祥瑞啓示錄三百四十九 我不再是那顆任人擺弄的棋子了四百八十七 我什麼地方得罪了郭鵬?一千一百九十 不是零,就是一萬一百一十 來做我的親衛吧一千一百一十七 天降猛男郭子鳳,誰能抗衡?一千二百四十二 你覺得你能很好地駕馭他們?三百一十一 討伐袁紹(爲盟主武選清吏司加一更)一千四百六十三 鎮西都護府的大危機八十四 子鳳之才,我不及也一千四百八十七 重農抑商的傳統政策你忘了?四百三十 袁術開始猜疑九百九十七 曹氏不能被郭鵬定義爲威脅九百八十五 鹹鹹的稠菜粥(下)五百二十一 段煨之死一千四百五十 生產力不提高,教育就是無根浮萍
五 聰明家族一千一百八十五 恐慌從官場很快蔓延到了民間一千一百九十 不是零,就是一萬九百七十七 陛下要的是整個西域變成州九十 一定要跟隨他人的人生軌跡嗎?二百八十五 不要用你的興趣來挑戰我謀生的本領九十 一定要跟隨他人的人生軌跡嗎?三百九十二 賈詡的憂慮七百五十三 荊州應該是保不住了吧?一千三百三十六 你也可以做開國之君八百三十八 關羽不會放過任何機會八百五十五 劉璋投降八百九十二 公孫度的最後努力七百四十四 我們迴天無力啊!三百七十三 儘可能的下黑手八百一十三 公子琦和公子琮之中沒有贏家一千零九十 郭瑾非常欣賞陸議一千四百九十三 郭皇帝又高又硬一千零二十五 郭某人絕不認同!九百九十二 於是魏帝國的避諱制度就這樣定了下來二百四十九 徐州第一富戶徹底倒向了郭鵬一千零八十六 趙雲深深爲之嘆息一千四百八十八 呂虔背水一戰三百六十四 跟不上時代的陶謙六百七十六 夏侯淵露出了意味深長的笑容一百零二 逐漸膨脹的野心和慾望九百三十 崔琰也成了堅定的加稅支持者八百三十六 劍閣崢嶸而崔巍三百五十 這並不能實現他的夢想六百六十一 郭鵬並不想看到一個光明頂的諸葛亮二百六十一 袁紹可不會做宋襄公一千四百六十 當長安城迎來下一個有桃花的二月時一百八十五 董卓來了九百零八 它們毀了漢,現在還想毀了魏三百二十三 攻克河內一千三百零一 要跟我一起出海嗎?一千四百九十 郭瑾想要政治影響力一千四百五十 曹衝之眼中所見到的八百九十八 遼東的平定一千一百九十 不是零,就是一萬七百一十七 諸葛亮很明白司馬懿現在的感受八百零三 劉表逝世四百八十一 我錯了嗎?二百八十一 開闢出名爲考試的通天之路八百一十八 劉琮北上洛陽二百六十四 雙袁爭霸一千一百三十三 他居然試圖刺殺皇帝!六百五十三 諸葛亮決定要做一個接地氣的諸葛亮九百零三 郭某人最懂得什麼叫捨得一千二百二十六 這叫我的面子往哪裡放?一千一百六十一 於是,五經十四家法成爲了歷史一千 所以郭某人覺得自己必須要做點什麼一千一百二十九 公子,你生氣了三百八十四 袁術的來信一千二百五十三 拉鉤上吊一百年不許變九百六十五 只有大國才配和大國玩遊戲四百一十五 籌建水師五百二十三 時代的縮影一千五百一十九 郭承志的婚事該商量商量了五百七十六 蜀道難五百二十七 漢室的旗幟倒了四百八十五 八國分封二百九十二 我願爲將軍馬前卒一千四百零一 我問你們!你們到底要跟從誰?九百二十八 他們不該受教育一千一百六十八 那他袁氏還有什麼存在的意義啊?三百五十二 幸福的盧植一千一百六十四 富庶的小國九百二十四 他該死!二百三十一 傳國玉璽七百零八 君,民,黎庶(下)七百二十四 吳國的生死之戰八百二十五 樂進平荊南一千一百零一 烏丸人當然也沒什麼存在的必要了一千一百四十七 儘管如此,他也不會停止繼續戰鬥一千二百一十一 士人們對此眉頭緊鎖一千一百五十八 曹氏族人,不求有功,但求無錯三百七十七 坎坷的東歸之路七百六十三 郭某人一臉委屈一千一百五十九 士人們的奇蹟終究沒有發生一千五百五十 郭鵬還是那個大忽悠七百 無我一千一百九十二 一批“欺世盜名”之輩浮出水面一千零二十四 給東漢帝國收屍七百六十 天降祥瑞啓示錄三百四十九 我不再是那顆任人擺弄的棋子了四百八十七 我什麼地方得罪了郭鵬?一千一百九十 不是零,就是一萬一百一十 來做我的親衛吧一千一百一十七 天降猛男郭子鳳,誰能抗衡?一千二百四十二 你覺得你能很好地駕馭他們?三百一十一 討伐袁紹(爲盟主武選清吏司加一更)一千四百六十三 鎮西都護府的大危機八十四 子鳳之才,我不及也一千四百八十七 重農抑商的傳統政策你忘了?四百三十 袁術開始猜疑九百九十七 曹氏不能被郭鵬定義爲威脅九百八十五 鹹鹹的稠菜粥(下)五百二十一 段煨之死一千四百五十 生產力不提高,教育就是無根浮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