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 九一章 桃花依舊笑春風(下)

正所謂功夫不負有心人,到了八月的一天,萬曆終於等到了他想要的東西。這天過午,皇帝迷迷瞪瞪的翻閱奏章,正盤算着看完最後兩本,就睡個午覺呢,看到那一份奏本時,一下就精神起來。

那是戶科給事中光懋所上的一本。此人向來低調,從不參與官場的黨派紛爭,但碰到不法之事,卻能恪盡職守慷慨建言,素有忠忱之名。數月之前,他奉命到遼東視察屯田事宜出了山海關,在關外呆了兩個多月,回來後交付了差事,又以個人名義寫了這份奏本,揭露了一樁“殺降冒功,的大丑聞!

事情發生在皇帝大婚之時,但不妨從七年前,朝廷結束在河套一帶的用兵,將經略重點轉移到薊遼說起。

天下人都知道,沈閣老入閣十二年間,最值得稱道的還是善用將帥、安定邊陲之功。收復河套、平定西南的功績自不消說,更可貴的是他對將帥的選用,和武備的整飭。

沈默自己也承認,他對軍事改革下得功夫最深,通過大力推行全方位的軍事系統改革,十多年間不遺餘力的發展軍備,使大明的千里邊防,畫角連營,漸漸的有了一支能征善戰的虎賁之師……

比那些潤物無聲的制度性改革更醒目的,是他對邊帥的選用和軍事上的部署。畢竟在這個漫長的後冷兵器時代,將帥的個人能力如何,仍是軍隊戰鬥力的決定性因素。有了稱職的統帥,纔會有不怕死的大將。有了稱職的大將,纔會有不怕死的雄師。因爲前方的將領選得好不好,是邊防安寧與否的關鍵。

沈默是幸運的,那時四方皆有將星熠熠:戚繼光、馬芳、李成粱、

俞大猷、譚綸、王崇古、方逢時、殷正茂、凌雲翼、劉顯等等,均爲可獨當一面的將帥之才,實乃二百年來僅見的盛況。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有了日漸強大的宥事力量做後盾,他才能從容對國防大計進行佈置。〖總〗理戎政多年,他對整個局勢有很客觀的估量…鞋靶雖然已由強轉弱,但遊牧民族的特性,決定了以步兵爲主的大明軍隊,終究處於被動的局面。

徹底消滅鞋虜,無論如何都無法實現。更現實的是拉住一個打一個一他看到,蒙古人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各部時合時分,彼此也有攻殺,這就完全可以分而制之,他的策略就是“東制西懷,。

西懷,就是對土默特和鄂爾多斯諸部的懷柔,這些蒙古王公基本上被收拾服帖了。朝廷又賜給他們王爵,並開放互市解決了他們族人的吃飯問題。打仗對誰都沒有好處,他們自然願意長期納貢就封,而且通過羊毛貿易發了大財,緊貼在大明的屁股後面,攆都攆不走。

但指望把狼一下子養熟是不可能的,何況“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道理,沈默不可能不明白,所以對於盤踮遼東的土蠻和朵顏部落,就算他們懇求像土默11和河套的同胞那樣封貢,也決不能同意。對待他們只有一個字,那就是“打,!

道理很簡單,假如同意了“東虜,的請求,鞋靶東、西兩部就可能同時都看輕了封貢,反而一個也拉不住了。所以,對鞋靶的兩大勢力,採取冷熱截然不同的對策,就能保證他們彼此心懷怨懟,永遠合不到一塊兒…有了“東制,的對比“西懷,的那一部分就更爲珍橡和平。

有了“西懷,橫亙在薊遼之北,與大明形成呼應“東制,的那一部分輕易也不敢殺過來。

執行“東制,戰略的人選,沈默原先選定的是戚繼光和馬芳。戚繼光穩固後防,保護京畿不受騷擾。馬芳作爲突擊部隊,深入遼東,以騎兵制騎兵,消滅土蠻和朵顏的有生力量,將其趕得越遠越好。

然而馬王爺終究是老了,到了卸甲安歇的年紀,而且他出身宣大系統,遭到了遼東將門的強烈牴觸,根本發揮不出作用來。所以經過反覆斟酌,還是讓馬芳留在宣府,一面養老,一面震懾西虜。而替代者,只能是出身遼東,在復套戰役中大放異彩,卻又因爲貪功冒進,所部幾乎被全殲的李成粱……

戚繼光從來不會讓人失望,到任之後,他一面着手練兵,一面修築空心敵臺。他在給朝廷的奏疏中說,薊鎮邊防綿延兩千裡,只要一處出現缺口,整條長城都廢了,年年修,年年塌陷,純屬浪費。他提議,最好跨牆修建高五丈、中空、裡面三層,工事完備的敵臺,內裡鎧甲、器械、糧草俱全。士兵居內可守望,也可迅速集結成野戰軍。

他的這一倡議,最終得到了朝廷的支持,歷時三年,從居庸關到山海關,共修築了一千二百個這樣的敵臺,使大明原來的軟腹部一薊州,成了鐵打的壁壘。過去俺答入寇京畿的事,再也不會發生了。

北邊一時守備堅固,敵不能入,只能都轉到遼東去了。遼東是大明固有的領土,作爲燕京左臂、三面瀕夷,一面阻海,山海關限隔內外,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又因爲其頻繁遭受蒙古、女真人的騷擾,漢家百姓定居艱難,因而地廣人稀,人口都集中在衛所駐地,而且大都是軍隊家屬,故而遼東地區不置府縣,專以都司衛所,實行軍事統治。

這種因地制宜的設置,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確實起到了積極作用,曾經十餘萬兵馬全靠屯田,無需內地供養。然而好景不長,軍屯的弊端一樣在這裡爆發,而且因爲地處關外,更加無法無天。大量的屯田被世襲武將家族侵吞,衛所軍民淪爲農奴,無奈大批逃亡。以至於田地荒蕪,屯田盡廢,餉源枯竭,軍備逐漸廢馳,使蒙古人來去自如,完全喪失了對關內的屏障作用。

選定這裡做戰場,自然是看中了其本身就是軍事地區,而且地廣人稀,對民生的破壞程度最小。但也正因爲地廣人稀,必須要用騎兵來作戰,作爲土生土長遼東人的李成粱,實在是非他不可的人選。

沈默之所以一開始沒用他,倒不是擔心他不能勝任,而是擔心他在關外不受控制的胡作非爲,更加擔心遼東的武將集團,會更加水潑不進、尾大不掉。但想要在遼東成事,就只能用遼人。這是沒有辦法的。

沒有李成粱,遼東武將一樣勾結成團遊離於朝廷的統治之外,

還不如讓一個自己人去當頭兒,至少還能控制得住,至於後果,還是等先把遼東平了,除去大明真正的生死大敵再說吧。

對於李成粱性格上的弱點,沈默可說是不厭其煩,常常去信予以勸導。反覆督促他不要目無軍紀,只想着立功更不要濫殺無辜,激化民族矛盾。首輔對一個邊將能如此耐心指點,實屬罕見,李成粱一介武夫,怎能不甘願效命?

上任遼東總兵後,面對着土蠻和朵顏的二十多萬人馬,他坐鎮遼陽、臨危不懼積極修工事,選將校,招健兒,穩住了局勢。但防守從來不是他的第一選擇,站穩腳跟後李成粱很快便轉守爲攻,於隆慶五年,夾擊土蠻部於卓山,斬首千餘級,立下了征戰遼東第一功。

到了萬曆年間,他破敵之役更不可勝數。萬曆元年朵顏部和土蠻匯合兩萬騎,南掠永平、瀋陽,李成粱率火器營迎頭痛擊殲敵千餘。然後,他率軍趁夜出塞長途奔襲二百餘里,直搗敵軍進犯的營地一劈山營,又是斬首千級,此爲劈山營大捷。

類似這樣的夾擊、奔襲,斬首幾百到千餘的勝利,從萬曆元年到三年間不可計數。遼東平原上煙塵滾滾,大明軍旗所向,鞋虜望風披靡,只能遠遠躲開。昔日明軍被打得躲在城堡中不敢露頭的局面,已是恍若隔世了。

有時候過於勇猛也不好,僅用三年時間便把鞋虜遠遠攆走,固然令李成粱名聲大振,可是戰功就不好着落了,沒有戰功如何爲部下討賞?要想欺負蒙古人,只有命部隊長途奔襲,但那樣的損耗太大,往往得不償失。而且因爲監軍御史的存在,讓李成粱想濫殺平民冒功,也變得不現實。

擅殺平民冒功,是大明軍隊流行了百年的惡行,到了李成粱這裡,更是肆無忌憚。士兵們在戰事結束後,成批殺害邊境平民,割下腦袋,按蒙古習俗重新結成鞭子,冒充敵首。兵部人員論人頭點數,其他不問。早在嚴嵩當政年間,邊兵擅殺就是邊民的一大害。沈默的恩師沈煉便曾沉痛詠詩道:“割生獻讖古來無,解道功成萬骨枯。白草黃沙風雨夜,冤魂多少覓頭顱”爲了遏制這一醜惡現象,沈默命監軍御史對戰報負責,如有虛報、

謊報,或者殺平民冒功的情況,則嚴懲不貸。與對文官的溫柔手段不同,沈默治軍十分嚴厲,在殺了幾個當成耳旁風的傢伙之後,監軍御史們終於瞪起眼來,監視部隊每一次作戰。殺平民冒功的事情終於不再多見……,

所以最近一年多,李成粱幾乎沒有大的戰功,雖然出擊頻繁,但每次斬首不過一二百人,至多二三百人,對已經習慣了李大帥戰無不勝的朝廷、皇帝和民衆來說,實在沒什麼可激動的。

然而在皇帝大婚之前,遼東方面六百里加急傳來捷報:卻說遼東巡撫張學顏與總兵李成粱探得情報,鞋虜欲趁明軍慶祝皇帝大婚,防守鬆懈之際,長途襲掠搶劫牛羊。這二人遂將計就計,遂誘敵深入迂迴包抄。最終在長定堡,將進犯的虜敵合圍掩殺,大獲全勝,自虜酋以下,斬得虜級兩千餘首,這是數年都未曾有過的大捷,不但國威大震,也將歡慶氣氛推向了高潮。

當時捷報一到北京,萬曆高興極了,立即告謝郊廟,感謝天地和祖宗的保站,同時吩咐內閣大行賞膏。慈聖太后也有懿旨給內閣,曰:“賴天地祖宗默訪,乃國家之慶,元輔平日加意運籌,卿等同心協贊之所數也。,這種慨皇家以慷,給大家分福利的事情,諸位大學士自然積極響應。

然而爲了謹慎起見,沈默沒有馬上照辦,而是等到遼東巡按安道仁的報告,看到他的描述說,那日大隊人馬,帶了牛羊向邊界猛地衝過來,口口聲聲說是投降。鞋靶人雖然平時很誠實,但在戰場上的心眼卻只多不少,詭計多得很。所以明軍判斷,這一定是詐降。擔任長定堡守將的,正是李成粱的兒子李如鬆,這傢伙比他老子還能打,但也更急功近利。

看定以後,李如鬆一馬當先,率領部下的將士,也是狂風一樣地殺過去,象切菜一樣猛殺一氣,很快便全纖這夥勁敵。

以沈默多年領兵的經驗,直覺這裡面有些蹊蹺,但是因爲“恩由上出”皇帝雖然在政務方面難以自決,卻可以完全行使恩賞的權力。

爲了不讓內閣把這個人情搶去,皇帝先一步下了聖旨,他迅速派遣乾清宮值事太監魏朝,代表自己前往遼東前線犒賞三軍論功行賞。進總兵李成粱祿爵一級,命張學顏出任遼東總督,李如鬆提升爲四品指揮僉事,甚至朝中諸公都有封賞接着皇帝的大婚,和遼東的大捷,各位尚書、大學士,普遍晉一級,蔭一子。真是個普天同慶,皆大歡喜。

然而現在,這個叫光懋的給事中,竟然揭發說,長定堡一役,根本不是虜寇來犯。其真相是敕靶的一個部落,因爲惹惱了兇殘成性的朵顏部,因爲懼怕朵顏部前來剿滅,便帶着全部落老老少少近三千人,疾馳到大明邊境乞降,以尋求保護。李如鬆年輕沒有經驗,他見那麼多人趕騾子騎馬的衝關而來,誤以爲是虜酋率衆來犯,便趁敵騎遠道而來,疲憊且立足未穩,大開關門掩殺過去。前來乞降的人羣猝不及防,紛紛四下裡逃竄。

雙方剛一接陣,李如鬆就感到不對勁,但本朝是以人頭算賞金的,手下兵士立功心切,一個個亮出屠刀見人便殺,不到半個時辰,可憐兩千餘名男女老少就這樣死於非命:李成粱知道後,認爲事情既到這個地步,與其因濫殺無辜,使兒子受到懲處,倒不如將錯就錯向朝廷報功。

光懋說,這就是所謂的“長定堡大捷,的真相……

………

第523章 大家都愛孔夫子第418章 孝子清官第254章 歡宴不夜天第730章 東南攻略(下)第62節 傳說中的沈氏族學(中)第377章 沈京的老婆第735章 歷史的車輪上第762章 審判(下)第276章 龍虎鬥第540章 說服第157章 左右文武儒稗第834章 時不我待(中)第613章 壬戌三子第22節 把事鬧大(上)第525章 吃魚第394章 敬酒第690章 水或火第105節 畫屏(下)第902章 南風(下)第836章 最後的亂鬥(中)第242章 江南七子第592章 馬瘦毛長蹄子肥第438章 談判第471章 誰上誰的船第693章 代價第172章 鹿姑娘第154章 小戚第96節 縣試(下)第58節 收成(上)第841章 西北望(下)第723章 正月(中)第90節 最後一課(上)第86節 老宅(中)第549章 在同個屋檐下第841章 西北望(中)第447章 胡公子,你叔叔喊你回家吃飯第309章 現世報……第85節 老宅(上)第902章 京察(上)第766章 宮車晏駕(中)第824章 不如歸去(中)第613章 壬戌三子第198章 刀下留人第824章 不如歸去(上)第697章 連環鴛鴦陣!第908章 瓊林天下(中)第730章 東南攻略(下)第411章 甩賣啦,吐血了第610章 話別第269章 天下奇聞第313章 陶公子的難言之隱第743章 制勝之道中第536章 神醫進京第89節 繡春刀(中)第702章 誰之過第913章 金融之戰(中)第876章 大政變之序章(中)第104節 畫屏(中)第748章 夕陽(下)第529章 又逢秋闈時第162章 長子參軍第775章 多事之秋(下)第831章 新的開始(下)第201章 物是人非事不休第690章 水或火第62節 傳說中的沈氏族學(中)第852章 鄉愿(中)第421章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第43節 第二道題(上)第588章 男人哭吧不是罪第377章 沈京的老婆第555章 屬誰?第883章 流年(上)第225章 小書童勇施美男計第906章 茶館(中)第594章 斷頭飯第238章 有志向的男人第96節 縣試(下)第417章 做得僞君子,做不得真小人。第620章 我的柔情你永遠不懂第370章 歸去來兮第676章 歸鄉(下)第26節 會稽縣衙(中)第353章 責任第600章 宣府歡迎你第319章 陶天師第784章 東閣大學士(中)第138章 姚長子第900章 大時代之風起青萍之末(上)第172章 鹿姑娘第766章 宮車晏駕(中)第854章 鍾金(中)第853章 我不答應(中)第858章 婚變(上)第164章 出發啦……第8 九六章 丁憂(下)第792章 虎狼鬥(下)第646章 囚徒困境第378章 萌芽第456章 男女戰爭
第523章 大家都愛孔夫子第418章 孝子清官第254章 歡宴不夜天第730章 東南攻略(下)第62節 傳說中的沈氏族學(中)第377章 沈京的老婆第735章 歷史的車輪上第762章 審判(下)第276章 龍虎鬥第540章 說服第157章 左右文武儒稗第834章 時不我待(中)第613章 壬戌三子第22節 把事鬧大(上)第525章 吃魚第394章 敬酒第690章 水或火第105節 畫屏(下)第902章 南風(下)第836章 最後的亂鬥(中)第242章 江南七子第592章 馬瘦毛長蹄子肥第438章 談判第471章 誰上誰的船第693章 代價第172章 鹿姑娘第154章 小戚第96節 縣試(下)第58節 收成(上)第841章 西北望(下)第723章 正月(中)第90節 最後一課(上)第86節 老宅(中)第549章 在同個屋檐下第841章 西北望(中)第447章 胡公子,你叔叔喊你回家吃飯第309章 現世報……第85節 老宅(上)第902章 京察(上)第766章 宮車晏駕(中)第824章 不如歸去(中)第613章 壬戌三子第198章 刀下留人第824章 不如歸去(上)第697章 連環鴛鴦陣!第908章 瓊林天下(中)第730章 東南攻略(下)第411章 甩賣啦,吐血了第610章 話別第269章 天下奇聞第313章 陶公子的難言之隱第743章 制勝之道中第536章 神醫進京第89節 繡春刀(中)第702章 誰之過第913章 金融之戰(中)第876章 大政變之序章(中)第104節 畫屏(中)第748章 夕陽(下)第529章 又逢秋闈時第162章 長子參軍第775章 多事之秋(下)第831章 新的開始(下)第201章 物是人非事不休第690章 水或火第62節 傳說中的沈氏族學(中)第852章 鄉愿(中)第421章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第43節 第二道題(上)第588章 男人哭吧不是罪第377章 沈京的老婆第555章 屬誰?第883章 流年(上)第225章 小書童勇施美男計第906章 茶館(中)第594章 斷頭飯第238章 有志向的男人第96節 縣試(下)第417章 做得僞君子,做不得真小人。第620章 我的柔情你永遠不懂第370章 歸去來兮第676章 歸鄉(下)第26節 會稽縣衙(中)第353章 責任第600章 宣府歡迎你第319章 陶天師第784章 東閣大學士(中)第138章 姚長子第900章 大時代之風起青萍之末(上)第172章 鹿姑娘第766章 宮車晏駕(中)第854章 鍾金(中)第853章 我不答應(中)第858章 婚變(上)第164章 出發啦……第8 九六章 丁憂(下)第792章 虎狼鬥(下)第646章 囚徒困境第378章 萌芽第456章 男女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