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九章 千秋大計

曹化淳知道皇帝這是在立威,在給三日後的政改奠定基調,見他問起,側身道:“回皇上,是河.南巡撫趙晗,山.西巡撫張瑞圖,江.西巡撫……”

“宣。”朱栩揉了揉臉,已經有前面兩批,接下來就會得心應手。

皇帝想找茬,誰也跑不了,一頓劈頭蓋臉的訓斥,外加一根根大棒敲打,進來的三人都是心慌意亂,不停的‘知罪’,‘萬死’。

還是一樣的被趕出去,寫‘保證書’,寫不好就扣上一頂‘昏官庸吏’的帽子送回家種地。

這一招,還真是百試不爽!

皇帝斥責了十八省巡撫,指責他們是‘昏官庸吏’,毫無政績,這在京城引起了頗爲不小的震動。

早就安排的輿論人員飛快的在發揮作用,將這些官員的‘無能’在大街小巷傳播,着實給了這些進京的百官不小的壓力。

傍晚,御花園。

朱栩走在前面,申用懋與孫承宗一前一後的跟着。

申用懋知道宮外的動靜,笑着道“皇上這一招高明,聽說畢大人那邊現在順利的很……”

朱栩一笑,想要制服這幫文人,強行下旨下令根本沒用,一定要抓住他們的弱點,‘聲名’就是!

“事情佈置的怎麼樣了?”朱栩不在意這些,都是小手段,腳步放緩的問道。

兩人一怔,申用懋會意的擡手道:“回皇上,現在左良玉差不多已經回到雲.南,賀人龍,代善,多爾袞等都已經安排南下,軍情處早就在整理安南的情報,制定合適的平叛方案,想必用不了多久就能發兵!”

東南亞基本上都是大明的屬地,以前配置有各種‘宣慰府’,只是漸漸的都名存實亡,後來連‘名’都沒了。所以,用‘平叛’二字完全沒有問題。

朱栩眯着眼,心裡計較不停,嘴上道“安南一共才三百多萬人口,割據混戰,戰力落後,沒有火器,地域非常狹窄,我朝大軍都是精銳,久經戰陣,水路並進,沒有理由拿不下來。朕想知道的是,安南能有多少地,可以安置多少災地民衆?”

這個是申用懋在做,他道:“回皇上,臣有過估算,北方的鄭氏有良田超過八千頃,如果能完全佔據,短時間內,可移送數十萬人,隨着開墾,三年內,五百萬人是沒有問題,若是順利,再送三百萬人也應當能承受。”

安南的局勢很複雜,北鄭,南阮,外加還有不屬於安南的占城等小國,即便如此也還有其他大大小小的割據勢力,常年混戰不休,民怨不斷,這個也是有着深刻的歷史淵源,涉及到莫黎兩朝的數百年恩怨。

這些朱栩自然早有了解,他踱着步子,目光如劍的道:“當年太宗皇帝降服安南,實乃不世功勳,光耀後世。宣宗撤兵,一來是有庸臣誤國,二來對安南策略有誤,這一次,朕打算給予安南,朝.鮮的地位。”

孫承宗與申用懋都是一楞,孫承宗道“皇上,‘朝鮮的地位’是指?”

朱栩嘴角翹起,道:“允許他們保留國王,政務半獨立,朝廷派官員入朝監督,負責稅務,同時執行‘共同防禦條約’,一切軍力由我大明掌控……”

孫承宗與申用懋對視一眼,申用懋皺眉道:“皇上,不是直接吞併嗎?”

如果不徹底吞併,掌握所有權力,那該如何移民?還有,這種不前不後的做法,也不符合大明的一貫作風。

朱栩笑容越多,道“咱們人生地不熟,需要他們幫忙,想要恢復南方的那些宣慰府,還是要藉助他們的力量。這件事,代善,多爾袞他們是主力,要多倚重他們,該放權的時候,要大膽的給……”

朱栩的想法是驅逐他們自己打自己,大明軍隊跟在身後揮動鞭子就成。

申用懋與孫承宗是不太贊同朱栩的想法的,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不管是安南人亦或者是建奴,都不能信任。不過皇帝顯然自有打算,兩人也只能應聲稱是。

朱栩伸手摺着一支寒梅,咔嚓一聲後,語氣堅定的道:“命楊嗣昌南下,在雲.南前線組建作戰指揮部,左良玉,代善,多爾袞都進去,朕會命錦衣衛將所有情報都送過去,協助戰事!”

“遵旨!”申,孫二人躬身道。

朱栩看着這朵新鮮的梅花,心裡想着待會兒送給李解語,又道:“南下的路線要改,先去天.津衛,再去濟.南,然後順着大運河去應天府,再去杭.州,沿着海到福.建,一路直到雲.南!”

這麼說着,朱栩其實心底還想去臺.灣看看,只是時間未必夠。

朝臣都不希望皇帝出京,更不希望皇帝興師動衆的到處跑,不過眼前這位明顯與太祖太宗很像,不是他們能束縛得了。相互對視一眼,道:“臣遵旨。”

皇宮裡,朱栩定議着南下的事情,文昭閣內一干巡撫,六部的大臣還在爭論着。

爭論的焦點非常多,包括‘景正稅法’,‘景正田畝制’,‘宗室律例’,‘勳貴十二規’,‘皇宮用度總則’,‘商法’,‘鹽法’等等。

這些畢自嚴都有信心去調節,制定的時候就預留了空間,總能找到平衡點。可涉及到六部,地方權責的改革,就會形成一股‘一致的反對’,讓畢自嚴顯得是在孤軍奮戰。

按照朱栩以及畢自嚴等人的設計,戶部不再負責稅務,設立單獨的稅務總局,歸屬內閣,吏部對官員的考覈,調用,需要通過督政院對這些官員的在職,履歷,財產等複查。工部不再負責建造戰船,設立船舶司,修橋鋪路等也準備籌建全國性的大商會,集中民間力量。刑部今後只負責刑調,不負責審案,在各地省府縣設立刑獄司,歸刑部,地方雙重管轄。禮部,兵部的權責也都有分減,同時各地的三司衙門也直接歸屬大理寺,升遷都只能在內部。地方督政院的之權擴大到可以調查巡撫,總督以下任何官員,在朝廷許可直接就可以調查巡撫,總督!京城的督政院甚至能夠調查三品以下的所有官員,朝廷準允可以調查六部尚書!

這些別說六部了,地方上都是心驚膽戰,萬分的謹慎小心,在‘不惹惱皇帝’的前提下,紛紛奮力爭取,一面想要保持權力,一面又要維持‘安全’。

另外還有惠通商行更改爲皇家錢莊,負責鑄幣,發行銀票等,十大糧倉,負責朝廷的糧食戰略儲備,還有東廠,九寺的職權等等,這比重建一個國家還要複雜!

畢自嚴與傅昌宗,周應秋等人這些日子都忙着協調,朝廷看似在分權,實則在細化權責,對地方的監督,控制,分化到了史無前例,想要說服所有人,在政改會議上不出幺蛾子,耗費的心力不是一點半點!

這場革新幾乎推翻了或旨在推翻大明以往的一切架構,從經濟到政治,一切都在變,等於是在推倒重建!大部分人都還活在天啓以前,所以改革基本上是以朱栩這個皇帝牽頭,聯合畢自嚴,傅昌宗等六部尚書,外加‘忠君’的各省巡撫在推動,這些都是新政的支持者或者既得利益者。

雖然艱難,可也就是‘討價還價’,畢自嚴等人深諳這裡面的‘潛規則’,不停的與這些人交流,爭論,甚至是威脅,動用各種手段來縮小差距,希望儘快達成一致,完成前奏。

大明高層爲了革新計劃殫精竭慮,費盡心思,整個京城的氣氛都是忙忙碌碌,積極向上,可總有人在這樣的氣氛中,添進不和諧的聲音。

阮大鋮與孫之獬從慎獨書院走出來,神色都憤憤難平。

孫之獬獐頭鼠目,破口大罵:“本來還以爲他有點骨氣,沒想到只是軟骨頭,上了道奏本就偃旗息鼓,再也不肯冒頭了!”

‘慎獨’二字是劉宗周對儒學發展的獨特理解,這次進京也就是要講‘慎獨’的。他本就是一個對仕途野心不大的人,上次上奏固然有阮大鋮挑撥,更多的也是出於他對朝局的一些看法,並沒有入朝爲官的意思。

所以阮大鋮,孫之獬再來的時候,讓劉宗周明白了兩人的真實目的,很不客氣的趕走了兩人。

阮大鋮向來反覆,絲毫不因劉宗周的不配合生氣,一邊走一邊冷笑道:“他不肯做我也有辦法!我就不信我推倒了黃承元,皇上,朝廷那些大人物還能無動於衷,不讓我官復原職!”

阮大鋮在天啓三年與魏大中爭奪吏科給事中,結果趙南星等人偏袒魏大中,阮大鋮一怒投靠魏忠賢,硬生生的奪了過去。這也惹惱了趙南星等東林大佬,他上任不到一個月就被迫灰溜溜的辭官回鄉。

шшш ●тт kдn ●C〇

後來魏忠賢倒臺,東林秋後算賬,他費盡心思的才保全自身,這麼些年,竟然一直沒有官身!

孫之獬是在吏部的核查中被罷官,一直夢想着官復原職,這一次與阮大鋮算是一拍即合,共謀發展。

他一直不得志,心裡惱怒異常,聽着阮大鋮的化,徑直道“那你說,怎麼辦,再不搞掉黃承元,等廷議一開,我們就沒有機會了!”

阮大鋮陰測測的看着督政院方向,不屑一笑道“等着吧,明天你就知道了。”

孫之獬狐疑的看了他一眼,心裡想着去一趟禮部,要是能登一篇他的文章,那影響力絕對比他們四處串聯來的強!

——

親們,月底來,快查查票倉,可以投月票啦~~~

第1389章 殺他個七進七出第十一章 皇后懷孕第三百二十章 坑殺第1140章 開戰第一千零八十章 貿易發展第三百四十七章 民亂第五百三十八章 督政院是利器第三百七十七章 主考官第九百八十七章 儒家思想第1471章 集權第三百七十八章 苛責第三十五章 聯袂(求收藏,推薦票~)第五百四十七章 指責皇帝番外一第八百三十九章 皇家政院一日遊第兩百八十三章 遼東李家第兩百四十四章 越來越放肆第八百一十六章 政院系受打擊第1172章 非嫁不可第兩百六十七章 兗州案(上)第1171章 擺不直的偏見第三百三十二章 范文程的主意第1305章 平王要說話第1475章 對外干涉的起念第九百零二章 大婚事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否定聖人第一百四十一章 張皇后生產第一章 王爺寫聖旨第兩百八十七章 偷得半日閒第七百二十六章 琉球內亂第三百八十七章 裁減衙門第八百二十四章 大棒與甜棗第七百九十七章 動作迅速第五百四十八章 訓斥封疆大吏第1417章 第一個辭官的人第六百二十八章 攏網第七百八十章 農莊第四百三十一章 鬧市見聞第1315章 狂風起第1370章 天皇和親?第兩百六十一章 朱由檢的通牒第八百九十七章 呢噥軟語第兩百二十一章 驚天駭浪第四百六十二章 天功第六十七章 定奪第1286章 多爾袞的識相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亂始第兩百八十六章 小爽一把第五百七十七章 朝臣抱團第1515章 謀大事者無名第五百七十一章 一路向北第四百二十九章 平亂第七百八十六章 再出亂第兩百四十九章 朱栩的反思第七十二章 過關第1442章 格局第兩百七十二章 魯王府第三百六十四章 查禁範家第1387章 幕府使者的艱難處境第九百三十一章 國企、國歌第1190章 舉世皆敵第1489章 分地伊始第八百九十六章 發配,開船第1486章 渲染威脅第九百零六章 敲打第1189章 回京第1237章 皇帝與內閣的界線第兩百五十四章 召見孫傳庭第一百二十一章 惠運船行第八十八章 作坊出事第1115章 嚴厲起來第一百一十四章 刑部狼狽第七百五十五章 雖遠必誅第兩百二十八章 顧秉謙的要挾第一百七十五章 朱由校的試探第三百四十一章 聯姻第1521章 如火如荼第三百一十六章 攻松山第1251章 休戰第四百五十九章 閒不住的神捕第二十九章 殺意第七十一章 第一步第九百六十九章 洪武號第1490章 妖孽縱橫第1239章 傅家的難境第一百一十七章 結案第兩百二十七章 信王夜談第九百四十九章 悠閒第1454章 移民亂象第1402章 孫傳庭施壓第1167章 黃太吉的信第二章 阻擊魏忠賢第1146章 友好的談判氛圍第1444章 冊封第四百二十七章 詭異的多爾袞第九百七十五章 無對錯第一千零十三章 察哈爾最後的手段第1169章 太妃喪第五十二章 三十萬兩(第三更,求收藏,推薦~~)第六百二十四章 魏忠賢的局
第1389章 殺他個七進七出第十一章 皇后懷孕第三百二十章 坑殺第1140章 開戰第一千零八十章 貿易發展第三百四十七章 民亂第五百三十八章 督政院是利器第三百七十七章 主考官第九百八十七章 儒家思想第1471章 集權第三百七十八章 苛責第三十五章 聯袂(求收藏,推薦票~)第五百四十七章 指責皇帝番外一第八百三十九章 皇家政院一日遊第兩百八十三章 遼東李家第兩百四十四章 越來越放肆第八百一十六章 政院系受打擊第1172章 非嫁不可第兩百六十七章 兗州案(上)第1171章 擺不直的偏見第三百三十二章 范文程的主意第1305章 平王要說話第1475章 對外干涉的起念第九百零二章 大婚事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否定聖人第一百四十一章 張皇后生產第一章 王爺寫聖旨第兩百八十七章 偷得半日閒第七百二十六章 琉球內亂第三百八十七章 裁減衙門第八百二十四章 大棒與甜棗第七百九十七章 動作迅速第五百四十八章 訓斥封疆大吏第1417章 第一個辭官的人第六百二十八章 攏網第七百八十章 農莊第四百三十一章 鬧市見聞第1315章 狂風起第1370章 天皇和親?第兩百六十一章 朱由檢的通牒第八百九十七章 呢噥軟語第兩百二十一章 驚天駭浪第四百六十二章 天功第六十七章 定奪第1286章 多爾袞的識相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亂始第兩百八十六章 小爽一把第五百七十七章 朝臣抱團第1515章 謀大事者無名第五百七十一章 一路向北第四百二十九章 平亂第七百八十六章 再出亂第兩百四十九章 朱栩的反思第七十二章 過關第1442章 格局第兩百七十二章 魯王府第三百六十四章 查禁範家第1387章 幕府使者的艱難處境第九百三十一章 國企、國歌第1190章 舉世皆敵第1489章 分地伊始第八百九十六章 發配,開船第1486章 渲染威脅第九百零六章 敲打第1189章 回京第1237章 皇帝與內閣的界線第兩百五十四章 召見孫傳庭第一百二十一章 惠運船行第八十八章 作坊出事第1115章 嚴厲起來第一百一十四章 刑部狼狽第七百五十五章 雖遠必誅第兩百二十八章 顧秉謙的要挾第一百七十五章 朱由校的試探第三百四十一章 聯姻第1521章 如火如荼第三百一十六章 攻松山第1251章 休戰第四百五十九章 閒不住的神捕第二十九章 殺意第七十一章 第一步第九百六十九章 洪武號第1490章 妖孽縱橫第1239章 傅家的難境第一百一十七章 結案第兩百二十七章 信王夜談第九百四十九章 悠閒第1454章 移民亂象第1402章 孫傳庭施壓第1167章 黃太吉的信第二章 阻擊魏忠賢第1146章 友好的談判氛圍第1444章 冊封第四百二十七章 詭異的多爾袞第九百七十五章 無對錯第一千零十三章 察哈爾最後的手段第1169章 太妃喪第五十二章 三十萬兩(第三更,求收藏,推薦~~)第六百二十四章 魏忠賢的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