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8章一灘爛泥

聯軍後退紮下營盤,土邦軍分爲數營,紮在外圍,周軍以及一千多英法聯軍同華族大軍,一起駐紮在中間。

因爲擔心明軍襲擊營地,吳三桂下令士卒,築牆挖壕,做好營寨的防禦。

半晚時分,中軍大營搭建完畢,士卒豎了柵欄,挖了壕溝,營地外還佈置了拒馬,有樣學樣的撒了鐵蒺藜,防止明軍偷襲。

吳三桂視察了一下中軍大營,頗爲滿意,隨即又前往外圍土邦軍營查看,卻發現防禦一塌糊塗。

土邦軍也按着他的要求,築牆挖壕,但那牆還沒腰高,壕溝更是一步就能跨過。

這讓吳三桂哭笑不得,不知道土邦軍,是糊弄他,還是糊弄他們自己。

看着吳三桂臉色不善,夏國相忙道:“臣這就讓他們重修!”

說完,便按着刀,領着甲士而去。

進入營地,土邦軍的軍營,明顯分爲幾個區域,幾乎就是按着種姓劃分,高種姓的軍官,甚至不會去低種姓士卒聚集的地方,不願意用他們碰過的水和東西。

這種情況吳三桂其實也瞭解,卻又比較無奈,就算他是皇帝也沒法子改變。

這時他在營地內巡視,土邦軍正在生活做飯,他明明給每支軍隊足夠的糧食補給,可是低種姓的士卒,還是像吃豬食一般。

這讓吳三桂很是惱火,不過他需要印度高種姓的支持,卻不能對此表示不滿,還需要主動與賤民保持距離,不能搞中國皇帝愛民如子,親民的一套。

這樣雖然獲得了印度教高層的支持,但是底下的軍隊,卻也毫無戰力,如同爛泥。

“傷員在哪裡?”吳三桂沉聲問道:“朕要看看傷兵!”

一名剎帝利忙阻止吳三桂,說了一堆土語。

周國統治下的南亞,有一百多個土邦,每個土邦都有自己的語言,溝通也是一個問題。

“陛下,他說傷兵都是低種姓,是不潔的賤民,陛下不能查看,會污染陛下的身體。”翻譯解釋道。

吳三桂卻冷着臉,執意進入傷兵營帳,便見受傷的士兵,被丟在雜亂的營地內,根本無人看管,好些人已經失血過多而死。

中國很早就有軍醫了,不過將這個發展起來,成爲一個體系,還是趙銘。

周軍在戰鬥中,受到明軍的影響,也有成建制的醫官隊。

吳三桂進入軍帳,土邦的傷兵,看見他暴跳如雷,大聲說着什麼,一個個都恐懼無比,以爲他們哪裡得罪了皇帝。

不多時,一隊華族醫兵進入軍帳,給他們包紮傷口,處理傷勢,又重新清理行軍牀,才讓他們反應過來。

低等的賤民,頓時就被感動,不過跟進來的高種姓貴族,卻都臉色難看。

吳三桂巡視一遍營地,便回到了大帳,召集部將商議,如何攻城。

夜裡,帳內將領雲集,帳中則擺放着,一個趕製的沙盤,顯示着勃固的地形。

這時,吳三桂沉聲道:“沙盤已經做出來,諸位以爲這一戰,該怎麼打?”

衆人交頭接耳議論一陣,吳國柱抱拳行禮道:“陛下,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眼下,臣以爲還是需要,先摸清楚明軍都準備了一些什麼,纔好制定詳細的策略。”

吳之茂點點頭,附和道:“臣以爲需要再次試探進攻,並且至少要攻至城下。”

華族兵少,就像當年八旗入關後一樣,經不起戰爭消耗,必須看準了,再出手。

這樣一來可以減少華族的損失,二來,關鍵時候出擊,摘得勝利果實,又能塑造華族百戰百勝的神話,使得土邦軍更加畏懼華族。

吳三桂聞語沉默,而就在這時,外面忽然“轟”的一聲爆炸傳來。

“怎麼回事?”吳三桂站起身問道。

一名侍衛進帳,行禮道:“回稟陛下,是莫迪而比清理鐵蒺藜和鹿角,觸發明軍埋的炸雷了。”

吳三桂聞語,嘴角抽搐,看來趙銘還真的給他準備了許多驚喜。

如果進攻之前,不摸清趙銘都使了哪些手段,冒然讓華族士卒攻擊,只會損失慘重,打擊華族的威信。

吳三桂沉着臉道:“傳令下去,讓莫迪而比,儘快完成清理。再令各土邦軍,多造盾車,準備大盾,明日繼續進攻。”

攻城戰在戰爭中,進攻一方傷亡,往往巨大。

明軍說是營盤,不過防禦工事,卻十分完備,難度比攻打一般城池還要困難。

若是不摸清明軍的手段,拿人命去填,吳三桂帶來的兩萬華族兵,肯定不夠看。

這麼看來,孫可望送土邦軍過來做炮灰的決定,還真是有先見之明。

只是孫可望沒有想到的是,那些高種姓的貴族,猴精猴精的,打仗根本不自己上前,都是讓屬下賤民送死,根本達不到,消耗高種姓貴族的目標。

說完,吳三桂對吳國柱道:“你帶人去看看清理的情況,指點一下他們!”

明軍土牆上,火槍聲不時想起,射殺着壕溝外,清理拒馬、鹿角、鐵蒺藜的土邦兵。

莫迪而比對此並沒有經驗,不曉得怎麼去快速清除鐵蒺藜,只能天黑後,讓土邦兵悄悄摸過去,在地上摸索。

天色漆黑,視線不佳,土邦兵挪開拒馬、鹿角,在地上摸着鐵蒺藜,效率極差,還不時在移動拒馬樁的過程中,觸發了地雷。

地雷的爆炸,令土邦軍損失慘重,也驚醒了土牆上的明軍,使得清理行動一籌莫展。

正當莫迪而比爲此發愁之際,吳國柱領着一隊士卒趕了過來,得知土邦兵用手在地上摸後,哭笑不得。

吳國柱遂即接過指揮,命令士卒先用木板或者厚厚的乾草綁在鞋底上,冒險將鹿角和拒馬樁移開,然後製造工具,在一截圓木上綁上枯草,按上木軲轆,像石磙一樣在地面上滾動,讓鐵蒺藜釘在枯草上。

原本黑燈瞎火,在地上摸了半天,也沒清理出一片的土邦兵,得到指點後,很快就清理了大片區域。

雖說地面上還有殘留的鐵蒺藜,但是已經不影響明天的進攻。

第934章給年輕的敵將上一課第768章以進爲退第958章都是被趙雜毛坑過的人第782章建武末路第243章太湖義軍覆滅第146章何騰蛟堵胤錫第677章擇主而事第1026章印度的歷史第十九章華夷之爭第591章荷蘭人的戰略第200章激戰金華上第917章太上皇吐血第155章趙銘的規劃第1008章五路伐周第七十三章大戰將至第906章周國出兵第715章突襲炮臺第824章還可以搶救一下第694章刺殺阿濟格第861章太上皇第459章轉進旅順第1013章細作稟報第743章收取福建第1045章挑撥離間第917章太上皇吐血第958章都是被趙雜毛坑過的人第587章決議出兵第912章兼併河洛第376章東南士紳第120章趙銘的家底第861章太上皇第779章視察澳門第266章意見分歧第510章焚燬兩陵第四十章趙銘打游擊尼堪怒興師第971章殺個回馬槍第911章王爺降了吧第121章火器工坊第一百零二章遊擊營第849章併購錢氏織業第259章再次交戰第520章多爾滾之死下第317章巡視東番第1110章接班人第890章將計就計第722章倉惶離京第780章趙鐵棒是坑逼第975章聲西擊東第一百零二章遊擊營第313章華興公司第220章船隊北上第259章再次交戰第294章路遇伏擊第249章抵達臺灣第333章多爾袞的憂鬱第288章閩江口大海戰下第670章阻止何騰蛟第863章討建奴復神京檄第1108章重塑理想第1029章拒絕條約第1027章開伯爾山口第218章臺灣格局第628章收復杭州第753章福臨末路中第569章路遇阻攔第266章意見分歧第915章攘外安內?第402章高橋鎮浮橋第八十四章單騎斷後第232章四板斧第847章股價大戰第四十九章胡爲宗慷慨相助第516章議政王大臣會議第946章合冰了第893章北京城破第392章大員密探第1060章給明朝一個面子第329章荊州戰役第九十七章沿江對持第993章威服羣胡第四十五章李元胤太湖獻策第六十七章離開舟山第1093章陷入泥濘第515章第二次倒睿聯盟第512章光復楚贛第532章朱以海的心思第276章鄭芝龍入福州第757章投靠姜襄第506章空心方陣第622章搜捕浙黨第1077章試探進攻第872章席捲山東第301章救援隆武第339章出兵響應第523章返回江東第321章爭奪定價權第八十四章單騎斷後第485章上屋抽梯第222章趙鐵棒師入淮江第二十七章崑山之屠
第934章給年輕的敵將上一課第768章以進爲退第958章都是被趙雜毛坑過的人第782章建武末路第243章太湖義軍覆滅第146章何騰蛟堵胤錫第677章擇主而事第1026章印度的歷史第十九章華夷之爭第591章荷蘭人的戰略第200章激戰金華上第917章太上皇吐血第155章趙銘的規劃第1008章五路伐周第七十三章大戰將至第906章周國出兵第715章突襲炮臺第824章還可以搶救一下第694章刺殺阿濟格第861章太上皇第459章轉進旅順第1013章細作稟報第743章收取福建第1045章挑撥離間第917章太上皇吐血第958章都是被趙雜毛坑過的人第587章決議出兵第912章兼併河洛第376章東南士紳第120章趙銘的家底第861章太上皇第779章視察澳門第266章意見分歧第510章焚燬兩陵第四十章趙銘打游擊尼堪怒興師第971章殺個回馬槍第911章王爺降了吧第121章火器工坊第一百零二章遊擊營第849章併購錢氏織業第259章再次交戰第520章多爾滾之死下第317章巡視東番第1110章接班人第890章將計就計第722章倉惶離京第780章趙鐵棒是坑逼第975章聲西擊東第一百零二章遊擊營第313章華興公司第220章船隊北上第259章再次交戰第294章路遇伏擊第249章抵達臺灣第333章多爾袞的憂鬱第288章閩江口大海戰下第670章阻止何騰蛟第863章討建奴復神京檄第1108章重塑理想第1029章拒絕條約第1027章開伯爾山口第218章臺灣格局第628章收復杭州第753章福臨末路中第569章路遇阻攔第266章意見分歧第915章攘外安內?第402章高橋鎮浮橋第八十四章單騎斷後第232章四板斧第847章股價大戰第四十九章胡爲宗慷慨相助第516章議政王大臣會議第946章合冰了第893章北京城破第392章大員密探第1060章給明朝一個面子第329章荊州戰役第九十七章沿江對持第993章威服羣胡第四十五章李元胤太湖獻策第六十七章離開舟山第1093章陷入泥濘第515章第二次倒睿聯盟第512章光復楚贛第532章朱以海的心思第276章鄭芝龍入福州第757章投靠姜襄第506章空心方陣第622章搜捕浙黨第1077章試探進攻第872章席捲山東第301章救援隆武第339章出兵響應第523章返回江東第321章爭奪定價權第八十四章單騎斷後第485章上屋抽梯第222章趙鐵棒師入淮江第二十七章崑山之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