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到底是誰悍不畏死,到底是誰能夠置之死地而後生,或許這樣的話纔有能勝算吧,但是說起來,其實這樣的個想法本沒有錯,但是真的實施起來的話,即便是能夠擊潰敵人,恐怕也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戰法,至少現在的情況下,這樣的戰法,我是無法接受的。
所以我經過再三權衡之後,我決定劍走偏鋒,將我現在手中能用的軍隊,通過特殊的佈置方式,來一個借力打力,仿造魏國大將曹仁當時毒箭射周瑜的方式,先把他們引誘到北洋護軍城城內。
而後在來一個裡應外合,將他們一舉拿下!我不知道這一次對方的領頭的軍官是誰,當時當我軍“全部”撤出了北洋護軍城城之後,看着他們進城的速度以及進城的態勢來看,這應該不是一個久戰之將。
不然的話,他的進攻方式,以及進城時的安排佈置也就不會那麼倉促了,漏洞百出,當然了,這也不能否定這就不是他們故意爲之的,但是如果一個人能夠將自己的故意爲之表現的這麼自然的話,那麼我想他應該不會在北洋軍中碌碌無名了。
當然了,我此時也不能肯定這真的就是一個碌碌無名的人物,正是因爲我沒見過他,所以我才能暫時下定這樣的結論,不過當他們全部收整到北洋護軍城城內之後,城內並沒有出現我最不願意見到的情況。
這也就讓我得以安穩了自己還懸着的心,同時也讓我知道了至少現在領兵駐紮在北洋護軍城城內的軍官,肯定是一個毫無經驗的傢伙。這一場戰鬥並沒有持續多長時間,我軍撤出北洋護軍城城直到敵軍全部進駐之後,天色還沒有變暗。
此時正值中午時分,應該到了吃飯的時候了,可是我與城內的敵軍同樣選擇了暫不開飯,其實這個時候我們都心知肚明,誰先開飯就表示給了對手以可乘之機,所以我們的選擇是不盡相同的。
時間漸漸的到了夜中,而起我軍撤出北洋護軍城城的時候是按照之前進軍的路線撤退的,兩個小時的急行軍足夠我軍撤離到一個相對安全的位置了,不過到了那個位置後,我並沒有選擇全軍休整,而後迂迴到另外一條能夠承擔進軍責任的小路上,乘着夕陽餘暉向着北洋護軍城城再一次開始了運動。
而此時,天色已晚,夜幕落下,北洋護軍城城外雖然有幾處零星的火光,但是卻並沒有大批部隊行動的跡象,我知道,這就是我行動的最好時機!一聲令下,我軍全員輕型火炮對着北洋護軍城城便開始了一輪轟炸。
到最後無非也就是袁世凱退位繼續做他的大總統罷了,而自己只要能爲袁世凱出力,那麼無論成敗與否,自己在袁世凱面前肯定都能得到重用,雖然此時曹錕已經位極人臣了,但是說起來。
他相比之於馮國璋還有段祺瑞,在內閣的勢力都是根本無法相提並論的,而且說起來,其實曹錕個人的軍事勢力也是無法與那兩位相比的,其實莫要說是馮國璋、段祺瑞了。
就是王士珍那個老傢伙,怕是都比他曹錕更有勢力,而且現在的內閣組建中,大多數人都是依附在馮國璋、段祺瑞、王士珍、徐世昌這四個人帳下的,曹錕在覈心的權力中心並沒有說話的份。
對於這些其實曹錕雖然沒有說過,但是他內心裡是非常不願意接受的,而起他對此也是非常不滿的,因爲他也是北洋老臣,同樣的他對於袁世凱的中心也不比任何人差,而且段祺瑞與袁世凱政、見不合開始之後。
曹錕本以爲自己的機會來了,他千方百計的想要把自己送入到內閣的核心中,同時他也私下裡向袁世凱表示如果能夠把自己調入到內閣核心中的話,他甚至願意公開的與段祺瑞敵對。
但是不知道是不是袁世凱對於他者的就這麼冷漠,無論他如何的努力,袁世凱對他的態度還是那麼不溫不火的,而且雖然他已然是陸軍上將的軍銜,而且手下持有重兵,但是袁世凱就是不把他加入到內閣當中去。
袁世凱寧願自己一個人面對段祺瑞對於政、見上的挑戰,也不把曹錕調動進去,這就使得曹錕想的有些尷尬了,而且說起來,不只是一個尷尬的問題,因爲曹錕這樣的行爲其實內閣衆人都是知道的。
所以他的行爲再加上袁世凱對他的態度,這使得他也就成了內閣們私下裡的笑柄,當然了,那些內閣也不敢公開的對他如何,畢竟曹錕的權勢還是在那放着的。而這一次不同,當曹錕得知段祺瑞辭去了陸軍總長的職務。
同時馮國璋聯合五省督軍宣佈獨、立的那一刻開始,曹錕就意識到,自己等待了多年的機會終於到達了,而且還未等他做出如何的反應,袁世凱就把他調到了北、京,當然了這並不是把他就此加入到了內閣的核心。
而是要他帶兵茜拉剿滅護國軍叛逆,雖然這與曹錕想象中是存在差距的,但是這已經讓他感到非常滿意了,而且曹錕也知道,這一次只要自己能夠大敗護國軍的話,那麼肯定的,袁世凱就要接受他的這份人情。
而起再加上他真的打敗了護國軍的這份功績,那麼無論如何日後的首席內閣的位置,肯定就是他的;所以這一次曹錕不但率領了袁世凱調撥給他的軍隊,而且他還帶來了自己直軍的部分精銳,當然了,這一部分精銳也就是他曹錕是自己用來看家的本錢了。要是放在平時啊,他是絕不會如此的,但是對於一心想要成爲首席內閣真正的接觸到國家權力中心的曹錕來說,這樣的機會確實值得他將自己看家的老本都拿出來了。
雖然曹錕也明白北洋軍的軍事實力,但是他卻也很清楚,袁世凱調撥給他的這些軍隊中,未必會有幾個人真的願意與蔡鍔發生正面的衝突,畢竟坐山觀虎鬥纔是最好的得利方式。
其實說起來,這應該是王伯羣最喜歡卻也是最厭惡去做的事情,但是沒有辦法,生活也好,亦或者是事業上的問題也罷, 尤其是他這樣的置身於政、治中的人,這樣的場合是必不可少的,同時也是經常性會出現的,所以與其說現在的王伯羣是在故意爲之,倒不如說,這是他早已麻木的自然反應。唐繼堯在那裡左一筷子右一筷子的吃着菜,面上還在和王伯羣談天說地,但是可以見到的就是他的目光總是若有若無的瞟向王文華,而王文華那,也是故意的避開他的目光,低着頭在那裡抽菸。
終於,可能是因爲王文華的沉默太過於尷尬了,看着王文華抽着煙,唐繼堯不由得放下了筷子,然後一面用餐巾擦嘴,一面開口說道:“我都不知道你竟然有這麼大的煙癮,這樣吧,我哪裡有一個部下親屬送來的雪茄,說是那個叫什麼地方最好的煙,這樣,回去我就叫人送來,反正你知道我不怎麼吸菸的。”唐繼堯這番話可以說的上是實在沒有什麼滋味,這就是他沒有話非要說話在,最後沒有辦法纔會以這麼幹巴巴的話作爲開頭的。不過好在唐繼堯開口了,王氏兄弟就不會讓他冷場,之前一直是王伯羣在於唐繼堯寒暄,這一次唐繼堯點名了王文華,王文華無論出於何種考慮,他都不能不理會他。
王文華抽了一口煙,而後對唐繼堯笑着說:“都督,我也是沒什麼事。”乾笑了兩聲,王文華又繼續說道:“聽說都督最近可能要被調動去雲南,然後監管雲貴兩省?恭喜都督了,您就放心,貴州有我和我哥哥在,肯定出不了什麼亂子;上面要是再派人來的話,也不要緊,軍隊方面我有辦法,至於文官上嗎,我想我哥哥也是會有辦法的,而且我知道您的古舊非常多,貴州只要有我們這些人在,就永遠會在您的手裡。”
現在的特殊時間,其實唐繼堯最需要的就是交情,對每一個人的交情,因爲他雖然在貴州威望頗高,可是他離開貴州之後,想要避免人走茶涼的結局,那麼就必須要得到類似於王文華、王伯羣兄弟這樣的人的支持,不然的話,一切的遙控把持的想法都將是空話,而且說起來,其是唐繼堯的心裡還有一種猜想,或者說是他最不好的結局的假設,那就是他這個所謂的雲南代理都督的位置真的就只是一個暫時性的,然而當他離開貴州之後,袁世凱再空降一名新的將官,接任貴州都督的職務,而後藉着一個理由,再罷免他雲南代理都督的位置,這樣一來的話,那可就是兵不血刃的就徹底的削了他的兵權,那麼他無異於將會成爲一個“廢人”。
雖然這樣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唐繼堯還是要做好準備的, 應對這樣的情況,亦或者是說,最爲有效的避免以及改變這樣的情況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保證自己在當地的古舊部下,能夠不遺餘力的維持他在當地的威望以及保護她的合理權益,說白了就是幫助他以各種各樣適當的方式,進行反抗,就比若說如果袁世凱空降一名都督的那話,那麼他們就去架空他的權力,如果袁世凱想要將自己的親信滲透到貴州內部的話,那麼他們就除掉他,如果袁世凱將自己的政、治風吹到這裡的話,那麼他們就組成一堵高牆,堵住他。
無論是怎樣的情況,無論是何種的可能,所必要的條件就是王文華,王伯羣兄弟這樣的個人,其實說起來,現在的王文華的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唐繼堯自己也知道,哪怕就是他沒有想着用王伯羣來遙相挾持王文華,令其掣肘的想法的話,就是簡簡單單的,將王伯羣帶去雲南,幫助他收集政、治核心的話,其實也是存在危險的,王文華爲了自己的親人着想,而反對自己的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
而後,當護國軍正式組建,王文華與其兄也是力排衆議,最終將黔軍之精銳投入到了護國軍的旗下,當然了,這其中有一個不可否認的原因,就是王文華知道護國軍的名義最高長官是唐繼堯而不是蔡鍔,所以他纔會將這麼大數量的精銳軍隊投入到其中的, 當然了,不可否認的還有他王文華的報國之心。而起同時,說起來,自古以來,亂世出英雄,而當今之局勢,完全的可以稱之爲亂世了,所以王文華也是不甘於無動於衷死守貴州一地的。
只不過怎麼說那,雖然王文華這樣的積極努力,幫助唐繼堯控制局勢,可是唐繼堯對他們二人雖然沒有說過什麼,可是依舊心存芥蒂,亦或者是說,與他們之間的關係變疏遠了起來,也正是因爲這一件事,才使得王文華加入到護國軍中之後,並沒有被唐繼堯歸結在自己的麾下,反而是將他以及他的部隊分撥到了需要出於戰爭最前線的蔡鍔的護國第一軍中。
當然了,對於王文華的加入,唐繼堯也是明白 一個所以然的,說起來他將王文華分撥到蔡鍔的麾下,也是爲了給護國軍加一支助力。當然了,也是爲了能夠更好地節制他。但是無論怎麼說吧,唐繼堯對於王文華的態度,雖然是複雜的,但是蔡鍔對於王文華這個人物,卻還是非常的尊敬的,而且說起來,蔡鍔對於王文華也是大有提攜之意的,不說別的,就是當年蔡鍔督署雲南,唐繼堯坐鎮貴州的時候,他就知道貴州黔軍之內有王文華這麼一個人物,同時還清楚王文華的兄長,王伯羣也是一個少有的幹才。
而且不單單是一封電文,同時隨着王伯羣電文一同發送到劉雲峰手中的,還有王文華所寫的作戰計劃,王伯羣希望劉雲峰能夠仔細的閱讀王文華的作戰計劃,同時也是爲了更有力的說服他,使得劉雲峰能夠調撥兵馬,對王文華部進行有力的支援,從而得以進一步開展戰線,將洪江、靖縣、通道、綏寧等地,收入囊中,這樣不但能夠穩定湘西大局,同時也能夠對北洋軍造成有效的壓力,對於北洋軍討伐總指揮,大帥曹錕,也是一個很好的打擊。從而有望迫使曹錕將湘西境內的北洋軍撤出,集合兵力或是針對四川或是針對滇桂,進行整合性的打擊,從而使得他間接的放棄湘西之地。
按道理講,其實王文華的想法是可行的,但是其間投入肯定是非常大的,而且僅從現在劉雲峰部的駐紮地來看,數日昂距離湘西之地不遠,但是如果驅兵直入的話,還是非常消耗人力物力的,但是如果說劉雲峰有沒有考慮過去助王文華一臂之力的話,實際上他是考慮過的,但是之所以他猶豫不決,甚至是到現在決定袖手旁觀,還是因爲其考慮到,如果他命令鄧泰中進軍湘西的話,那麼會不會將四川現在已經佔據的地方丟失,而且如果湘西平定之後,曹錕將全部的主力投入到四川之地的話,那麼鄧泰中以及王文華乃至熊其勳、戴戡都是否能夠在最快的時間內進行支援,而且如果將鄧泰中部調離的話,那麼必然會導致四川一路軍隊無論是攻擊亦或者是防禦,都將變得薄弱,如果再一次與北洋軍發生激烈戰鬥的話,那麼能否能夠抵禦住北洋軍的攻勢,這都是可想而知的。
劉雲峰必須要對蔡鍔的安全負責,他不能夠冒這樣的風險,所以他決定,回絕王文華、王伯羣兄弟求援提議,當然了,劉雲峰肯定不會用自己擔心蔡鍔出現危險,川路一線護國軍恐其潰敗作爲理由了,劉雲峰思之又思,終於找到了一個適合的方式,劉雲峰先是拿出紙筆,自己寫了一份電文,其內容大意說的是,自己非常願意將鄧泰中部的部隊,調動到湘西戰場去,幫助王文華解除現在的衛計局是,同樣的,也是爲了能夠率先的安定一線戰場而盡一份努力。
但是現實情況卻不允許他這樣做,因爲現在無論是湘西戰場,還是四川戰場,護國軍雖然取得了一定的優勢,可是實際上,他們現在所面臨的絕不僅僅只是正面的北洋軍而已,而且說起來,雖然現在王文華部出於一個危機的局勢中,可是不一定非的要大費周章的從四川調兵,大可以這樣,王文華部與袁祖銘部相互之間依託地勢,形成掎角之勢,不出擊,只防御,同時藉助護國軍本部的部署,形成戰線,以此來對抗吳佩孚部的攻擊,同時對馬繼增部、四川將軍楊森部的兵馬,進行周旋。
而後由劉雲峰及其部下,在四川境內,與北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