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沒有區別,也是說,在一定的時間之後,唐繼堯貴州都督的寶座要轉給他人,如果這個人要是自己人的話,還好,唐繼堯能夠兼併兩省,但是如果是外人,或者被他得罪過的人話,亦或者是袁世凱凌空飛降一名軍官來做都督的話,那麼等同於將他在貴州的權利完全稀釋了,所以爲了避免這樣的情況,那麼唐繼堯要儘可能的在這一段緩衝的時間裡,將自己的人情,以及自己的勢力進行穩固,所以這個時候,與其說他還是這些軍官的長官,但不如說,現在他更願意與這些人成爲親人,而且還是那種非常密切的親人,因爲這樣的情況下,在利益的面前,也許之後親人才能夠做到不動心,幫他守護住他所擁有的,同時也幫助他進一步的擴大勢力,同時鞏固他的地位。www.vodtw.net
但是這確實不足以因其他李根源的注意。
而之所以朱德會成爲李根源的愛徒,還是因爲當時在講武堂一次野外實踐對抗訓練時,發生的一件小事。
那個時候,是一個秋天,而且是那種燥、熱的深秋的正午,當時進行的對抗訓練的戰術背景是,三方兵力相同的情況下,而且是裝備、輜重、“傷員”持平的情況下,進行的一次有炮兵協同的山坳爭奪戰。
因爲雲南講武堂的軍事課程是以“最貼近真實戰場”爲核心進行的,所以即使是實踐對抗訓練,那麼所使用的武器彈藥,也哦度是荷槍實彈的!
那一次,朱德所在的隊伍,是第二小隊,人數約兩個整編班,“傷員”三人,其一人重傷無戰鬥能力,另外兩人輕傷。
當時三支小隊展開作戰的時候,本來是一切都順風順水的,可是在隊伍翻越一處被折斷的古樹攔截的道路的時候,因爲槍械走火的聲音,而暴露了位置,這樣一來,本來隱秘行進的這一隊,便暴露了。
而且這一次對抗訓練,三支隊伍是沒有陣營關係的,也是說他們既可以各自爲戰,也可以其的兩隊聯合起來,總而言之,雖然最後獲得“勝利”的只有一支隊伍,但是也並不表示在這個過程是不可以合作的。
真是因爲這一次的走火,暴露了朱德他們的位置,這使得原本各自爲戰的另外兩隊,不約而同的選擇了“聯盟”。兩支隊伍從各自的方位對已知了位置的朱德等人展開了夾擊!而且因爲是有炮兵協同的關係,所以因爲火炮的無陣營轟擊,使得三支隊伍只能前進而無法後退。
但是可以平行移動,所以再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想要脫離另外兩支隊伍的夾擊的話,那麼唯一的選擇只有一個,那是快速行進。但是沒有辦法因爲“傷員”的關係,所以三支隊伍也是被限制了行進速度的。
這樣的情況,這樣的速度,雙方的平均對,所有的數據都顯示出了一個結果,那是朱德所在的這支小隊,必然是要麼付出慘烈代價後,無法再繼續與另外兩支隊伍進行爭奪,要麼是他們地“全軍覆沒”!
根本沒有第三種結局。不過是這個時候,正當隊伍的成員已然決定放棄的時候,朱德卻突然提出了一個令人驚異的想法。那是將重傷員以及兩位輕傷員拋棄在這,當然是,前提條件是給他們充足的武器彈藥之後。
而小隊的其他人,則立刻迅速向前移動。爭取在逃離雙方夾擊的前提下,還能夠率先佔領山坳!
因爲如果真的這麼做的話,他們小隊成爲了沒有“拖累”的隊伍了,可以用另外兩隊更快的速度行進,這樣在速度有了優勢。而且與此同時,前面說過了,三名傷員只有一人是無法作戰的,而另外兩人還是可以進行戰鬥的。
那麼在給予他們足夠的武器彈藥之後,再依託雲南大山嶙峋陡峭的地形的話,只要找到適當的位置,那麼即使是兩個人也是可以對敵人進行一個很好的攔截的,雖然那樣的結果是三名被留下的人必死無疑。
可是即便是這樣,三個人的攔截也是可以給隊伍提供一些緩衝時間的,那麼將這個緩衝慢時間與小隊速度的優勢兩兩相加的話,那麼未必他們不能夠在戰術撤退的前提下,快速的攻佔山坳。
而且,既然另外兩支小隊是在提前沒有交流的情況下,選擇“聯盟”的,這是說明他們兩者間,不存在所謂的戰術協同,那麼這樣一來的話,在一定的距離內,雙方攻擊的同時極有可能誤傷對方,那麼這樣一來的話,相是有極大可能直接將雙方的“同盟”關係打破,繼而引發雙方火併的。
若真是這樣的情況,再加之前留下的傷員戰鬥參與到其起到一個和麪的作用的話,那麼朱德他們的勝算可更大了。
這都是講武堂內沒有課程,同樣這也是十分高級的戰術方案,當時李根源把這些教給朱德時候,其實對此也是抱有賭博的心態的,因爲他從心而言,並不相信朱德這樣一個講武堂的學員兵能夠正確的理解以及體會那麼高深的戰術方案。
可朱德還真是理解了,而且還能夠從正確的學習到該學習的東西,這一點使得李根源喜出望外。更加的對於朱德這個人產生了傾囊相授的意思。而實際他確實也是這麼的,而且不單單如此。
在朱德真是投入到軍隊以後,他對朱德也是大力的提拔,當然了,這是在公平的情況下,他更願意把機會與機遇,交給朱德而不是別人。也正是這樣,這麼多年過去了,他與朱德之間的情感,是一般人無法相的。
而且雖然這麼說,但是實際即便是親屬關係,有些時候也是靠不住的,除非是自己的長輩,還要是親生爹孃那樣的長輩,所以現在說唐繼堯想要和他們成爲親屬關係,其實也是一種委婉的表達,至於到底是什麼意思嗎,相大家都以偶經明白了。其實放低自己的姿態,放下自己的面子,看起來非常的難,是對自己的侮辱,但是這看取捨了,誰要實,還是要虛,唐繼堯也好,蔡鍔也罷,亦或者是袁世凱,段祺瑞等等,這樣的個人,肯定都是務實的,哪怕是因爲他們的性格的不同,以及扮演的社會角色的不同,他們之間的行事方式會出現不同甚至是反差,但是實際,也哦度是大同小異的,因爲他們都很清楚務實的必要性。
日復一日,這麼,朱德已經這麼待在家裡快要十天了;對於認識他,熟悉他的人來說,這是不可思議的。
朱德這個人本身是那種閒不下來的人,再多的工作,再繁重的任務,交給他,他必然是毫無怨言的接下,並且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將事情完成好。想這個樣子這麼頹廢的待在家裡面,還真是第一次見到。
其實這也可以理解,一次在唐繼堯的辦公室裡,因爲李根源被撤職一事,他僭越身份的,面對面與之發生了一次言語的衝突,而且頗爲激烈。不過,縱然他有禮有節的闡述出了自己的觀點。
但是沒辦法,常言說的好“官大一級壓死人”,唐繼堯畢竟是雲南督軍,而他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特別行動團的團長罷了。雖然他是校軍銜,可是這又有什麼用那?他手的權利那麼一點罷了。
朱德還是依舊待在臥室裡,在這接見了這名李姓的參謀長。看到參謀長,一來,朱德不由得先是一愣,因爲他沒想到李參謀長會到家裡來找自己,不過既然他已經來了,朱德自然還是要笑臉相迎了。畢竟他的“氣”與他手下這些兄弟們沒有關係。
說到這必須要說一說朱德對於帶兵的態度了。有很多人,他們的帶兵的方式大概是兩種,而且這兩種方式在地域區別可以明顯的區分出來。
第一種帶兵的方式,是皖系、滇系常用的辦法,那是明確等級地位,軍人與長官之間的關係,然後用軍紀、軍令來約束隊伍,用功獎、罪罰的方式來激勵他們,同時按時關餉,來收攏隊伍的人心。這是有着南方特點的帶兵方式。
而另外一種方法是和士兵交朋友,雖然也有明確的等級地位關係,但是長官和士兵間的關係更親近,而且作爲長官的也樂得和手下人稱兄道弟,常常打感情牌,打家鄉牌。對於隊伍約束力完全來自於長官的個人威望,而軍紀則是配合的一小部分罷了。
而且關餉這個問題,第一種帶兵方式在關餉,是如期按期,嚴格按照規定的額度進行的。而第二種則不是這樣,雖然基本第二種方式,關餉的時間也是要按照規定的時間與額度的。
但是在某些時候,他們因爲與隊伍士兵的關係較爲親近,所以有時候可以提早或是延後關餉的日期,當然了,在額度,也是可以利用情感牌來進行小幅度調整的,有錢的時候多給點,提前給一點,沒錢的時候少給一點,延後一些日期。
也可以說,第一種方式是規矩的,是嚴苛的規則性方式,而第二種方法則是帶有草莽氣息,綠林味、江湖氣較重的方式。
唐繼堯首先找到的是王華的哥哥,王伯羣,雖然王伯羣也掛着軍職,但是實際他啊應該算是一個人,一個職業軍人與一個帶有軍職的人之間的談話,而且兩個人又是下級的關係,所以肯定是作爲職業軍人的一方,佔有優勢,也是所謂的話語權,而實際,也正是這樣的,王伯羣那個時候已經被唐繼堯說動了,其實真的說起來,與其說王伯羣是唄唐繼堯說動了,倒不如說他是想爲了自己的弟弟,纔會同意唐繼堯的提議的。
唐繼堯告訴王伯羣,如果他跟着自己去雲南任的話,那麼對於他們兩家來說都是有好處的,唐繼堯首先肯定了王伯羣和他弟弟王華的能力,同時表示,他們兩個都是貴州少有的人才,也是國家的幹才,是不可缺少的人物,唐繼堯對王伯羣說,自己這一次去雲南代理督署總督的位置,實際是在爲國家消除隱患,蔡鍔將軍去了北、京,雲南沒有了主、政的官員,長此以往下去的話,恐怕雲南湖出現不可預計的變故,畢竟雲南地理位置特殊,接連外域,所以那裡必須要有一個值得信任且非常有能力的人,坐鎮,不然的話,一旦出現了什麼問題,恐怕是來不及反應的。
而且唐繼堯還利用自己與蔡鍔之間的關係作爲切入點,他對王伯羣說,自己和蔡鍔將軍是結拜兄弟,自己去督署雲南也是蔡鍔將軍舉薦的,所以這不能算是不義之舉,更何況,在國家的框架下,國之大義面前,一切的私人情誼都是不值一提的,個更何況自己還是蔡鍔將軍主動推薦的。所以他告訴王伯羣,其實自己也不想佔據蔡鍔將軍的地盤,但是沒有辦法,爲了國家計,也是爲了兄弟之間的約定,與信任,所以自己選擇了接受袁世凱的任命,暫時督署雲南。
最直接的表現是他的家庭模式是切實的!
袁世凱則是笑着搖了搖頭,繼續道:“不是他做的不好,而是他的想法 不好,還有是他是一個沒有帶過兵的人,在軍隊沒有威望,手裡沒有實際隊伍的人啊,雖然現在的情況還算安穩,可是一旦大局坐定,那麼想都不用想,第一個要成爲奉獻品的人,成爲這一切戰爭所帶來的傷痛,用於撫慰的人,是他,而且那個時候,還有可能重新變成混戰的場面,這個道理我想我不用多說吧。”
可是那,有趣的是,我府裡的龍井茶卻不是出於這五處,我府內的龍井茶全都是這位老者自己在玉泉山邊種的,而且每年也不過只能產那麼兩三斤罷了。
我接過茶,沒有說什麼又喝了一杯。而後,水伯這麼用同樣話,同樣的方式,接二連三的遞給我了七八杯茶,到最後,我實在是一點都喝不進去的時候,才擺擺手,示意水伯不要再斟茶了。
說實話,今天水伯的表現與以往實在是不同,他這還是第一次這麼用茶水灌我。水伯是一個愛酒的人,我和他老人家常常的在一起喝酒,沒此那,他都是像這樣,不停的給我灌酒。
灌酒我可以理解,但是這麼灌茶水,我還是第一次見,所以我對他問道:“老人家啊,您老今天這是怎麼了?這又不是酒,十來杯茶水啊,我可是真的喝不下去了。”
而水伯聽我說完,不由的笑了,而後哼了一聲,正色的對我道:“將軍,您本不是一個愛茶的人,您之所以來這裡怕是想要躲避什麼,亦或是想要安靜的思考什麼吧?寄情山水不是不可以,可現在我想不該是像您這樣的人,選擇逃避的時機吧?”
水伯的話,不由的讓我眉頭一皺,而且讓我心內的提防一下子盛大起來,而且我的手雖然放在桌子下面,卻已經緊緊的攥在一起,要不是眼前的老者給我感到沒有異樣的話,我想我此時已早出手了。
“您不需要這麼緊張,我不過是一個普通的老人罷了。”水伯開口道:“您真的不是一個愛茶的人,而且要不是您連一樣的茶都喝不出來的話,我想我也不會對您說這些話,畢竟我不過是一個老頭子罷了。”
“老人家,您到底是什麼人?”我不由得再一次問道,我是真的想搞清楚這個老人的身份,因爲他給我的感覺實在是太親近了,而且他的嘆息聲,彷彿能夠勾起我心的那團冷去的火焰。
水伯見我又問,還是笑了笑,嘴脣的顫動讓我知道他應該是在坐着某種權衡亦或是思想的鬥爭,我見此不由的又加了一把火,道:“您老人家該不會……”我故意沒有繼續說下去,我是想借着這個點,讓水伯自己說出自己的身份。
有句話說的話,叫“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師父。”可水伯非但把步法全部交給了蔡鍔,而且還正式的將他收爲關門弟子,還有一句話,是“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說的是如果你只學一些拳腳而不會真正的功法的話,那麼無論你修煉多少年,還是不會有很大成的。
這會是怎樣的一個門派那?這到底是什麼拳法,我不得而知,可是老者此時,說出這四個字的瞬間,那氣勢,足以令我爲之震撼。說着,老者不知什麼時候,也不知從什麼地方,拿出了一塊像玉卻又更像石頭東西。
老者把它交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