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荊襄風雲(一)

“賢弟,這位便是我荊襄水軍大都督蔡瑁,這些年,江東數度來犯,若非大都督統兵有方,恐怕這荊襄九郡早已落入江東之手,玄德乃當世名將,當與德珪好好親近親近。”刺史府中,劉表熱情的帶着劉備找來蔡瑁。

“德珪,這位乃是漢室同宗,中山靖王之後,劉備劉玄德,黃巾之戰時便已經名揚天下,後來更是在虎牢關兄弟三人大敗呂布,日後就留在荊襄助我整頓兵士,德珪也是當世名將,當與玄德好好親近纔是。”

果然是來分兵權的!

蔡瑁心中暗自冷笑,臉上卻是笑容可掬,向劉備拱了拱手,不管怎麼說,劉表這個姐夫的面子,他不好不給,不過對於劉備皇叔的身份,蔡瑁心裡卻是暗自不屑。

爲什麼?

懂點皇室歷史的人都知道,這中山靖王一輩子沒多大出息,能夠令後人記住,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這貨生育能力超強,一輩子生育了一百二十八個兒子,然後子生孫孫生子,這麼多代傳下來,你隨便拉個姓劉的都有可能是中山靖王之後,同樣,這中山靖王之後,也是最好冒充的。

劉備的名字,蔡瑁自然聽過,平頭百姓不知道,一聽是皇室之後,會肅然起敬,但在他們這個層次,皇家那點兒事兒壓根兒就不是什麼秘密,一聽是中山靖王之後,大半都會懷疑其真實性,劉表作爲正經八百的皇室子孫,怎會不知道這些,如今這麼熱情將劉備鄭重的介紹給荊襄士族,一來是因爲劉備的身份如今已經得到皇家的認可,二來也是最主要的還是劉備感覺到自己對荊州兵權的掌控力出現嚴重不足,這個時候有這麼個名義上的同宗,更重要的是有些本事的人跑來投靠,順理成章的被劉表拿來鉗制有些越發壯大的蔡家。

“德珪將軍有禮。”劉備微笑着向蔡瑁一拱手,這麼多年大起大落,也讓劉備練就了一雙爐火純青的火眼金睛,敏銳的發覺劉表和蔡瑁和睦表面下的機鋒,此刻自己剛到荊州,還未立穩腳跟,此時此刻,卻並非跟蔡瑁這種荊襄名門鬧僵的時候,因此頗爲謙遜。

“嗯。”蔡瑁不鹹不淡的應了一聲,向劉表道:“主公,末將這些日子身體不適,就先告退了。”

說完,也不理劉備,徑直離開,將劉備僵在了原地。

劉備身後,關羽一雙丹鳳眼猛地眯成一條細縫,冷冷的盯着蔡瑁的背影,令正在往回走的蔡瑁冷不丁打了個寒顫,下意識的扭頭看去,卻見一名紅臉大漢冷冷的盯着他,讓蔡瑁一下子驚出了一身冷汗,故作鎮定的不再看關羽,大步離去。

“雲長,莫要衝動。”劉備伸手按在關羽手上,心中暗自慶幸,幸好提前將張飛灌醉了沒帶過來,否則指不定發生什麼事呢。

“賢弟莫要見怪,德珪他……唉……”劉表看着蔡瑁的背影,悠悠的嘆了口氣,沒有多說。

“兄長勿要責怪德珪將軍,或許這其中有些誤會。”劉備微笑道。

劉表點點頭,沒有再多說什麼,只是帶着劉備去認識其他荊襄名士,其中包括如今爲荊州主簿的蒯良,以及劉表的一些山陽舊部,其中倒有不少人對劉備表現出親善的態度,多是一些劉表的山陽舊部或荊襄的中小家族,其中以伊籍、馬良爲首。

這一場宴會,也算是爲劉備立足荊襄打開了局面,雖然四大家族中,蔡家、蒯家還有張家對劉備並不感冒,黃家的人也是在和稀泥,持中立態度,但許多中小家族對劉備觀感都不錯,在這方面,拋開身份不談,劉備確實有幾分本事,一場宴會的時間,便與伊籍、馬良等人無話不談,大有相見恨晚之意,爲呂布落戶荊襄打下了一定基礎。

“大哥,爲啥不讓俺去,若按在場,蔡瑁那廝敢如此輕視大哥,定給他身上捅個透明窟窿!”次日,酒醒的張飛在得知劉備的遭遇之後,不滿的大聲嚷嚷起來。

“翼德,就是如此,我纔不敢帶你去!”劉備恨鐵不成鋼的看着張飛,苦澀道:“你我兄弟三人,自黃巾之亂時便已相識,相交,這近二十年來,大起大落,經歷過無數大風大浪,爲兄可有苛責過你?如今我等好不容易立足荊襄,殺蔡瑁容易,但殺了他之後呢?你我繼續浪跡天下?若是如此,何時可成大業?”

說到最後,劉備心中不由涌起一股酸楚,眼眶也紅了。

“好好,大哥息怒,以後我躲着他走就是了。”張飛也慌了,他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劉備流眼淚,此刻見劉備眼圈發紅,也不敢再鬧了,好生勸慰道。

“非是爲兄苛責與你,只是……唉,翼德,若你能懂事一些,我兄弟三人齊心,何愁大業不成?”劉備拉着張飛的手,苦澀道,鞭打督由,醉酒失徐州,再到最近眼睜睜看着趙子龍這員大將跟自己擦身而過,仔細想想,劉備這一生的大起大落,幾乎都跟張飛或多或少有些關係。

“是是是。”張飛連忙低頭認錯,如同做錯事的小孩一般。

“你……”劉備看着張飛,還想說什麼,門外一員年輕將領走進來,躬身道:“主公,伊籍先生求見。”

“叔至先帶伊籍先生去大廳,我隨後便來。”劉備聞言,連忙止了呵斥,微笑着對小將道。

這員小將名叫陳到,汝南人,是劉備任了皇叔,於許昌時收服的將領,爲人忠勇,對劉備不離不棄,更精於練兵,頗得劉備喜愛。

“喏。”陳到躬身答應一聲,轉身離去。

劉備看了張飛一眼,輕嘆口氣,正了正衣冠,又摸了摸臉,留下關羽在這裡安撫張飛之後,便向正廳走去。

“玄德公有禮。”正廳裡,伊籍微笑着向劉備行禮道。

“機伯先生有禮。”劉備微微躬身,還了一禮之後,邀請伊籍入座,微笑道:“備初來荊州,許多事情,還要仰仗機伯先生。”

“玄德公客氣了。”伊籍猶豫了一下,看向劉備道:“聽聞玄德公曾與呂布爭雄徐州,不知玄德公認爲此人如何?”

“呂布?”劉備微微一怔,不明白爲何好好地提起呂布,想了想,劉備認真道:“小節有虧,但大節無損。”

這算是一個比較中肯的評價,不管呂布以前做了什麼事,但這兩年痛擊匈奴,收服河套、西域,霍亂草原,這些事蹟已經足矣掩蓋呂布在大節之上的缺失。

伊籍微笑道:“玄德公能夠不遜私情,高風亮節,伊籍佩服。”

劉備微笑着點點頭,疑惑的看向伊籍道:“不知機伯先生爲何提及此人?”

呂布如今坐擁西北,稱雄一方,跟袁曹角逐北方霸主之位,但如今應該還影響不到荊襄這邊來,卻不知道爲何會提起他?

“玄德公有所不知,如今袁曹聯盟,共討呂布,呂布已經命使者前來荊襄遊說,希望主公能夠牽制曹操,但以蔡瑁、蒯越爲首的人,卻認爲曹操不可敵,況且呂布一屆莽夫,不能與之聯手,主公如今也是搖擺不定,不知該如何是好,玄德公與呂布、曹操都有過接觸,籍此來,卻是想問問玄德公如何看待此事。”伊籍微笑道。

劉備眼中閃過一抹複雜之色,呂布,已經成長到這個地步了嗎,良久才深吸了一口氣,認真思索這個問題,最終看向伊籍道:“若是備來選擇,答應他,北方三足鼎立,於兄長而言,卻是一樁好事,眼下袁曹之間聯手討伐呂布,若呂布覆滅,袁曹之間一旦分出勝負,恐怕便是北方大軍兵臨城下之時,若呂布能夠擋住袁曹聯手,於兄長而言,卻是有百利而無一害。”

征戰多年,雖然屢戰屢敗,但劉備在戰略眼光上,還是有些本事的,並非全靠手下撐着,否則一個主公,文不成武不就,憑什麼開創屬於自己的基業?

伊籍眼中閃過一抹精光,微笑着點頭道:“呂布使者不日便至襄陽,屆時若主公詢問玄德公意見,還望玄德公能夠說服主公。”

“荊襄名士何其多,恐怕無需備多言。”劉備搖頭笑道,卻並沒有正面回答,這無疑是得罪人的事情。

“恐怕未必。”伊籍苦笑着搖搖頭,不是沒人能看清,而是就算看清了也不願說,荊襄世家與其說忠於劉表,倒不如說是忠於自己,家族的利益永遠是第一。

劉備微微一笑,沒有繼續在這個話題上深入探討,而是看向伊籍道:“卻不知呂布此番派何人爲使?”

在劉備的記憶中,呂布手下可用之人可不多,陳宮算一個,聽說後來還找來了賈詡和李儒,呂布能有今日之功業,這三人可說是功不可沒,應該是陳宮吧?

畢竟三人之中,陳宮的形象還算是比較正面的。

“西涼名士,楊阜楊義山。”伊籍笑道:“此人在西涼素有名望。”

名士?

劉備心中突然咯噔了一下,這是不是代表着,呂布已經開始被士人所接受?全本小說網

第一百一十四章 關羽負傷第三十二章 取捨第四十一章 決意第六十六章 血色長安(下)第十五章 奪權第十七章 雨夜劫營第五十三章 先後第五十章 賈詡獻策(求三江票)第五十三章 先後第二十九章 恨第七章 白水之患第二十七章 孫策入侵第二十六章 收編第九十五章 試探交鋒第二十三章 徐盛第三十一章 逆命獎勵第六章 一念差而逆乾坤第六十二章 斬將奪旗第三十七章 一將無能(七更求月票)第十一章 招攬失敗第六十四章 金字塔第三十章 三國版無間道第三十九章 隱患第二十四章 憤怒的曹操第十五章 奪權第四十五章 高順vs馬超第五十一章 動搖第七十八章 影響第十二章 三韓使者第二十九章 螳螂、蟬和黃雀(下)第六十三章 詭局第二十三章 淡定的父子第三十一章 作死的人第四十八章 夜襲第三章 私奔了第四十七章 戰雲第四十六章 無題第五十九章 郭嘉論戰第四十一章 官渡第六十五章 亡命進攻第三十五章 勝券在握第二十三章 淡定的父子第六章 白水羌第六十四章 河東之戰(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封王第三十四章 不同的待遇第十三章 命令第二十九章 匹馬奪志第九十章 威懾第六十八章 小溫侯第一百零三章 盾甲天書第十四章 大事件第五十七章 鷹視第四十三章 不過則滅第十八章 建安五年的第一場雪第九十一章 出師未捷身先死第六十五章 血色長安(上)第四十一章 前奏第四十二章 僧第四十六章 英雄遲暮第六十章 兵圍懷縣第四十五章 發難第七章 決定第六章 逼供第三十一章 作死的人第二十章 勢成第四十五章 開端第十二章 名與利第二十六章 全能型武將第四十六章 英雄遲暮第七十五章 破敵之機第五十三章 劉備大婚第九十章 威懾第四章 袁術的謀劃第二十九章 螳螂、蟬和黃雀(下)第十五章 夜鶯第十三章 遼東水師第五十一章 張郃的抉擇第九十六章 蓄勢第一章 洗髓第八十九章 神弩破軍第九章 騎兵攻城第八十三章 君臣離心第八十章 大限第一章 雄闊海第九十七章 落幕、晉級第二十四章 呂布練兵第七十五章 算無遺策的真正含義第六十四章 金字塔第十四章 曹操退兵第五十一章 韓遂的抉擇第四十二章 雪藏第九十六章 長安第十二章 三韓使者第一百章 荊襄風雲第三章 斬將第四章 大國氣度第四章 恩威第一百二十章 狂瀾難挽第六十二章 斬將奪旗
第一百一十四章 關羽負傷第三十二章 取捨第四十一章 決意第六十六章 血色長安(下)第十五章 奪權第十七章 雨夜劫營第五十三章 先後第五十章 賈詡獻策(求三江票)第五十三章 先後第二十九章 恨第七章 白水之患第二十七章 孫策入侵第二十六章 收編第九十五章 試探交鋒第二十三章 徐盛第三十一章 逆命獎勵第六章 一念差而逆乾坤第六十二章 斬將奪旗第三十七章 一將無能(七更求月票)第十一章 招攬失敗第六十四章 金字塔第三十章 三國版無間道第三十九章 隱患第二十四章 憤怒的曹操第十五章 奪權第四十五章 高順vs馬超第五十一章 動搖第七十八章 影響第十二章 三韓使者第二十九章 螳螂、蟬和黃雀(下)第六十三章 詭局第二十三章 淡定的父子第三十一章 作死的人第四十八章 夜襲第三章 私奔了第四十七章 戰雲第四十六章 無題第五十九章 郭嘉論戰第四十一章 官渡第六十五章 亡命進攻第三十五章 勝券在握第二十三章 淡定的父子第六章 白水羌第六十四章 河東之戰(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封王第三十四章 不同的待遇第十三章 命令第二十九章 匹馬奪志第九十章 威懾第六十八章 小溫侯第一百零三章 盾甲天書第十四章 大事件第五十七章 鷹視第四十三章 不過則滅第十八章 建安五年的第一場雪第九十一章 出師未捷身先死第六十五章 血色長安(上)第四十一章 前奏第四十二章 僧第四十六章 英雄遲暮第六十章 兵圍懷縣第四十五章 發難第七章 決定第六章 逼供第三十一章 作死的人第二十章 勢成第四十五章 開端第十二章 名與利第二十六章 全能型武將第四十六章 英雄遲暮第七十五章 破敵之機第五十三章 劉備大婚第九十章 威懾第四章 袁術的謀劃第二十九章 螳螂、蟬和黃雀(下)第十五章 夜鶯第十三章 遼東水師第五十一章 張郃的抉擇第九十六章 蓄勢第一章 洗髓第八十九章 神弩破軍第九章 騎兵攻城第八十三章 君臣離心第八十章 大限第一章 雄闊海第九十七章 落幕、晉級第二十四章 呂布練兵第七十五章 算無遺策的真正含義第六十四章 金字塔第十四章 曹操退兵第五十一章 韓遂的抉擇第四十二章 雪藏第九十六章 長安第十二章 三韓使者第一百章 荊襄風雲第三章 斬將第四章 大國氣度第四章 恩威第一百二十章 狂瀾難挽第六十二章 斬將奪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