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火速回京

且說陳浩自從掌管伊州以後,依舊朝朝秣馬,日日練兵,以備兇頑,不曾暫暇。雖然如今邊境暫無戰事,但是陳浩知道不久之後將會是遍地狼煙。其次陳浩分撥兵士開墾農田,着手恢復農業生產,注意興修水利發展灌溉。

河西是少數民族雜居地區,因此許多民族雜居在此地。於是陳浩將納職縣內回鶻百姓融入其中,如今陳浩要做的是團結各族人民,妥善安置他們的生活與生產活動。在陳浩看來沒有解不了的民族矛盾,這些人都是以後立足於河西的根本。

況且回鶻善於騎射馬上民族,因此陳浩以後的騎兵還是要多依仗回鶻。經過大半年的休整,基本上各項事務也皆已走向了正軌。其中值得讓陳浩高興的是,回鶻僕固部的僕固俊已經入得麾下。此人能征慣戰頗有大將風範,陳浩覺定將此人重點培養,屆時回鶻部的騎兵便可歸於此人統領。

陳浩相信由回鶻人統領回鶻騎兵,這其中的牴觸心理相對會小很多。而陳浩也無需將所有的精兵盡歸於麾下,只要讓僕固俊誠服,就等於整個回鶻部落臣服於他陳浩。

在伊州陳浩過着忙碌但是很安心的日子,而京城的一則消息則讓陳浩明白,他的回京之日已然爲時不遠。果不其然不出幾日一道聖旨便傳至河西,令陳浩火速回京。陳浩看着手中的聖旨只能無語的搖了搖頭,思忖好不容易有幾個安穩日子,就不能讓小爺消停兩天?

不過所幸這伊州之事已經步入正軌,將伊州交予易成天與屠狼陳浩着實很放心。二人一文一武,相互協助倒也相得益彰。於是待安排好伊州一切事務,陳浩便帶着僕固俊與十幾名隨從火速向京城而去。

之所以聖旨旨意如此急迫,實則是因爲雍王李渼攤上了大事了。近日仲夏乃是多雨季節,突然淮河河堤決堤使得淮河兩岸百姓死傷無數。雖然近期李忱已經不甚管理朝政,但是對於這淮河決堤的大事他還是很是震怒。

但當詢問此事根源之時,在治理河務上的所有官員全部將矛頭指向雍王李渼。紛紛將責任推給了李渼,言說李渼在治理河務上絲毫不聽阻勸,以至於所修建的堤壩未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這才使得梅雨季節淮河決堤。

此次淮河決堤絕非一處,不但淮南周圍諸多州縣淹死無數百姓,淮河以北乃至徐州等地也有不少被洪水吞沒的州縣。小小的一條淮河竟然引發如此大範圍的災害,這倒是讓陳浩大吃一驚。心道這崔黨欲要玩死李渼,當真是無所不用其極。然而此事的嚴重性也引得朝野爲之震動,李忱一邊派人賑災一邊阻止河水肆虐。在朝堂之上由於衆人皆是指認李渼,使得李忱一怒之下將李渼打入了天牢。

雖然李忱將雍王李渼打入天牢,但是卻未有給予處置。因爲他知道此案若是秉公處理,李渼定是在劫難逃。此事牽連數萬百姓的性命,若是處理不當定會招來衆人的非議。但是若是不處理又顯得他這個皇帝罔顧私情,因此李忱對於此事很是鬱結。

最後還是在天牢裡的李渼主動請求李忱,可傳召陳浩進京替他伸冤解圍。李渼的這一提醒倒是讓李忱想起了陳浩,於是這才一道聖旨傳旨河西令陳浩火速進京。而此刻的陳浩卻未有如聖旨那般火速,自從出了河西之後便一直悠哉悠哉的趕路。

這可急壞了李忱,於是一路之上連發了六道聖旨催促陳浩加快進程。但是陳浩卻一副有恃無恐的樣子,揚言自己因伊州之戰已經身有隱疾,多有奔波會使得病情加重故此不可加快進程。李忱聞聽陳浩的推搪之詞雖是有氣,但是也無可奈何。

他自然知曉陳浩近期於河西的情況,也對陳浩有如此軍事才華很是欣賞。但是他並沒有給予表彰的意思,而是抱着一副視若不見的樣子。即使張議潮曾經上奏朝廷給予陳浩輕功,他也沒有立即給予回覆。很明顯這是在爲當初陳浩公然據婚一事,一直耿耿於懷未有消散怨氣。

其實這一次李忱倒是有些誤會陳浩了,陳浩之所以徐徐向京城而來,其中雖有置氣的因素,但主要還是爲了弄清淮河河堤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否則即便他及時回京,屆時在朝堂之上也是睜眼瞎子受制於人。

京城、崔府、是夜二更時分。

府中燈火有些搖曳,當崔府的書房內卻聚集着不少人,衆人各自分賓主落座。此刻崔從面色有些怨毒的沉聲道:“兄長,那陳浩又回京了,不知我等該如何做?”

“以下官之見,不如暗中派一兩名好手,途中神不知鬼不覺取其性命,也好免除後患……”還未等崔式搭話,李褒便毛遂自薦道出了他的想法。

崔式微擡眼角微微戲虐一笑:“李尚書,若是陳浩真的如你所言,一兩名好手就可以打發的,我崔家又豈會屢屢受挫?若是李尚書覺得我崔家無能,可自行選派兩名好手前去試探一番……”

如今的李褒已經遷至禮部尚書,位居六部之一。見崔式言語之中似有不悅,李褒於是忙解釋道:“閣老莫要誤會,下官不是那個意思……”

“是與不是皆是無妨,不過老夫不得不提醒你,他陳浩能夠十五歲便鎮壓淮南道,十七歲剷除太極門,如今而冠之年幾百人殺的幾千回鶻騎兵倉皇逃竄……這些可不是偶然,若要近得他身實屬不易,與其最後把柄落入他手,不如守株待兔靜觀其變……”崔式神色如常的自顧說着,捫心自問他崔式的確很欣賞陳浩,若非鬧到水火不容的地步,他寧願可以退讓一步將陳浩收爲己用。他乃是三朝元老何種俊傑沒有見過,但是如陳浩這般全才者他卻是平生未見。若是真的可以選擇的話,他倒是希望二人不是敵人而是談而論道的忘年之交。一更。-- by:89|10054283 --

第16章 此路是我開第67章 萬箭齊發第66章 火牛陣第63章 斷袖你妹啊第64章 你看過封神榜嗎第51章 不過如此第58章 節 討教一番第31章 情形危急第33章 可笑至極第29章 東瀛獻寶第103章 一卷經書第42章 寸草不生第77章 夜不能寐第16章 圖在何處第15章 落日黃昏第28章 包餃子第20章 非你不可第64章 不好意思第14章 撲朔迷離第562章 恩怨已了第28章 風中的銀杏樹第84章 誰惹你了第21章 閨房勸佳人第62章 你還走的了嗎第48章 何爲君子第5章 初見端倪第97章 移花接木第47章 均田制第109章 不要逼我第68章 妙筆生花第78章 辭官回鄉第21章 困龍之地第95章 將帥之別第14章 案情緣由第53章 一塊匾的事情第7章 一匹烈馬第54章 一粒佛珠第82章 二人對弈第108章 說三道四第75章 入木之迷第13章 兇案疑雲第17章 寬衣解帶第59章 三道難題第15章 落日黃昏第16章 此路是我開第5章 高漲米價第36章 一子落下兩處皆明第6章 去我該去的地方第51章 龍有逆鱗第538章 再次攻城第21章 洞中旖旎第81章 教你做大丈夫第23章 你是何人第65章 冀州城下第71章 衆人皆服第12章 太和幕僚第84章 一杯茶而已第82章 二人對弈第48章 何爲君子第42章 侯爺請留步第66章 火牛陣第60章 等北風來第57章 誰是畜生第31章 情形危急第58章 節 討教一番第4 計劃外的計劃第25章 你永遠見不到他第532章 蓄勢待發第66章 欲擒故縱第11章 抽絲剝繭第35章 以假亂真第16章 牢中暗影第63章 科舉取士第49章 君子所爲第94章 暗夜魅影第14章 獅子雪第63章 可有大魚第8章 雪上加霜第65章 斯文掃地第41章 殺人越貨第41章 甕中之鱉第65章 賣功鬻名第560章 誰算計了誰第551章 早有安排第91章 坐而論兵第2章 漸入圈套第16章 牢中暗影第29章 東瀛獻寶第83章 親自操刀第85章 天地有情盡白髮第7章 有人反水第56章 長風十八騎第36章 廣陵散第66章 欲擒故縱第74章 秋雨綿綿第15章 落日黃昏第44章 風起之時第56章 烏紗成夜壺第32章 滿庭芳第4章 薊州疑雲
第16章 此路是我開第67章 萬箭齊發第66章 火牛陣第63章 斷袖你妹啊第64章 你看過封神榜嗎第51章 不過如此第58章 節 討教一番第31章 情形危急第33章 可笑至極第29章 東瀛獻寶第103章 一卷經書第42章 寸草不生第77章 夜不能寐第16章 圖在何處第15章 落日黃昏第28章 包餃子第20章 非你不可第64章 不好意思第14章 撲朔迷離第562章 恩怨已了第28章 風中的銀杏樹第84章 誰惹你了第21章 閨房勸佳人第62章 你還走的了嗎第48章 何爲君子第5章 初見端倪第97章 移花接木第47章 均田制第109章 不要逼我第68章 妙筆生花第78章 辭官回鄉第21章 困龍之地第95章 將帥之別第14章 案情緣由第53章 一塊匾的事情第7章 一匹烈馬第54章 一粒佛珠第82章 二人對弈第108章 說三道四第75章 入木之迷第13章 兇案疑雲第17章 寬衣解帶第59章 三道難題第15章 落日黃昏第16章 此路是我開第5章 高漲米價第36章 一子落下兩處皆明第6章 去我該去的地方第51章 龍有逆鱗第538章 再次攻城第21章 洞中旖旎第81章 教你做大丈夫第23章 你是何人第65章 冀州城下第71章 衆人皆服第12章 太和幕僚第84章 一杯茶而已第82章 二人對弈第48章 何爲君子第42章 侯爺請留步第66章 火牛陣第60章 等北風來第57章 誰是畜生第31章 情形危急第58章 節 討教一番第4 計劃外的計劃第25章 你永遠見不到他第532章 蓄勢待發第66章 欲擒故縱第11章 抽絲剝繭第35章 以假亂真第16章 牢中暗影第63章 科舉取士第49章 君子所爲第94章 暗夜魅影第14章 獅子雪第63章 可有大魚第8章 雪上加霜第65章 斯文掃地第41章 殺人越貨第41章 甕中之鱉第65章 賣功鬻名第560章 誰算計了誰第551章 早有安排第91章 坐而論兵第2章 漸入圈套第16章 牢中暗影第29章 東瀛獻寶第83章 親自操刀第85章 天地有情盡白髮第7章 有人反水第56章 長風十八騎第36章 廣陵散第66章 欲擒故縱第74章 秋雨綿綿第15章 落日黃昏第44章 風起之時第56章 烏紗成夜壺第32章 滿庭芳第4章 薊州疑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