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碎米
齊三順見三人坐在光禿禿的炕上,連個炕桌也沒有,就那麼捧着碗,正打算吃早飯呢。小傢伙不由得愣了愣,似乎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
葉欣顏放下碗,笑着對他說道:“是三順啊,我們已經熬了糊糊,就不過去吃了。你記得和伯祖父說一聲,我和二爺爺一會兒要去縣裡買些家用的東西,午間回來的晚,讓伯祖父不要擔心。”
齊友年招呼三順道:“三順吃過早飯嗎?二爺爺這碗還沒動,你先用二爺爺的碗喝些糊糊。”
家裡只有路上用的三隻碗,得虧他們剛盛上來,還沒開始吃。不然還真尷尬,不好意思讓人吃飯呢。
三順連忙擺手:“不了不了,我們家也是喝糊糊,我回去吃。我爺還等着呢。”說完,一溜煙兒的跑了。
wωω. тTkan. ¢ ○
二爺爺家太窮了,什麼都沒有,連窩窩都沒有,光喝野菜糊糊怎麼能喝飽?
葉欣顏看着三順跑走,笑道:“還是有親人惦記着好。”
齊友年也是欣慰,終於回到家了。儘管離家這麼多年,如今貿然歸來,可身處家鄉的感覺依然讓人踏實溫暖。昨天他們兄弟三人已經商量過,等這幾天的農活兒忙下來,三人就去爹孃的墳上拜祭,告訴爹孃,他這個不孝子回來了。
葉欣顏喝着糊糊,想起伯祖父昨日對四嬸龐氏的不滿之色,隨口問道:“爺爺,昨日伯祖父似乎對四叔、四嬸不甚滿意,您知道因爲什麼嗎?”
“我昨天也看着不太對,既然你伯祖父沒提,我也沒多問。往後再看看吧,若是明面上的事情,沒準兒不用問就能知道。”
齊友年也看出大哥對三弟和三房的那個侄子不滿,但自己纔回來,大哥不說,他自是不好多打聽,還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齊友年好笑的跟着她,也不勸,只看着她小氣巴拉的和人家討價還價,心裡對自己這個孫女又多了一分認識。
那麼小的石磨,看起來就像個擺設,也不知道她要做什麼用。
按說,葉子是大戶人家的大小姐出身,就看路上遇到的她的前夫,就知道她家應該能算是大富之家。平日裡遇事倒是能看出來,葉子真的具有大家風範,可有時表現出來的那個小家子氣啊,那是真不像過着奢華日子長大的女子。
“爺爺說什麼呢?我哪有那麼饞。”葉欣顏嫌棄的衝着齊友年翻了個白眼,然後小聲說道,“我想到個小吃,咱們用這些碎米試一試,若是味道還成,我想,咱們可以在縣城擺個買早點的攤子。”
齊友年覺得好笑,“怎麼沒有,還嘟嘟囔囔的說人家買賣人黑心腸,賣的東西貴的要死。”
齊友年把一小袋碎米放在車上,詫異問道:“你買這個做什麼?雖說是碎米,但是也比雜麪貴上好多,煮出來的飯卻不怎麼好。是不是想喝白米粥了,又捨不得買正經白米?”
看起來齊友年還是過過好日子的,若是一般的貧民人家,哪裡懂得碎米和正經白米味道的區別。
昨天時間匆忙,只把兩個房間收拾出來,院子依然雜亂。吃過早飯,留下金嬤嬤繼續收拾院子,齊友年趕着驢車,和葉欣顏一起往縣城,購置家裡日常需用的東西。
葉欣顏幫齊友年把買來的東西在車上綁緊了,一邊欣慰的說道:“還好還好,沒花太多銀子。”
葉欣顏很不好意思了,她只是在潛意識裡,覺得自己很窮,沒有任何保障。其實花錢的時候沒什麼概念,要知道,必須花的銀子是省不下的。
葉欣顏眨眨眼,“我,買東西的時候咬牙切齒了?”不能吧,那樣子很丟人的。
採購計劃還算滿意,沒花太多錢。葉欣顏高興之餘,在集市的燒餅攤上買了幾個燒餅,打算回家合着菜麪糊糊一起吃。
牽着驢車,雖然走路不是很方便,但是買東西卻不怕拿不了。
齊友年一聽就笑道:“六兩多的銀子了,還不多啊。看你買東西時咬牙切齒的樣子,還以爲你算總賬的時候,指不定會怎樣的痛心疾首呢。沒想到一下子就想開了,居然還說銀子沒花太多。”
“那個……我不是沒正經的買過東西嘛,哪裡知道行情怎樣?還以爲這麼多東西買下來,會花咱們很多錢呢。”
清遠縣是個不小的縣城,齊友年趕着驢車,走了一個多時辰,到達縣城的時候,縣城的集市已經人來人往的很熱鬧了。
她一邊掏錢,一邊心疼的嘟噥:“想咱們在米易縣的那些東西,可都是好好的,才賣了那幾個錢。如今重新購置,卻要花幾十倍的銀錢。”
葉欣顏頂着賣家的白眼,不怕死的把需要買的物件行了一遍價錢。最後咬着牙花子,把計劃第一批要買的東西全部買下。
他家葉子咬着牙的嫌棄人家東西賣得貴,卻還神秘兮兮的買了一個小小的石磨。在人家賣石磨的地方磨磨唧唧,硬是在犄角旮旯找到這個最小的石磨買下來。
齊友年也不好打擊孫女,只在心裡想着,等家裡安頓下來,他就在鎮子裡攬泥瓦匠的活兒。自己手藝好,只要心做,總是能養活一家三口的,若是節省一點,就是給葉子多攢些嫁妝也是可以的。
鍋碗瓢勺、洗浴用具、油鹽醬醋、米麪菜蔬,加上又添置了三牀被褥的棉花和裡子面子,花去了六兩多銀子。
她那麼小聲不是因爲她小家子氣,實在是怕被人聽到用碎米可以做吃食,到時碎米漲價怎麼辦?
齊友年是看着葉欣顏和米店掌櫃討價還價,買來這些碎米的。這碎米是倉底剩下的,真的很碎。這樣的東西,窮人嫌棄它貴,富人則壓根看不上,用它做出來的東西,哪裡有人肯花錢賣來吃。
駕着驢車回到村裡,已是未時了,村口有七八個孩子瘋跑着玩耍。村裡日常沒什麼新鮮見聞,齊家早年出走的老/二回來了,就算是村裡的一件大事,孩子們自然知道。
這時見到這輛眼生的驢車和車上的兩個人,孩子們覺得新鮮,又跟着驢車笑鬧了一番。
齊友年放緩驢車的速度,一路笑眯眯的吆喝着驢子,還叮囑着小孩子們小心些,別摔倒了。
再一擡眼,卻看見不遠處的小道上,一個三四歲的小小孩子,卻拖着個揹簍,邊走邊低着頭四下張望,忽然往邊上走幾步,揮着鏟子,把什麼東西鏟進揹簍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