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三郡(第二更)

交待了這些之後,蕭何和陳平就退去了,看着他們退去的背影之後,嬴高倒是不由自主的笑了,因爲這個事兒對於他來說,那還真就是想啥來啥。

在去完了孔雀王朝溜達一圈之後,對於孔雀王朝的發展嬴高的心裡大概還是有譜的,但是有一個事兒是他最放心不下的,那就是孔雀王朝需要水軍的問題。

雖然身處這個時代,但是嬴高的思想是進步的啊,雖然這一次依靠着陸賈的逢山開路找到了一條捷徑,但是以後王朝和王朝之間的戰爭,不光要依靠雙腿走過去,水路纔是王道啊。

嬴高知道整個星球上百分之七十都是大海,這毫無疑問是這個時代的人所不知道的。

換句話說,要是你能有一隊超越了這個時代的水軍那麼首先你就相當於是立於不敗之地了,這也是毫無疑問的,所以現在不用不代表以後用不上,你的水軍強大了,全世界就沒有地方是你去不得的。

但是就目前孔雀王朝的情況來看,再加上自己竟然在距離華氏城並不是十分遙遠的一個城池之中還遭遇的刺殺,所以嬴高只能將這件事暫時放一放,把集中的兵力還是給蒙恬調度,不然的話一旦分兵建設水軍,蒙恬的麾下直接就少了好幾萬人,還有守衛華氏城的任務在,萬一被居心叵測的王朝利用了可就不是啥好事兒了。

現在經過了自己回來這幾個月,嬴高相信孔雀王朝的大小城池基本上應該已經被陸賈和蒙恬掌握在自己的手裡了,境內應該起碼不會出現明目張膽的反對他們的勢力了,這麼一來,操練水軍的事兒又開始被嬴高提上了日程。

這個時代畢竟沒有什麼快速的交通工具,陸運需要耗費極大的人力和物力,相比較之下,要是能建造穩固的貨船,再加上熟練的水手和精確的海圖,海運的風險將會大大的降低,而且越是重量大的貨物,用水路運輸就越是節省成本和時間,這個道理陳平他們現在還不知道,但是嬴高卻是知道的。

本來嬴高還有些猶豫這件事應該怎麼安排纔好,彭越和司馬欣雖然打仗和訓練水軍都還可以,但是他們倆嬴高已經相當的瞭解了,都不是什麼全才,能做的事情有限。

水軍和海運,造船這幾件事兒想要齊頭並進的發展,沒有一個真正拿得出手的人才是不行的,最終只能是整成一團亂麻,哪樣也沒整明白。

但是陳平一提出來,這個問題自然就解決了,因爲陳平就是這麼一個人才,只不過嬴高之前沒想讓他去罷了,要是把整個孔雀王朝沿海的地方都給他來管理,最終在大秦和孔雀王朝之間再形成一條成熟的航道,將會指日可待。

嬴高的想法雖然陳平當時並沒有十分理解,但是回到了府中之後,陳平一直在自顧自的勾畫着孔雀王朝和大秦的地圖,當孔雀王朝和大秦之間的那一大片的海洋呈現在了他的面前的時候,他忽然之間好像有點明白了嬴高的意思,於是他把嬴高之前在咸陽宮裡面對他說的每一句話都記在心裡,暗中決定到了孔雀王朝的海邊之後,好生研究一下從大秦到孔雀王朝的水路的問題。

陳平去了孔雀王朝之後的第二個月,嬴高就在整個大秦發佈了詔命,將孔雀王朝已經歸屬於大秦的那一部分分成了三個佔地面積都不小的郡,分別爲臨西郡,臨中郡和臨海郡。

就單純的從命名上看,雖然隨意了些,但是也相當的直接,但是衆人卻從這個時候就開始意識到,之前的孔雀王朝不存在了,他們已經早就變成了大秦地界上普普通通的三個郡了,除了面積大之外,不論從哪個方面看,他們的確是都普普通通的。

蒙恬,陸賈和陳平也毫無疑問的成爲了這三個郡的郡守,但雖然是耽擱郡守,但是除了陳平負責臨海郡的大事小情之外,蒙恬和陸賈依舊駐紮在華氏城,在那裡總攬着全局。

陳平的到來帶走了彭越,也帶走了五萬水軍,這五萬水軍雖然數目不多,但也讓蒙恬好生的心疼,畢竟他知道運一次軍士是多麼的困難,現在的孔雀王朝就只有這麼多的軍士,帶走了五萬就少了五萬啊,而且在他的內心裡也是不贊同嬴高在這個時候去搞什麼水軍的,蒙恬一直認爲有那麼多的閒工夫還不如先把什麼塞琉和其他的小王朝給滅了再說呢,更多的領土總是沒有什麼壞處的不是?

孔雀王朝成了三個郡所帶來變化還不只是名字上的,當他們的名字變成了大秦的一個郡之前,幾乎所有在被大秦佔領了的城池中常住的孔雀王朝百姓都已經進行了對自己身份的登記而且將信息傳到了華氏城,之後又抄寫之後傳到了大秦。

這也就標誌着孔雀王朝的百姓已經正式的成爲了大秦的百姓,他們有了大秦的戶口,出門也帶着大秦的驗傳等物,語言也漸漸開始使用大秦的語言,孔雀王朝留在他們身上和心裡面的東西已經是越來越少了。

在劃定郡縣的同時,孔雀王朝到西域,甚至到大秦的通道也正式向孔雀王朝的百姓開放了。

按照規定,如果一個孔雀王朝的人想要到大秦的地界上去,首先你得有身份,有當地官吏批了的驗傳,也就是需要正當的理由,哪怕是做買賣也行。

再者就是語言了,在華氏城中有一個地方,是專門測試孔雀王朝的百姓學習大秦的語言到了什麼水平的地方。

在這裡,參與的人會受到一個從嬴高親自出的題目中選取五個作答的測試,只要能聽懂大多數日常的大秦語言,能說點簡單的大秦語言的人,都是能通過測試的。

有了那些東西,再通過了測試,你就可以到西域或者是大秦的領土上去了,只不過超過了期限還不回去的話,他們的戶口就會被消除,戶口是大秦的通行證,嬴高相信不會有一個孔雀王朝的正經老百姓想要失去他們的戶口的。

這些要求在幾乎所有孔雀王朝的百姓看來。那都是不過分的,就算是對於他們自己來說,要是真的語言不通的話,就是讓他們去他們也是不想去的,語言不通還非得想要去的,基本上非奸即盜。

同樣也是在這個詔命到了孔雀王朝的這個春天,在剛剛被命名爲大秦臨海郡的海邊,一艘艘的戰船都不同的方向彙集了過來,最終整齊的停靠在了海邊的一個廢棄了很長時間的船塢之中。

這裡正是之前舍利輸迦下令加緊趕製戰船的地方,雖然這兩年因爲孔雀王朝境內的變故這裡已經是今非昔比了,但是陳平還是在到了這裡之後的不長時間就發現了這個地方,他在沿着孔雀王朝的海岸線觀察了近乎半個月之後,心裡面對於當初在這造船的孔雀王朝的工匠還是十分的佩服的。

他們選取的這個地方,那當真是十分的科學了,這是一塊在原本平整的海岸線上的一塊天然的突出的部分,戰船不管是剛剛製造完成還是停靠在這個地方,都能夠沿着海岸一字排開,而不是隻能雜亂的放在海岸邊上。

於是,這裡就被陳平直接定爲了大秦水軍在臨海郡的兵營所在,對於這個決定,彭越也是十分支持的,當陳平到來的時候,他的手裡面還有一封嬴高親自寫給彭越的書信。

在書信之中,嬴高對於彭越也是提出了幾個要求,首當其衝的自然是好生訓練水軍,但是其他兩個卻和作戰基本上沒啥關係了,一個是在數量不變的情況下改進現有的戰船,看如何能夠使得它更加的堅固,更加能夠適應這個大秦到孔雀王朝的航線。

再者,就是要將現有的海圖根據自己之前的經驗更加的細化,然後再派出戰船反覆的走這條航線,直到找到最安全,距離最短的路程。

彭越剛開始的時候對於嬴高的這個要求也是有點懵逼,心說你讓我發展水軍不得是爲了打仗嗎,大秦都已經到了孔雀王朝了,你再反覆的到又能有什麼意義呢?

但是在他把自己的這個疑問告知了陳平之後,陳平才用短短的一句話點醒了他:君上想要的是從孔雀王朝向大秦運送物資,而非打仗。

在這個時代,華夏還沒有商船的概念,更是很少有在大海上行船運送物資的。

彭越知道這絕對是一快難啃的骨頭,但是至少他現在已經有了不少的方向,比如說回想起之前他們航行了多久之後就開始遇到的風暴,哪裡的暗礁撞翻了幾艘船,又有哪裡好像是有着幾座不大不小的島嶼。

有了這些個方向,彭越就不愁沒事兒幹,陳平點醒了彭越之後,他自己也立馬就投入到了無盡的忙碌之中。

臨海郡之中的所有城池都是最後才被大秦的官吏給佔領的,這裡的百姓是最少的,因爲不少都在之前跑到了華氏城附近的城池中去了,還有因爲這裡距離被大秦佔領的華氏城遠,所以之前不少城池都被高級種姓的人給佔領了,再之後就不知道跑哪去了,所以光是空城就整出來了好幾座。

不單單如此,給陳平留下來的人也是老弱居多,但是陳平對於這些卻不着急,他只是讓自己帶來的翻譯儘快把這裡的人的語言給打好基礎,至於剩下的,陳平知道交給時間就行了,早晚就會被解決的。

孔雀王朝的徹底消失,引發了一些勢力的注意,這其中自然就包括一直緊緊盯着孔雀王朝的塞琉王朝和周邊的一些小勢力,還有正在塞琉王朝的邊境上貓着,很久都不敢整出什麼動靜的胡亥和趙成。

經過了兩三個月的修養,之前被嬴高一個袖裡箭要了差不多半條命的趙虎纔將將的緩過來,恢復了之後的他,變得更加沉默寡言了,但是對於孔雀王朝,大秦,或者說是嬴高的消息,他卻是格外的上心了,胡亥和趙成都知道,趙虎的心裡面肯定是憋着一口氣呢,上一次的失敗對他的打擊實在是有點大了。

“大秦竟然把一個孔雀王朝才分成了三個郡,看來那大秦皇帝的胃口還當真是不小啊!”

聽到了這個消息之後,趙成和胡亥二人對坐在一處,趙成微微的嘆息了一聲,當然,嘆息聲中也是充滿了無奈。

“我的這個兄長,他的胃口大到了什麼程度,你肯定是猜不到的,他的心中,這個世界彷彿是沒有盡頭的。”

聽了趙成的話之後胡亥微微嘆息了一聲,他打小就是真的聰明,基本上稍微看一看就能知道站在他面前的是個啥樣的人,但是他在之前卻看錯了嬴高。

“他如今把孔雀王朝分成了三郡,日後怕是會有什麼打算啊!依我看,不久之後大秦和匈奴的騎兵就會滾滾而來,我們也需得要給自己找一找後路了,不然的話,一旦塞琉被破,都不用那塞琉的君主被大秦的將領抓住,我們幾個那肯定也會是首當其衝。”

趙成顯然感覺情況已經不怎麼好了,甚至再一次產生了想要跑路的感覺,現在的他覺得嬴高很可能已經在對塞琉這些王朝磨刀霍霍了,等到人家的大軍真的來了的時候,那可就是想跑都跑不了了。

“無妨,塞琉的兵力並不比大秦在孔雀王朝的兵力差多少,雖然大秦還有一個盟友匈奴,但是他們不過是貌合神離之相,要是真的再次出兵的話,依我看他們聯合的可能性不大,而這個塞琉正好是在項羽的土地之內,所以大秦的騎兵應該是不會來的,而區區一個項羽,我們又爲何這般害怕?”

趙成又一聽胡亥的話,心裡面又稍微放下了點,仔細想了想,就現在這麼個情況,除了最開始已經和大秦結仇了的塞琉王朝,還有哪個不開眼的王朝敢動他們。

第374章 匈奴的凜冬(第一更)第600章 將和帥的區別(第一更)第411章 戲耍張良(第二更)第311章 只要他一個(第三更)第147章 怎麼不早說(求推薦票)第653章 滾滾狼煙欲來第567章 出乎意料的女子(第二更)第382章 以小見大(第一更)第393章 朕坐懷不亂(第二更)第56章 暴脾氣的公子高第561章 差距(第二更)第230章 稱帝不積極(第一更)第233章 給兄長出難題(第一更)第326章 讓蕭何吃癟的怪人(第一更)第127章 正題繼續第648章 種瓜得瓜第239章 初次臨朝(第一更)第579章 三郡(第二更)第506章 開疆拓土之戰(第一更)第28章 閻樂吃癟第150章 有理想的儲君(求推薦票)第298章 罰你講學五載(第一更)第81章 皇城底下的暗道第133章 南海郡的境況第565章 鬧事者(第二更)第513章 吃虧了(第二更)第96章 父與子(求推薦票,收藏)第676章 他是個明君第16章 工期的陰謀第435章 出人意料的人選(第二更)第495章 嬴高的決心(第二更)第275章 弒父的草原狼(第二更,4000字)第536章 井底之蛙(第一更)第384章 韓信駕到(第一更)第505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二更)第408章 張良的抉擇(第一更)第30章 加一把火第561章 差距(第二更)第514章 面見舍利輸迦(第一更)第590章 暴露了(第一更)第220章 強行剎車(第一更)第666章 這是大秦的天下第169章 真正的秦弩(第三更)第185章 善意的隱瞞(第十九更)第428章 一扇新的大門(第一更)第446章 韓信的任務(第一更)第143章 事未畢,暗潮已動(求推薦票,收藏)第107章 我有過牆梯(求推薦票,收藏)第288章 馬屁精的下場(第一更)第339章 遠水解了近渴(第二更)第131章 上位第一功第483章 一呼百應(第二更)第21章 遊俠朱家第688章 我來過,就夠了第531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二更)第473章 嬴氏的敗類(第二更)第671章 鞭策第220章 強行剎車(第一更)第667章 滿意的結果第496章 抵達彼岸(第一更)第583章 去把它滅了(第二更)第237章 終歸皇陵(第二更)第131章 上位第一功第385章 中原大一統(第二更)第622章 最後的對話(第一更)第388章 各懷心思的美女(第一更)第438章 對匈奴的新思路(第一更)第629章 一戰改變格局第418章 大秦的警鐘(第一更)第45章 兩個消息第559章 留下吧(第二更)第508章 繼續移民(第一更)第65章 帶出多少泥第343章 笑談渴飲匈奴血(第二更)第3章 固執的扶蘇第336章 外無患則內無憂(第一更)第435章 出人意料的人選(第二更)第526章 人才的誕生(第一更)第334章 聲東擊西(第一更)第93章 終於掉坑裡了(求推薦票,收藏)第430章 趁虛而入的大漢(第一更)第550章 始作俑者(第一更)第150章 有理想的儲君(求推薦票)第163章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求推薦票)第204章 箭在弦上(第三十八更)第223章 江東之人的決心(第四更,爲字都不太認識的打賞加更)第221章 咸陽城中的變數(第二更)第70章 蕭何的能耐第453章 結盟(第二更)第101章 公子高的怒火(求推薦票,收藏)第121章 都是道具罷了(求推薦票,收藏)第325章 蕭何歸來(第二更)第276章 另一個帝國的誕生(第一更,4000字)第96章 父與子(求推薦票,收藏)第216章 悲劇的項羽(第三更)第109章 塞翁失馬(求推薦票,收藏)第194章 盟主之爭(第二十八更)第346章 大戰將至(第一更)第11章 功勞天上來第491章 出人意料的守衛(第二更)
第374章 匈奴的凜冬(第一更)第600章 將和帥的區別(第一更)第411章 戲耍張良(第二更)第311章 只要他一個(第三更)第147章 怎麼不早說(求推薦票)第653章 滾滾狼煙欲來第567章 出乎意料的女子(第二更)第382章 以小見大(第一更)第393章 朕坐懷不亂(第二更)第56章 暴脾氣的公子高第561章 差距(第二更)第230章 稱帝不積極(第一更)第233章 給兄長出難題(第一更)第326章 讓蕭何吃癟的怪人(第一更)第127章 正題繼續第648章 種瓜得瓜第239章 初次臨朝(第一更)第579章 三郡(第二更)第506章 開疆拓土之戰(第一更)第28章 閻樂吃癟第150章 有理想的儲君(求推薦票)第298章 罰你講學五載(第一更)第81章 皇城底下的暗道第133章 南海郡的境況第565章 鬧事者(第二更)第513章 吃虧了(第二更)第96章 父與子(求推薦票,收藏)第676章 他是個明君第16章 工期的陰謀第435章 出人意料的人選(第二更)第495章 嬴高的決心(第二更)第275章 弒父的草原狼(第二更,4000字)第536章 井底之蛙(第一更)第384章 韓信駕到(第一更)第505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二更)第408章 張良的抉擇(第一更)第30章 加一把火第561章 差距(第二更)第514章 面見舍利輸迦(第一更)第590章 暴露了(第一更)第220章 強行剎車(第一更)第666章 這是大秦的天下第169章 真正的秦弩(第三更)第185章 善意的隱瞞(第十九更)第428章 一扇新的大門(第一更)第446章 韓信的任務(第一更)第143章 事未畢,暗潮已動(求推薦票,收藏)第107章 我有過牆梯(求推薦票,收藏)第288章 馬屁精的下場(第一更)第339章 遠水解了近渴(第二更)第131章 上位第一功第483章 一呼百應(第二更)第21章 遊俠朱家第688章 我來過,就夠了第531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二更)第473章 嬴氏的敗類(第二更)第671章 鞭策第220章 強行剎車(第一更)第667章 滿意的結果第496章 抵達彼岸(第一更)第583章 去把它滅了(第二更)第237章 終歸皇陵(第二更)第131章 上位第一功第385章 中原大一統(第二更)第622章 最後的對話(第一更)第388章 各懷心思的美女(第一更)第438章 對匈奴的新思路(第一更)第629章 一戰改變格局第418章 大秦的警鐘(第一更)第45章 兩個消息第559章 留下吧(第二更)第508章 繼續移民(第一更)第65章 帶出多少泥第343章 笑談渴飲匈奴血(第二更)第3章 固執的扶蘇第336章 外無患則內無憂(第一更)第435章 出人意料的人選(第二更)第526章 人才的誕生(第一更)第334章 聲東擊西(第一更)第93章 終於掉坑裡了(求推薦票,收藏)第430章 趁虛而入的大漢(第一更)第550章 始作俑者(第一更)第150章 有理想的儲君(求推薦票)第163章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求推薦票)第204章 箭在弦上(第三十八更)第223章 江東之人的決心(第四更,爲字都不太認識的打賞加更)第221章 咸陽城中的變數(第二更)第70章 蕭何的能耐第453章 結盟(第二更)第101章 公子高的怒火(求推薦票,收藏)第121章 都是道具罷了(求推薦票,收藏)第325章 蕭何歸來(第二更)第276章 另一個帝國的誕生(第一更,4000字)第96章 父與子(求推薦票,收藏)第216章 悲劇的項羽(第三更)第109章 塞翁失馬(求推薦票,收藏)第194章 盟主之爭(第二十八更)第346章 大戰將至(第一更)第11章 功勞天上來第491章 出人意料的守衛(第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