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齊聚杭州

1652年,明隆武八年,清順治九年。

這一年乃是天下局勢大變的一年,滿清入關多年,未能解決南方的抵抗勢力,主政的多爾滾被滿清內部的反對勢力暗殺,滿清的政權,落入年輕的順治和太后布木布泰之手。

在天下對弈的大棋局之中,多爾滾未能一統天下,滿清一方換了旗手,國策也隨之改變,由謀求一統,退後一大步,變爲南北分治。

這種變化,乃是滿清在軍事上連續失利後,必然做出的選擇。

多爾滾一意孤行,堅持一統的策略,最終被滿洲貴族拋棄,轉而又主和派,來主導滿清政權。

明朝一方,經歷近十年的艱苦抗爭之後,終於徹底站穩了腳跟,開始吹響了反攻的號角。

明清之間,攻守之勢,逐漸發生逆轉。

此前,滿清是想攻滅明朝,如今變爲守住既得利益,而明朝則由艱難求存,變爲收復河山。

明軍內部各派勢力,都抓住機會,準備通過對滿清的戰爭,發展和壯大自身勢力,爲今後獲得更多權力和利益做準備。

去歲,由於趙銘在關外的牽制,給了浙江爭取了一段恢復和發展的時間。

這段時間內,江東絲織業蓬勃發展,浙江被破壞的經濟,也得以恢復。

當初朱以海水淹杭州,奪下杭城後,浙系其實面臨巨大的壓力。

這兩年來,因爲有東海鎮牽制,浙江得以恢復,浙中平原地帶大熟,收穫百萬石糧食,浙西和浙南的礦產、桑田和茶園,也帶來了巨大的財富。

近兩年的儲備,朱以海絕對兵精糧足。

這系諸多帥臣,佔據浙江富饒之地,兼與東海鎮合作,發展海上貿易,一個個都成了闊佬。

有錢、有糧、有兵,且士氣旺盛,浙系諸將早就想謀取更大利益,還有更多的地盤,都想動一動,打一場大仗,況且衆人也不好意思總讓東海鎮在前死撐。

這時,恰逢隆武朝在楚贛發起反攻,浙系衆人出於大局,還有自身利益的考慮,便意圖謀取光復金陵。

十一月間,趙銘這員浙系大將回到江東,讓浙系衆人精神大振,對於收復金陵,信心倍增。

就在趙銘返回江東之時,湖廣方面又有消息傳來,隆武朝廷二三十萬衆,圍攻武昌數月,終於攻破武昌,城內清軍主帥孔有德自殺,四萬多清軍被悉數斬殺。

消息傳來,天下震動,浙系衆人心頭振奮之餘,一股緊迫之感,也籠罩在了朱以海和諸多帥臣心頭。

十二月底,杭州。

臨近新年,杭州城內,卻充滿了緊張的氣氛。

城外,浙軍大營蔓延,城內街道上,一隊隊的士卒向外開拔,裝滿糧食和軍資的大車,一輛接着一輛的運往城外軍營。

這時,一支數百人的騎兵,簇擁着一員身穿銀甲的大將,還有數位穿着緋袍青袍的官員,進入杭州城。

從旗幟和穿着來看,來的正是東海趙大帥,還有東海三司的長官,以及幕僚佐官。

這樣的陣容,在杭州也並不多見,引得街道旁的百姓紛紛駐足觀看,議論紛紛,“咦,好像是趙大帥的人馬。”

“哪個趙大帥?”

“除了東海趙大帥,哪個姓趙的好意思稱趙大帥?”

這議論和觀望之中,街道前方忽然蹄聲大作,便見一將領着數十騎飛奔而來。

騎兵奔馳到趙銘一行人身前,爲首一員年輕將領,正是李元胤,他勒住戰馬,於馬上向趙銘拱手行禮,欣喜道:“國公來怎麼也不通知一聲,卑職奉殿下之命,前來恭迎國公,還有東海三司的諸位上官!”

趙銘打量李元胤一眼,幾年時間,這員小將已經成爲一個幹練的青年,他臉上露出微笑,“元伯不必多禮,咱們速往行宮,拜見殿下。”

當下,兩隊人馬合在一起,一同前往朱以海的宮殿。

趙銘騎馬與李元胤同行,隨口問道:“元伯,你父帥到了沒有?”

趙銘與李元胤年紀差不多,不過他的地位比李成棟還高,所以在李元胤面前,自是以長輩自居。

李元胤有些興奮道:“父帥早到了,張大帥、吳大帥、方國公也都到了,就等國公了。”

看來朱以海確實準備收復金陵,浙系四大金剛聚齊,肯定是要進行一場大戰。

光復金陵,是何等榮耀的事情,李元胤等人都是十分期待,滿懷激動之情。

不多時,一行來到行宮門前,得到消息的朱以海,已經率領衆多將領和官員,在宮門前迎接。

“哈哈,孤王以爲博安要等過了新年纔來,不想動作這麼迅速!”朱以海身穿硃紅團龍袍,腰纏玉帶,頭戴金絲翼善冠,氣度不凡。

趙銘忙翻身下馬,將馬繮繩和馬鞭丟給丁維嶽,而後快步上前,領着東海鎮一衆文武,給朱以海行禮,“臣等拜見太子殿下!”

朱以海忙上前,將趙銘扶起,滿臉微笑道:“博安不必多禮,諸位卿家都平身吧!”

隆武朝廷光復了武昌,逼死了孔有德全家,斬殺數萬清軍,聲威大振。

近兩年來,浙系除了趙銘有所動作之外,朱以海並未與清軍交戰,而是專注於恢復浙江,沒有什麼大動作,所以威望逐漸被隆武壓了過去。

現在,看見朝廷光復武昌,朱以海便急於光復南京,不過浙系雖然養銳兩年,但是江南的清軍也備戰了兩年,單靠朱以海的力量,想要光復南京,還是有些困難,所以朱以海對於趙銘到來,便十分欣喜。

東海鎮戰力強大,乃是浙系最能打的隊伍,有趙銘參與光復南京之戰,朱聿鍵對於光復南京,便更有把握了。

趙銘站起身來,“臣聽說多爾滾已死,滿清內部動盪,朝廷又光復武昌,此乃大明收復金陵的天賜良機。如此機會,臣哪裡能在蘇州過年,自然是馬不停蹄的趕過來,聽從殿下的調遣。”

朱以海對於趙銘的表態,臉上露出微笑,他拉住趙銘的手,拍了拍,“博安真乃國之棟樑,來來來,隨孤進去說!”

第426章趙雜毛來了第668章擇主而事第995章天造地設的戲臺子第665章隱瞞不報第三十九章抗清兵羣英戰太湖第八十八章迎頭痛擊第1063章援助東籲第120章趙銘的家底第三十六章天地會反清復明第三十五章吳江縣羣英聚首第889章臣想打他第298章閩南大捷第1089章決戰前夜第363章攻陷杭州第594章殲滅臺灣艦隊第925章金陵冬之陣上第583章程璧歸航第609章大中華文明圈第548章張煌言諫言第831章宋應星第830章上京朝拜第192章排槍矛林第一百零三章毛文龍的兵第227章訓斥滿達海第851章煤業上馬第814章靈谷寺之變第299章國士無雙第九十二章我以我血薦軒轅第580章國社黨存在的意義第693章先下手爲強第201章激戰金華中第224章本將是不是被坑呢第十三章委以重任第160章天然水泥第949章調整國策第771章胡漢三又回來了第934章給年輕的敵將上一課第710章兵鋒之盛第653章闖宮第931章東洲殖民地第385章擴軍備戰第412章破釜沉舟第169章暗度陳倉第720章江北生變第439章黃宗羲第434章內憂外患第1022章追擊吳三桂第907章滿人不想做奴才第1072章僵局第249章抵達臺灣第986章像極了蒙古帝國的沙俄第798章南京解圍第925章金陵冬之陣上第809章武昌歸降第九十八章趙銘諫言第五十四章明修棧道第486章渡海援遼第175章兼併舟山第724章殿下仁義第181章博洛的盤算第513章爭復金陵第245章拓殖者張益達第627章銀彈攻勢第440章助餉斂財第221章初提會師長江之策第421章南北議和第1000章軍情司在行動第1079章火炮覆蓋第172章兵不厭詐第811章錢謙益的沙龍第十章江陰死地第二十章江南鼎沸第280章突襲安平第1069章仰光海戰(三)第1096章吳三桂被擒第936章雜毛要斷寡人歸路第173章黃大帥力戰而亡第746章廈門海戰第649章甕中之鱉第529章問計洪承疇第226章席捲山東第518章多爾滾之死上第833章送子入質第900章閻應元入城第830章上京朝拜第618章臼炮轟擊第672章襲取漢中第625章鄭彩的抉擇第六十七章離開舟山第943章廣武之圍第404章激戰橋頭第953章登陸海灣第293章追擊多鐸第870章安置降軍第238章攻佔大沽口第814章靈谷寺之變第573章尋找航路第708章干涉戰爭第436章給傅上瑞設套第575章突襲土著
第426章趙雜毛來了第668章擇主而事第995章天造地設的戲臺子第665章隱瞞不報第三十九章抗清兵羣英戰太湖第八十八章迎頭痛擊第1063章援助東籲第120章趙銘的家底第三十六章天地會反清復明第三十五章吳江縣羣英聚首第889章臣想打他第298章閩南大捷第1089章決戰前夜第363章攻陷杭州第594章殲滅臺灣艦隊第925章金陵冬之陣上第583章程璧歸航第609章大中華文明圈第548章張煌言諫言第831章宋應星第830章上京朝拜第192章排槍矛林第一百零三章毛文龍的兵第227章訓斥滿達海第851章煤業上馬第814章靈谷寺之變第299章國士無雙第九十二章我以我血薦軒轅第580章國社黨存在的意義第693章先下手爲強第201章激戰金華中第224章本將是不是被坑呢第十三章委以重任第160章天然水泥第949章調整國策第771章胡漢三又回來了第934章給年輕的敵將上一課第710章兵鋒之盛第653章闖宮第931章東洲殖民地第385章擴軍備戰第412章破釜沉舟第169章暗度陳倉第720章江北生變第439章黃宗羲第434章內憂外患第1022章追擊吳三桂第907章滿人不想做奴才第1072章僵局第249章抵達臺灣第986章像極了蒙古帝國的沙俄第798章南京解圍第925章金陵冬之陣上第809章武昌歸降第九十八章趙銘諫言第五十四章明修棧道第486章渡海援遼第175章兼併舟山第724章殿下仁義第181章博洛的盤算第513章爭復金陵第245章拓殖者張益達第627章銀彈攻勢第440章助餉斂財第221章初提會師長江之策第421章南北議和第1000章軍情司在行動第1079章火炮覆蓋第172章兵不厭詐第811章錢謙益的沙龍第十章江陰死地第二十章江南鼎沸第280章突襲安平第1069章仰光海戰(三)第1096章吳三桂被擒第936章雜毛要斷寡人歸路第173章黃大帥力戰而亡第746章廈門海戰第649章甕中之鱉第529章問計洪承疇第226章席捲山東第518章多爾滾之死上第833章送子入質第900章閻應元入城第830章上京朝拜第618章臼炮轟擊第672章襲取漢中第625章鄭彩的抉擇第六十七章離開舟山第943章廣武之圍第404章激戰橋頭第953章登陸海灣第293章追擊多鐸第870章安置降軍第238章攻佔大沽口第814章靈谷寺之變第573章尋找航路第708章干涉戰爭第436章給傅上瑞設套第575章突襲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