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科舉取士

在回侯府的路上,身旁的穆魯詩雅一直悶悶不樂,她覺得陳浩今日遊覽崇貞觀,是有組織有預謀的,她可不信陳浩能有這種觀相識人的本事。在她看來,一定是陳浩早就盯上了那個叫魚幼薇的小娘子,否則又怎會對姓名家世知道得如此詳細。

穆魯詩雅認定了其中隱有貓膩,縱使陳浩如何解釋也無濟於事。況且陳浩如今也解釋不清楚,因爲這件事情根本無法解釋。他總不能說對穆魯詩雅說,這個魚幼薇將來會成爲晚唐有名的女詩人?之後因爲出家,這才改名爲魚玄機?

他總不能對穆魯詩雅說,魚幼薇與溫庭筠有一段終無結局的孽緣?說了恐怕也不會有人相信,因爲兩人的年齡差距實在太大。今日所見溫庭筠與魚幼薇年齡相差三十歲,而真正歷史上的二人,可是有盡五十歲的年齡差!根據歷史的長河,這魚幼薇此刻也許纔剛出生不久,但是如今已是亭亭玉立的少女。

這一切的變化陳浩說不明白也理不清楚,所以如今穆魯詩雅這個打破的醋罈子,陳浩是無論如何也無法修復了。雖然今日是無意遇到溫庭筠與魚玄機,但是也無意之間改變了二人的命運。

秋日的總是悽婉而又短暫的,一晃三日時光便已經從指間流過。這三日裡陳浩倒是十分清閒,爲什麼呢,因爲自從崇貞觀一事後,穆魯詩雅就再也不提及遊玩的事情了。整日裡都在侯府內閉門不出,縱使陳浩如何解釋也是無濟於事,直到最後對陳浩避而不見爲止。

這幾日二人心煩也就罷了,可是連隨駕而來的李明圖也受了罪。一個非要進房相見,一個卻避而不見。李明圖受命站在穆魯詩雅的廂房外,其意就是阻攔陳浩進入。這幾日李明圖很是無奈與爲難,一個是授藝恩師,一個是他奚族公主,他李明圖夾在中間實在是有些彆扭。心道你夫妻二人鬧矛盾,爲何要將我牽扯其中。

陳浩未曾想到穆魯詩雅的醋味如此濃烈,一見這陣勢就知道一時半會無法解決了。如今的陳浩也只能寄希望於林月瑤了,希望中秋回來的時候能勸一勸這丫頭。

……

科舉制度源於隋朝,延續至明朝才使得制度完善。在唐朝時期尤以明經、進士兩科作爲科舉的主要科目。唐高宗以後進士科尤爲時人所重,唐朝許多宰相也大多是進士出身,因此進士科考已經成了一種科舉的主流。

然進士科也是其中最難的科目,明經只需死記硬背就可通關,而進士考時務策和詩賦、文章,這就需要應考之人有着卓然的才華。所以當時流傳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因此能夠登科中進士者,五十歲也算是年少之人。雖然此言有些過於浮誇,但是足以見得登科及第中進士,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更別提奪魁前三甲了。

此次恩科陳浩被任命爲此次主考,而兩位副主考則是令狐綯與盧匡二位宰輔。由尚書左僕射與兩位宰輔形成的陣勢不可謂不大,試問大唐自從開科選才開始,從未有過如此隆重。因此衆多學子也都暗自較勁,力求此次能夠拔得頭籌光宗耀祖。

對於李渼此舉陳浩心裡很是明白,李渼這是向天下士子表明一件事,那就是他這個新皇帝對科舉選仕很是重視。不得不說李渼這這步棋走得很好,如此可謂是收攬天下士子之心的大好時機。中華上下五千年不論帝國的興盛與覆亡,都少不了這些文人。

文人可以讓一個人一夜聲名鵲起,也可以讓其頃刻之間臭名昭彰;文人既可以讓一個國家繁榮鼎盛,也可以推波助瀾乃至推翻這個王朝。世事並無絕對性,都道百無一用是書生且手無縛雞之力,然而史書留名最多的仍舊是文人。無論他是否功績千秋還是臭名昭彰,但是所產生的影響是一般人所無法替代的。

對於恩科取仕陳浩很是贊同,於是便想在此次科考上做些什麼。自從被李渼任命主考之後,陳浩就向李渼提議科舉使用糊名和謄錄制度。隋唐開科取士之後,徇私舞弊現象越來越嚴重,陳浩對此深有同感,因爲好友易成天就是這其中的犧牲品。所謂糊名和謄錄制,就是兩種杜絕徇私舞弊的方法。

糊名,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貫等密封起來,又稱“彌封”或“封彌”。但是糊名之後,還可以認識字畫筆跡。於是就由謄錄彌補這一漏洞。可將考生的試卷另行謄錄,考官評閱試卷時,不僅不知道考生的姓名,連考生的字跡也無從辨認。這種制度,對於防止主考官徇情取捨的確產生了很大的效力。

對於陳浩的建議李渼很是讚賞,也覺得這兩項舉措定能還科舉一片清明。因爲李渼也知道當今科舉已經是污納不堪,所以他才讓陳浩擔任此次主考。李渼深知每一屆科舉都會牽連各方士族的利益,故而也就失去了應有的公平公正。而陳浩就不同,陳浩並無家族利益牽絆,因此作爲主審官相對而言會公正一些。

陳浩的這提議的兩種措辭,雖然得到了李渼的高度讚揚,但是卻得罪了一幫士族門第。這些士族名門子弟,之所以能夠如此做大,還不是因爲把控着科舉這一人才命脈。每一次科舉都是牽連衆多世族名門的時刻。尤其是一年一度的科考,到如今淪落到三年一次科考,更是這些世族名門的必爭之地。如此一來,天下寒門又何談出頭之日?

安史之亂以前,歷代皇帝爲了打壓這些世族名門,將科舉定爲一年一度,甚至皇帝親自制科選才。但是由於王朝的沒落,以至於今日的三年一科考。如此讓世族名門瘋狂之際,更讓寒門學士沒有出頭之日。

陳浩對於此事深惡痛絕已久,但是卻一直沒有機會。如今既然擔任此次主考,他也就不能助漲此等邪風再生。倒不是陳浩牴觸這些貴族,而是因爲這名門子弟一直以“衣冠華服,高門氣度”自居,絲毫不將寒門士子放在眼裡。可是實際上這些人又是什麼?雖不能一概而論,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大多數都是濫竽充數無才無德之輩。

第56章 想走沒那麼容易第54章 一粒佛珠第100章 推理案情第543章 狂風暴雨第6章 夜深人靜第34章 夜成空第547章 黑水河畔第51章 龍有逆鱗第57章 陳浩瘋了第64章 仰面朝天賞夜空第12章 月心湖第86章 圍困鎮州第32章 滿庭芳第62章 破冰絕路第549章 浮屍數萬第78章 雙龍騰空戲日月第5章 初見端倪第23章 真的好大第58章 飲酒作樂第85章 靜水流深(3)第42章 寸草不生第33章 入京前夕第63章 科舉取士第52章 聽風觀月第37章 皇帝舌第22章 火燒豬蹄第75章 誰的提議第22章 小的不識字第87章 醉仙樓第559章 順利會師第81章 教你做大丈夫第93章 美女苦追易成天第50章 廟號爲宣第51章 不過如此第97章 成都之戰第531章 餘溫未退第27章 坐而論禪第2章 庭前賞月敘玄機第8章 已無人證第78章 雙龍騰空戲日月第65章 冀州城下第9章 環環相扣第7章 有人反水第28章 誰算計了誰第99章 緣由如斯第99章 緣由如斯第37章 柳公權第43章 這酒有問題第21章 裴泰之死第5章 手足之痛第84章 緣來如此第550章 重申軍令第536章 鐵血爭鋒第551章 早有安排第18章 抓錯地方了第31章 深夜對話第94章 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第26章 意外的關注第51章 龍有逆鱗第11章 血雨梅花第67章 屍橫遍野第57章 請求隱退第1章 意想不到第11章 推理而已第525章 局中因與果(一)第76章 艱難抉擇第47章 均田制第82章 入宮作畫第99章 終究不如你第76章 艱難抉擇第44章 風起之時第97章 移花接木第24章 啪啪啪第73章 玉石觀音第73章 今日毀車來日毀國第51章 不過如此第52章 河朔三鎮第39章 怎麼,你想謀反第88章 恕難從命第13章 浮生如夢第54章 風可觀,月可聽第90章 何爲書法第41章 殺人越貨第6章 王百萬第42章 原來是他第98章 無名寺第43章 中秋佳節第108章 說三道四第9章 掌嘴八百第89章 寺中怪人第6章 王百萬第19章 塵埃落地第68章 機會來了第114章 雙子奪命定乾坤第94章 埋葬屈辱第49 章 李字缺子第67章 萬箭齊發第561章 將計就計π第572章 一場豪賭
第56章 想走沒那麼容易第54章 一粒佛珠第100章 推理案情第543章 狂風暴雨第6章 夜深人靜第34章 夜成空第547章 黑水河畔第51章 龍有逆鱗第57章 陳浩瘋了第64章 仰面朝天賞夜空第12章 月心湖第86章 圍困鎮州第32章 滿庭芳第62章 破冰絕路第549章 浮屍數萬第78章 雙龍騰空戲日月第5章 初見端倪第23章 真的好大第58章 飲酒作樂第85章 靜水流深(3)第42章 寸草不生第33章 入京前夕第63章 科舉取士第52章 聽風觀月第37章 皇帝舌第22章 火燒豬蹄第75章 誰的提議第22章 小的不識字第87章 醉仙樓第559章 順利會師第81章 教你做大丈夫第93章 美女苦追易成天第50章 廟號爲宣第51章 不過如此第97章 成都之戰第531章 餘溫未退第27章 坐而論禪第2章 庭前賞月敘玄機第8章 已無人證第78章 雙龍騰空戲日月第65章 冀州城下第9章 環環相扣第7章 有人反水第28章 誰算計了誰第99章 緣由如斯第99章 緣由如斯第37章 柳公權第43章 這酒有問題第21章 裴泰之死第5章 手足之痛第84章 緣來如此第550章 重申軍令第536章 鐵血爭鋒第551章 早有安排第18章 抓錯地方了第31章 深夜對話第94章 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第26章 意外的關注第51章 龍有逆鱗第11章 血雨梅花第67章 屍橫遍野第57章 請求隱退第1章 意想不到第11章 推理而已第525章 局中因與果(一)第76章 艱難抉擇第47章 均田制第82章 入宮作畫第99章 終究不如你第76章 艱難抉擇第44章 風起之時第97章 移花接木第24章 啪啪啪第73章 玉石觀音第73章 今日毀車來日毀國第51章 不過如此第52章 河朔三鎮第39章 怎麼,你想謀反第88章 恕難從命第13章 浮生如夢第54章 風可觀,月可聽第90章 何爲書法第41章 殺人越貨第6章 王百萬第42章 原來是他第98章 無名寺第43章 中秋佳節第108章 說三道四第9章 掌嘴八百第89章 寺中怪人第6章 王百萬第19章 塵埃落地第68章 機會來了第114章 雙子奪命定乾坤第94章 埋葬屈辱第49 章 李字缺子第67章 萬箭齊發第561章 將計就計π第572章 一場豪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