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三一章 醫工

待到崔世綸和呂賢拆東牆補西牆好不容易湊出一萬擔糧草的時候,西昌伯已經吃了兩場敗仗了。

西昌伯的軍隊快到的時候,韓世虎便功成身退,帶着他的兩萬人馬退回陝西。

展懷給他的命令就是守在家門口,主力大軍雖然出了陝西,可是陝西不能丟,韓世虎的軍隊留在陝西,一是嚴防韃子從榆林和甘州犯境,二是保護西安城裡的家眷。

留在西安城裡的,不僅有謝紅琳、鍾夫人和阿裳,還有其他諸將的家眷,這裡是大後方,是他們的根基,只有西安城固若金湯、穩如泰山,將領們才能沒有後顧之憂。

那天展懷和霍柔風說起那段高夫人救出九容公主的往事時,展懷便問起詳細情況,可惜霍柔風當時年紀太小,根本就不記得了,後來展懷寫信給桂伯,桂伯大半輩子照看老閩國公和高夫人的遺物,對他們當年的豐功偉績如數家珍,只是這些事情沒人愛聽,好不容易展懷問起,桂伯事無鉅細,洋洋灑灑寫了幾張紙,把當年西安城被偷襲的事情說了一遍,其實這些事也是他從老一輩口中聽來的,但是還是讓展懷和霍柔風瞭解了當年的真實情形。

沒有人能夠斷定歷史是否會重演,所以無論是展懷還是霍柔風,都不會在這件事上有一絲一毫的鬆懈。

西安城裡有他們的母親他們的女兒,每一個人出了事,對他們都是割骨切肉般的疼痛。

雖然展愉回到了西安,隨雲嶺也有少量駐軍,但是展懷還是留下了韓世虎。

韓世虎經驗老道,尤其是擅長西北作戰,有他和展愉,展懷和霍柔風這才能放心離開。

西昌伯節節敗退,待到朝廷好不容易把第一批糧草送到的時候,西昌伯手下幾員大將已經全都折在加海手裡。

面對兵部派來的押糧官,西昌伯怒目而視:“只有糧草,藥材呢,藥材呢,老子的將士傷的傷、病的病,要醫工沒醫工,要藥材沒藥材,爲什麼不讓太醫院的人帶醫工過來?”

押糧官被罵得發怔,好半天才說:“您沒向崔閣老提起醫工和藥材的事吧?”

西昌伯恨不能把押糧官劈了,不對,這也不是押糧官的事,這是崔世綸那廢物的問題。

這種大仗硬仗,死傷無數,只靠隨軍的醫官哪裡夠用,何況軍隊能帶多少藥材,用一點少一點,因此每逢戰事,都會由太醫院的人帶領大批醫工前來,這些醫工有太醫院的學生,也有在民間招募來的,有醫工有藥材,才能讓傷兵儘快傷愈復原,投入到新的戰鬥中去。死的也就死了,如果還不能挽救傷者,那麼有多少兵士也不夠用啊。

這是常識,一向都是由兵部統一安排的。誰能想到崔世綸連這個都沒有想到呢。

其實崔世綸也是懂的,他在五軍都督府多年,這種常識肯定知道。只是這一次因爲軍費和兵力的問題,他焦頭爛額,下面的人沒有提醒,西昌伯也沒有主動上摺子,崔世綸便把這件事拋到九霄雲外了。

傷兵越來越多,即使現在要人,等到太醫院的人趕來時,早就死了不知多少人了。

無奈之下,西昌伯派人在山西招募醫工,這是死命令。

剛開始連招幾天也無人前來,西昌伯急了,派人去各藥鋪醫館抓人,至於藥材,初時還買,後來索性連同堂醫一起帶過來,打張白條先賒着。

整個山西人人自危,很多藥店連夜關門,掌櫃的連同大夫逃出城去。

而四時堂早在展懷和霍柔風出征的時候,便在整個西北只保留了陝西的生意,就連霍家商隊也改了路線。

西昌伯的人去抓大夫,首先想到的就是四時堂,可是去了以後才知道,早在兩個月前四時堂就關門大吉了,據說東家覺得生意不好做,藥材也運不過來,就把生意先停了。

那時山西的同行還覺得奇怪,現在看來四時堂是太有遠見了。

被抓去給傷兵看病倒也無妨,最讓藥鋪和醫館無法忍受的就是賒帳。

軍隊賒帳和明搶沒有區別,難道還真有人以爲這些買藥材的銀子能要回來嗎?

肯定是要不回來的。

軍隊不是衙門,你到時連人也找不到,還要錢呢,能讓大夫們活着回來就謝天謝地了。

除了藥材和醫工,西昌伯還強迫商家出銀子出布匹,拉起大帳收留傷兵。

韃子入侵,百姓出錢出力這是義舉,可若是由軍隊硬逼着拿銀子出來,這就是明搶豪奪了。

更讓商戶們生氣的是,他們出了銀子出了人,可是軍隊依然連連敗退,韃子兵進城就是搶掠,見什麼搶什麼,財物牲畜女人,就連幾歲大的孩子也不放過。韃子兵只搶掠卻不佔城,他們走後,官兵便重又回來,依然再逼迫這些剛剛失去財物親人的百姓們拿銀子出來給他們安置傷兵。

這就好像是在已經扒了皮的血肉上再割肉。

整個山西民不聊生,哀鴻遍野。

這個時候,展懷霍柔風已經和張寶辰的軍隊打過幾場硬仗了,聽到西昌伯在山西的所作所爲,霍柔風破口大罵,展懷只是嘆了口氣,道:“其實我倒是能理解西昌伯,當年我打榮王時,也是要什麼沒什麼,好在我有個有錢的好兄弟,西昌伯沒有。”

當年展懷出征之前,霍柔風交給他一方小印,憑着那方小印,可在四大錢莊支取銀子。

其實當年展懷並沒有動用霍柔風的銀子,但是人就是這樣,一旦有錢傍身了,做事也就硬氣。打榮王時雖然艱苦,可是展懷從來沒有盤剝過百姓,這也是在西北多年,他的風評都很好的主要原因。

次日,吳家籌集的糧草就送過來了,這幾年吳家沒有閒着,不但派了吳家勳去了京城,另外還派出幾名子弟去各地,結交當地商賈,這一次展懷起兵,僅吳家就已籌集了二十萬擔糧草,這些糧草當然不僅是吳家自己的,還有另外十餘家商賈,這些商賈和吳家一樣,這幾年在展懷的照顧下,生意做得順風順水,如今到了讓他們出力的時候,自是沒有怨言。

第六六四章 九爺有錢第七五六章 死訊第四二零章 古珍軒第二一七章 小大姐第四九三章 適與野情愜第七零一章 賊車第五零七章 郭側妃第六二七章 百年世事不勝悲第三十二章 邂逅塵中遇第五八八章 進京第二四八章 鑿冰第六七零章 勇氣第四三五章 不速之客第五七六章 如出一轍第四二零章 古珍軒第四零二章 香坊街第二六三章 欺君第二九七章 演戲第三七零章 替身第五二九章 說走就走第三三零章 慈寧宮第四三七章 出手第四八一章 榆林(二)第七四九章 瀟湘夜雨第六零二章 錦衣衛第六三七章 添女第六七三章 臘八第六四七章 小姑娘第二八七章 李家第一五三章 帝心第四四四章 馬隊第二零六章 神力第二七八章 霍家第六一三章 黃雀在後第二五五章 震驚第四一五章 我家有女初長成第一章 雨打江南岸第一一九章 美人卷珠簾第四二六章 英雄出少年第一四五章 看層林盡染第七十三章 風煙起(第三更,求訂閱求月票求打賞)第六四二章 另一張臉第五五九章 金器第九十三章 最是閒人無奈第六三五章 待產第四二三章 大帳第六三二章 嫁衣莫說爲他人第七零二章 筆墨第六九九章 偷第七一六章 玉殞第三四六章 不同第六九二章 野花第六六四章 九爺有錢第六零零章 亂麻第六一九章 平地驚雷第一零二章 相逢相遇人誰識(新春快樂)第一四一章 正當少年第二五六章 竹牌第六十九章 黃口小兒口莫憑第二三五章 賞賜第六四五章 水餃第四二三章 大帳第一一九章 美人卷珠簾第一八八章 開視化爲血第三九五章 接風第二九七章 演戲第六四六章 逃第七十八章 車聲上路合第二五七章 頭白山僧遍識難第二三二章 今夜雪,有梅花第八十章 馬蹄催(今曦今朝和氏璧加更)第七一六章 玉殞第三零八章 太后第五二七章 碗中茶第二五四章 領兵第一三六章 天生我財必有用第四零七章 杖責第四四七、四四八章 暴怒(兩章合一)第五零三章 小鹿第六五四章 劫數第三六五章 沈彥青第六三零章 俱往矣第五一一章 斷鳶第二四五章 過年第二二七章 雞毛第六零四章 謝小笨第三零七章 傳聞第七一七章 不欠第六十二章 斜陽正在第四九四章 海棠已綻牡丹芽第三二一章 爲敵第一零七章 船行千里番外三第十七章 石磯西畔問漁船第六零二章 錦衣衛第四八五章 練兵第一九九章 午膳第六一三章 黃雀在後第五一七章 京城地第四一六章 閨事
第六六四章 九爺有錢第七五六章 死訊第四二零章 古珍軒第二一七章 小大姐第四九三章 適與野情愜第七零一章 賊車第五零七章 郭側妃第六二七章 百年世事不勝悲第三十二章 邂逅塵中遇第五八八章 進京第二四八章 鑿冰第六七零章 勇氣第四三五章 不速之客第五七六章 如出一轍第四二零章 古珍軒第四零二章 香坊街第二六三章 欺君第二九七章 演戲第三七零章 替身第五二九章 說走就走第三三零章 慈寧宮第四三七章 出手第四八一章 榆林(二)第七四九章 瀟湘夜雨第六零二章 錦衣衛第六三七章 添女第六七三章 臘八第六四七章 小姑娘第二八七章 李家第一五三章 帝心第四四四章 馬隊第二零六章 神力第二七八章 霍家第六一三章 黃雀在後第二五五章 震驚第四一五章 我家有女初長成第一章 雨打江南岸第一一九章 美人卷珠簾第四二六章 英雄出少年第一四五章 看層林盡染第七十三章 風煙起(第三更,求訂閱求月票求打賞)第六四二章 另一張臉第五五九章 金器第九十三章 最是閒人無奈第六三五章 待產第四二三章 大帳第六三二章 嫁衣莫說爲他人第七零二章 筆墨第六九九章 偷第七一六章 玉殞第三四六章 不同第六九二章 野花第六六四章 九爺有錢第六零零章 亂麻第六一九章 平地驚雷第一零二章 相逢相遇人誰識(新春快樂)第一四一章 正當少年第二五六章 竹牌第六十九章 黃口小兒口莫憑第二三五章 賞賜第六四五章 水餃第四二三章 大帳第一一九章 美人卷珠簾第一八八章 開視化爲血第三九五章 接風第二九七章 演戲第六四六章 逃第七十八章 車聲上路合第二五七章 頭白山僧遍識難第二三二章 今夜雪,有梅花第八十章 馬蹄催(今曦今朝和氏璧加更)第七一六章 玉殞第三零八章 太后第五二七章 碗中茶第二五四章 領兵第一三六章 天生我財必有用第四零七章 杖責第四四七、四四八章 暴怒(兩章合一)第五零三章 小鹿第六五四章 劫數第三六五章 沈彥青第六三零章 俱往矣第五一一章 斷鳶第二四五章 過年第二二七章 雞毛第六零四章 謝小笨第三零七章 傳聞第七一七章 不欠第六十二章 斜陽正在第四九四章 海棠已綻牡丹芽第三二一章 爲敵第一零七章 船行千里番外三第十七章 石磯西畔問漁船第六零二章 錦衣衛第四八五章 練兵第一九九章 午膳第六一三章 黃雀在後第五一七章 京城地第四一六章 閨事