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之前

師城內此時是如火如荼的局面,倒不是爲了備戰抓丁朝中的大臣們掀起了一場清算的運動,要追究如今頹敗局勢的責任人,矛頭直指城內的太監們,奸黨的名稱扣在閹黨身上最爲簡單不過。

可憐這些太監,嘉靖十年之後,根本就沒有什麼有權的時候,那裡作過奸邪之事,可這些罪名通通的落在了他們身上。

實話說,這些年作爲中樞運轉的明廷太監們,所做的都還是中規中矩的,他們都是從小培養起來的行政人員,做政務工作,是專業做專業,最起碼不會有什麼錯誤,反倒是很多文官,科舉走上來的。

只知道讀書不知道實務,做事往往都是依賴師爺小吏,可是這世界的話語權掌握在誰的手裡,誰就掌握了真理。

嘉靖皇帝心裡面還是知道怎麼回事的,但目前的這個局面,他必須要順從文官一些,江南的形勢儘管斷絕了消息,顯然已經是崩壞了,州周林殉國,十幾萬明軍潰散,早就是讓京師震動惶恐。

也就是皇帝和西黨的衆臣對於新訓練的威武大營的軍隊,有一種盲目的迷信和相信,認爲這支軍隊已經是天下強軍,精銳程度天下少見,而且足餉發放,裝備精良,這樣的軍隊不會有什麼敵手。

現在的京師中樞已經是不管不顧了,陝西和山西的邊軍絲毫不留防禦的力量,大批的調撥到京師這邊來。

朝中百官慷慨激昂,六部郎官堂官撰文若干。一來是申斥宦官誤國。二來是說華州妖魔必將天怒人怨,三來是自己願意爲國捐軀,要上前線去督軍參戰。

對於大明中樞地大部分大臣和官員來說。華州,這個莫名其妙出來地政權體系,就好像是在石頭裡面蹦出來一樣,不合常理,便便又是異乎尋常的強大,這不是妖魔又是什麼。既然是妖魔,那就必然天誅地滅。

宦官誤國,嘉靖皇帝也是同意這個態度,鄧化率領的御馬監大營在城內四處出擊,到處地抄拿宦官產業,抄沒的錢財都是被作爲軍資押送前線,不過這個措施也就是文官們拍手成快。

這些年工商興盛,宦官們在京師城內開設了許多商鋪工場。很多京師城內的平民都是靠在裡面做工爲生,雖然因爲城外的戰亂,這些產業本就是開工不足,可是這一抄拿。平民百姓們卻覺得自己今後的生路就這麼斷了,人人怨憤。可是也不敢說些什麼,因爲京師的錦衣衛,東廠,刑部,順天府各個衙門都是全城戒嚴,誰要是對朝政有非議,或者是妄議戰事,立刻就是被捉拿下獄,或者作爲炮灰送到前線去。

江南戰事一起,北方所依賴地漕運供應時斷時續,到了十一月下旬差不多完全的斷絕,陸炳的大軍供應讓戶部的那些官員傷透了腦筋,但是完全不遮蔽自己行動的華州軍馬還是在不斷的增加。

陸炳在京師和薊縣一帶構築了防線,和他對峙的華州軍馬也不着急發動攻擊,就是在聚集和調動。陸炳也曾想着主動出擊,但是每次的出動都在華州軍面前碰地頭破血流,後來也是不敢動彈。

只是希望山西和陝西的邊軍過來,增強自己的力量,最起碼要等到佔優勢,或者說自以爲佔優勢的局面地時候,纔開始決戰。

華州軍的後勤系統在理論上還是很出色地,不過卻也受限於這個時代的運輸條件,所以華州用了個笨方法,劉十三率領的大軍一路擊破州,掃清了山海關和州前後的明軍殘餘部隊。

然後通過海運,陸運各種方式,在渤海還沒有封凍之前把關外各個農墾區和牧區這麼多年積攢下來的糧食和牲畜集中到關內去,以州爲中心,已經是變成一個大的倉庫羣,巨量後勤物資都是存放在這裡。

江峰身爲中軍主帥,做的卻是司粟校尉的活計,也就是後勤總管的工作,他率領的大軍到達州之後,直到這裡的所有完備,這才繼續的南進。

這也是爲什麼華州軍雖然是一直在勝利,可是卻沒有什麼推進速度的原因,士兵們要吃飯的,戰馬要吃草的,軍隊不是機器,後世有軍事家說,打仗靠的是後勤,到明朝也可以說,打仗依靠的是糧草。

正是因爲有這樣的後勤供應,所以劉十三的部隊才毫無後顧之憂的在戰鬥,即便是這樣。這支軍隊的推進速度也稱不上迅速。

歷史上有些近乎奇蹟的軍隊存在,什麼日行百里,神速行進,橫掃大江南北,但是這些軍隊的給養都是依靠在本地的搶掠來維持,固然是行進速度快了,可是所過之處,卻一片焦土。

華州軍入關,都是漢家天下,本族相爭,如果說下手太狠,不留餘地,恐怕將來的統治也會遇到這樣那樣的麻煩,所以司馬從事和親兵營也算是絞盡腦汁,要削弱大明的統治,卻不能讓地方上太亂。

本來這樣的大軍之戰,到處起事的過程中,很容易就會出現唐末五代那種天下焦土,有如地獄的景象。可到了現在,各地混亂不斷,可是每處都是大族和官府明爭暗鬥,地上的黎民百姓最多是日子難過些,提心吊膽一點而已。

既然日子還勉強過得去,那麼百姓和基層文人的輿論就很容易受到某些動向的左右了,比如說開始的時候,除了沿海和關外某些地方的人,一概是痛罵華州是亂臣賊子,破壞這來之不易的太平盛世。

隨着華州軍不斷的勝利,在江南北方佔據大片的地盤,民間開始有什麼嘉靖本不是成祖朱棣的直系子孫,得位不正,上天排天兵天將來匡扶正位,等等,其中有一條傳聞最爲靠譜,是說在臨消失的涇王就是華州的大王,他是弘治皇帝的親生子孫,這次要來取回王位的。

如果這個消息讓在華州本島做個小地主的涇王一家看到,非得嚇個半死,涇王似乎對這種沒有從前富貴,可是比從前自由許多的生活十分的喜歡,曾經是委託三十三衛的民官給劉順和江峰帶信,說是自己只是希望在這裡終老一生,不願意再和朱家有什麼瓜葛,這封信到了劉芳蕊的手中,當時蘇觀月的一個孩子正在得病,全家都是憂心忡忡,劉芳蕊也是動了慈悲之心,讓司馬從事和親兵營不再理會這涇王一家老小了。

整個的草原除了陝西三邊負責防禦的部分,已經是沒有什麼蠻族騎兵的蹤跡,所以各地的邊軍都可以被調動,只有陝西和山西的邊軍不能動,要是動了,西邊的蒙古人順着這些關隘趁虛而入可就是災難。

山陝各地的官府和軍兵,儘管對於華州也是深惡痛絕,但是心裡面卻也是知道一件事情,對方是漢人,不管怎麼打,還要給黎民百姓留些活路,要是草原上的這些野獸進來,那做的可就是斬盡殺絕,喪盡天良的事情。

所以在接到朝廷的調動山西和陝西邊關軍馬的命令,先前調走的那些人還不算是傷筋動骨,可是接下來再要調動,可就是把最基礎的防衛都是抽空了,蒙古人進來怎麼辦,那還不如華州軍得勝呢?

當然這個話不能亂說,京師來的使者手持天子劍和全套的符節,帶着錦衣衛,對於調兵的命令稍有疑慮就要以謀反勾結賊兵的罪名下獄問斬,這時候,各省對於中樞還是有一種深深的敬畏感,儘管是滿心的不情願,還是調兵朝着京師進發。

陝西山西兵力空虛,稍微有些見識的人都是提心吊膽,生怕蒙古人就這麼打進來,在西邊的亦利巴里部雖然不比韃靼和瓦刺的強盛,但是在西域盤踞已經是接近百年,也有很強的勢力,就是依靠着陝西邊軍的死抗纔沒有讓他們進入山陝,這時候,邊軍主力都是被抽調到京師北直隸一帶,豈不是被對方抓住機會。

不過他們的擔心始終沒有變成現實,蒙古的亦利巴里部此時正在遭遇滅頂之災,這支部落能夠動員兩萬左右的騎馬青壯,現在卻有被滅掉的危險,恐怖的華州軍隊過來了,據說這就是那支讓韃靼和瓦刺覆滅的部隊。

這支軍隊只有五千人,其中還有三千人左右的非漢人,但是亦利巴里部沒有一點抵抗的能力,火器,披甲騎兵,高昂的士氣,久經訓練的部隊,這些就足夠掃平亦利巴里這些武裝牧民。

第330章 扳回第540章 白蓮復興第532章 鄉間印象第460章 愈發兇險第626章 南京城第461章 動不如靜第571章 林夢楚的功名之路第114章 又升官了第480章 呼萬勝第384章 宗教制衡第631章 之前第408章 不屑 銀街第109章 開始了第608章 尚武大戰第394章 戰前第593章 棄卒第180章 成功和山上有客人第3章 難吃的白食第490章 留人第524章 簡單直接第105章 有破綻第199章 到底要幹什麼(上)第119章 大獲全勝和遲來的救兵第560章 關外的南邊第520章 京城第366章 京師 秦軍 內官第370章 草原東部的掃蕩第215章 雙嶼 被認出 送船第526章 稅監第344章 佈置 劉府大火第303章 萬惡的開端第375章 雙方第475章 大堡 滄州陸開第570章 漳州城 楊石頭 林夢楚第128章 馬隊,海商夏家第225章 故人往事第141章 高價碼頭和熱心前任第110章 粥第149章 閉門羹和不打不痛快第149章 閉門羹和不打不痛快第465章 追第309章 反 出人意料第410章 隱患第362章 豁出去了第353章 誘殺 立威 急迫第331章 虎怒 摸不得第564章 出牆發財第460章 愈發兇險第145章 就是這麼簡單第280章 分號第515章 皇帝的計劃第508章 佔領之後第66章 八面玲瓏和紅地毯第492章 利前無義第292章 濟州島第352章 瓦刺 塔爾河 泰寧衛第420章 加急堵截第209章 碰瓷第263章 芥癬之疾 教堂第366章 京師 秦軍 內官第354章 不殺鎮不住第16章 存錢也能遇見麻煩第397章 天下重商第285章 歷史的風第93章 原來如此第613章 聖道門第161章 反第97章 拜見都督大人第111章 勝負分明的第二回合第307章 登州的應對第535章 刁民 嬉笑 恨第324章 大潰第366章 京師 秦軍 內官第373章 殿堂怒第337章 拐彎了第225章 故人往事第563章 成不得大事第512章 天倫之樂 栽贓第385章 昂貴的武器第335章 懸殊 火器 大勝第373章 殿堂怒第80章 買人是用來打獵的第274章 好久不見的展示手藝第127章 讓人笑話的徒弟第600章 輕易第184章 倭寇來了第117章 半夜上門馬匪第417章 不止兩個第492章 利前無義第623章 有功當賞第389章 東方騎士階層的雛形第369章 優勢第120章 知情不能報第497章 天方夜譚第519章 再見 問答第367章 邊軍進京第107章 從前沒有五樓莊第105章 有破綻第90章 沒那麼容易第24章 敗家子的典範
第330章 扳回第540章 白蓮復興第532章 鄉間印象第460章 愈發兇險第626章 南京城第461章 動不如靜第571章 林夢楚的功名之路第114章 又升官了第480章 呼萬勝第384章 宗教制衡第631章 之前第408章 不屑 銀街第109章 開始了第608章 尚武大戰第394章 戰前第593章 棄卒第180章 成功和山上有客人第3章 難吃的白食第490章 留人第524章 簡單直接第105章 有破綻第199章 到底要幹什麼(上)第119章 大獲全勝和遲來的救兵第560章 關外的南邊第520章 京城第366章 京師 秦軍 內官第370章 草原東部的掃蕩第215章 雙嶼 被認出 送船第526章 稅監第344章 佈置 劉府大火第303章 萬惡的開端第375章 雙方第475章 大堡 滄州陸開第570章 漳州城 楊石頭 林夢楚第128章 馬隊,海商夏家第225章 故人往事第141章 高價碼頭和熱心前任第110章 粥第149章 閉門羹和不打不痛快第149章 閉門羹和不打不痛快第465章 追第309章 反 出人意料第410章 隱患第362章 豁出去了第353章 誘殺 立威 急迫第331章 虎怒 摸不得第564章 出牆發財第460章 愈發兇險第145章 就是這麼簡單第280章 分號第515章 皇帝的計劃第508章 佔領之後第66章 八面玲瓏和紅地毯第492章 利前無義第292章 濟州島第352章 瓦刺 塔爾河 泰寧衛第420章 加急堵截第209章 碰瓷第263章 芥癬之疾 教堂第366章 京師 秦軍 內官第354章 不殺鎮不住第16章 存錢也能遇見麻煩第397章 天下重商第285章 歷史的風第93章 原來如此第613章 聖道門第161章 反第97章 拜見都督大人第111章 勝負分明的第二回合第307章 登州的應對第535章 刁民 嬉笑 恨第324章 大潰第366章 京師 秦軍 內官第373章 殿堂怒第337章 拐彎了第225章 故人往事第563章 成不得大事第512章 天倫之樂 栽贓第385章 昂貴的武器第335章 懸殊 火器 大勝第373章 殿堂怒第80章 買人是用來打獵的第274章 好久不見的展示手藝第127章 讓人笑話的徒弟第600章 輕易第184章 倭寇來了第117章 半夜上門馬匪第417章 不止兩個第492章 利前無義第623章 有功當賞第389章 東方騎士階層的雛形第369章 優勢第120章 知情不能報第497章 天方夜譚第519章 再見 問答第367章 邊軍進京第107章 從前沒有五樓莊第105章 有破綻第90章 沒那麼容易第24章 敗家子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