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高下立見
董博林的摺子寫的洋洋灑灑,韓延回在朝堂上說的也是洋洋灑灑,雖然重點說推廣軌道運輸需要很鉅額的財力投入,可也把軌道運輸使用之後的廣闊前景分說明白。用一句話概括,這是個投入鉅額、卻值得做的項目。
朝堂上的事情果然很不容易說清楚,對於這個前景美好、但投資巨大的工程,就算是皇帝陛下,也不是很拿得準。
“衆位愛卿說說你們的看法。”皇帝說道。
董博林當然力挺自己的摺子,他跨前一步,奏道:“修建軌道雖然耗資頗多,一旦修建完成,就有諸多便利和益處。臣以爲,這個事情值得一做。”
“臣有話說。”另有戶部左侍郎擔憂的是國庫的銀子,得到皇帝允許,出列奏道:“臣以爲,啓動這樣一個耗資鉅額的工程,是動搖國之根本,應該慎重考慮。”
這位侍郎大人頓了頓,繼續說道,“我大夏朝泱泱大國,就是沒有軌道,也依然國力強盛、百姓富足。若是因爲修建這樣一個莫須有的軌道運輸,導致國庫緊張、增加百姓勞役,臣以爲,這是捨本求末之舉。”
太子府主簿雖然品級不夠,沒在朝堂之列,但戶部尚書於世清卻是太子一系的,於世清奏道:“兩位大人說的都有理,不如折中一下,按照太子府所出摺子提議,先在採礦區鋪設軌道,以減輕勞役百姓之苦。”
“臣反對,在採礦區鋪設軌道雖然可以減輕勞役百姓的勞力,卻是個有進無出的事情,朝廷見不到絲毫益處,卻把國庫的銀子砸了進去。”
“或者可以用董大人所奏其中一項,做個前期試驗,以檢驗效果。”
“此事不可用,這個工程不但投入巨大,日常管理修繕還需要不斷的投入,可謂無底洞。”
韓延回不做絲毫猶豫,說道:“若軌道只是用於民間代步或者運輸,這個工程就可以召集商賈來做,之後的運營收入和運營費用也歸這些商賈,朝廷只要像對普通店鋪商家那樣,對其收稅即可。這樣做下來,朝廷有一大筆銀子的稅收,還能規範京城街道通行,益處多多。”
大範圍修建軌道自然不是個容易的事情,急不得。能順利的讓董博林把條陳遞上去,並得到重視,再交由閣部合議,就算走成功第一步。身處工部的董博林,以後就有了掌管這個項目的優先機會。
韓延回說道:“臣以爲,軌道不過是個商家一種新的經營形式。軌道建成,朝廷也一樣要給商家契約,讓商家安心。有道是,天下之大莫非王土,天底下所有房契地契,以及商賈建造和購買的店鋪,不也是賣給他們了嗎?這些東西,無論以什麼樣的形式、賣給誰,那也是天子之地。”
“陛下,臣有疑議。”相輔劉成之出列,得到皇帝示意之後,說道:“臣以爲,道路歷來就屬於朝廷,哪有把行走之路歸於商賈,讓他們收費的。臣以爲此舉不妥。”
皇帝看向韓延回,示意他說話。
軌道運輸這個新鮮事物在朝廷上展示出來,周密籌謀部署和臨時應對相比,高下立見。
其餘人等也把目光投向韓延回,各自眼裡都是不解疑惑的神情,更有政見一向不和的宿敵,眼裡是滿滿的譏諷奚落,等着看他怎麼給自己下這個臺階。
韓延回這個話一出,立即就有人附議,可也有認爲此舉不妥的。
…………
皇帝面帶微笑,掃一眼位列下方的羣臣。
韓延回出列,回道:“各位大人說的都有道理。臣以爲,軌道用於朝廷物資運送,當然需要動用國庫。若是朝廷擔心花費巨資,卻不知軌道是否能建成、是否有功效的話,可以先把軌道用於民用,讓商賈出資修建。這樣,朝廷就可以不動國庫,卻依然可以修建軌道。到時候,可以視軌道運行的效果,朝廷再決定是不是大範圍修建。”
皇帝看向韓延回,“韓愛卿,你怎麼看?”
皇帝一聽就來了興趣:“民用軌道可以不用國庫的銀子?難道韓愛卿的意思是,向富戶籌集銀兩?這是一大筆銀子,真的有人爲了博取名聲出這筆銀子?這可不是件容易事情。”
韓延回說道:“如果陛下覺得可行,臣這就找人謀劃一番。一條軌道分開時間段,可以跑幾趟馬車,多大的馬車、可以乘載多少人或者貨物,規格不同的馬車怎樣收費,以及軌道大概投入多少銀子就能修建完成。如果軌道運營真的能見利,有了這些賬目,不怕富豪商戶捨不得用銀子。”
皇帝聽得眼睛一亮,居然能想出這樣的辦法,韓延回不愧是首席相輔。只不過……,“軌道運營是個新鮮事情,難以判斷是否盈利,只怕沒有商人願意花這個銀子。”
韓延回見皇帝並不反對這個方法,心裡一鬆。禹王殿下不知從哪裡得來的點子,事情居然還能這麼做?而且能做的這麼有道理。真是後生可畏,心智直追當今聖上。
韓延回說着,雙手朝着皇帝的方向高高拱了拱。
事情果然就像江一凡和胡敬說的那樣,各具心思的人,各自的出發點不一樣,相互角力之下,竟然讓一個極具潛力,明眼看得見好處的事情,在重重阻礙之下,有了被擱置的傾向。
條陳遇到阻力之後,退而求其次,由韓延回提議由民間商賈承攬修建軌道,承擔所有修建和維護費用,之後的運營收入歸商賈所有,朝廷按照商戶經營制度收稅。以後京城的軌道運營成功,韓延回的功勞也是顯而易見的。
而瑾融對於收費的民間軌道運營很有信心,認爲這種運營方式一定能成功,而他這一系的韓延回的功勞,那是一定會有的。
然後就是承攬軌道運營的商家,一個人的財力不足,可以多湊幾個,趁着大家都拿不準,都在觀望的時候,他禹王爺可以安排人把這個項目攬下來。等到有了好處,再有人眼紅,已經晚了。
韓延回這個方案得到皇帝初步同意之後,具體的操作就可以往下排布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