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盧浮宮協議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幾乎每年年初的時候,都是西方各國財政部最爲忙碌的時節,因爲新一年度的財政預算馬上就要出爐了。所謂財政預算就是要估計一下政府在這一個財政年度之內要花掉多少錢。負責編制預算的部門在西方國家通常都是各國的財政部。

財政部會根據政府各個部門的財政預算來做出一份詳細的財政報表,這份報表到處現在爲止還僅僅是一個計劃。而計劃是否能順利的實施下去,卻還要經過其餘的兩個重要關節,國會,以及中央銀行的配合。

在某些西方國家,中央銀行的財政部之間是從屬的關係,但是在美國,美聯儲卻是獨立於財政部的存在。美聯儲做任何決定不用向政府負責而是向聯邦儲備委員會所代表的美國金融機構來服務的。

由財政部指定的財政預算首先要度過的難關就是國會。現在里根所在的共和黨牢牢的把持着國會的多數席位,只要共和黨內部沒有分歧,財政預算基本上不會在國會遇到什麼波折。反倒是美聯儲這一關有些艱難,在這一系列的流程當中,財政部只是估計政府要花多少錢,而國會則是決定同不同意政府花這筆錢,到了美聯儲這裡纔是幫助政府籌集這筆錢。

美國政府的財政預算絕對是全世界最爲龐大的,而美聯儲每年都要想方設法的來籌集這筆錢。這筆錢大部分都來自華爾街那些財大氣粗的投資銀行,以及金融機構。美聯儲和華爾街之間主要是通過美國國債來進行這筆交易的。

每當政府需要發行國債的時候,就會通過招標的方式來向各個金融機構進行諮詢,以便確定過載的利率和發行的規模。如果美國下一年度的國債乏人問津的話,那可是影響下一年度政府財政的大事情。

就在去年,由於《廣場協議》的影響。美債的收益率持續的走低。但是通貨膨脹雖然刺激了出口,卻並沒有讓每國政府的稅收和財政支出狀況有所改善。美國始終面臨着蘇聯的巨大壓力,軍費開支只會越來越多,而現在的高通貨膨脹率則讓美國的大型金融機構極爲不滿,如果依舊任由美元這麼繼續貶值下去,那麼金融機構絕對不會去追捧美國國債。

現任美聯儲主席保羅·沃克爾顯然是站在華爾街這邊的,他對通貨膨脹的厭惡在美國的金融界簡直是人所共知。他不止一次的在公衆場合稱通貨膨脹是美國經濟界的公害,而保羅·沃克爾的行動也證明了他是《廣場計劃》的堅決反對者。

正是在這種背景之下,1987年度的美國債券招標面臨着重重的困難。而恰好在此時,謝廖沙有意進軍債券市場。謝廖沙讓米哈伊爾諮詢了比爾·格羅斯的意見,出乎意料的是,比爾·格羅斯似乎對1987年度的美國國債收益充滿了信心。

“先生,美聯儲主席保羅·沃克爾對通貨膨脹的態度人所共知,在這情況下他一定會充分的利用自己的權利來回籠市場上多餘的資金,所以今年的國債發行額度恐怕會空前的大,而且利率也應該很有吸引力!”比爾·格羅斯信心滿滿的說道。

“可是現在美元在貶值啊!”米哈伊爾依舊不太放心的反問道。

“先生,保羅·沃克爾對里根總統並非言聽計從,他爲人及其自負,而且向來以態度強硬著稱。他絕對不可能配合政府的財政政策,只有財政部配合他的份!所以,我判斷美元的貶值趨勢用不了多久就會讓政府不得不出手干預。財政部一定會對保羅·沃克爾收緊流動性的行爲做出迴應。”

聽完了比爾·格羅斯的解釋之後,米哈伊爾把比爾·格羅斯的這番論調原封不動的轉述給了謝廖沙,謝廖沙聽完之後,幾乎不假思索的站在了比爾·格羅斯的那邊。

“米哈伊爾,我們現在不缺錢,缺乏的是人才,是安全以及穩定的資金流通渠道,缺乏的是讓這筆財富不斷保值增值的手段,所以我們的思路要變一下,收益穩定的國債要參與,現金流穩定的快速消費類公司同樣是我們所需要的,而類似英國煤氣公司這樣的基礎設施投資也是保存我們財富的良好渠道!所以,米哈伊爾,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全力的去支持比爾格羅斯和黑石集團吧!”

有了謝廖沙的這句話,米哈伊爾自然就放心了不少。僅僅過了一個星期左右,比爾·格羅斯的預言就應驗了。

就在全世界的資金還在繼續追捧日本經濟的時候,美國財政部終於坐不住了。1987年2月22日,美國,英國,法國,聯邦德國,日本,加拿大,意大利七國財長和中央銀行行長在巴黎盧浮宮簽署了新的協議。根據這項協議,七國將聯手干預匯率市場,防止美元的繼續貶值。消息一出,受美元利好影響,日元開始出現大幅度的貶值。而早就逃離了日本市場的謝廖沙成功逃過了這一劫,保住了自己的勝利果實。

比爾·格羅斯的債券投資在這幾天裡也得到了豐厚的回報。哥倫比亞銀行手上的的短期國債紛紛上漲,雖然漲幅不大,但是對於國債市場來說卻是一種信號,比爾格羅斯接機開始向市場上拋售這部分獲利的短期國債,在回籠了一部分資金之後,再次進入了日本的外匯市場。

謝廖沙一直都在注意着比爾·格羅斯的操盤手法,雖然在比爾·格羅斯看來日本市場在盧浮宮協議的主導下開始受挫,但是依然是有吸引力的投資標的。可是謝廖沙的資金量過於龐大,如果出手的話將會對市場產生顯著的影響,所以這一次謝廖沙不打算跟着比爾·格羅斯重新進入日本市場。

謝廖沙通過米哈伊爾向黑石公司提出了新的諮詢,那就是如何以最小的代價從聯邦德國政府手中收購大衆汽車。

第七十一章 謝廖沙的禮物第五章 越獄第九十八章 花落誰家第一百零六章 生意上的新問題第二十七章 肆無忌憚第四十七章 互助會成立第七十三章 再見,高爾基第二百六十六章 出訪沙特第二百四十六章 官員投效第二十三章 拉莫德羅監獄之戰 三第一百七十三章 打起來了第六十八章 傀儡部長人選第三十七章 廁所堵門第五十六章 計劃和後手第五十章 西方-81第一百三十八章 城南械鬥第二百四十章 橋下冤魂第二百八十章 目標出現第三十三章 騙局第二百四十五章 天然氣的野望第二百零四章 緘默聯盟第十八章 新的財路第一百二十五章 地鐵第一百八十三章 《共青團真理報》的二次改革第四十五章 功德無良的米哈伊爾第二百七十五章 東歐和蘇聯的合作第一章 重返高爾基第五十六章 毒芹第十四章 日本計劃第十二章 對外融資獲批第一百八十九章 新的線索第三十一章 不成功的參觀第四十六章 訪英人選確定第二十章 報復第二百六十九章 聯合國大會第二百五十一章 外債和經濟轉型一攬子解決方案第二百六十章 收購麥道航空公司第七十五章 聯合國大會第一百六十二章 耶利欽的收穫第二百三十一章 嘉能可第一百一十九章 危機感第五十一章 交易第一百一十三章 忙碌等青工部第二百六十八章 名利兩全第二百二十九章 各顯神通 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律賊在美國第二百四十二章 莫吉列維奇第六十章 校園生活第八十七章 多方營救第九十九章 繼任人選第八十八章 茨岡人第七十四章 上門挖人第二百八十一章 謝廖沙的態度第二十一章 兩根手指第四十六章 入夥第二百四十二章 莫吉列維奇第二百一十八章 出售蓮花軟件第三十章 出售三金會 二第二百零四章 板建房風靡蘇聯第五十九章 高爾基之行第一百九十五章 車禍疑雲第六十八章 威士忌加冰第十九章 政治局決議第二十二章 刑場上第六十六章 撒切爾主義的背景第三十七章 亂葬坑第五章 軍營生活第一百六十五章 通訊技術展望第一百一十九章 危機感第五十九章 法治與人治第三十六章 錄像帶第一百二十八章 謝廖沙的野望第十六章 天然氣談判第一百九十八章 轉移視線第二百六十五章 訪問伊拉克第一百一十三章 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內訌第一百一十三章 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內訌第一百四十六章 意外之喜第二十九章 另一面第十五章 AAA第二百五十九章 《布達佩斯協議》第一百三十二章 收購大衆第七十四章 上門挖人第七十章 曉洛科夫之死第四十三章 鬥心眼第二百三十九章 內閣總辭第十二章 再入險境第二百八十章 目標出現第二百四十七章 烏斯維亞佐夫第一百九十七章 得意的謝瓦爾德納澤第六十章 關塔那摩之戰 三第七十九章 年底活動第九十三章 蘇斯洛夫的警告第二百一十六章 農業全產業鏈第七十九章 推波助瀾第四十五章 功德無良的米哈伊爾第二十六章 歷史的必然第一百六十七章 挑釁第一百六十章 一步閒棋第一百九十八章 謝瓦爾德納澤問政
第七十一章 謝廖沙的禮物第五章 越獄第九十八章 花落誰家第一百零六章 生意上的新問題第二十七章 肆無忌憚第四十七章 互助會成立第七十三章 再見,高爾基第二百六十六章 出訪沙特第二百四十六章 官員投效第二十三章 拉莫德羅監獄之戰 三第一百七十三章 打起來了第六十八章 傀儡部長人選第三十七章 廁所堵門第五十六章 計劃和後手第五十章 西方-81第一百三十八章 城南械鬥第二百四十章 橋下冤魂第二百八十章 目標出現第三十三章 騙局第二百四十五章 天然氣的野望第二百零四章 緘默聯盟第十八章 新的財路第一百二十五章 地鐵第一百八十三章 《共青團真理報》的二次改革第四十五章 功德無良的米哈伊爾第二百七十五章 東歐和蘇聯的合作第一章 重返高爾基第五十六章 毒芹第十四章 日本計劃第十二章 對外融資獲批第一百八十九章 新的線索第三十一章 不成功的參觀第四十六章 訪英人選確定第二十章 報復第二百六十九章 聯合國大會第二百五十一章 外債和經濟轉型一攬子解決方案第二百六十章 收購麥道航空公司第七十五章 聯合國大會第一百六十二章 耶利欽的收穫第二百三十一章 嘉能可第一百一十九章 危機感第五十一章 交易第一百一十三章 忙碌等青工部第二百六十八章 名利兩全第二百二十九章 各顯神通 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律賊在美國第二百四十二章 莫吉列維奇第六十章 校園生活第八十七章 多方營救第九十九章 繼任人選第八十八章 茨岡人第七十四章 上門挖人第二百八十一章 謝廖沙的態度第二十一章 兩根手指第四十六章 入夥第二百四十二章 莫吉列維奇第二百一十八章 出售蓮花軟件第三十章 出售三金會 二第二百零四章 板建房風靡蘇聯第五十九章 高爾基之行第一百九十五章 車禍疑雲第六十八章 威士忌加冰第十九章 政治局決議第二十二章 刑場上第六十六章 撒切爾主義的背景第三十七章 亂葬坑第五章 軍營生活第一百六十五章 通訊技術展望第一百一十九章 危機感第五十九章 法治與人治第三十六章 錄像帶第一百二十八章 謝廖沙的野望第十六章 天然氣談判第一百九十八章 轉移視線第二百六十五章 訪問伊拉克第一百一十三章 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內訌第一百一十三章 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內訌第一百四十六章 意外之喜第二十九章 另一面第十五章 AAA第二百五十九章 《布達佩斯協議》第一百三十二章 收購大衆第七十四章 上門挖人第七十章 曉洛科夫之死第四十三章 鬥心眼第二百三十九章 內閣總辭第十二章 再入險境第二百八十章 目標出現第二百四十七章 烏斯維亞佐夫第一百九十七章 得意的謝瓦爾德納澤第六十章 關塔那摩之戰 三第七十九章 年底活動第九十三章 蘇斯洛夫的警告第二百一十六章 農業全產業鏈第七十九章 推波助瀾第四十五章 功德無良的米哈伊爾第二十六章 歷史的必然第一百六十七章 挑釁第一百六十章 一步閒棋第一百九十八章 謝瓦爾德納澤問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