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安平王捧場

揚州城外三十里,平松岡。

這裡羣山環抱,河水繞行,乃是絕佳的風水寶地,楊氏的墳塋正是坐落於此。

都在瘋傳楊氏之死已經事關到淮南道大旱的真正根由,儘管大家將信將疑,儘管豔陽高照悶熱難耐,還是有非常多的百姓及揚州府的官員前來圍觀。

巳時剛過,好傢伙,這平松岡一帶已經達近兩萬人。一路之上,擁擁堵堵,烏烏泱泱,擡眼之處都能看到活人。

幸好,崔耕早就命人將楊氏墳塋周圍十丈之地,用繩索圍了一圈。

要不然人挨人人擠人,這案子也別查了。

在這圈繩索之內,除了當事人宋理明以及楊氏的孃家人外,就是揚州城的各個大佬了。

莫要忘了,揚州城中除了江都縣衙,還坐落着揚州刺史府,揚州大都督府,以及淮南道安撫使府。

這種前來觀案的官員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人,就是一個身着道裝的中年男子。

因爲他身着道裝,卻被一衆官員如衆星拱月般圍在當中。

可見身份之不凡。

此人身量甚高,面部瘦削顴骨高~聳,臉上甚至有些不正常的慘白,唯有兩隻眼睛蹭明瓦亮。

他非是旁人,正是如今揚州城,乃至整個淮南道的第一人武攸緒。

別看崔耕火急火燎地來揚州上任,他那個真正的大靠山張潛卻不着急。張潛之前擔任的是魏州刺史,調到揚州來只能算是平級調動,現在還正慢悠悠的趕路呢。

如今武攸緒身兼揚州刺史,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道安撫使三大職司,爵封安平王,在揚州,不,整個淮南道而言,就跟土皇帝也差不了多少了,誰能不用心巴結?

崔耕也萬萬沒想到,今天竟能引得這位大佬前來,趕緊殷勤地上前見禮。

武攸緒倒是挺好說話,沒什麼架子,溫言道:“崔縣令不必多禮,本官今天來只是看看熱鬧而已。這個案子該怎麼查就怎麼查,本官絕無干涉。”

說着話,他一使眼色,就有幾個侍衛搬來了一張藤椅。

就在崔耕以爲是武攸緒站累了想休息一會兒的時候,誰知武攸緒伸手一指,道:“崔縣令請坐,今天你爲主角,將本王當成一個看熱鬧的老百姓就成。”

就算不談武攸緒,在場五品以上的官員都足有二三十個,崔耕再大膽子,也不敢自己坐着,讓這些人站着啊?他趕緊連連推辭。

武攸緒又勸了兩句,見崔耕堅決不允,頓時臉色微沉,道:“冤鬼託夢,事關淮南道所有百姓,更關係到上天意旨。崔縣令不尋思好好審案,卻和本王推來擋去,是何道理?”

一直站在武攸緒不遠處的孟神爽,突然上前插話道:“若真有冤鬼託夢,王爺讓座也是一段佳話。崔縣令堅辭不受,是不是心虛了?莫非根本就沒什麼冤鬼託夢之事,而是崔縣令故意在裝神弄鬼?”

ωwш¤ttκā n¤C〇

崔耕當然明白,這二位是各懷心思。

武攸緒整天想的就是成仙了道,恐怕今天真是衝着冤鬼託夢,上天責罰這種神神叨叨的事兒來的起碼別看他對富貴權勢沒啥興趣,但對這種虛幻的鬼神之事,還是相當上心的。

至於孟神爽這癟犢子,則完全是想把自己架在火上烤!

若是自己真查出了什麼,對他來說,無非是損失一個小卒宋理明而已。但若真的查不出來不用宋理明告狀,光是大失所望的武攸緒,恐怕就能撕了自己。

不過,孟神爽這番擠兌,倒也難不倒崔耕。

崔耕使了一個眼色,封常清見機揮了揮手,把帶來的大車上的氈布打開,搬下了帳~篷、胡牀、胡凳等物,然後在武攸緒旁邊逐一撐起帳~篷,擺好一應物什兒。

帳~篷之大超乎平日所見,直接將墳塋都罩入其中。

大夥原本以爲,那大車上是什麼開墳用到的道具呢,沒想到是竟然是這些東西,不由得微微一愣。

要知道,一般挖墳開棺驗屍花不了多長時間,至於準備這麼齊全嗎?

崔耕請了請手,笑道:“王爺快請坐吧,此番開棺驗屍與往常不同,需要的功夫恐是不短哩。”

“哦?”武攸緒眼中精光一閃,道:“看來崔縣令已經成竹在胸了,那本王就拭目以待了!”

“王爺您就請好吧!”

接着,崔耕和武攸緒並排而坐,其餘各官員,按照等級分坐兩側相陪!

崔耕把驚堂木一拍,高喝一聲:“開墳!”

“是!”

頓時有數十民壯上來,各執鐵杴、鎬頭等物,將墳頭剷平,奮力挖掘。

功夫不大,一口上好的棺材被起了出來,放在當中。

面如厲鬼的周興走上前來,拱手道:“大人都準備好了,這棺到底開不開?”

儘管心中有萬分把握,真見到了自己老婆的棺木,宋理明還是一陣心慌氣短,嚥了口唾沫,道:“崔縣令,您現在後悔還來得及。”

“後悔?”崔耕搖頭一陣冷笑,道:“宋理明,你心虛了?不然你應該明白,安平王來了,刺史府、大都督府、安撫使府這麼多大人也來了,還有如此之多的百姓都來了,本官若是不敢開棺,註定是身敗名裂之局!”

隨後,他猛然一揮手,堅定高聲道:“開棺驗屍!”

棺木打開後,哪裡有屍體啊?

裡面所見的,唯有森森白骨。

一般情況下,屍體被安葬入土,三到五年後纔會筋肉盡銷化爲白骨。但也有一種情況是例外的,那就是化骨之地。

這種地方的溼度、溫度乃至微生物特別,不到半年,所有肌肉內臟都會完全消失。

也不知是趕巧了,還是宋理明特意選了這麼個地方。

毫無疑問,最壞的情況已經發生!

武攸緒搭眼一看,就不由得微微失望,道:“崔縣令,那冤鬼楊氏既然陳述冤情,豈能對自己屍身的情況一無所知?這都剩下骨頭了可怎麼查?總不能你崔縣令說誰是兇手就是兇手吧。”

孟神爽見棺木中一堆白骨,不由面露得意,趁機當着安平王的面給崔耕上起了眼藥,道:“王爺,說實話,那個夢到底有沒有,也未可知啊。”

宋理明雙膝跪倒,痛哭道:“崔縣令心懷叵測,將小人妻子的遺骨暴露荒郊,還請安平王爲小人做主啊!”

其實武悠緒還是希望崔耕成功的,畢竟他是一門心思想修道,嚮往長生不老之道的人。如果崔耕能成功,說明這世上有鬼,更說明這世上真有神,對不?那他孜孜不倦追求的長生大道,就是存在的!

現在他聽了孟神爽和宋理明的話,他頓覺掃興,遂滿懷希冀地看向崔耕,道:“崔縣令,你是不是有話要解釋一番?”

“下官又何必解釋?”崔耕雲淡風輕地一笑,道:“安平王爺您慧根深種,其實在無意間已經道破了天機。”

若是誇武攸緒什麼風流瀟灑、聰明絕頂、英明神武,他絲毫不會感到高興,人家根本不追求這個。

唯獨崔耕這個“慧根深種”,直把他喜了個眉開眼笑,糾正道:“聽說崔縣令的天資聰穎乃是天授,不學有術,今日一見果然不假。慧根深重那是佛家的話,你得說本王‘仙緣深厚’纔對哩。”

崔耕打蛇隨棍上,捧口彩道:“是下官口不擇言了,王爺仙緣深厚,一語道破了天機。”

“這還差不多,哈哈!呃……對了……”武攸旭扶了扶頭上的道觀,道:“崔縣令說本王道破天機的那句話,到底指的是哪句呢?”

崔耕又是順嘴捧了一句,道:“王爺現在還沒意識到?看來您還真是一舉一動皆合乎天意,已到了無思無慮地境界啊!”

然後他才解釋道:“王爺您不是剛纔說了嗎?那楊氏既然要下官幫她申冤,又豈會對自己屍身的情況不清楚?實不相瞞,關於如何驗骨,她對本官早有交代。”

武攸緒聽了這話不由得心花怒放,對崔耕越發信服了幾分馬上就要開始驗骨,這是一翻兩瞪眼的事兒,崔耕再大的膽子,也不敢對着自己睜眼說瞎話啊。

看來這冤鬼託夢的事兒是真的,天意的存在是真的,仙道有憑啊!

他興奮地催促道:“那就請崔縣令快點主持驗骨,爲冤魂主持公道。”

“謹遵王爺之命!”

崔耕的驚堂木再拍,喊道:“周刑曹,開始驗骨!”

“喏!”

周興早有準備,當場把楊氏的骨頭清洗乾淨,用細麻繩穿好,按照順序擺在一張竹蓆上。

然後命人挖了一個五尺長,三尺寬,二尺深的地窖,在地窖裡面堆放了不少薪炭。

一聲令下,柴薪點燃,過了一刻鐘左右,地窖的四壁就被烤的通紅了。

然後除去炭火,往地窖內潑入了四斤烈酒,十斤香醋,乘着地窖裡升騰起來的熱氣,把屍骨擡入其中,蓋上草墊再密封好。

之後,就是漫長的等待了。

搞了這麼多複雜而神秘的動作,百姓議論紛紛,覺得這種驗骨方式太神奇了。

武悠緒更是被這種神秘氣氛搞的精神亢奮,撫掌讚許道:“果然是神仙手段,本王見者未見聞着未聞,不知這法子可有名目?”

崔耕微微一笑,吐出了四個字:“蒸骨驗屍!”

“蒸骨驗屍,好名字,但不知這骨頭還要蒸多久,才能查明真相?”

“還請王爺耐心一點,這骨頭至少要蒸一個時辰哩。時間短了,效果恐怕會大打折扣。”

武攸緒輕捋墨髯,略帶得意道:“崔縣令不必擔心,修道無日月,本王往日打坐,動不動就得一整天哩,一個時辰算不了什麼。”

現場,他武攸緒官秩最高,爵位最大,他都不着急,其他人更不敢急了,只能耐心等待。

過了一個時辰之後,周興纔將茅草打開,把屍骨取出來。

接下來他的動作就越來月神秘了,他竟然拿出了一張早就準備好的紅油傘。

紅色,一方面充滿了喜慶,另一方面,此乃鮮血的顏色,在傳言中,與冤鬼有着扯不清道不明的關係1

說來也怪,那油傘一張,原來悶熱無比的天氣,陡然傳來了一股清風,吹得人…汗毛直立!

“怎…怎麼會突來一陣陰風?”

武攸緒緊張道:“莫非是那屈死的楊氏來了,要顯靈了?”

崔耕總不能說純屬巧合吧,苦笑道:“下官委實不知。”

他越說不知道,武攸旭對他越是信任,連聲道:“肯定是她,絕對錯不了!要不然,爲啥早不其風晚不起風,偏偏這時候起風呢?”

“這個……興許是吧。”

崔耕也不爭辯,靜待塵埃落定時刻的到來。

又過了不到半盞茶的功夫,突然傳來周興激動興奮的聲音,不迭高叫着:“大人,大人,有…有了!快,您快過來看!”

ps:現在是中午12點半,從凌晨通宵熬到現在,足足12個小時,終於碼完五更了!我還是做到了,諸位。

第072章 方銘願入夥第468章 吐蕃倒黴蛋第103章 妙人崔二郎第1427章 三美意不同第524章 女皇萬萬歲第514章 二郎說公主第725章 善惡報不同第792章 窺得驚天秘第1820章 前事有手尾第277章 人口失蹤案(四)第961章 主使另有人第1836章 死前綻光芒第1102章 套路何其深第018章 雜色入流難第1300章 三策償阿布第603章 要敲登聞鼓第1628章 機密何其多第512章 探明真禍首第844章 餘波仍盪漾第1606章 胥吏猾如油第1619章 二郎守門忙第021章 美人約飯局第1831章 旁若無人時第1382章 七日即破戒第495章 後車可爲鑑第1784章 當機能立斷第721章 忽然陷囹圄第1265章 陰差陽錯案第687章 詠蓮芙蓉樓第490章 今朝來鬥寶第1663章 口中含天憲第754章 太后的囑託第1810章 提議不能行第522章 螳螂與黃雀第1095章 韋后的心思第545章 影響甚深遠第1381章 邏閣四遺策第407章 衝動是魔鬼第1698章 法會牽機毒第127章 臥底吳公禮第103章 妙人崔二郎第1235章 老虎有套路第1397章 孤軍成伏兵第1609章 比詩招親會第1456章 絕殺二郎計第1367章 釋放佃人奴第1651章 崔耕有疏漏第427章 天上掉餡餅第1465章 括田有餘波第1156章 搜查會春樓第019章 昇平坊見聞第039章 新官上任記第683章 漕幫不簡單第1169章 三方救二郎第330章 收攏千餘賊第1058章 名望可變現第012章 深夜入狼穴第750章 均有必勝心第571章 金風會玉露第654章 酒樓遇故人第315章 輩份任爾挑第1078章 白馬可識途第1225章 子儀心思動第572章 皇澤寺奇案第1795章 被迫允條件第1409章 越王掌契丹第330章 收攏千餘賊第819章 被拉墊背了第1472章 真文換假文第1157章 奇香點真兇第1194章 林邑有內爭第1461章 尊號天可汗第341章 神州有青天第121章 水密隔艙術第178章 拒絕侯思止第395章 又有新官做第1766章 目標中越王第016章 他強任他強第351章 突厥有故人第1069章 龍氣在何處第1205章 九女祭鱷神第904章 宴請劉幽求第1130章 一統母雞部第091章 三岔口兵營第1489章 西方有盟友第987章 逼反新羅王第732章 無人能理解第546章 新神換舊神第662章 去請崔二郎第324章 遊刃頗有餘第276章 南北禪宗會(二)第581章 傲嬌劇公子第495章 後車可爲鑑第631章 則天也慕道第125章 聚豐隆惹禍第1758章 神藥引瘋狂第294章 盛唐雄烈風第947章 畫蛇又添足第1359章 比試終開始第1746章 三人成其虎
第072章 方銘願入夥第468章 吐蕃倒黴蛋第103章 妙人崔二郎第1427章 三美意不同第524章 女皇萬萬歲第514章 二郎說公主第725章 善惡報不同第792章 窺得驚天秘第1820章 前事有手尾第277章 人口失蹤案(四)第961章 主使另有人第1836章 死前綻光芒第1102章 套路何其深第018章 雜色入流難第1300章 三策償阿布第603章 要敲登聞鼓第1628章 機密何其多第512章 探明真禍首第844章 餘波仍盪漾第1606章 胥吏猾如油第1619章 二郎守門忙第021章 美人約飯局第1831章 旁若無人時第1382章 七日即破戒第495章 後車可爲鑑第1784章 當機能立斷第721章 忽然陷囹圄第1265章 陰差陽錯案第687章 詠蓮芙蓉樓第490章 今朝來鬥寶第1663章 口中含天憲第754章 太后的囑託第1810章 提議不能行第522章 螳螂與黃雀第1095章 韋后的心思第545章 影響甚深遠第1381章 邏閣四遺策第407章 衝動是魔鬼第1698章 法會牽機毒第127章 臥底吳公禮第103章 妙人崔二郎第1235章 老虎有套路第1397章 孤軍成伏兵第1609章 比詩招親會第1456章 絕殺二郎計第1367章 釋放佃人奴第1651章 崔耕有疏漏第427章 天上掉餡餅第1465章 括田有餘波第1156章 搜查會春樓第019章 昇平坊見聞第039章 新官上任記第683章 漕幫不簡單第1169章 三方救二郎第330章 收攏千餘賊第1058章 名望可變現第012章 深夜入狼穴第750章 均有必勝心第571章 金風會玉露第654章 酒樓遇故人第315章 輩份任爾挑第1078章 白馬可識途第1225章 子儀心思動第572章 皇澤寺奇案第1795章 被迫允條件第1409章 越王掌契丹第330章 收攏千餘賊第819章 被拉墊背了第1472章 真文換假文第1157章 奇香點真兇第1194章 林邑有內爭第1461章 尊號天可汗第341章 神州有青天第121章 水密隔艙術第178章 拒絕侯思止第395章 又有新官做第1766章 目標中越王第016章 他強任他強第351章 突厥有故人第1069章 龍氣在何處第1205章 九女祭鱷神第904章 宴請劉幽求第1130章 一統母雞部第091章 三岔口兵營第1489章 西方有盟友第987章 逼反新羅王第732章 無人能理解第546章 新神換舊神第662章 去請崔二郎第324章 遊刃頗有餘第276章 南北禪宗會(二)第581章 傲嬌劇公子第495章 後車可爲鑑第631章 則天也慕道第125章 聚豐隆惹禍第1758章 神藥引瘋狂第294章 盛唐雄烈風第947章 畫蛇又添足第1359章 比試終開始第1746章 三人成其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