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賈詡一謀蜀中

“王買,你跟隨主公有多久了?”

囚窗外,月白風清。

賈詡站在窗邊,看着窗外的風景。榻上,有王買跪坐,溫着酒,身旁還匍匐着一頭青鼬。

“唔,屬下還需算一下……當年主公避難走南山,我就和老虎他們一同隨主公進入西域……恩,計算一下,也差不多有十年之久了。軍師,怎地突然問起這些事情?是不是有吩咐?”

賈詡眯着眼睛,臉上浮出一抹笑容。

不知不覺的,他也有了眯眼睛的習慣。不知道是學董,亦或者是他思考過多,故而成了習慣。不過,在王買看來,軍師每逢眯起眼睛的時候,一定是有大事,就如同董眯眼,是要殺人一樣的徵兆。

賈詡轉身坐回來,“一轉眼,我也在這杜郵堡中,待了將近五年,想必外界的人,都已經把我忘記了吧。”

“軍師,只要主公不忘您就行。”

“話是這麼說,但是我卻是覺得有些累了……王買,你覺得大公子這個人……怎麼樣?”

“大公子?”

王買想了想,輕聲道:“大公子性沉冷,有權謀,更精於算計。或爲明主,但與主公卻不同。”

“哦,怎生不同?”

“講權謀,主公不比大公子。然則主公有魅力,可令上下一心。大公子嘛……呵呵,或許能成就大事,但是若說識人用人,怕是不比主公的氣度。但如此,卻更似一位君王。”

賈詡笑了,“看起來,你也發現了!”

“和大公子相識雖不長,但屬下能覺察到大公子的不尋常處。公子有威儀。卻處處小心謹慎。和他相處,需要時常加以提防。說話做事都需戰戰兢兢,不似爲主公效力那般的爽快。”

賈詡突然話題一轉,“此次封國,你以爲結果會如何?”

“這個……主公似有很多顧慮,其實若真的受了那封國,又能如何?主公非王莽。漢室也不似當年。不過,軍師問我結果,王買卻實在是猜不出來。軍師,您對這件事,又如何看?”

“以我之見。主公和聖上,怕是會有一次交換。”

“交換?如何交換?”

賈詡笑而不答,閉上眼睛,懶散的靠在被褥上,好像睡着了一樣。王買已經習慣了賈詡的這種態度,也不着急,只是靜靜的看着他,等待着答案出來。

“呵呵。主公和聖上地交換,到時候自然可見分曉。不過,我看這件事,怕也不會那麼簡單。以我估計啊。這裡面存有變數。”

王買徹底糊塗了!以他的智慧,真地有些跟不上賈詡的思路,只能呆呆的坐在那裡,聆聽賈詡解釋。

“這變數,源自於大公子……嘿嘿。至於結果嘛。想來會是出人意料吧。不過,我卻是累了。”

賈詡的這番話。似乎是在呢喃,又好像自言自語。

王買完全不明白,想要請教,卻見賈詡翻了一個身,輕聲道:“去休去休,當需早作謀算。”

聞聽這話,王買激靈打了一個寒蟬。

“軍師早些休息,王買告退!”

“且慢……”賈詡輕聲道了一句,“你立刻密令十七,讓他行動吧……依我看,差不多了。”

王買掌控部,下分內外兩個部門。

直屬於王買的人,皆以字開頭,而後以數字排列,屬於內門中死士;而外門相對而言,人數衆多,以各方諸侯之名爲開頭,再以數字排列。比如,在冀州袁紹麾下的外門細作,就稱之爲冀XX,若是潛伏在曹操地治下,則以魏XX來表示。此名單,只王買和賈詡掌握。

內外兩門,平時並無交集,而且任務也不一樣。

正如王買所說,也許只有董這樣的人,能毫無保留的把如此重要是事情交付給他信任的人。

若是換一個人的話,部還能想現在這樣存在嗎?

王買隱隱理解了,賈詡那句早作謀算地真正含義。錫,配享封國大西州。

而董在臣下的數次勸解之下,終於同意受封。對於這個消息,長安宗室原本是非常高興,可不成想劉辨接下來的一道旨意,卻令人瞠目結舌:因漢室未平,朝綱不振,故涼王董,需居於長安,封董爲漢丞相,執掌承明殿,總領天下兵馬以及政務,諸事可自行決斷。

一道旨意,頓時掀起了軒然大波。

以劉和爲首的宗室,長跪未央宮外,請求劉辨收回旨意。

然則劉辨卻不理睬,反而以前所未有的強硬態度宣稱:初平以來,諸侯混戰,生靈塗炭。若非涼王,何來今日之漢室中興局面。朕非薄倖之人,絕不做那鳥盡弓藏事,特昭告天下人知。

言下之意是在責問各方宗室:在我顛簸流離,生死未卜之時,你們爲何不站出來,維護朝綱呢?再有,現在讓涼王就藩,那麼關東諸侯,又該如何面對?你們指揮得了各方人馬嗎?

劉和等人雖然不甘心,可是也能聽出劉辨旨意中的責問之意。

只得偃旗息鼓,不再爲此事而糾纏。五月,董昭告天下,於長安開府。涼國置丞相以下羣卿百僚,皆如同漢初諸侯王之制。

也就是說,董可以組建出一個屬於他自己的小朝廷。

這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想要完善這個小朝廷,需要一個漫長地時間,非一朝一夕可完成。

所以,在開府之處,董只設立了涼國尚書和侍郎。

尚書令-諸葛瑾,兼領承明殿衛尉。秩比兩千石俸祿。

諸葛瑾,已年近三十。正是風華正茂的好年紀。歷任過居延令,戍縣都護府長史,無難軍司馬,右扶風太守等職務,可以說在軍政方面,都已經獲得了足夠的經驗。正可施展拳腳。

尚書僕射-蘇則。

要說起來的話,蘇則也是追隨董地老人,時間甚至超過了諸葛瑾,也是經歷過許多事情,于軍政方面有權威。對此。各方人物無可厚非。畢竟從資歷年齡上來看,他們都夠格了。

尚書共有四人-黃敘、龐統、步騭、呂蒙。

這四人年紀都在二十出頭,其中步騭地年齡大一些,但是真正追隨董的時間並不多,並且兼領着其他地職務。從這方面來看,就能看出董不願開府的另一個原因,他手下無人可用。

但侍中一職,卻出乎了許多人地預料之外。

侍中三人兩人-闞澤龐林和劉先。

闞澤……在董頒佈侍中人選之前。甚至沒有人聽說過這個名字。原因很簡單,這闞澤是在年初纔來到長安,並且持五溪長鬍昭地介紹信,信中說此生嬌傑。有德行,爲當世仲舒。

仲舒,是指董仲舒。

那可不是什麼人都敢冠以的稱呼。胡昭以董仲舒稱闞澤,足以看得出,此人地水準如何。

當然。董之所以用闞澤。卻不是因爲胡昭地這介紹信。

演義中,赤壁之戰。周瑜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行苦肉計,正是闞澤往曹營送信,令曹操信任了這苦肉計。雖然在演義裡,闞澤出場不多,董記憶中只此一次,但已經足夠了!

闞澤是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地道的寒門出身。

世代農夫,至闞澤而好學。幼時因貧困的原因,就賣身爲傭,所求只爲讀書寫字,爲當地人所稱道。

劉表劉備夾擊揚州,雖然後來沒有了聲息,可是對江東的影響,卻是極爲巨大。

闞澤原本想逃離戰亂,往鹿門山求學。但不成想在途中,被錦帆營甘寧劫持,送到了壺頭山中。

胡昭和闞澤一番交談後,深感此人學問不俗。

於是願意擔保,送闞澤至關中。對於這樣一個人,董自然不會輕易放過。

至於龐林,也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角色。可是此人有一個哥哥,卻是大大地有名。龐林的兄長,正是涼王府尚書龐統。

說實話,董還真沒有聽過龐統有個弟弟。

龐林年放弱冠,師從水鏡山莊的司馬徽。學成之後,正逢雒陽大戰塵埃落定之時,受兄長之邀請,獨自一人穿越南陽豫州,抵達京兆。對此,龐德公是憤怒不已,卻又無可奈何。

本來,以龐德公的想法,是讓龐林去投劉表,以緩和鹿門山與荊襄的關係。

但沒想到,這傢伙接到龐統的信之後,二話不說就走了。他可以走,鹿門山又該怎麼辦?

龐家,畢竟是以荊襄爲根基。

此前龐統投董,劉表雖然沒說什麼,可終究是心裡有些不快。現在倒好,一向不理紅塵的龐家,居然有兩個投奔了關中,就算是劉表沒有意見,荊襄世族也一定會對龐家生出異議。

當然了,這就和董沒關係了。

在董看來,最好是龐家在荊襄混不下去,然後舉家遷移至關中。爲此,董下令沙摩柯暗中關注。至於龐德公會不會來關中,那就要看他自己的決斷了。這種事,誰也爲難不得。

不過,這劉先爲侍中……

幾乎大半個長安地宗室都在咒罵劉先。早先多麼立場分明,怎麼只進了一趟大理,就變了?

這是背叛,赤裸裸的背叛!

可就算是背叛,你宗室有能如何?堂堂涼王府侍中,配享七百石俸祿,誰又敢去招惹?

暗地裡咒罵劉先的人可不少,但這裡面何嘗沒有一絲妒忌?一入涼王府,劉先算是有了靠山。

同月,劉辨下旨賜婚,沔南名士黃承彥之女下嫁董,奉昭陽夫人。

一時間,這長安城可就變得熱鬧起來。

董結婚,看似是一件小事。但與那些在長安沒有跟腳的士子來說,毫無疑問是一個機會。

但誰也沒想到,就在劉辨下旨賜婚不久,蜀中卻發生了一件大事。

而這件事,更徹底地轉移了天下人的視線,整個漢室,也將因這件事情,發生巨大的變化。

劉璋,死了……

注:龐林,龐統的弟弟,以荊州治中從事的身份參加了彝陵之戰,兵敗後隨黃權入魏,封列侯,官至鉅鹿太守。演義之中,未曾出場。

第201章 泰山賊(一)第236章 滎陽大戰(二)第13章 殺戮一(上)第5章 欲學萬人敵(2)第441章 千里草第300章 鏖戰(三)第379章 顏面存幾何第253章 董氏一門第300章 鏖戰(三)第96章 董卓會三英第264章 雞鹿塞(四)第242章 雒陽一夜(三)第39章 中原無戰事(二)第99章 殺牛角(二)第176章 西園立八校(一)第418章 相邀第27章 走馬震金城(一)第122章 疑似夢中第117章 回河東(二)第109章 奉孝出馬第259章 紛亂開局第339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七)第182章 雍丘之戰(一)第53章 追悔莫及第468章 大野澤(一)第261章 雞鹿塞(一)第466章 溫侯(四)第97章 桃園三英第292章 南山桃花源第19章 綠漪心思(1)第483章 長安(二)第209章 大宅門之四小虎第119章 初見孟德第48章 緣深緣淺第354章 拉虎皮,扯大旗第442章 如此簡單第448章 賈詡二謀荊襄(一)第394章 十年(四)第166章 興盛不過三代第130章 美女野獸第111章 孟德登場第63章 再遇唐周第363章 彈汗山(一)第112章 江東猛虎第476章 四猛八大錘(四)第429章 夏侯蘭(一)第327章 西域二三事(一)第24章 西部都尉(1)第420章 煮酒(二)第376章 長安之亂(八)第23章 阿醜相隨(2)第117章 回河東(二)第2章 董卓幼子第47章 鄙夫之怒第479章 文若不文弱第245章 國運昌盛第62章 圉城論太平第438章 另有蹊蹺第23章 阿醜相隨(1)第56章 李儒之謀第495章 決戰之襄陽第1章 重生(1)第411章 呂蒙獻三關第317章 幽州牧呂布第66章 巨魔襲來(二)第282章 請主公上坐第398章 十年(八)第59章 古之惡來第22章 殺人者‘公子’(1)第350章 三學紀要第355章 孫劉聯盟第48章 緣深緣淺第482章 長安(一)第334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二)第307章 沙沙有心事(二)第409章 雒陽城外靜悄悄第209章 大宅門之四小虎第229章 大戰將臨第352章 大麻煩第442章 如此簡單第55章 行路難第243章 雒陽一夜(四)第420章 煮酒(二)第359章 小溫侯(二)第134章 俸祿三百石(一)第432章 雄主邪?第430章 夏侯蘭(二)第281章 雒陽烽火紀第258章 公孫瓚之死第201章 泰山賊(一)第110章 黨人憂患第426章 當陽(二)第108章 羣英會第313章 兗州鉅變第313章 兗州鉅變第38章 中原無戰事(一)第304章 開始吧第196章 漢帝崩,大亂將起(一)第179章 惡來逞威第383章 沿着錯誤軌跡
第201章 泰山賊(一)第236章 滎陽大戰(二)第13章 殺戮一(上)第5章 欲學萬人敵(2)第441章 千里草第300章 鏖戰(三)第379章 顏面存幾何第253章 董氏一門第300章 鏖戰(三)第96章 董卓會三英第264章 雞鹿塞(四)第242章 雒陽一夜(三)第39章 中原無戰事(二)第99章 殺牛角(二)第176章 西園立八校(一)第418章 相邀第27章 走馬震金城(一)第122章 疑似夢中第117章 回河東(二)第109章 奉孝出馬第259章 紛亂開局第339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七)第182章 雍丘之戰(一)第53章 追悔莫及第468章 大野澤(一)第261章 雞鹿塞(一)第466章 溫侯(四)第97章 桃園三英第292章 南山桃花源第19章 綠漪心思(1)第483章 長安(二)第209章 大宅門之四小虎第119章 初見孟德第48章 緣深緣淺第354章 拉虎皮,扯大旗第442章 如此簡單第448章 賈詡二謀荊襄(一)第394章 十年(四)第166章 興盛不過三代第130章 美女野獸第111章 孟德登場第63章 再遇唐周第363章 彈汗山(一)第112章 江東猛虎第476章 四猛八大錘(四)第429章 夏侯蘭(一)第327章 西域二三事(一)第24章 西部都尉(1)第420章 煮酒(二)第376章 長安之亂(八)第23章 阿醜相隨(2)第117章 回河東(二)第2章 董卓幼子第47章 鄙夫之怒第479章 文若不文弱第245章 國運昌盛第62章 圉城論太平第438章 另有蹊蹺第23章 阿醜相隨(1)第56章 李儒之謀第495章 決戰之襄陽第1章 重生(1)第411章 呂蒙獻三關第317章 幽州牧呂布第66章 巨魔襲來(二)第282章 請主公上坐第398章 十年(八)第59章 古之惡來第22章 殺人者‘公子’(1)第350章 三學紀要第355章 孫劉聯盟第48章 緣深緣淺第482章 長安(一)第334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二)第307章 沙沙有心事(二)第409章 雒陽城外靜悄悄第209章 大宅門之四小虎第229章 大戰將臨第352章 大麻煩第442章 如此簡單第55章 行路難第243章 雒陽一夜(四)第420章 煮酒(二)第359章 小溫侯(二)第134章 俸祿三百石(一)第432章 雄主邪?第430章 夏侯蘭(二)第281章 雒陽烽火紀第258章 公孫瓚之死第201章 泰山賊(一)第110章 黨人憂患第426章 當陽(二)第108章 羣英會第313章 兗州鉅變第313章 兗州鉅變第38章 中原無戰事(一)第304章 開始吧第196章 漢帝崩,大亂將起(一)第179章 惡來逞威第383章 沿着錯誤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