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天下大勢

氣氛,隨着諸葛亮的話語陷入了短暫的沉默,只需要稍稍想想,就知道諸葛亮爲什麼這麼說了。

天下最渴望讀書的是什麼人?

世家?

不是,世家有着最優質的資源,讀書,對他們來說是一種習慣,一種素養但不會渴望。

百姓?

也不是,衣食足而知榮辱,在溫飽都沒有解決的情況下,普通百姓哪有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去想讀書的事情?他們更關心的還是生計問題,讀書對他們來說是一件很崇高的事情,但在沒有解決生計問題之前,他們不會往這方面考慮,所以普通百姓對於讀書同樣沒有太大的訴求,這天下,最渴望讀書的就是寒門。

他們知道讀書能給自己帶來什麼好處,所以他們纔是最渴望掌握知識的那一撥人,當然,寒門在這個時代和後世的寒門意義不同,多數寒門,更多的指的是那些富農或者家裡有些錢糧,不必爲生計擔憂,卻又夠不上世家豪門門檻的家庭,窮文富武那是在紙質書籍流通開之後,書籍不再昂貴纔會有這樣的說法,在仍舊是以竹箋傳播文化的漢末時期,這個概念得反過來念。

寒門求學不易,受盡世家白眼不說,還要屈尊降貴,爲的就是能夠有個求學的機會,而且就算這樣,學成之後,大多數寒門士子也無法身居高位,上品無寒門雖然是後來有了九品中正制之後纔有的話語,但若放在這個時代依舊管用,只是士卒門閥與寒門之間的界線並沒有那麼明顯,寒門只要肯積累,三代之後,也有希望躋身世家豪門之列,但那是需要上百年的積累纔有可能。

呂布將大量書籍運往關中,勢必造成大量寒門士子北上的情況發生,因爲相比於社會階層已經固化的中原而言,在呂布那邊,出頭的機會顯然更多。

劉備默然不語,良久纔看向一臉微笑的諸葛亮,澀聲道:“那備該當如何?”

“皇叔倒也不必太過悲觀。”諸葛亮大冬天的搖着羽扇笑道:“呂布此法,固然會引天下寒門匯聚長安,卻也觸動了天下諸侯、世家的利益,亮以爲,不出一年,羣雄必聯手討之,呂布雖強,但戰線綿陽千里西起武關,東至渤海,若天下諸侯聯手討伐,呂布以一家之力,可能擋住天下兵鋒?”

相比於昔日十八路諸侯討董,如今天下,能夠數得着的勢力無外乎曹操、孫權、劉表、劉璋、張魯以及遠在交州的士家,數量少了,但勢力卻一點不差,若這幾家諸侯能夠勠力同心,呂布就算再強,劉備也不認爲他能力抗天下。

“只是如何說服諸侯聯手?”劉備目光一亮,詢問道。

“皇叔無須擔心,恐怕天下最想挫敗呂布的非是皇叔,而是曹操,此人乃亂世奸雄,也是呂布之外,最強諸侯,屆時若曹孟德派人前來遊說荊襄,皇叔當力勸劉荊州答應聯盟之事。”諸葛亮微笑道:“只要劉荊州答應結盟,江東孫氏自然會加入,再以大義之名勸服益州劉璋,則關東之士,盡集於此,兵鋒所向,呂布又有何懼?”

至於漢中張魯以及交州士家諸葛亮沒提,若中原四大諸侯都同意,而張魯不肯答應,莫說其他,只要劉備與劉璋聯手,便可將張魯連根拔起,士家則太遠,而且道路難走,根本來不了,只要在聲勢上得到士家的支持就足夠了。

“聽先生一言,茅塞頓開。”劉備微微拱手道:“放今天下,漢室傾頹,奸臣竊國,備雖愚鈍,卻欲伸張大義於天下,苦無賢士相助,今日得聽先生高論,只恨未能早識先生,今厚顏請先生出山,盼能日夜聆聽先生教誨。”

諸葛亮輕搖羽扇,搖頭道:“皇叔有憂國憂民之心,亮好生敬佩,恨亮年幼才疏,恐難當大任。”

劉備搖頭道:“昔日有水鏡先生贊曰,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崔州平、石廣元(石濤字)皆言先生有定國安邦之才,匡扶宇內之能,此三人皆乃有德之士,豈會誆騙於我?望先生不棄鄙賤,曲賜教誨。”

諸葛亮沉默片刻後道:“自董卓亂朝以來,天下羣雄並起,曹操勢不及袁紹,竟能克之,今呂布、曹操皆已成勢,急不可圖,江東孫氏,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可以爲援而不可圖也,益州險要,有山川之固,沃土千里,天府之國,高祖以此成就帝業,然劉璋闇弱,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謀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本可圖之,然如今大勢,當先破呂布,益州暫不可圖,唯有荊州,東連吳會,西通巴蜀,北臨河洛,正用武之地也,皇叔可謀之以爲根基,待羣雄破呂布之日,再圖川蜀,西進關中,得得雍涼沃土,南結孫吳,共抗曹操,則大業可期。”

劉備聞言頗爲心動,只是猶豫片刻之後,搖頭道:“荊州劉表,乃漢室宗親,更於備有知遇之恩,安忍奪其基業?”

如今劉備雄踞南陽,江夏兵馬也受他掌控,若真有心奪取荊州,倒不是沒有這個本事,只是如果真奪了,此前多年積攢下來的仁義之名將蕩然無存。

諸葛亮羽扇輕搖笑道:“亮夜觀天象,荊州劉表,必不久於人事,皇叔可書信勸說公子劉琦儘快趕回襄陽,劉表歸天之日,荊州必陷入動盪,屆時皇叔可以勤王之名,支持公子劉琦,揮師襄陽,而後遣一善辯之士,上表朝廷,並願意攻伐呂布,則曹操必不會詰難,屆時荊州自當歸皇叔。”

劉備點點頭,隨即面容一肅,向諸葛亮恭拜道:“備雖德薄名微,願先生不棄鄙賤,出山相助,備當以師禮相待。”

諸葛亮搖頭笑道:“亮久樂耕鋤,不喜應世,不能奉命。”

劉備聞言,雙目一酸,兩行清淚不自覺的流下來,跪倒在地,澀聲道:“先生不出,漢室何哀?”

“這……”諸葛亮看着劉備痛哭,心中微微一嘆,伸手扶起劉備道:“亮本疏懶之人,皇叔錯愛,三顧茅廬,今將軍既不相棄,願效犬馬之勞,只是師禮卻萬萬不可。”

劉備聞言不禁大喜過望,連忙讓關張取出禮金,不等諸葛亮拒絕便勸道:“先生,此非聘禮,寥表寸心。”

諸葛亮見推脫不過,只得接受,次日一早,劉備才同關張一路與諸葛亮談古論今,返回南陽,與崔州平、石廣元等人見面,自是一番敘舊。

數日後,襄陽,刺史府。

開春以來,劉表身體便一日不如一日,最近幾天,卻是連下地的時候都少了,荊襄政事,幾乎都由蒯氏兄弟主持。

“漢升將軍,昨日我已請張機前來問診,父親究竟是何病?”刺史府中,得了劉備授意,劉琦將江夏拖給陳到之後,便馬不停蹄的趕回襄陽,此刻快步與黃忠並行,一臉擔憂的看向身臥房的方向。

“唉~”黃忠幽幽一嘆,搖頭道:“主公年事已高,張仲景言,生老病死,天道循環,主公大限已至。”

“這……”劉琦聞言身子不由一顫,面色也變得難看起來,兩人快步來到劉表莊園之外,正要進入,卻見從莊園內出來一隊將士,攔住了兩人的去路。

“大公子,黃老將軍,主公病情日重,受不得打擾,若有要事,可通稟夫人。”爲首一員將領向劉琦客氣道。

“荒唐,我乃長公子,難道連見父親一面都要經過外人不成?”劉琦怒道。

黃忠卻是眉頭一挑,厲聲道:“我乃刺史府護衛統領,爾等是何人?這裡何時輪到你們看守?張濤何在?”

張濤,乃黃忠副將,平日裡專門負責劉表身邊的護衛。

“從現在開始,刺史府護衛之職,由我等負責。”對面將領取出一面兵符交給黃忠道:“將軍另有重任,最近江東孫賊蠢蠢欲動,主公命將軍前往江陵,防備孫賊入侵!”

“我乃主公親衛,若有調令,當由主公親自任命,我要見主公!”黃忠冷哼一聲,一把推開對面將領,大步而入。

“老匹夫放肆!”對面將領被黃忠一把推的坐倒在地,面色被氣的通紅,憤然起身,一把拔出寶劍厲聲道:“再敢往前一步,休怪刀劍無情!”

四周迅速出來一隊隊兵馬,將兩人團團圍住,一枚枚冰冷的箭簇將兩人鎖定,只要將領一聲令下,兩人恐怕立時便是萬箭穿心的下場。

“你……”黃忠橫身護在劉琦身前,怒視對方道:“你想造反?竟敢威脅公子性命?”

“軍令如山,還望大公子莫要讓末將難做。”將領眼中閃過一抹殺機,森然道。

“黃……黃將軍,怎麼辦?”劉琦戰戰兢兢的拉着黃忠的袖子道。

“公子放心,只要老將還有一口氣在,就不會讓任何人傷了你。”黃忠一把摘下肩上的強弓,森冷的目光看着對方,護着劉琦緩緩後退。

“老匹夫!”看着黃忠護着劉琦離開,那將領卻是微微鬆了口氣,剛纔本有心趁機發難,但黃忠那一對虎目看過來,卻讓他遍體生寒,一時間,竟不敢妄動,直到黃忠護着劉琦退走,才微微鬆了一口氣,嘴中狠狠地罵了一聲,轉身朝着另一個方向走去,他必須將劉琦的事情告訴蔡瑁。全本小說網

第十八章 黃巾殘部第四十一章 決意第五十章 有朋遠來第五章 鳳雛的一天第三十章 匈奴南下第一百零二章 老道第一百零一章 逢危當棄第五十九章 在運動中消滅敵人第一百二十八章 渡江第八十八章 人心盡失,衆叛親離第一百二十二章 密謀荊襄第二十五章 最大的弱點就是主公第八十六章 龐統入蜀第四十一章 官渡第十九章 別惹我第二十七章 安撫?第二十章 論諸葛第八十五章 爲君無道,臣當棄之第二十九章 匹馬奪志第八十一章 休戰第十八章 黃巾殘部第五十五章 信第四十三章 軟骨頭(1/5)第五十八章 新式武器第二十七章 呂布的緊迫感第十五章 戰將起第九十四章 馬超VS張飛第四十三章 甘寧第四十一章 官渡第十三章 遼東水師第六章 龐統的弱點第七十三章 河北老將第八十章 大限第七十四章 老將出馬第八十三章 推行第二十章 割須棄袍第二十章 闖寨第五十四章 建安十三年的最後一天第二十七章 管亥被困第五十二章 敗馬超(求三江票)第二十章 黃巾猛將第一百一十八章 天予不取,必受其咎第五十七章 不安分第四十一章 前奏第六十三章 綁人第九十二章 算與被算第十六章 對賭第九十八章 經學大家第八十六章 歸化之辯第一百零五章 二代班第二章 領主系統第二十四章 歡呼的夜梟營第三十八章 荊襄風雲(一)第五十二章 願者上鉤第二十三章 徐盛第二十五章 破軍第十章 絕處逢生第四十一章 荊襄風雲(四)第一百二十三章 刺殺第一百一十七章 斬盡殺絕第二十六章 冀州狼煙第三章 馬騰之死第六十二章 醜鬼第五十六章 影響時代的大計劃第八十六章 齊聚洛陽第五章 長安見聞第九十七章 交鋒第六十四章 木獸攻城第二十九章 降呂不降漢第二十八章 螳螂、蟬和黃雀(上)第五十章 賈詡獻策(求三江票)第七十五章 算無遺策的真正含義第四十一章 冷血(十一更求月票)第一百零二章 老道第五十四章 詐降(求三江票)第六十五章 徵西將軍第一百零六章 奪權第八十九章 神弩破軍第六十四章 河東之戰(上)第二十章 勢成第十二章 三韓使者第七十四章 老將出馬第三十一章 抹書間賈詡第三十八章 荊襄風雲(一)第四十三章 甘寧第八十一章 休戰第七十一章 一怒興兵第五十六章 先入洛陽者爲王第六十三章 綁人第二十七章 孫策入侵第十二章 名與利第三十六章 曹操的煩惱第四章 大國氣度第六十五章 徵西將軍第十七章 屠各除名第三十一章 呂布和趙雲的初次碰面第七十章 本卷最後一章第三十一章 截殺第三十七章 碾壓第四十六章 計成(4/5)求月票
第十八章 黃巾殘部第四十一章 決意第五十章 有朋遠來第五章 鳳雛的一天第三十章 匈奴南下第一百零二章 老道第一百零一章 逢危當棄第五十九章 在運動中消滅敵人第一百二十八章 渡江第八十八章 人心盡失,衆叛親離第一百二十二章 密謀荊襄第二十五章 最大的弱點就是主公第八十六章 龐統入蜀第四十一章 官渡第十九章 別惹我第二十七章 安撫?第二十章 論諸葛第八十五章 爲君無道,臣當棄之第二十九章 匹馬奪志第八十一章 休戰第十八章 黃巾殘部第五十五章 信第四十三章 軟骨頭(1/5)第五十八章 新式武器第二十七章 呂布的緊迫感第十五章 戰將起第九十四章 馬超VS張飛第四十三章 甘寧第四十一章 官渡第十三章 遼東水師第六章 龐統的弱點第七十三章 河北老將第八十章 大限第七十四章 老將出馬第八十三章 推行第二十章 割須棄袍第二十章 闖寨第五十四章 建安十三年的最後一天第二十七章 管亥被困第五十二章 敗馬超(求三江票)第二十章 黃巾猛將第一百一十八章 天予不取,必受其咎第五十七章 不安分第四十一章 前奏第六十三章 綁人第九十二章 算與被算第十六章 對賭第九十八章 經學大家第八十六章 歸化之辯第一百零五章 二代班第二章 領主系統第二十四章 歡呼的夜梟營第三十八章 荊襄風雲(一)第五十二章 願者上鉤第二十三章 徐盛第二十五章 破軍第十章 絕處逢生第四十一章 荊襄風雲(四)第一百二十三章 刺殺第一百一十七章 斬盡殺絕第二十六章 冀州狼煙第三章 馬騰之死第六十二章 醜鬼第五十六章 影響時代的大計劃第八十六章 齊聚洛陽第五章 長安見聞第九十七章 交鋒第六十四章 木獸攻城第二十九章 降呂不降漢第二十八章 螳螂、蟬和黃雀(上)第五十章 賈詡獻策(求三江票)第七十五章 算無遺策的真正含義第四十一章 冷血(十一更求月票)第一百零二章 老道第五十四章 詐降(求三江票)第六十五章 徵西將軍第一百零六章 奪權第八十九章 神弩破軍第六十四章 河東之戰(上)第二十章 勢成第十二章 三韓使者第七十四章 老將出馬第三十一章 抹書間賈詡第三十八章 荊襄風雲(一)第四十三章 甘寧第八十一章 休戰第七十一章 一怒興兵第五十六章 先入洛陽者爲王第六十三章 綁人第二十七章 孫策入侵第十二章 名與利第三十六章 曹操的煩惱第四章 大國氣度第六十五章 徵西將軍第十七章 屠各除名第三十一章 呂布和趙雲的初次碰面第七十章 本卷最後一章第三十一章 截殺第三十七章 碾壓第四十六章 計成(4/5)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