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一章 舊時王謝堂前燕

霍家是隴西大族,可惜開國初年的那場瘟疫傷了元氣,後來屢經戰亂,遷到保定府後嫡房也只餘下兩房人。

父親霍圭一心想要重振霍家,求娶了焦家女子爲妻。焦家祖上有琅琊王氏的血統,雖然那已是幾百年前的事了,但是焦家子弟中卻的確出了很多人才。前朝時,焦家不但出了兩位狀元兩位榜眼,而且其中一位還是百年難遇的連中三元。即使到了本朝,焦家雖然無人出仕,但是還是出了兩位書畫名家。

霍圭不但求娶到焦家女兒,堂弟霍青也娶了焦家的表親區氏。

焦氏和區氏嫁進霍家後,不但把後宅管理得井井有條,而且動用孃家的關係,爲各自的夫君請了名師指導,不過三年,霍圭和霍青便雙雙考取了功名。雖然出仕後官職不高,但是對於早已沒落的霍家而言,無疑是看到了希望。

後來焦氏又爲霍圭生下兩男一女,霍江和霍海均是五歲啓蒙,聰穎過人,小小年紀便受到師長矚目,不但如此,他們相貌清秀,言談舉止也從骨子裡透出清貴,比起那些名門世家的子弟還要出挑。

雖然焦氏早逝,但是霍圭卻終於明白了,若要振興霍家,便一定要高娶。

這和一般人家的低娶高嫁是不同的。

那年霍江出門遊歷,在關外時無意中與那家人相識,並受到那家人的賞識。

他回到家裡,向父親說起這件事,霍圭大吃一驚,他萬萬沒有想到,那家人竟然還有後人留在世上!

前朝時,霍圭的岳家焦家曾與陝西謝氏三度聯姻,兩家人是走得很近的親戚,到了本朝,焦家雖然和謝家早就斷了關係,但是關於謝家的往事,焦家代代相傳,焦氏嫁給霍圭後,夫妻之間也時常談起當年的謝家。

謝氏一族出自陳郡陽夏,也就是後來的河南,在昔日的世家望族之中,唯有陳郡謝家能於琅琊王氏比肩。

與以文采風|流著稱於世的王家不同,謝家卻是以能征善戰興家的,祖先中出過幾位覆手翻雲的人物,雖然子孫中也有文壇大家,但是提起謝氏一族,後世還是要讚一句用兵如神。

而幾百年後,陝西謝氏也依然以能兵善戰立足仕林。前朝重門第,開國皇帝出身草莽,皇后也只是農家女,不但江南的書香世家看不起皇室,就連京城的名門望族也不肯與宗室聯姻。皇帝的幾個侄兒娶的便都是三流世家的女子。

這倒也罷了,朝廷開了金科,兩榜進士中大多都是寒門學子、商戶子弟,即使有出身世家的,也大多都是得不到家族蔭護的庶子和旁支。

不能得到世家的支持,新朝的各項政舉難以實施,無奈之下,皇帝放下身架,親自向謝家提親,爲太子求娶謝氏女。

之後,謝家女兒做了太子妃,並讓家族子弟出仕,謝家也受封定西侯,其他世家見了,也放低姿態,世家子弟紛紛出仕,朝中人才濟濟,上行下效,律令貫通,百廢待興的新朝迎來了欣欣向榮的局面。

皇帝駕崩後,幾位皇子蠢蠢欲動,也是謝家力挽狂瀾,幫助太子順利繼位。

其後的每一代,皇室都與謝家聯姻,宗室與謝家血脈相連,而謝家也逐漸成了一方門閥,也成了皇帝的眼中釘。

哀帝繼位後,寵幸一名叫柳汀子的道士,這道士夜觀天象,看到有帝星出西北,哀帝大驚,先是派定西侯世子謝衍率五萬大軍到貴州平定苗亂,接着,便佯裝生病,以有人謀朝爲名,密詔定西侯謝振進京勤王。

謝振進京後便被扣上謀反的罪名秘密處死,哀帝秘而不宣,又下聖旨令謝家在陝西的餘部速往遼東和宣府剿匪,想要就此分散謝家兵力。

可是哀帝萬萬沒有想到,謝家已經起了疑心,一邊假裝出兵,一邊派人去京城探聽消息,並且還派人去貴州找世子謝衍。

結果,謝家派出去的人剛剛離開陝西,便傳來世子謝衍戰死的噩耗。這消息一傳來,謝大娘子第一個不肯相信。

謝振只有一子一女,女兒謝歆當時只有十四五歲,還是個小姑娘。

也就是這個小姑娘,在得到父兄確實是被謀害而死的消息後,請來族中叔伯,宣佈她要爲父兄報仇,起兵造反!

有一位堂叔聞言破口大罵,罵她大逆不道,甘做亂臣賊子,給謝家祖宗抹黑。

誰也沒有想到,謝歆一言不發,默默走到這位堂叔面前,衆人還以爲她要跪下挨訓,卻沒有想到,她忽然從衣袖裡抽出一柄短劍,一劍插入堂叔的胸膛。

這一切來得太快了,快到沒有人出手阻攔。

待到衆人緩過神來時,卻發現原本在一旁服侍的丫鬟們,全都亮出了利刃。

大廳外面更是早就被團團包圍,謝歆一聲令下,十幾位追隨她父兄多年的將軍大步走進來,告訴謝家的叔伯們,他們願意跟隨謝歆殺進京城,殺了狗皇帝,爲定西侯父子報仇雪恨。

有叔伯大罵謝歆不守婦道,謝歆一個眼色,立刻便有一柄大刀橫到這人脖子上,謝家人無不心驚膽寒,竟然直到今天才知道,謝振的這個女兒,竟比世子謝衍還要心狠手辣。

謝歆就是這樣,率領父兄的舊部,從陝西起兵,一路東來,歷時十餘年,謝歆終於打進了紫禁城,坐上龍庭。

這麼多年了,霍圭以爲謝家人早就被太祖皇帝斬草除根了,可是當霍江向他說起在關外的奇遇時,他便知道沒有錯,霍江遇到的就是他們。

不但謝家還有後人,就連滿門自盡的鎮國公府高家,也有後人,一百多年來,他們住在關外,高家本來是關外巨匪出身,顯然是在當年出事後,留下一條血脈,與謝家後人一起,回到了關外。

在霍江看來,父親是魔怔了,因爲霍圭對他說:“你可知道,若是在前朝,我們這樣的人家若是能夠娶到謝家的庶女,都會引以爲豪的。你這就收拾一下,我和你一起去關外。”

第六五八章 操心第十一章 爭窺犬吠聲第二九四章 碎裂第一七二章 組織第一三七章 看王孫第六一八章 忽得書來喜且驚第五三四、五三五章 甘州烽火(兩章合一)第七五二章 又見第五五六章 甜蜜(一更)第五零四章 舉棋第五十章 兩無猜第三六三章 相見不相識第一八九章 小猴兒第二四八章 鑿冰第五四零章 相見第七二六章 大軍第五四七章 街頭第四章 笑語盈盈去第四六三章 加海第六三五章 待產第八十七章 天上浮雲似白衣第九十一章 在水一方第六四一章 羅傑第二三三章 莫相問第四一九章 相似第七二四章 貓變第四四五章 夾層番外二第四零四章 小風第七四八章 驚變第三十四章 嘔啞嘲哳難爲聽第一四五章 看層林盡染第六二四章 保媒第四八四章 吳家第十三章 屋漏偏逢連陰雨第四七七章 小哥哥第二六八章 塵歸塵,土歸土第三九四章 考得都會,蒙得都對第一八二章 寶墨第一七八章 無助第四三五章 不速之客第四十章 機關算盡太聰明第二二零章 無所事事第六八五章 喪家之犬第三十二章 邂逅塵中遇第二六六章 醒來第六九一章 勇氣第四五零章 阿力倫第六一八章 忽得書來喜且驚第六四三章 死而復生第七五四章 三年之約第六三零章 俱往矣第二三五章 賞賜第七一二章 西出長安第一一零章 天子腳下第四零四章 小風第三八三章 秘辛第四六八章 突變第七六七章 夜半第六四五章 水餃第七零五章 印折第四六六章 長輩第五零七章 郭側妃第一五一章 花三娘子第七三三章 金魚第二四六章 輕舟公子第六二九章 玉冢終成塵第五六六章 仙姑第五十四章 行人莫聽官前水第五七六章 如出一轍第二零四章 感同第五六七章 追擊第三六五章 沈彥青第一八四章 說謊第六五八章 操心第二五零章 同門第一六八章 長史第五十八章 主人何爲言少錢第一六零章 嬌兒第一四零章 依然爲恥第一九九章 午膳第六八九章 姐弟第二六一章 兄弟第四七三章 冤大頭第一二零章 只問知不知第六九八章 幸運第七六八章 引出第七三一章 醫工第四四三章 派人第四四一章 宣府第九十章 有位伊人第十二章 一場歡喜忽悲辛第四四零章 審問第三十六章 對面爲盜賊第六二二章 曾經來過第三四九章 強攻第二十九章 衆鳥高飛盡第二八一章 保護第六九七章 孤獨第四二三章 大帳
第六五八章 操心第十一章 爭窺犬吠聲第二九四章 碎裂第一七二章 組織第一三七章 看王孫第六一八章 忽得書來喜且驚第五三四、五三五章 甘州烽火(兩章合一)第七五二章 又見第五五六章 甜蜜(一更)第五零四章 舉棋第五十章 兩無猜第三六三章 相見不相識第一八九章 小猴兒第二四八章 鑿冰第五四零章 相見第七二六章 大軍第五四七章 街頭第四章 笑語盈盈去第四六三章 加海第六三五章 待產第八十七章 天上浮雲似白衣第九十一章 在水一方第六四一章 羅傑第二三三章 莫相問第四一九章 相似第七二四章 貓變第四四五章 夾層番外二第四零四章 小風第七四八章 驚變第三十四章 嘔啞嘲哳難爲聽第一四五章 看層林盡染第六二四章 保媒第四八四章 吳家第十三章 屋漏偏逢連陰雨第四七七章 小哥哥第二六八章 塵歸塵,土歸土第三九四章 考得都會,蒙得都對第一八二章 寶墨第一七八章 無助第四三五章 不速之客第四十章 機關算盡太聰明第二二零章 無所事事第六八五章 喪家之犬第三十二章 邂逅塵中遇第二六六章 醒來第六九一章 勇氣第四五零章 阿力倫第六一八章 忽得書來喜且驚第六四三章 死而復生第七五四章 三年之約第六三零章 俱往矣第二三五章 賞賜第七一二章 西出長安第一一零章 天子腳下第四零四章 小風第三八三章 秘辛第四六八章 突變第七六七章 夜半第六四五章 水餃第七零五章 印折第四六六章 長輩第五零七章 郭側妃第一五一章 花三娘子第七三三章 金魚第二四六章 輕舟公子第六二九章 玉冢終成塵第五六六章 仙姑第五十四章 行人莫聽官前水第五七六章 如出一轍第二零四章 感同第五六七章 追擊第三六五章 沈彥青第一八四章 說謊第六五八章 操心第二五零章 同門第一六八章 長史第五十八章 主人何爲言少錢第一六零章 嬌兒第一四零章 依然爲恥第一九九章 午膳第六八九章 姐弟第二六一章 兄弟第四七三章 冤大頭第一二零章 只問知不知第六九八章 幸運第七六八章 引出第七三一章 醫工第四四三章 派人第四四一章 宣府第九十章 有位伊人第十二章 一場歡喜忽悲辛第四四零章 審問第三十六章 對面爲盜賊第六二二章 曾經來過第三四九章 強攻第二十九章 衆鳥高飛盡第二八一章 保護第六九七章 孤獨第四二三章 大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