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彈盡糧絕全軍覆沒。

25日夜間,國民黨部隊最爲擔心的就是解放軍進行後援,因而派飛機在海面上巡邏,並投擲了大量的照明彈,“太平”號旗艦也率兩艘炮艇往返巡行於古寧頭以北的海面上,攔截一切從大陸來的船隻,並不斷向大陸及古寧頭方向炮擊。

面對如此困境,孫玉秀帶領4個連的官兵,不顧炮火襲擊,機動靈活,利用夜幕的掩護躲過了國民黨海空軍的巡查,終於在25日凌晨3時分別在湖尾鄉和古寧頭登陸成功。

4個連分成兩部分,從湖尾鄉登陸的是孫玉秀帶領的246團的2個連,他們一登陸即殲滅了國民黨軍1個營,隨後又向山一帶推進,並積極與第一梯隊取得聯繫。從古寧頭登陸的85師259團的2個連,一上岸就走進被國民黨部隊封鎖了的區域,他們只得利用火力佔領了幾個碉堡,然後依據這些碉堡頑強抗擊了整整一天;打退了國民黨部隊的一次次進攻,直到26日夜間彈盡糧絕而失利。

26日凌晨,我第二梯隊登陸的孫玉秀與第一梯隊登陸部隊取得了聯繫,當時,第244團團長刑永生、第251團團長劉天祥和第253團團長塗博都向軍前指報告,說部隊受到很大鼓舞,並一致擁護孫玉秀統一指揮。

在孫玉秀的帶領下,246團的兩個連很快突破了敵人的封鎖,來到古寧頭,與第一梯隊會合,不過,由於第二梯隊增援人數實在太少,衆寡懸殊且四面受敵而無法改變戰局。

26日,是我進攻金門島將土極爲悲吐的一天,天亮後,島上的情況急劇惡化,經過休整的國民黨駐島主力部隊又一次在海空軍的掩護下向古寧頭、林厝、埔頭一帶猛烈反撲,據當天上午接到登陸部隊川來的報告稱,我251團、253團現存人數不過數百人。

26日上午,國民黨第12兵團司令胡璉趕到金門,和湯恩伯等一起到前線督戰。國民黨步兵對古寧頭久攻不克,胡璉、湯恩伯等要求臺灣派飛機對村中建築猛轟狂炸,再用坦克炮和火箭筒逐一抵近民房射擊,即使如此,在我軍頑強的巷戰、肉博戰的堅持下,敵3個師的兵力經過整整一天反覆衝擊,也未能衝破我軍的阻擊。

26日深夜,早已彈盡糧絕,兩晝夜未進粒米的我登陸部隊已難以支持,孫玉秀、刑永生、劉天祥、田志春、塗博華、陳立華在一個山溝裡舉行了臨時作戰會議,鑑於我軍登陸的10個營已傷亡5000多人、已沒有完整的連和營,決定將所存部隊分爲幾股打游擊,同敵人周旋到底。

22時,28軍前指在毫無辦法可施的情況下,電告我登陸部隊,爲保存最後一分力量,希望前線各級指戰員機動靈活,從島上各個角落,利用敵人或羣衆的竹木筏及船隻,成批或單個越海撤回大陸,我們沿海各地將派出船隻、兵力、火器接應劉搶救撤回的人員。

26日深夜之後,28軍前指與登陸部隊的聯繫逐步中斷。27日凌晨,我253團團長徐博來電說,該團1營600多官兵已在古寧頭全部犧牲,剩餘的150多人和244團的70多人正準備到海邊找船,這是253團最後一次來電,之後!

就音訊沓無了。251團團長劉天祥最後一次同軍前指通電說,我的生命不長了,爲了革命沒二話,祝首長好。新中國萬歲!萬歲!萬字!劉團長的話還未說完,耳機內傳來一陣爆炸聲,劉團長光榮犧牲了。

26日午夜,我登陸部隊在夜幕的掩護下向北突圍,在海邊尋船未獲的情況下向東南方向轉移,準備到山區與敵人長期周旋。以等待後續部隊的到來。到27日下午,這部分官兵被敵發現,隨即突圍至山附近,再度與敵遭遇,激戰中,我官兵邊戰邊再次完成突圍。

然而,我完成突圍的官乓遭到了國民黨海軍軍艦的炮擊,這些軍艦繞到古寧頭北面海上,用艦炮向地面炮火射擊不到的死角轟擊,在敵海陸武器的夾擊下,我有武器的官兵一直戰至犧牲,沒有彈藥的官兵被俘,至27日上午10時,金門戰鬥基本結束。

金門戰鬥結束後,我少數突圍成功的官兵仍堅持在山區打游擊戰,一直到28日下午,我軍官兵仍在山崖、淺灘處與敵軍周旋,在246團團長孫玉秀的帶領下,悄然到達沙頭,遺憾的是,在沙頭附近再度被國民黨軍隊合圍,在突圍無望的情況下,孫玉秀負傷後自盡,其餘戰士全部被俘。我244團團長刑永生負重傷後被國民黨軍隊包圍,被俘後不久即犧牲。我251團團長劉天祥犧牲後,政委田志春率50人打游擊,終因彈盡糧絕被俘。我253團政委陳立華在打游擊中被包圍,戰至最後犧牲。另據臺灣出版的戰史稱,253團團長徐博隱蔽在山洞一個多月,靠夜間出來到農田中挖番薯過活,後經國民黨部隊反覆搜山而被俘。

至此,我登陸部隊包括船工、民夫在內的9086人,無一個投降,除部分被俘外,大都壯烈犧牲。據我軍戰後得到的消息,國民黨軍總計傷亡9000餘人。

(1)毛澤東三次電示四野。(7)解放軍攻佔昌都。(5)24把刺刀對準中國士兵的胸膛。(2)毛澤東決定粟裕指揮。(6)葉飛含痛請求處罰。(6)葉飛含痛請求處罰。(4)老蔣不惜代價守金門。(11)周恩來與夏格巴。(12)達賴授權五人代表。(6)試探美蔣合防條約效力。(5)彭德懷臨危受命。(5)彭德懷臨危受命。(14)歷史性的記載。(4)老蔣不惜代價守金門。(3)18軍待命進藏。(2)毛澤東決定粟裕指揮。(8)志願軍跨過鴨綠江。(6)10萬大軍全部登島。(7)蔣介石三度準備出兵朝鮮。(2)炮擊金門序幕是空戰。(3)第一梯隊倉促登陸。(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1)捷報聲中,葉飛說:“此役必勝!”(5)新任總管阿沛·阿旺晉美。(9)阿沛信使急馳拉薩。(5)大兵團強渡作戰開始。(4)艱難的印軍先遣部隊。(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7)解放軍攻佔昌都。(6)葉飛含痛請求處罰。(7)蔣介石三度準備出兵朝鮮。(4)毛澤東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禮物”。(4)毛澤東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禮物”。(1)祈求和平,周恩來冒險訪印。(5)彭德懷臨危受命。(2)炮擊金門序幕是空戰。(8)毛澤東爲何不取金門。(8)毛澤東爲何不取金門。(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9)單日打、雙日停的戲劇性戰爭。(8)達賴喇嘛親政。(4)艱難的印軍先遣部隊。(9)單日打、雙日停的戲劇性戰爭。(1)毛澤東三次電示四野。(7)繼續封鎖打零炮。(1)毛澤東三次電示四野。(4)三支勸和團的遭遇。(3)毛澤東在北戴河親自指揮作戰。(2)新德里,中國總理舌戰羣儒。(2)炮擊金門序幕是空戰。(2)新生的共和國面對艱難而嚴峻的考題。(4)老蔣不惜代價守金門。(9)阿沛信使急馳拉薩。(1)祈求和平,周恩來冒險訪印。(4)毛澤東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禮物”。(1)祈求和平,周恩來冒險訪印。(2)十萬將士組成渡海兵團。(2)粟裕提醒三點事項。(1)蔣軍秘密撤離舟山。(2)粟裕提醒三點事項。(3)18軍待命進藏。(2)毛澤東決定粟裕指揮。(3)第一梯隊倉促登陸。(8)達賴喇嘛親政。(1)捷報聲中,葉飛說:“此役必勝!”(4)毛澤東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禮物”。(4)艱難的印軍先遣部隊。(5)彭德懷臨危受命。(4)萬炮齊發調遣美艦。(2)新生的共和國面對艱難而嚴峻的考題。(1)祈求和平,周恩來冒險訪印。(6)試探美蔣合防條約效力。(8)達賴喇嘛親政。(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2)毛澤東決定粟裕指揮。(7)解放軍攻佔昌都。(5)24把刺刀對準中國士兵的胸膛。(5)彈盡糧絕全軍覆沒。(6)毛澤東念念不忘以戰促和。(3)18軍待命進藏。(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7)蔣介石三度準備出兵朝鮮。(8)志願軍跨過鴨綠江。(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4)老蔣不惜代價守金門。(7)蔣介石三度準備出兵朝鮮。(7)海南之戰堪稱奇蹟。(5)24把刺刀對準中國士兵的胸膛。(1)伸自大西洋的黑手。(5)彈盡糧絕全軍覆沒。(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8)達賴喇嘛親政。(7)海南之戰堪稱奇蹟。(6)試探美蔣合防條約效力。(10)達賴喇嘛滯留亞東。(2)炮擊金門序幕是空戰。(5)只打蔣艦不打美艦。(1)毛澤東三次電示四野。
(1)毛澤東三次電示四野。(7)解放軍攻佔昌都。(5)24把刺刀對準中國士兵的胸膛。(2)毛澤東決定粟裕指揮。(6)葉飛含痛請求處罰。(6)葉飛含痛請求處罰。(4)老蔣不惜代價守金門。(11)周恩來與夏格巴。(12)達賴授權五人代表。(6)試探美蔣合防條約效力。(5)彭德懷臨危受命。(5)彭德懷臨危受命。(14)歷史性的記載。(4)老蔣不惜代價守金門。(3)18軍待命進藏。(2)毛澤東決定粟裕指揮。(8)志願軍跨過鴨綠江。(6)10萬大軍全部登島。(7)蔣介石三度準備出兵朝鮮。(2)炮擊金門序幕是空戰。(3)第一梯隊倉促登陸。(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1)捷報聲中,葉飛說:“此役必勝!”(5)新任總管阿沛·阿旺晉美。(9)阿沛信使急馳拉薩。(5)大兵團強渡作戰開始。(4)艱難的印軍先遣部隊。(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7)解放軍攻佔昌都。(6)葉飛含痛請求處罰。(7)蔣介石三度準備出兵朝鮮。(4)毛澤東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禮物”。(4)毛澤東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禮物”。(1)祈求和平,周恩來冒險訪印。(5)彭德懷臨危受命。(2)炮擊金門序幕是空戰。(8)毛澤東爲何不取金門。(8)毛澤東爲何不取金門。(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9)單日打、雙日停的戲劇性戰爭。(8)達賴喇嘛親政。(4)艱難的印軍先遣部隊。(9)單日打、雙日停的戲劇性戰爭。(1)毛澤東三次電示四野。(7)繼續封鎖打零炮。(1)毛澤東三次電示四野。(4)三支勸和團的遭遇。(3)毛澤東在北戴河親自指揮作戰。(2)新德里,中國總理舌戰羣儒。(2)炮擊金門序幕是空戰。(2)新生的共和國面對艱難而嚴峻的考題。(4)老蔣不惜代價守金門。(9)阿沛信使急馳拉薩。(1)祈求和平,周恩來冒險訪印。(4)毛澤東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禮物”。(1)祈求和平,周恩來冒險訪印。(2)十萬將士組成渡海兵團。(2)粟裕提醒三點事項。(1)蔣軍秘密撤離舟山。(2)粟裕提醒三點事項。(3)18軍待命進藏。(2)毛澤東決定粟裕指揮。(3)第一梯隊倉促登陸。(8)達賴喇嘛親政。(1)捷報聲中,葉飛說:“此役必勝!”(4)毛澤東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禮物”。(4)艱難的印軍先遣部隊。(5)彭德懷臨危受命。(4)萬炮齊發調遣美艦。(2)新生的共和國面對艱難而嚴峻的考題。(1)祈求和平,周恩來冒險訪印。(6)試探美蔣合防條約效力。(8)達賴喇嘛親政。(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2)毛澤東決定粟裕指揮。(7)解放軍攻佔昌都。(5)24把刺刀對準中國士兵的胸膛。(5)彈盡糧絕全軍覆沒。(6)毛澤東念念不忘以戰促和。(3)18軍待命進藏。(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7)蔣介石三度準備出兵朝鮮。(8)志願軍跨過鴨綠江。(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4)老蔣不惜代價守金門。(7)蔣介石三度準備出兵朝鮮。(7)海南之戰堪稱奇蹟。(5)24把刺刀對準中國士兵的胸膛。(1)伸自大西洋的黑手。(5)彈盡糧絕全軍覆沒。(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8)達賴喇嘛親政。(7)海南之戰堪稱奇蹟。(6)試探美蔣合防條約效力。(10)達賴喇嘛滯留亞東。(2)炮擊金門序幕是空戰。(5)只打蔣艦不打美艦。(1)毛澤東三次電示四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